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历史上有名的武将有哪些,他们分别有什么功绩?

浦昕强


秦朝以武立国在统一的过程中涌现了太多的将领,今天就找几个有代表行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白起白起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眉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著名的坑杀40万降卒就是白起干的,白起善于用兵,与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2、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司马错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

4、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

5、王龁(?-公元前244年),亦作王齮,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将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大败赵国,公元前259年,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公元前258年,代替王陵统军围攻赵都邯郸,但未能攻克,楚、魏联军大败秦军,公元前247年,王龁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设为太原郡。公元前244年,王龁去世。

6、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将领,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公元前226年,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大梁,灭亡魏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夺取辽东,灭亡燕国,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

7、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

8、蒙骜,《战国策》作蒙傲,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蒙骜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跟着白起混的,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先后夺取韩国十余座城池、赵国三十余座城池、魏国五十余座城池,使秦国得以设立三川郡和东郡,并让秦国疆域与齐国相接,对韩国、魏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

9、蒙武生卒年不详,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跟着王翦混。

10、章邯秦末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


天天保温瓶


秦孝公时期:公子虔、子车英,北防戎狄,平乱护法!

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平定巴蜀

公子疾,公孙衍(号称犀首与张仪对抗的)前期收复河西之地,中期破五国攻秦,后期稳定宗室拥护秦昭襄王上位。

公孙衍收复河西之地后离秦,与秦为敌!

魏章,抵挡楚国攻秦!

秦武王时期:甘茂,出兵功韩,将韩国铁矿收入秦国之地,秦武王攻打东周后,举鼎而亡后,协助赢疾密不发丧,静观其变!

秦昭襄王时期:魏冉,提拔白起,扩张城池,白起一半的对外征战,都是魏冉在支持

白起,号称人屠,东打魏韩,南揍楚国,最辉煌战绩和赵的长平之战,坑杀赵军二十余万!

蒙骜,蒙恬爷爷,白起麾下武将,白起死后,是秦的主要将帅,破魏无忌的五国攻秦!

王纥,同样是白起麾下武将,与蒙骜防守反击五国攻秦!

秦始皇时期:王剪,王贲,蒙武,蒙恬,李信!


农民看笑话


秦国历史上有十大名将!从秦国受封为诸候开始一直到始皇帝统一天下的550年历史中为秦国立下巨大的功绩!在秦国历史有三个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候并赐岐山以西之土,秦国正式跻身诸侯之列到秦穆公称霸西戎的创业之期,第二阶段,是穆公之后,秦国的锁国封闭之期,第三阶段是从秦孝公变法到始皇统一天下的秦国开创帝业时期,这十大名将多数出于第三阶段!十大名将以他们所在时代排名,不论其强弱。

①孟明视,秦相百里奚之子,秦穆公时期的主要将领。参加过泛战之役,崤山一战中战败被俘,获释后,多次与与晋国交战,屡战屡败,但最终还是战胜了晋军,使晋国屈服了,使秦国打败了当时的中原霸主晋国,秦穆公跻身五霸之一!

②子虎,秦哀公时代的秦军主帅,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5年)柏举之战后,吴军占领楚郢都,楚臣申包胥哭于秦庭,感动了秦哀公。秦哀公命子虎率秦师战车500乘(约35000人)救援楚国,与60000吴军大战,最终击败吴军。(当时吴国国内有内乱,但考虑到当时统率吴军的是孙武和伍子胥这两位大牛人,子虎也可称为一代名将了)

③司马错,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的老将,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灭亡巴蜀。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南下东攻楚国,大败楚军,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之地,为秦国帝业打下基础。

另注:公孙衍,秦国大良造,民间传说中为司马错的老师。曾率军进攻河西之地,大破魏军,俘虏魏国名将龙贾,斩首八万。为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但后来公孙衍因一己私利背叛秦国,公孙衍开始联络齐,魏,韩、赵、燕、中山等国,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联合诸国攻击秦国,故不列入秦国名将之中!

