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未必知道的情感止戈

前些天早上醒來之前做了一個夢。

就像往常一樣,醒來後都會去仔細思考一下,前一天晚上有沒有做夢,有沒有夢見有用的東西可以運用在生活或者諮詢中,再或者就是,半夜突然醒來,將出現在腦海的靈感記下來,然後轉頭繼續睡去,有時候這種狀態在一晚上會持續好幾次。

那天早上醒來前夢見一個名詞:情感止戈。

起初我並沒有覺得這個詞有什麼,但是隨即各種地方查找,並沒有發現任何與這個詞有關的東西,我想,夢的啟示是這個名詞可以運用起來,隨即在我並不怎麼清醒的狀態下我對其下了一個很簡單的定義。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同時一般的普通心理學課程中還認為:“情緒和情感都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體驗,只是情緒更傾向於個體基本需求慾望上的態度體驗,而情感則更傾向於社會需求慾望上的態度體驗。情感包括道德感和價值感兩個方面,具體表現為愛情、幸福、仇恨、厭惡、美感等。

以上是對於情感的定義,我們再看止戈。

停止戰爭,或者是爭論。

很簡單,合起來這個名詞的含義就是,情緒情感暗含的所有爭鬥都停止。

實際上,這部分戰爭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內,一部分對外。

心理學:你未必知道的情感止戈

情感對內止戈

實際在當前狀態中,對內傷害的狀態更常見,日常表現就是,遇事都是積壓在心裡,不會很好的表達出來,也不會合理的去釋放,僅僅是將所有的不滿都放在心裡,長此以往,內傷形成,由內而外的傷害一旦形成,再想修復就很難了,因為患者已經在自己心裡設置了一個防線,實際上這個防線,起初是用來阻擋一些事物對內傷害的,可是時間久了,防線便成了阻止外界介入的圍城。

一般情況下,較為內向、或者是自卑、自我意識不完善、安全感缺乏的人容易對內傷害。

由此,有一個經典案例分享。

小夥子十幾歲,未成年,鬱鬱寡歡,對此,自述,自己其實很孤單,而且經常胡思亂想,一旦開始胡思亂想就會焦躁不安。

他的焦躁我見過,在諮詢室內一直走來走去,根本沒辦法停下,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不停的轉動的。

這是最初一次他來訪的時候給我的感覺,之前是在一名心理教授做過諮詢,學習了放鬆的方式,可是這個方法僅僅適用於某些時刻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對他才有效,所以,當時他在我諮詢室轉動的時候,我很為難,隨即立即干預,以肌肉放鬆結合意象對話的方式暫時緩解他的焦慮。

心理學:你未必知道的情感止戈

後來跟小夥子聊起來,他說,自己在這一刻腦子很亂,一大堆信息不停的侵蝕著自己,比如:有一次,一個親戚邀請父母去吃飯,父母離開的時候,孩子感受到巨大的恐懼感,由此,開始胡思亂想,內容均為負面情緒,比如,孩子會編撰一個故事,父母出門,然後經歷了一場事故,從此不再回來,或者是這場事故造成了一定損傷,但是並沒有產生嚴重的後果,再後來就是,開始想到,自己長大了,離開了父母,然後某一天突然發現,父母已經老了,自己承受不了,隨即父母去世,自己更加痛苦。

我們其實能夠看出來一點,孩子的安全感完全缺乏,自我意識也並不完善,對此他的所有胡思亂想都是在保護自己,也是在修復自己的創傷,這是一個缺失性安全的補償方式,藉助故事的形式來完善自己內心,但是出現的一個很不好的點就是,孩子每次的故事都偏向於負面,所以,孩子每次編寫故事都會暗示自己情緒低落,每次又非常悔恨為何自己會這樣想象,自己越悔恨越考慮,越需要一個故事來緩解情緒,惡性循環。

對此我給他的建議是,情感止戈,如何止戈,在他的故事中,他將自己的情感帶入到了一場戰爭,而這個戰爭恰恰他是導演也是主演,那麼既然這一切都是自己為之,我們就有絕對的操控權,我沒有讓他不去想象,而是給他一個方向去想象,比如,下次遇到這種情況,繼續編故事,但是這個故事要圍繞積極樂觀正能量去發展,比如,父母受邀去吃飯了,一切都很順利,吃飯很開心,回來還給自己帶了自己最喜歡的那個禮物。心情大好,情緒自然化解。

