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记忆力差,不是不用功,是你没教他用神奇数字“7”改善记忆

  • 文|全文共2827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 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字。

    它,就是自然数7。

    “7”在现实生活中的“出镜率”极高:

    • 7天恰好是一个星期;
    • 地球上正好有7个大洲;
    • 夜空中有“北斗七星”为我们指示方向;
    • 彩虹有7种绚丽的颜色;
    • 乐谱中有从低到高7个基本音级;
    • 就连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智力玩具也被起名为“七巧板”……


    孩子记忆力差,不是不用功,是你没教他用神奇数字“7”改善记忆


    不过,你可能不会想到,“数字7”还与人类的思维和记忆模式有关。

    如果你能够善用这个数字,更可起到改善孩子的记忆功能,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

    几年前,来自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曾经在一个科学讲坛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专家邀请参会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大屏幕上出现的随机数字。

    这些数字位数不等,出现频率很快,有时只是快速地在屏幕上一闪而过。

    专家想要考察孩子短时记忆的能力,他要求家长和孩子在数字闪过后,要立刻说出这个数字,同时还要用手指比出它的数位是多少。


    最初,闪过的数字位数较少,不超过四位,孩子们报数的积极性也很高,声音很洪亮、结果也很准确。

    可随着数位继续增加,记忆数字的难度不断提升,孩子们的反应就没有刚才那么迅速了。

    最后,数位提升到了7位,这长长的一串数字闪过,想要马上将每个数字记牢,难度就更高了,现场的报数声也越来越少……

    到屏幕上开始闪现9位数时,几乎已经没有人能够完成这个“不可能”的记忆任务了。


    孩子记忆力差,不是不用功,是你没教他用神奇数字“7”改善记忆


    您可以试着在家和孩子做做类似的实验,看看会不会出现同样的结果。

    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这样一条独特的记忆规律:

    每次记忆的信息最好不要7个组块(有意义的信息单元),否则记忆将会变得非常困难。

    神奇的“数字7”与我们的大脑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奇特的情况呢?

    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的托克尔·克林贝里博士通过自己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找到了“神奇数字7”与大脑记忆之间的关系,我将从以下两点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一个事实: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大脑不像高配置的电脑那样,能够同时自如地应对多线程任务。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同时处理大量信息,大脑很容易出现“超负荷”现象。

    举个例子,一位忙碌的妈妈正在客厅里盯着刚学会爬的孩子玩耍,因为担心孩子会被家具碰伤,妈妈的精神一直保持着高度紧张,双眼不敢离开孩子的动作。

    可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了敲门声,妈妈正要起身开门,放在桌上的手机又开始铃声大作,此时孩子被吓了一跳,大哭了起来……

    这位妈妈一下子愣在了原地,只觉得大脑变成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孩子记忆力差,不是不用功,是你没教他用神奇数字“7”改善记忆


    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大脑“过载”引起的,当然它只会发生在一瞬间,稍后大脑会快速进行“缓冲”,妈妈也就会清醒过来,并能够处理好眼前的事务了。

    类似这样的“大脑超负荷”事件在生活中时有发生,这也提醒了我们:

    在对大脑进行信息输入时,一定要注意控制信息的量和输入的频率。


    孩子记忆力差,不是不用功,是你没教他用神奇数字“7”改善记忆


    第二个事实:短时记忆的容量以7为阈值。

    如果外界信息以极快的速度呈现在我们面前,大脑将留下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这种记忆就是短时记忆。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即大多数人能够记住7个组块,记忆力不佳的人能记住5个组块,记忆力最好的人也就能记住9个组块。


    孩子记忆力差,不是不用功,是你没教他用神奇数字“7”改善记忆


    但之后有很多专家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实际容量要比这个结果更少

    在托克尔·克林贝里的著作《超负荷的大脑中》,“数字7”被认为是短时记忆的阈值,而让大脑感觉“舒适不费力”的记忆大概只有3~4个组块。

    克林贝里的观点在现实中其实不难找到佐证,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我们平时记忆手机号码了。

