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才堪與卓文君比肩,命卻比卓文君悲慘

唐朝有四大女詩人:魚玄機、薛濤、劉採春、李冶。

前幾天我們發了魚玄機(請看原文鏈接: )


今天又發了這篇薛濤。後面會繼續為各位師友呈現劉採春和李冶,敬請關注、閱讀、點評。



她被稱為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從小就展現出詩詞天賦,才華可與西漢卓文君比肩。

她一心想尋覓一個良人,卻等來一個渣男,最終,她孑然一身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自古紅顏多薄命,懨懨無語對東風!

她,就是薛濤。


她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才堪與卓文君比肩,命卻比卓文君悲慘


01 從小飽讀詩書,卻家道中落

薛濤的父親薛鄖是京城人士,做著一個小官,前途一片光明,家庭幸福,其樂融融。

薛濤作為家裡的獨生女,一出生就受到父母的喜愛。

父親薛鄖更是把她視為掌上明珠。他酷愛寫詩,薛濤出生後,他想把寫詩這個衣缽傳下去,從小就教她讀書、寫詩。

薛濤也不負重望,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才華天賦。

薛濤8歲那年,父親薛鄖和薛濤一起在家中的庭院裡乘涼。薛鄖有感而發,吟了兩句詩:“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

薛鄖還想著下面該怎麼接。

身邊的薛濤卻站了起來,眨著大眼睛,望著父親道:“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她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才堪與卓文君比肩,命卻比卓文君悲慘


父親薛鄖大吃一驚,他雖然知道自己的女兒聰慧,沒想到已然如斯。

他心裡又喜又憂,喜的是自己的才華有人繼承,憂的是女兒不是男子,那麼聰慧,卻無處施展。

好景不長,由於薛鄖為人正直,眼裡容不下沙子,有一次直諫,得罪了權貴,由京城被貶到四川。

從京城到四川,山高水長,前路岐嶇,但是薛濤沒覺得什麼,只要一家三口在一起,在哪裡都一樣。

薛鄖也沒消沉,他打算在四川做出一番事業來,既然食了君祿,就要解君憂。

沒過幾年,父親薛鄖出使南詔,被傳染到了瘴癘,一下子病倒了,最終去世,這年薛濤14歲。

最愛自己的男人死了,只留她和母親相依為命。

母親抱著薛濤哭,“都怪我和你父親,想著多留你在家幾年,一直沒有給你定親,現在你父親死了,你的親事也沒著落了。”

“不用了,母親,我不嫁人!”薛濤輕拍母親的背,堅定地說道,“父親死了,還有我,我不會讓母親受苦。”

從此,薛濤小小的肩上,扛起了養家的責任。

母親體弱多病,根本不能幹什麼活。父親在世時兩袖清風,沒留下什麼積蓄。薛濤到處找活幹,浣紗、洗衣服、縫補什麼都幹。

她還想過去當學徒,可惜人家只要男學徒,不要女的。

艱難度過兩年後,薛濤覺得不能這樣捉襟見肘下去。母親一年比一年老,疾病纏身,需要的藥費越來越多,而她找的工作工錢就那麼多,不會再增加了。

她必須找個更多工錢的活來使這個家安全順利的運轉下去。


她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才堪與卓文君比肩,命卻比卓文君悲慘


找來找去,她找到一個官府編外工作——官家的樂妓。

本來她想去做女官,自從武則天橫空出世以來,唐朝的女子都以她為偶像,做女官是大多數有追求女子的嚮往。

可是她一沒人引薦,二沒世家推舉,而且地方也沒有女官。

她肩不能挑,背不能扛,只能找一個能發揮自己長處的工作。

很諷刺,父親教她的寫詩本領,成了她的吃飯家伙。

02 獲韋皋賞識成為女校書,卻因年少輕狂而失意

當時唐朝的官妓,分良家子和罪人子兩種,良家子自願加入,有工資,罪人子是不能脫離官府,一輩子都要在官府之中。

薛濤屬於良家子,賣藝不賣身,給客人表演歌舞。

她加入後,憑著“容姿既麗”和“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很快脫穎而出,名動蜀中。

新來的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雖為武將,也很喜歡寫詩。他聽說薛濤擅長寫詩,而且是官宦之家出身,想著拉薛濤一把,就經常在擺宴時把薛濤招來寫詩。

那時的官員們往往都是科舉出身,武將繼承唐太宗李世民之風,也好寫詩,要讓他們看得上眼,不僅需要美貌,更需要見識和談吐,而薛濤從小跟著父親薛鄖學習,這些都是她的長項。

有一次,韋皋又舉行酒宴,他讓薛濤即席賦詩,這是她的長項,SO EASY。

薛濤拿過紙筆,刷刷寫就《謁巫山廟》:


亂猿啼處訪高唐,路入煙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聲猶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雲楚國亡。

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

韋皋看罷,拍案叫絕。這首詩完全不像出自一個小女子之手。也使他起了愛才之心。

這一首詩也讓薛濤聲名鵲起,在官場之中都有美名。

韋皋愛才,不忍一個那麼聰慧的女子淪落在風塵,於是讓她負責一些案牘工作,這可謂一步登天。

薛濤成了韋皋身邊的紅人,大多數的公文都要通過她才能交到韋皋手裡。

薛濤寫起公文來不但富於文采,而且細緻認真,很少出錯。韋皋欣喜之餘,感覺她有點大材小用。


她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才堪與卓文君比肩,命卻比卓文君悲慘


有一天他突發奇想,要向朝廷打報告,為薛濤申請作“校書郎”。

“校書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寫和典校藏書,雖然僅為從九品,但這項工作的門檻卻很高。

