认识急性肾损伤——急性肾小管坏死介导(三)

认识急性肾损伤——急性肾小管坏死介导(三)

(本文为肾泰网原创内容,转发请联系肾泰网)

导致肾前性急性肾损伤的病因持续存在会导致肾性急性肾损伤,此时不仅仅是体内的代谢产物潴留,同时存在肾脏病理改变,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轻的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顶端的刷状缘(肾小管上皮细胞凸向肾小管管腔的指状细长突起,医学是称之为微绒毛,是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结构基础)脱落,严重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全部脱落,仅剩肾小管基底膜,也称“裸膜”。


认识急性肾损伤——急性肾小管坏死介导(三)


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管不能重吸收原尿(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出至肾小管中的尿,称为原尿。最终排出体外的尿液称为终末尿,是原尿经过肾小管,肾小管重吸收其中的水分、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后形成)中的钠,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尿钠排泄增加[尿钠>20毫摩尔/升(mmol/L)],同时由于肾小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比重降低(一般<1.012),尿渗量下降(一般<250mOsm/kg.H2O)。由于肾小球没有病变,因此尿蛋白阴性,尿沉渣镜检红细胞计数正常。

急性肾小管坏死主要源于肾脏缺血和中毒。

肾脏缺血的原因同肾前性急性肾损伤,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导致的肾脏灌注不足,这些病因要及时纠正。

另一个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为中毒。中毒包括二类,一类为药物,包括①抗生素:抗细菌 (如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毒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真(霉)菌(两性霉素B等)、抗病毒(阿昔洛韦、西多福韦、茚地那韦、膦甲酸等);②化疗药物(主要用于抗肿瘤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顺铂、丝裂霉素、甲氨喋玲等);③造影剂;④非类固醇类消炎药(主要用于解热镇痛如消炎痛、炎痛昔康等);⑤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⑥中药(主要为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如关木通、青木香、细辛、厚朴、广防已、朱砂莲等)。


认识急性肾损伤——急性肾小管坏死介导(三)


另一类为毒物:包括①有机溶剂:乙二醇、甲苯、乙烯醇、四氯化碳、苯、酚等;②生物毒素:如蛇毒、蜂毒、蜘蛛毒、鱼胆、毒蕈(蘑菇)等;③降草剂(如百草枯等);④内源性毒素:肌红蛋白(见于横纹肌溶解如地震、挤压伤等)、血红蛋白(各种原因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免疫球蛋白轻链(如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管型肾病)、草酸盐、尿酸盐等。


认识急性肾损伤——急性肾小管坏死介导(三)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恢复期明显延长,除去除病因(纠正休克、避免肾毒性物质)外,可以用冬虫夏草制剂,如:百令胶囊、金水宝、健肾丸(东部战区总医院自制药)等,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修复,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必要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以清除毒素和体内的代谢产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关注肾泰网,您身边的肾脏健康管理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