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某樓盤降價4000元,業主打砸售樓處!房鬧本質是什麼?

濟南某樓盤降價4000元,業主打砸售樓處!房鬧本質是什麼?

2019年是房地產的小年。

限價持續收緊,擠泡沫的決心很強。但是土地的價格卻沒降,銀行的貸款,機構的融資都需要還。年底的報表業績必須要好看。

恆大是個狠角色,國慶節提出全國房子打7折。為了衝業績,可以說連底褲都脫乾淨了。

近日,山東濟南。恆大濱河左岸的部分購房業主發現樓盤降價,到售樓處進行打砸。購房者稱購入時樓盤單價最高為一萬八千元,現降至一萬四千元

“一降價就砸售樓處”,為了什麼?

01

業內常有一個論調,漲價了房地產商不會要求業主補差價,但是降價了業主卻來打砸售樓處。

還有一個說法,有房的人盼著房價漲,沒房的人盼著房價跌。

這中間的意思,可以仔細品一品。

其實道理大家都懂。

中國人從農業社會走過來,普世價值觀認為,有投入就會有收穫,肯付出就會有回報,只要持續不斷的努力就一定能持續不斷的積累。

所以演變成現在的投資,大家更偏向“保守投資”。本金不能虧損了,收益可以少一點。餘額寶、各種零錢寶大火,本質上就是如此。

房子是一種資產,所以買房在大眾心理更偏向於一種“投資”,至少要保值。

02

法不責眾,是業主能夠聚眾鬧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個人鬧勢單力薄,於是業主們聚在一起,共同採取措施。也更容易導致行為偏激。而事實上,政府確實從未對房鬧採取措施來引導和糾正,更偏向於默認這一做法。購房者也是“弱勢群體”,媒體更傾向於炒作宣揚偏幫一方,進一步激化矛盾。

房鬧一旦爆發,開發商必須要與業主進行談判,為了自己的口碑、業主滿意度,畢竟以後還要賣房,選擇妥協的居多。

多種原因導致“房鬧”成了業主和開發商“溝通”的有效手段。

03

房鬧,我們稱之為一場鬧劇,但究其本質是一種不文明行為,也是對市場規則的破壞。

買房是一種個人投資選擇,收益屬於個人,風險也屬於個人。一旦購買就需要具有風險意識和承受能力。

通過打砸、鬧事的行為,來索要“賠償”,已經超出了維權的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