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海石塘”如何成就了杭州城

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麗。

臨堤臺榭,畫船樓閣,遊人歌吹。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

使百年南渡,一時豪傑,都忘卻、平生志。

——宋·陳德武《水龍吟·西湖懷古》

“捍海石塘”如何成就了杭州城

杭州

前言

常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因風光旖旎,城市繁華,自古以來便備受世人矚目。不過,杭州雖歷史悠久,其真正崛起,為世人樂道卻是自五代始。而促使杭州城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捍海石塘”的修建。

“捍海石塘”如何成就了杭州城

錢塘江

吳越定都

唐朝末年,皇室衰微,各地節度使割據自立,各自為政。據有浙江地區的鎮海節度使錢鏐因平叛有功,先後被朝廷封為越王、吳王。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在北方建立後梁政權。錢鏐懼於其勢力,奉表尊其為正朔,從而獲封“吳越王”,在南方建立了吳越政權。

“捍海石塘”如何成就了杭州城

吳越疆域圖

當時吳越國疆域包括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兩部分,即以錢塘江為界,分為東南和西北兩部分。浙江東道治所在越州,即今寧波;浙江西道治所在杭州。越州和杭州是吳越國境內最主要的兩個城市,因此國都應在兩者中選擇。

最終,錢鏐決定以杭州為國都。其原因當有以下幾點:一是經過隋唐兩代的發展,杭州城的總體發展水平已不亞於越州;二是杭州交通便利,經由大運河可直達中原地區;三是錢鏐長期居住於杭州,對此地有較重個人情感。

“捍海石塘”的修建

錢鏐定都杭州後,便開始了大規模的營建。先後修築了五十里的新夾城、七十里的羅城和周長九里的皇城。同時疏浚西湖,整治錢塘江航道,“悉起臺榭,廣郡郭週三十里。”(《舊五代史》)吳越國的宮室十分繁華,北宋時被用作州志,南宋時又被用作行宮。

“捍海石塘”如何成就了杭州城

捍海石塘位置示意圖

然而,杭州城緊鄰錢塘江,每當潮水湧起時,常常侵蝕周邊陸地,乃至危機城牆。這也是此前數百年間杭州城所面臨的難題。唐朝詩人劉禹錫曾這樣描寫錢塘江潮水“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頭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浪淘沙》)

為此,修建海塘保護杭州城成為歷代的重要任務。五代以前雖多次修建海塘,卻均為土築,隨修隨壞,勞民傷財。為徹底解決這道難題,公元910年,錢鏐發動民工二十萬人修建了一道長338593丈的“捍海石塘。”以“大竹破之為籠,長數十丈,中實巨石;取羅山大木長數丈,植之橫為塘......內又以土填之,外用木立於水際,去岸二九尺,立九木,作六重。”《築塘疏》)捍海石塘經歷八百年的風雨侵蝕,直到清代還有部分殘留。

“捍海石塘”如何成就了杭州城

捍海石塘遺址

評價

“捍海石塘”的修建有效保護了杭州城牆,使杭州城得以向東南方向擴展,為後來的繁榮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石塘遏制了潮水的倒灌,原先杭州城周圍的鹽滷地被闢為良田,農產量有較大提升。此外,捍海石塘的修建,還開拓了海上通道,促進了杭州城的對外經濟和文化交流。

沒有“捍海石塘”便不會有兩百年後繁盛至極的臨安城,也不會有今天令人神往的杭州。可以說,正是“捍海石塘”成就了杭州城。

“捍海石塘”如何成就了杭州城

西湖景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