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美院士: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尿毒症群體,每週兩次透析不能停|世界腎臟日學術直播超10萬人觀看

“為了所有人的腎臟健康——從預防、診斷到平等治療。”3月12日,在第15個世界腎臟日到來之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CNA)會長陳香美院士領銜13位專家,由CNA、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疾病專業委員會《醫師報》社共同主辦的“戰疫必腎、人人健康——抗擊新冠肺炎CNA第十五個世界腎臟日活動”網絡學術直播,超過10萬人在線觀看。


陳香美院士: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尿毒症群體,每週兩次透析不能停|世界腎臟日學術直播超10萬人觀看


“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尿毒症群體,每週兩次透析不能停。”陳香美院士表示,腎臟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在疫情防控期間應如何管理腎臟病患者,成為關注的焦點。本次直播呈現了10餘場精彩紛呈的講座,從診斷、治療到疫情防控,面面俱到,緊扣世界腎臟日主題。


直播活動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腎內科蔡廣研和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何婭妮教授共同主持。


陳香美院士: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尿毒症群體,每週兩次透析不能停|世界腎臟日學術直播超10萬人觀看

直播嘉賓


陳香美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會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

蔡廣研教授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腎內科主任

丁小強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主任

賈 強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腎內科

李冀軍教授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腎內科主任

付 平教授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腎臟內科主任

倪兆慧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腎臟科主任

熊 飛教授 武漢市第一醫院腎內科主任

劉文虎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腎內科主任

林洪麗教授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主任

何婭妮教授 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腎內科主任


陳香美院士:關愛腎臟 ,關愛腎臟病患者


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的侵襲,打亂了我們的生活工作節奏,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我們在世界腎臟日當天,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與全國腎臟病的同道以及觀看直播朋友們,共同呼籲關愛腎臟,關愛腎臟病患者。


為了提高人們對慢性腎臟病及相關併發症的認識,2006年,經國際腎臟病學會與國際腎臟基金聯盟聯合提議,把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四定為世界腎臟日。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腎臟病發病率為10.8%,即我國有1.3億多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腎臟病的醫務人員去呵護健康。


陳香美院士: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尿毒症群體,每週兩次透析不能停|世界腎臟日學術直播超10萬人觀看

慢性腎臟病患病率高、危害大,醫療費用非常昂貴,國家為了保障腎臟病治療的可及性,將血液透析納入醫保,覆蓋所有的尿毒症患者,讓尿毒症患者的生命週期大大延長。為了實現全民健康夢,防控腎臟病,不僅是醫務人員的責任,更是所有民眾的責任。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血液透析的患者近70萬人,腹膜透析的患者近10餘萬人。這麼大的尿毒症患者群體,尤其是血液透析群體,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間治療不能停,我們每一個腎臟病醫生、護士同志們,每天都站在保衛健康的第一線,即使在“戰時”狀態,也都堅守崗位,一刻都沒有鬆懈,積極地尿毒症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


2016年世界腎臟日的主題為儘快行動、儘快預防,提出了預防的重要意義,將一級預防放到重要位置,將腎臟病防控的關口前移,之後人們更加關注對生活方式的干預,呼籲遠離肥胖,遠離腎臟病,以至今年的主題強調,為了所有人的腎臟健康,從預防診斷到平等治療,這就將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的內容都囊括其中。


疫情期間,為了積極地把尿毒症保護好,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在2月1發佈了《腎臟內科醫師在新型冠狀病毒非感染防控期間醫療工作指導意見》,還發布了其他4部指導意見,響應黨中央將人民群眾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號召。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


陳香美院士: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尿毒症群體,每週兩次透析不能停|世界腎臟日學術直播超10萬人觀看

陳香美院士(左四)與直播現場專家合影(左起:蔡廣研教授、劉文虎教授、李冀軍教授、《醫師報》社執行總編


主題一


丁小強:充分認識腎臟病的危害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主任丁小強教授表示,腎臟的基本功能除排洩代謝廢物外,還有調節功能,包括調節血壓,產生紅細胞,促骨骼生長等,其次, 它還可以維持內環境穩定:調節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如果腎臟功能受損,則有可能引起腎性主血壓、貧血等疾病。


腎臟受損後,導致全身各臟器受累,如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皮膚、骨骼以及免疫力等。因此,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很大比例的腎臟病患者感染。