    当我们拿到一个完全陌生的11位号码时,因为它已经超过7个数字,想要直接记忆会非常困难。

    所以我们会很自然地将它拆分为“3-4-4”或“4-4-3”的结构,再分别进行记忆,这种无意间做出的选择恰恰就很符合短时记忆的容量特点。


    孩子记忆力差,不是不用功,是你没教他用神奇数字“7”改善记忆


    用“数字7”改善和巩固孩子的记忆

    了解了上述这些知识后,我们在平时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应用这些规律去安排和组合各类知识,这样更符合孩子认知和记忆的特点,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第一,合理安排短时记忆的容量。

    孩子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要贪多,不可让孩子一次性接受大量陌生的信息,否则很容易引起“大脑过载”,学习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所以每次安排的信息内容最好不要超过7个组块,比如让孩子学习生字的时候,若生字数量较多,我们可以先对它进行分组,每7个为一组,让孩子读写、记忆。

    若孩子感觉比较吃力,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切分为3~4个生字为一组,更可以将一些生字组成词,这样孩子记忆起来会更加方便。


    孩子记忆力差,不是不用功,是你没教他用神奇数字“7”改善记忆


    第二,及时梳理记忆组块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对组块进行划分时,如果能够建立起组块与组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孩子的记忆会更有条理。

    同样以学习生字为例,最近我们在《贝的故事》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众多生字,这时就可以按照“数字7”的记忆法则,先将这些生字分为几组,让孩子分别进行记忆。

    同时我们还可以按照字与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分类,比如上下结构的字有哪些,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独体字有哪些;前鼻音、后鼻音的字各有哪些,卷舌音、翘舌音的字各有哪些……

    如此一来,每组生字的数量更少,逻辑关系也很清晰,孩子不但能够牢记这些生字,还能掌握它们的部首、笔顺、读音等多种信息。


    孩子记忆力差,不是不用功,是你没教他用神奇数字“7”改善记忆


    掌握了这种方法后,我们还可以在多种场景下使用它。比如老师要求孩子背诵课文,若课文篇幅较长,我们可以先按照文章的结构,对长文进行分割,让孩子每次只背诵不超过7个自然段的内容。

    如此一组一组练习,等到孩子将所有内容背会后,再按照文章结构顺序组合在一起背诵,一篇长文就能够牢记在孩子的心中了。


    孩子记忆力差,不是不用功,是你没教他用神奇数字“7”改善记忆


    第三,不要让额外的信息干扰孩子。

    记忆学家发现,不光信息容量会影响记忆效果,一些干扰因素也会让记忆的难度直线提升

    因为记忆的过程需要调用大脑的注意力,而干扰因素的出现,会中断注意力,影响记忆的效果。

    此时哪怕孩子记忆的只是少量组块,也会出现记不牢、容易遗忘的情况。

    这也提醒了我们,在孩子开始记忆的时候,一定要尽量消除各种干扰源,才能让大脑正常运作。为此,爸爸妈妈们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 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间独立的、安静的书房,再布置好书桌、书架和学习用品,制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样孩子更容易进入
      “深入思考”、“深度记忆”的状态。
    2. 拿走可能引起分心的物品。学习环境中不应当留下电子产品、玩具、漫画书之类的干扰物,我们可以将这些物品从书房拿走,再和孩子“约法三章”,等他完成记忆任务后就可以适当地玩耍、放松。
    3. 不要让自己成为新的干扰源。有的爸妈对孩子存在“过度关心”的问题。孩子正在专心记东西,爸爸妈妈却不时出现在他身边,指指点点、询问训斥,这样只会一次又一次打断孩子的注意力,结果孩子竟连一首只有4句的古诗都记不住。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在给孩子合理安排记忆组块的同时,也别忘了约束自己,切莫让自己的“关心”变成一种影响孩子记忆的有害阻力。


    孩子记忆力差,不是不用功,是你没教他用神奇数字“7”改善记忆


    我是【亲子育儿堂】,长期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给我留言。敬请关注我,获取更多实用的育儿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