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冠病毒搏擊,這是最有效的輔助藥

01 新冠病人的焦慮和抑鬱揪著人心

疫情數據更新顯示,截止2020年2月19日,全國累計確診74675例,死亡2121人,治癒16168人。

這說明還有56386名新冠病人,此刻正與病毒做鬥爭,毫無爭議這個數字還會增加,而數字背後不僅僅是數字,是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昨天看到新聞,廣州支援武漢的護士,為了降低病人的焦慮和抑鬱,她在防護服後面寫“胡歌老婆”。

這條微博最扎人心的幾個字,是“病人的焦慮和抑鬱”。

與新冠病毒搏擊,這是最有效的輔助藥

廣州支援護士的微博

當一件事情威脅到生命時,處在事故旋渦裡的人,會被恐懼和絕望折磨,甚至有人不敢面對真相,無論如何勸說死活不接受事實,不去醫院治療。

要命的事擺在面前,有幾人能看破生死,處變不驚?偏偏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與病毒逐死搏鬥,最要不得的是絕望恐懼,最急需的是活命的慾望。

活下去的慾望越迫切,越能鼓起搏鬥的精氣,越能激發對抗的勇氣,戰勝病魔的機會才會越大。

02 活下來的慾望是最好的輔助藥物

李霖琳是武大臨床醫學的研究生。

與新冠病毒搏擊,這是最有效的輔助藥

臨床醫學學生李霖琳


學期末參加了一場小規模聚餐後,1月19日乘車返回老家。

返回老家後,武漢新冠病毒爆發的疫情新聞橫掃全國,1月23日武漢封城,遠在千里之外的李霖琳發燒38度,她知道自己大概率是被病毒纏上了。

撥打120,她被送進當地縣醫院隔離,1月24日確診,陽性。

萬家燈火暖春風的除夕夜,這個只有24歲的女孩,被死神送到了鬼城門口。

恐懼是伴隨著一項項檢查到確診,再到身體不適的加強,一寸寸蠶食她的心靈的。除夕夜,她孤獨的躺在病床上,望著窗外幽深靜謐的夜空,裹挾著她的不只有恐懼還有不甘。

她才24歲,還沒有畢業,這麼多年只是在學校讀書,為走向社會做準備。準備了這麼久,忽然死神來到跟前,告訴她社會這趟列車你別想了,跟我去地獄吧!

在塵世奮鬥二十多年,沒覽閱人間繁華,沒有享受生命樂趣,沒有深度體驗紅塵,生命忽然要給她按下休止鍵,任誰有不甘心。

除了不甘她還有掛念,母親的病是她傳染的,如果她挺不過去,家裡人會更恐懼,所以她必須堅強,必須咬著牙全力跟病毒硬扛到底。

除夕夜12點是李霖琳距離死神最近的時刻。12點前她忽然呼吸無力、心跳微弱,頸動脈也漸漸弱降下來,最嚴峻的時刻來了,李霖琳開始缺氧。

懷著對這個世界的無限眷戀、對親人的強烈牽掛,她逼迫自己冷靜下來,呼叫醫生送氧氣瓶,她調整到最合適的姿勢,斜依在病床上,儘量降低肺部的壓迫感,努力擴張胸廓,配合吸氧,不敢睡不敢眠,與死神爭分奪秒進行意志搏戰。

一夜抗爭,李霖琳打贏了死神的挑戰。

生的慾望那麼強烈,強烈到讓李霖琳幾個小時內維持一個姿勢,拼命呼吸,從瀕死狀態裡不斷掙扎,直至重返人間。

與新冠病毒搏擊,這是最有效的輔助藥

李霖琳康復出院

這個過程若她有一絲放棄的念頭,有一毫卸下抵禦的動機,有一刻放棄生的慾望,早被死神帶了去。

所有生命的逆難降臨時,都是如此,抵抗的意志越強硬,活下來的希望越充裕。

扎哈哈迪德曾說過:“我堅韌不拔地去努力!我花了數倍於他人的力氣!我沒有一天放過自己!”

咬定信念的堅持讓她成為享譽世界的女建築師,面對病毒,我們需要同樣的信念和堅持,咬定活著的信念堅毅不鬆口,會讓我們成為打敗病毒的強者,給自己生還的機遇。

03 把心理暗示引向希望

心理學上有個非常著名的實驗,證實了心理暗示的存在,即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將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告訴他們,其中一組是聰明的學生,另一組是智力一般的學生。幾個月後,兩組學生的成績真的顯示出明顯的差距。

我們在心理暗示什麼事情會發生的時候,這件事情就有了魔力,它開始在無形中影響和推動我們,朝著內心行跡的方向發展,不管我們期望的結果是好是壞。


與新冠病毒搏擊,這是最有效的輔助藥

哭著的蘋果和笑著的蘋果,你更想吃哪一個?