按規定,只有進士出身的人才有資格擔當此職,很多大詩人都是從這個職位上做起的。

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哪一個女子擔任過“校書郎”。

薛濤很是興奮,如果成功了,那她就能脫離樂藉,實現父親的願望。

但是從來沒有過女校書,所以這個提議被駁回了,但名聲已經傳開,大家都稱她為“女校書”。

薛濤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時風頭無二。

可是,很快,薛濤就遭受了人生第二個挫折。

薛濤被一時的風光衝昏了頭腦,想著為韋皋多找些錢,反正那些官員想讓她替他們辦事,常常都會拿些財物過來給她。

她畢竟只是一個16歲的孩子,沒有經過世家薰陶,不知道這乃官場大忌。

這邊她樂吱吱的把錢交到官府,那邊韋皋收到消息,大吃一驚,這可謂後院起火。

他的對頭可以抓著這把柄,使他低頭或者把他幹掉。

這事太大了,不處置薛濤,韋皋在官場可能也要翻船。

韋皋把薛濤發配到松州,以示懲罰。

從頂峰到低谷,只是一剎那!

薛濤沒有反抗,默默地帶著行李去了。

松州地處西南邊陲,人煙稀少,兵荒馬亂,非常荒涼。

她走在如此荒涼的街頭,有感而發,寫了動人的《十離詩》。詩中把內心的後悔和現實的荒涼融合在一起,非常感人。


她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才堪與卓文君比肩,命卻比卓文君悲慘


她把《十離詩》快馬加鞭讓人送給韋皋,以示自己後悔之心。

韋皋看到《十離詩》後,也非常感概,心軟了,覺得對薛濤這麼一個16歲的女子要求過高,就把她召回了成都。

經此一事,薛濤收斂了所有的輕狂和恣意,學著官場的潛規則,在韋皋的守護之下,過了四年的好日子。

四年之後,韋皋離開成都,薛濤也不想再以歌舞示人,就用這些年的積蓄替自己贖了身,脫去了樂籍,成了自由身。

她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了房子,院子裡種滿了枇杷花,那一年,她20歲。

03 遇上渣男,黯然出家

時光匆匆,一轉眼,21年過去了。

這些年,薛濤以製作薛濤箋為生,閒時寫寫詩,日子過的悠然。

彼時,那個寫“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30歲,


她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才堪與卓文君比肩,命卻比卓文君悲慘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他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

正好出使到蜀地,他久聞薛濤才名,邀她在梓州相見。

薛濤欣然赴約。

她與元稹一見面,就被他的外貌和才情所吸引。

她一直沒有戀愛過,現在卻對元稹一見鍾情。

她尤如飛蛾撲火,撲向了自己認為的愛情。

她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下了《池上雙鳥》: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這年正是元稹初登官場,他意氣風發,迷了薛濤的眼。

薛濤如老房子著火般地投入到這場愛情當中。

可是,元稹卻很清醒。

他8歲時父親去世,飽讀詩書的母親擔起了養家的重擔,讓元稹繼續學習。

同是父親去世,薛濤要自己養家,元稹卻可以享受母親的庇護,真是同人不同命。

元稹也很爭氣,3次科舉都考中了,還高攀娶了韋夏卿之女韋叢為妻。

這次作為欽差出使地方,他想大幹一場,不可能因兒女私情影響到自己的事業。

兩人踏遍了四川山山水水,薛濤度過了此生中最快樂的日子。


她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才堪與卓文君比肩,命卻比卓文君悲慘


好景不長,這年7月,元稹收到調令,任職洛陽。

元稹走了,薛濤茫然若失,他們才相戀三個月啊,就要經歷分離,實在太痛苦了。

好在,不久,她就接到了元稹的信。

她用自己親手製作的薛濤箋給元稹寫詩,寫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詩《春望詞》: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可惜,郎心似鐵,元稹怎麼可能為了一個曾經是樂籍的女子放棄一切呢?薛濤比他大十一歲,同樣也使他望而卻步。

終此一生,元稹都沒來找薛濤。

薛濤也在日復一日的失望當中,絕瞭望,出家當了女道士。

她脫下了自己喜愛的紅袍,換上了灰撲撲的道袍,心如止水。


04 搬去隱居,在詩的懷抱中走完這一生

浣花溪畔仍然熱鬧、繁華,薛濤出家幾年後,不耐喧囂,又一次搬家,搬去了碧雞坊(今成都金絲街附近),還造了一座吟詩樓,獨自吟詩,獨自居住,靜靜地度過了最後的時光。


她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才堪與卓文君比肩,命卻比卓文君悲慘


大和六年(832年)夏,薛濤在吟詩樓裡去世。

第二年,當過宰相的段文昌為她題寫了墓誌銘,墓碑上寫著“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實現了她當校書的願望。

世上有那麼多的偶然,所有偶然的疊加,就是一個人的命運。

如果她的父親不曾早逝,她的人生可能從此不同,她可能會過上有夫有子的幸福日子。

可是,父親的早逝,沒有家族的支持,弱小的女子,擔上養家的重任,選錯了職業,再也無法回頭。

她又是幸運的,父親的寵愛和教導,使她的才華天賦得以展現,一生能以詩相伴。

至於和元稹的愛情,雖然元稹是個渣男,讓她後半生無法釋懷,最終出家為女道士,但也算嘗過愛情滋味,不虛此生。

一步錯,步步錯,韶華易逝,紅顏易老,繁華落盡,平淡歸真。

天縱奇才,命運多桀,在蒼茫大地上,一個女子與命運的抗爭,倔強而悲愴,柔弱而無力。

一聲嘆息!

注2:我的其他文章,歡迎閱讀、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