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免疫學科 期待明天更好

對於大多數普通公眾來說,風溼免疫病並不是一個清晰的概念,甚至很多人對這個詞彙都感到有些陌生。在醫療衛生領域,風溼免疫科也是大多數醫院裡很難見到的一個科室。在普遍的社會意識中,似乎風溼免疫類疾病在現實中並不常見,研究和治療這類疾病的醫生也並不多;百度百科的詞條,也將“風溼免疫科”定義為醫院內科學領域的一種新興學科。

但實際上,在這些公眾認知中,有些與現實情況相去甚遠。來自醫學界的科學估算顯示,我國有各類風溼免疫疾病患者約2億人。風溼免疫病學在國際上已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但在我國確實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學科;1959年,國家選派北京協和醫院張乃崢教授赴蘇聯學習風溼免疫病學,但由於文化大革命等歷史原因,直到1980年,風溼免疫學科才在北京協和醫院成為隸屬於內科學的一個獨立學科。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綜合醫院風溼免疫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指導和規範綜合醫院風溼免疫科建設與管理,以提高我國風溼免疫疾病診療能力和服務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安全。《指南》明確指出,開展風溼免疫疾病診療相關服務的綜合醫院,應當加強科室建設,具備條件的三級綜合醫院原則上應當設立獨立科室,科室名稱統一為風溼免疫科。鼓勵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和其他類別的醫療機構設立獨立的風溼免疫科。

會上,“健康報風溼免疫科普宣傳編委會”成立,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

曾小峰教授等專家,受聘為“健康報風溼免疫科普宣傳編委會特約編委”。未來,編委會專家將積極發揮學術權威力量,加大對風溼免疫性疾病科普知識的宣傳,以提升公眾對風溼性疾病的認知水平,推動我國風溼免疫性疾病的學科建設和防治能力。

风湿免疫学科 期待明天更好

“大多風溼病患者都是疼痛持續半年以上才到醫院就診,中重度患者佔77%左右。”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棗莊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王凌教授在研討會的交流報告中介紹,作為首個全國範圍多中心、前瞻性類風溼關節炎直報項目,CREDIT項目的最新調研結果顯示,我國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呈現出了三大特點。

首先是患者群體龐大,疾病認知程度不夠。王凌教授介紹,我國約有500萬名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其平均年齡為52.9歲,但是普遍存在疾病知曉率低、就診率低、治療率低的“三低狀況”。第二是致殘率高,研究顯示,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兩年致殘率達50%,3年致殘率高達70%;類風溼關節炎已經成為我國人群喪失勞動力和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第三是規範治療率低。只有不到44%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得到了比較規範的治療,所以患者的緩解率僅有17.7%,絕大多數患者對自己的治療效果並不滿意。

王凌教授表示,由於起病較為隱匿,多數患者在疾病初期少有發覺,造成風溼免疫性疾病患者延遲就診比較普遍,發現時多已發展至中重度,增加了診療難度。以類風溼關節炎為例,研究顯示,我國患者從第一次出現症狀到就診的時間間隔,在半年以內的不足40%,間隔時間達1年以上的超過了

30%。患者缺乏正確的疾病知識獲取途徑,是導致就診延遲和低治療率的主要原因。

风湿免疫学科 期待明天更好

對風溼免疫性疾病患者而言,獲得完全緩解比較少見,疼痛則長久相伴;有數據顯示,僅6%的患者可獲得完全緩解,而66%的患者每天都有疼痛。但由於起病隱匿、患者就診較晚等原因,嚴重影響了患者治療的緩解率,當前風溼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治療緩解率和疼痛情況亟需改善。仍以類風溼關節炎為例,王凌教授表示,在我國全部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中,有64.1%的患者未曾得到緩解;在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中,仍有32.2%的患者病情沒有得到緩解。

風溼性疾病治療效果不佳、緩解率低,還與患者對疾病缺乏瞭解,治療依從性差有很大的關係。劉毅教授表示,風溼病往往需要終身服藥,“但很棘手的是,很多患者太過著急,經常是才吃了幾天藥,覺得沒效果,就隨意換藥,甚至放棄正規治療,轉而去相信一些所謂能根治的‘偏方’,無謂花費了大量人力財力,不僅治不好,而且還耽誤了正規就診的時機,干擾正確的治療方案,這簡直大錯特錯”。蘇茵教授也特別強調,患者和家屬必須意識到,風溼病是慢性病,治療時一定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

加快學科發展,培養更多專科醫生

风湿免疫学科 期待明天更好

研討會上,曾小峰教授直言,“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和診療技術的進步,風溼病患者就診率近年來越來越高,雖然少藥的局面有所改進,但‘缺醫’的問題仍是風溼界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

為持續瞭解我國風溼免疫專科領域發展現狀,實時掌握我國風溼免疫專科醫務從業者的數量、結構、分佈,我國已連續開展5次風溼免疫專科醫師及學科調研工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風溼性疾病的患者約有2億多人,其中類風溼關節炎有500多萬,強直性脊柱炎約有500萬,紅斑狼瘡有120多萬;相對於非常龐大的患者人群,我國的風溼免疫專科醫生卻只有6000多人,醫患人數差距很大。

除了專科醫生少,醫院的科室設置對學科發展也並無優勢,全國2427家三級醫院,設立獨立風溼免疫專科僅770家,不到1/3。即便是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大城市,很多醫院也沒有專門的風溼免疫科。在曾小峰看來,風溼病患者只有在專業科室,才能得到早診早治,且規範化治療,病情才能得以緩解,致殘率才能降到最低。

根據國家要求,具備條件的綜合醫院要按照要求,加強對風溼免疫科的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風溼免疫疾病診療水平。目前條件尚不能達到要求的綜合醫院,要加強對風溼免疫科的建設,增加人員,配置設備,改善條件,健全制度,嚴格管理,逐步建立規範化的風溼免疫科。“未來,設立風溼免疫專科的醫院會越來越多。”曾小峰教授說,“一市一科一中心”還將在1657家三級醫院中設立獨立的科室,培養1萬餘名專科醫生,“力爭讓二級醫院至少有一名專科醫生,讓患者足不出縣就能得到專業的治療。”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不代表健康報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