此外,腎臟病多為青少年即發病,對勞動力的影響非常大。早期腎臟病無症狀,容易被漏診誤診,腎臟病可以分為5期,很多患者往往因不舒服而就診時,已經病情非常嚴重,需要透析或換腎來治療了。


慢性腎臟病病程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增加其他疾病的死亡風險,如糖尿病、腫瘤等患者,同時伴腎臟病,其死亡風險也更高。


賈強: 十類人群容易得腎臟病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腎內科賈強教授介紹,腎臟作為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在維持機體的新陳代謝,保持內環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腎臟的健康狀況令人堪憂。因為腎臟病較為隱匿的特點,需要對腎臟給予“額外”的關注,哪些人容易得腎臟病呢?


1、有腎臟病遺傳或家族史者,易患同種疾病,如以鏡下血尿為主要特點的薄基底膜腎病,主要表現為血尿、腹部包塊、高血壓及腎功能不全的多囊腎,均屬家族遺傳性疾病。


2、高血壓患者,中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超過25%,高血壓可引起腎損害,早期多無症狀,漸進出現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夜尿增多等腎損害徵象,直至發展至尿毒症。


3、糖尿病患者,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1.6%,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糖尿病病程大於5-7年,出現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多提示已發生腎損害。


4、高尿酸血癥患者,中國高尿酸血癥患病率為13%,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長率迅速增長。當血中尿酸過高時,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腎臟,導致尿酸性腎病,沉積在關節,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統稱為痛風,


5、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等,均可併發腎損害。


6、肝炎患者,肝炎可導致腎損害(乙肝或丙肝相關性腎炎)。


7、反覆發生泌尿系感染、腎結石、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易引發腎損害。


8、老年人或未審慎使用有腎臟毒性作用藥物的患者,如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慶大黴素等)、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等)、造影劑等,或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和中成藥,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細辛等,易引發腎損害。


9、超重和肥胖患者,可引發肥胖相關性腎病(蛋白尿、鏡下血尿、腎功能不全)。中國肥胖研究協作組,將肥胖定義為體重指數≥28;腰圍:男性>84cm,女性>80cm。


10、有不良嗜好或生活習慣的患者,如吸菸、酗酒、熬夜,頻繁紋身和染髮,過量運動,以及有腫瘤病史的患者,都會增加患腎臟病的風險。


陳香美院士: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尿毒症群體,每週兩次透析不能停|世界腎臟日學術直播超10萬人觀看


李冀軍 :瞭解症狀早就診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腎內科主任李冀軍教授指出,對於無既往病史的健康人,日常的關注及定期體檢很重要,尤其是年齡超過40歲的成年人。大多數慢性腎病患者早期可以完全沒有症狀或症狀較少,但也會存在某些臨床症狀,如腰部酸困、乏力,顏面、眼瞼或下肢浮腫(尤其是脛前和踝關節),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等排尿異常,尿中泡沫較多,尿液鮮紅或深茶色,或夜間排尿次數增加等;有時候這些情況會在感冒、發熱以後出現或明顯加重。“不重視”常常貽誤早期的診治時機。


血肌酐反映腎功能GFR的變化並不是很敏感,常常在GFR下降接近50%時血肌酐才會逐漸升高,這時候腎臟儲備功能往往已經損失過半。因此,對於接近正常值高限的血肌酐值也應給予充分的重視,應儘早明確腎功能的真實狀況。


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佔CKD病因來源的近50%,對這些患者的尿液及腎功能的動態檢查、關注可以早期識別其腎臟的繼發性損傷,為保護和延緩腎功能進展贏得時間。


部分非腎科專業醫生,尤其是基層全科醫生常常缺乏意識,加強腎臟病知識培訓很重要。


王榮 :健康生活方式和腎臟病防護


山東省立醫院腎內科主任王榮教授指出,無論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腎臟病,都與生活方式、習慣有關。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合理膳食、缺乏體育鍛煉、吸菸飲酒、精神壓力過大、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或引起原發性腎臟病。不良生活方式也導致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癥等疾病的患病率較前顯著升高,直接或間接的導致了腎臟損傷。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管住嘴”、適當運動“邁開腿”、戒菸限酒、心理健康、早睡早起健康作息。


對於健康人群,健康飲食是保護腎臟的基礎,應保持低鹽、低脂、增加膳食纖維、合理飲食結構。對於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慢性腎臟病人群,則必須低蛋白、低磷飲食。


戒菸限酒能夠延緩CKD的進展,吸菸、過量飲酒和腎臟損害直接相關。良好的睡眠質量降低腎臟疾病風險延緩CKD進展。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讓我們的腎臟更健康!