我們可以看出,就這麼一個小方法,換個想象方向,自然止戈。

心理學:你未必知道的情感止戈

情感對外止戈

很多性格較為外向或者是嚴重缺乏安全感,或者內驅力不足的人會對外傷害,比如,打架、遇事大吼大叫、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愛罵髒話、以偏概全等,對此有個典型的案例。

而說這個案例,我需要先解釋一個心理學專業名詞:

暈輪效應: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暈輪效應除了與人們掌握對方的信息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它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見或偏見,產生不良的後果。

這個案例來自於一名三十歲的女性,未婚未育,見到她的時候一臉憔悴,沒有化妝,臉色慘白,沒有一點兒生氣。

她的問題來自於感情方面,自述,其實以前有一段很美好的感情,兩個人互相都很認可對方,但是後來女孩的父母有一次提到他們希望自己的女婿不要太胖,而男孩屬於偏胖的那種,希望男孩減肥,但是男孩並未放在心上。

就這一點,倆人的感情遭到阻攔,後來終因不堪重負兩人散了。

心理學:你未必知道的情感止戈

來訪者說到這兒的時候深色黯然。

我說,那麼這件事發生多久了呢?

她說:五年了。

五年前發生的事情,五年以後的她並沒有忘記,並且這件事對她造成的影響是,這五年換過很多對象,其中不乏各種精英人才,每一段感情父母都做好了認女婿的準備,可是,很遺憾,每次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女方就開始逃避,隨即分手,每一次的理由都是對方身材引起的,比如太胖或者太瘦。

當時來訪者說,我忘不了他的原因是因為,她帶我成長,將我從泥潭中拉了出來,我的第二次“生命”是他給我的,無論是希望還是成長,他帶我更好的步入這個社會。而我們的婚姻來自於一個很簡單的小問題,所以後來每一段,單純的倆人感情都很好,但是每次只要對方提出要見父母我就恐懼,我害怕歷史重演,即使,我知道不會重演。

我怕了。

這是來訪者留給我的最後一句話。

她說,其實我不願意去做諮詢,但是看到你的那瞬間我好像看到了當初的他,你們兩,太像了。

其實,我不知道哪裡像,來訪者並沒有言明。

這個諮詢終究沒有做下去,只有那一次,後來來訪者再也沒來過。

我想,她既然當前能夠說出來這段往事,就能夠自我修復,只是需要一個過程而已。

心理學:你未必知道的情感止戈

其實在這個案例中,存在一個暈輪效應也存在一個待止戈的點,女方父母僅僅是根據男孩形象就否定了他(也或者其實並不存在否定,僅僅只是一句話,而這句話恰恰被女孩和男孩牢記,並且不斷強化),女孩在表達的時候說,其實男孩相當優秀,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能夠發展的很好,而他們起初商量的結果是回到湖南定居。可是沒有了後來。

如果這段感情中,女孩跟男孩能夠暫時性止戈(對於身材的問題,或者去塑身或者是擺脫思想束縛),更加全面的去看待他們這段感情,那麼也許結果就不是這樣。

當然,這個只是一個案例而已。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對外止戈,比如,青春期少年的叛逆止戈、打架鬥毆止戈、與父母戰爭的止戈、對自己持續不斷否定的止戈……

心理學:你未必知道的情感止戈

所以,情感止戈就是即時性的發現這部分爭鬥,並做出停止。

對內,平心靜氣,深呼吸,讓自己放鬆下來,內省之,重溫自己本身存在的價值並強化讓自己不再內傷。或者是,減緩。

對外,思考為何會有這種情感戰爭,是認可對方還是否定對方?是感情糾葛還是情感淡漠,再或者是依賴與對抗的矛盾。無論是那種戰爭,都應當立刻停止,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即時性去思考對方的肯定價值,而每一個肯定的事件都能讓戰爭減退一分。同時進行思考,為何會有這種戰爭,究竟來源於什麼地方,探索潛意識與意識,找到根本原因,修正之。

心理學:你未必知道的情感止戈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