④樗里子,嬴姓名疾,秦惠文王的弟弟。惠文王八年,率兵攻打魏国的曲沃,将曲沃附近的所有土地都并入了秦国。二十五年,攻打赵国,夺取了蔺邑。二十六年,协助魏章攻打楚国,夺取了汉中地区。樗里子不仅军事能力过人,而且内政能力也强,据传还有相地神术,后世风水师中有人奉其为祖师,秦人有谚说:“力则任鄙(秦武公时有名的勇士,大力士),智则樗里”

另注:魏章和甘茂,魏章,魏国人,樗里子的副手,樗里子也是他的推荐人,曾在丹阳大败楚军,斩首八万,俘虏了楚国大将屈匄和逢侯丑等七十多名将领,夺取了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并设置了汉中郡。甘茂也是樗里子的副手,也是通过樗里子(还有张仪)的推荐,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秦武王三年,派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斩首韩军六万,成功夺取宜阳。作为韩国的战略重镇,宜阳的丢失加速了韩国的衰败。魏章与甘茂都算将才,但战绩不够显眼(同时代的将星太多了)而且晚年都在秦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中被迫害,流亡他国!

⑤白起,战国人屠,一生杀敌百万,夺取七十余城(太有名了,就不多介绍了)

⑥王龁,秦国宿将,侍奉了多位秦王,长平之战中,作为白起的副将,大败赵军。但后作为秦军主帅于邯郸城下败于信陵君,后于秦昭襄王五十年,攻克魏国重镇汾城。秦庄襄王三年,率兵攻克上党各城,并设置太原郡。

⑦、蒙骜(《战国策》中作蒙傲),秦国宿将。蒙骜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秦庄襄王元年,率军攻打韩国,迫使韩国割让成皋,巩二城,并设置三川郡。庄襄王二年,率军攻打赵国,平定太原。始皇元年,攻破赵国晋阳。始皇三年,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池。始皇五年,攻打魏国,夺取酸枣、雍丘、山阳等二十座城池,并设置东郡。在白起去世后,与王龁一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撑起秦军!但一生之中有一大败,于公元前247年,在黄河南岸华阴道中遭遇平生克星信陵君(魏无忌简直是秦国克星)蒙骜战败而逃。信陵君乘胜攻至函谷关,蒙骜率秦军紧闭关门,被围关数月,不敢再出关作战。

⑧王翦,秦始皇灭六国的主要功臣,始皇十一年,攻打赵国,夺取十一座城池。十八年,率军再攻打赵国,遭遇李牧,经过一年多的相持,不能获胜,最后用反间计除掉了李牧,攻破邯郸,灭赵。始皇十九年,攻破燕国国都蓟,燕王喜逃往辽东,实际上的灭燕。始皇二十二年,率领六十万秦军伐楚,击败楚国名将项燕,俘楚王,灭楚。六国有一半都是被王翦攻灭的。后人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另注:王贲,李信,桓齮。王贲是王翦之子,秦军著名将领,在秦灭六国战争中多作为王翦的副手参加过多次作战。李信,秦军青年将领,参与灭韩,灭赵,灭燕多场战役,但在伐楚一役中被楚将项燕击败,所率秦军伤亡惨重!被贬为庶民。桓齮,秦国大将。(公元前234年),桓齮攻取赵的平阳等城,并击败前来救援的赵将扈辄,斩杀赵军首级10万。

秦始皇十四年,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为李牧所败,所率10万秦军被全歼,桓齮畏罪逃至燕国(历史上此人下落有争议!《战国策》说是战败被杀,司马光在《资治通监》记载“秦师败绩,桓齮奔还”,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桓齮就是樊於期)。

⑨蒙恬,蒙骜之孙,参与灭六国的多场战伐,伐齐的主帅之一,最大的功绩却是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并修筑了长城,传说中他用狼毛发明了毛笔,故毛笔的别称为狼毫。

⑩章邯,早年在秦军中有一定军事资历,但真正的大放异彩却是在秦末,被喻为秦末秦军之柱石,乃秦朝最后一员大将。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骊山刑徒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败周文数十万大军,又连破邓说、败伍徐、斩蔡赐、降宋留,迫使陈胜逃至城父。城西一战,击杀陈胜大将张贺,自此陈胜不敢再战,至腊月,陈胜被贴身的车夫庄贾杀死。章邯又进击陈县,攻破吕臣。再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又进击楚地,于定陶大破楚军,杀楚军大将项梁。再移师渡河攻赵。此时天下反秦诸候莫不闻章邯之名而股颤,反秦盟主楚怀王不得不以盟主名义号召天下诸将共击章邯,直至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