李文歌 :慢性腎病的三級預防和診治


中日友好醫院腎內科主任李文歌教授強調,當前我國慢性腎臟病的主要構成:原發性慢性腎炎:目前佔50%以上;糖尿病腎病:約佔20%,並且仍在快速增加之中;高血壓腎損害:約佔10%;乙肝病毒相關腎炎;狼瘡性腎炎等。


慢性腎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血紅蛋白(Hb):輕、中、重度貧血;血壓:高血壓(Ⅰ-Ⅲ級)、甚至表現為惡性高血壓;血尿:多數為鏡下血尿(多與少、畸形)、肉眼血尿;蛋白尿:少量尿蛋白、大量尿蛋白、腎病綜合徵;腎臟功能:有無腎衰以及急與慢、輕與重,腎小球濾過功能與腎小管損傷,無尿、少尿、多尿、夜尿增多、多尿和腎性糖尿等。


慢性腎病多起病隱匿,早期僅表現為顯微鏡下血尿、少量尿蛋白、血壓輕度升高等,患者無明顯不適和表現。多需要體檢才發現,因此,推薦健康人群每年至少查1次尿常規、半年中至少測量1次血壓,以便儘早發現,尤其是已經患糖尿病、高血壓、以及需要長期服藥治療其它慢性病的患者,是罹患腎病的高風險人群。


慢性腎病患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通過飲食和血壓控制,以及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綜合治療,常能有效控制疾病進展,部分患者達到臨床治癒,如慢性腎病患者治療時,腎功能已經嚴重受損,治療效果則較差,多數患者不可避免地發展至尿毒症。


付平 :社區管理CKD要“知-信-行”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腎臟內科主任付平教授強調,在社區開展健康教育對CKD患者的管理是必要的,可以提高CKD患者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確立良好的生活行為和遵醫行為,延緩CKD的進展,降低發生心腦血管併發症和尿毒症的風險,提升CKD患者的生活質量。知-信-行是目前推薦的社區CKD健康教育模式。


結合多項多國研究結果,認為針對 CKD 危險人群開展篩查較在普通人群中開展篩查更符合成本效果。推薦每年進行一次白蛋白尿(ACR)和血肌酐(eGFR)檢測。


在CKD治療方面,社區血透中心將在尿毒症患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2016年,國家衛計委發文,可以獨立申辦血透中心,鼓勵血透中心進社區,讓慢性腎功能不全病人能就近完成常態治療。


我國血透患者已超過60萬,其中95%在醫院進行血透。雖然有調查顯示有1/3的血透患者願意到社區血透中心治療,但由於目前社區透析中心的資質、效果、傳染病監測、廢水處理等關鍵問題有待明確,我國的社區血透中心的發展任重道遠。


在建設社區血透中心的同時,對於尿毒症患者應大力開展醫院-社區-家庭管理模式。有研究表明,對於尿毒症患者,此種模式可改善患者血壓、再次住院率、透析充分性等。


倪兆慧 :如何合理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腎臟科主任倪兆慧教授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有59.7%使用過中藥,腎病常用中藥中,57%為免疫抑制藥物,28%治療腎功能不全、18%有活血化瘀功效,其他佔5%。


2016年,陳香美院士領銜的中西醫結合治療IgA腎病相關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研究發現,中藥黃蜀葵花的提取物可以有效降低IgA腎病患者蛋白尿水平,效果等同甚至優於同類西藥。


結合疫情,建議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可遵循西醫診療與中醫辨證論治相結合的思路,在西醫診療的基礎上,結合患者中醫證候特點,給予辨證論治,體現同病異治特色。在中藥配伍中針對西藥毒副作用加用減毒增效藥物,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選擇安全的中藥、中成藥及中藥單體,避免使用有明確腎毒性或其他毒性的中藥及配伍。在正規醫院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不盲目使用所謂“偏方“、”秘方“、”包治包好“的治療方法。