和羅森塔爾效應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起源於印度的吸引力法則。

當我們把信念聚集在一個焦點上,不管這個焦點是好的還是壞的,它都會驅動我們的行為、習慣、情緒、想法、心理等朝著這個焦點無限靠近。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期望會被周圍的人和環境感知到,他們會不自覺配合我們的節奏,更快抵達目標。

與新冠病毒搏擊,這是最有效的輔助藥

想什麼就會來什麼

面對新冠狀病毒,如果你恐懼不安,擔心壞的結果會到來,身體也會感受到這種緊張情緒,個體的免疫力會被恐懼消耗,用於戰勝病毒的精力被分散,每況愈下的身體情況會讓你更加恐懼,直到無力迴天。

相反,如果你堅毅十足,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身體內的病毒,遵照醫生的囑咐,積極接受治療,機體的免疫力會逐步加強,病毒會被不斷消滅,情況步步好轉,康復指日可待。

把心理暗示指向樂觀的方向,多想16168名康復出院的病友,給自己希望,讓心裡磁場吸納能量,幫助我們早日康復,這才是撇開常規治療最有效的輔助藥。

03 對抗病毒更持久的戰役也有人打贏

知乎上有人分享過一個與艾滋病鬥爭20年的案例。

男主阿成的舅舅在美國創業,業務越來越忙,舅舅邀請阿成過去一起打理生意。

阿成從泰國轉飛美國洛杉磯,從泰國起飛前洛杉磯遭遇大暴動,阿成被滯留在泰國。期間他和同行者發生矛盾打得頭破血流,在泰國當地醫院救治。

等待無果後,阿成準備返回,在廣州機場進行的血液檢測中,他被測出HIV病毒呈陽性,成為首例中國籍艾滋病毒攜帶者。

與新冠病毒搏擊,這是最有效的輔助藥

那個令人聞風喪膽的病毒

阿成的確診時間是1993年,起初他並不瞭解艾滋病的兇險,恐懼是隨著一步步深入的瞭解如海水倒灌,漫天而來。

這時候70後的阿成剛剛中專畢業,正是蔥蘢翠綠的年齡,艾滋病讓他既恐懼又不甘,為了贏得一線生機,他開始了漫長的尋醫問藥之路。

先是接受當地衛生防疫站的“瘧疾療法”,通過反覆發燒刺激免疫力提升,免疫細胞的提升讓他扛到了1999年。

1999年9月阿成開始出現艾滋病前期的症狀,免疫力急劇下降,免疫細胞一度降到個位數。就在阿成和家人準備放棄的時候,國家有了針對艾滋病的延遲藥物引進機制,阿成開始接受國外研發的抗病毒綜合療法。

抗病毒綜合療法花費高昂,舉全家之力阿成堅持治療一年,此後又轉入“瘧疾療法”,就在費用難題越來越嚴峻時,防疫站推出一年免費治療機會,實際上就是去親身試藥,強烈的求生欲讓阿成甘做實驗的“大白鼠”。

此後每隔四年阿成都要全身免疫力崩盤一次,必須進搶救室,對藥物的耐受性也逐步提高,藥品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往上攀升,最後要通過藥物加每天一次的針劑治療才能保命。

沒有對活著無與倫比的渴望,阿成活不到今天。因為不辜負生命,生命也沒有辜負他。

他在治療中遇到了現在的妻子,同樣是一個艾滋病攜帶者,兩人結婚後兢兢業業做小生意,還等到了國家對艾滋病人實行的“四免一關懷”政策,更等到了母嬰阻斷藥物和嬰兒檢測試劑的面世,2013年,阿成做了爸爸,妻子為他產下一個健康的小公主。

20年中九死一生的煎熬如影隨形,但阿成對生的渴望壓倒了一切。這份渴望讓他變得勇敢無畏,百折不撓。

在號稱不治之症的艾滋病毒面前,都有人能挺到治療藥物面世的一天,你又怎能被死亡率只有2.84%的新冠病毒打趴下,靈魂被按在地上蹂躪?

要對醫護人員有信心,對專家有信心,對科研有信心,對國家有信心,更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藥物會盡快研發出來,相信自己會比病毒活得更久。

04 挺住才能追上希望

村上春樹說:“有希望之處必有磨鍊。”

願你們扛得住磨鍊,握得住希望。

有人說人生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一顆心的羈旅,請你一定要照顧好皮囊。

因為在人生的旅途上,說不定正有人千里奔襲急切盼望著與你相逢,也許有人正焦急等待著與你攜手看以後的風景,還會有人只能搭乘你的列車才能安全抵達下一處風景,更有人一輩子的期望就是舉起你的雙肩,讓你看到最美的風光。

此刻在病房中隔離的你,請一定要加油挺住!


作者:曉鶴,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不喜歲月靜好,獨慕碼字奔波。寫走心的文字,過有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