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可因時因地制宜,提高患者免疫力,減少患者感染風險。積極開展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獲得更多可靠數據,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


主題二


劉文虎 :新冠期間普通病房住院患者的防護策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腎內科主任劉文虎教授指出,為了更好、更明確、更有效的防控新冠肺炎,我們必須瞭解該病毒的基本生物學特徵。根據住院患者的特點,預防住院患者與醫護人員傳染的核心策略包括:積極預防,最大限度不發生,防止輸入性傳染;早期發現,最大限度控制傳染源;早期隔離,最大限度不傳染,切斷傳播途徑。


預防策略包括完善的流行病學調查,專人負責任,對醫務人員進行新冠肺炎知識培訓,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嚴格入院前新冠肺炎的篩查、患者與陪護人員住院期間全程佩戴口罩、拒絕探視、強化手衛生、每日定期監測體溫;工作人員嚴格執行消毒規範,強化手衛生,做好自身防護,定時進行房間、地面與物表消毒及通風。


早期發現與早期隔離措施主要包括:通過每日患者體溫監測、症狀與體徵的觀察,配合必要的輔助檢查與流行病學資料,按國家現行診療指南即可快速發現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並按照規定轉移至定點收治醫院。同時,排查可疑的密接人員進行必要的隔離觀察,患者的房間與應用過的物品進行徹底消毒或焚燒。


林洪麗:新冠期間,遠程診療助力腎病患者治療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主任林洪麗教授強調,遠程醫療是指支持遠程醫療傳遞和服務的電子通訊技術和服務的廣泛集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多醫院在其公眾號上開啟了腎臟病患者線上免費醫療諮詢,有的開通了網上醫院,通過網上診療,結合物流系統,實現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遠程診療。


對於長期隨訪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有慢病管理系統的醫療單位,利用腎臟病慢病管理系統實現了患者居家醫療數據,結合以往患者在醫院就診的數據,醫護能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指導。


同時可一對一有針對性地對患者推送患教資料,還可進行電話和視頻隨訪和指導。對於危重症、疑難的腎臟病患者:可建立三級(醫院級-城市/省級-國家級)診療雲平臺,實現遠程會診、遠程急診、MDT多學科會診 ,助力解決疫情期間慢性腎臟病的異地轉診治療。對於腹膜透析患者,能實現雙向遠程數據傳輸功能APD治療模式,有助於遠程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遠程醫療已顯示其獨特的治療和遠程會診優勢,未來,隨診5G技術和線上醫院的建立和發展,其應用前景遠大。


熊飛 :新冠期間正常透析要點


武漢市第一醫院腎內科主任熊飛教授介紹了疫情期間血透患者每週3次的透析如何保障。


收集準確數據 提供詳細報告 疫情期間,武漢市血透質控中心一直關注事態的發展,收集相關數據信息,表明事態嚴重性供上級決策。知己知彼,才能把握戰爭主動權。


疫情防控有效指導 中心於1月27日發佈的疫情應急預案及疑似病例篩查表,國家腎病質控中心發佈和武漢市衛健委相繼發佈的做好特殊病人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有效預防控制了新冠肺炎的擴散。


規範血透就醫指南 有序指導就醫 中心不斷提出建議,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也根據其方案,對新冠肺炎透析病人定點收治醫院進行增設和改進,合理分流了病人,對患者進行指導就醫。社會的有序將引導疫情的有效控制。


有序運營方艙 阻斷傳播途徑 中心於2月3日啟動信息日報制度,並向武漢市衛健委提交《關於指定確診病人治癒出院後透析隔離期定點醫院的請示報告》,避免傳染源無序流動造成疫情擴散。真正做到了應收盡收。


互動環節


“目前,有超10萬人在線觀看,收到600餘條留言點贊。”蔡廣研教授表示,我們收到了很多的問題,在這裡選取其中部分問題請專家進行解答。


一位27年透析史的患者近期出現嚴重的骨疼,劉文虎教授給出了全面而專業的回答。疫情期間如何透析,如何就診?林洪麗教授給出了非常實用的回答。


目前直播回放正式上線,更多精彩內容,請觀看回放,相信可以幫助更多的醫生與患者。


陳香美院士: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尿毒症群體,每週兩次透析不能停|世界腎臟日學術直播超10萬人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