九龙王龙九


秦国统一六国成立大秦王朝崛起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名将。追根究底这离不开秦国采取变法后先进的军功制。在秦国,只要有能力,秦王就会给你施展抱负的机会。

现在就来细数秦国那些名将和他们的功绩。

一、白起,伊阕之战中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敌军近百万。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外号杀神。

二、王翦,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三、蒙恬,出身名将世家。主要功绩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自榆中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

并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蒙恬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四、章邯在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公元前209年,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攻赵。




霸王别车


春秋战国时期,秦朝名将云集,共同促成了秦国的统一。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在位后,灭掉六国,实现了秦朝统一全国的梦想。为此,秦始皇嬴政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帝。当然,只靠秦始皇一己之力是不能实现全国统一的,是由历代秦朝众多驰骋沙场、出谋划策的名将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秦国究竟有哪些可以称为名臣名将的呢?他们的战绩主要有哪些?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主要功绩:

计杀魏齐

范雎是先秦时期著名的谋士,以"远交近攻"的谋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与魏国丞相魏齐是仇人。范雎曾扬言要魏国交出魏齐,否则将举兵伐魏。形势迫使魏齐弃相印逃到赵国,投在平原君赵胜门下。

长平之战后,王翦向秦昭王献计,由昭王修书一封,约平原君来函谷关赴宴。昭王依计而行,诱使平原君上钩。待平原君来时,借机扣留,将其押解至咸阳。再传讯邯郸,称不得魏齐,就不释放平原君。

长平之战刚过,赵孝成王正惊魂未定,赶紧派兵围住平原君府,擒拿魏齐。魏齐逃到魏信陵君那里,信陵君不敢收留。魏齐走投无路,拔剑自刎。赵孝成王得魏齐之首,星夜派人送往咸阳,秦王才释放了平原君归赵 。王翦未费秦国一兵一卒而得魏齐之首,解了相国范雎多年的心头之恨。

平定叛乱

秦王政八年(前239年),秦王政命王弟长安君成蟜为主将,樊于期为副将率军攻打赵国,不料,长安君在樊于期的唆使下临阵倒戈,举兵反叛。

嬴政派王翦前往平叛。王翦派说客混进叛军,见到了长安君,递送了劝降书信,情理并用,恩威并施。长安君归降,叛乱平息。樊于期逃奔燕国。但可惜的是,长安君后来并没有保住性命。

铲除吕氏

秦王政即位之初由于年少,国政由相邦吕不韦所把持。吕不韦权倾朝野,又与太后偷情,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东窗事发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

嫪毐与太后在秦故都雍城(今陕西凤翔)生下了两个私生子,以秦王假父自居。在太后的帮助下,嫪毐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嬴政前往太后所在的雍城行郊礼。王翦领兵镇压咸阳,派三万精锐保护秦王西行。秦王离开后,吕不韦在国都咸阳把持国政,王翦不动声色,调遣兵力,严阵以待,以防吕不韦伺机生变。嫪毐因淫乱宫闱的罪行败露,发动兵变,进攻秦王嬴政所在的蕲年宫,史称"蕲年宫之变"。秦王及时察觉了这一阴谋,抢先发兵平定叛乱,追斩嫪毐,在咸阳清洗了嫪毐集团数百人,因此事涉及吕不韦,不久就免去了其相邦之职。不久,在王翦的建议下,将其赐死,秦始皇全面掌握了国家权力。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

主要战绩: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 ,秦朝著名将领。


主要战绩:

抵御匈奴

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 (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藉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精修秦道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

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蒙恬在修筑万里长城的壮举中,起了主要的作用,这延绵万余里的长城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宝。其实,司马迁《史记》中蒙恬修筑长城的评价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修长城对人民的劳役,却没有看到修长城对中原地区的长久安定的重要意义。其次,蒙恬只是连接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工程量远没有司马迁所想的那么大。最后就是蒙恬和公子扶苏曾经多次上书秦始皇请求减免徭役,同时,和扶苏商议如何合理安排人力,来减轻徭役。

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后备力量。这些措施对于边防的加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这不但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蒙恬将军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宗室将领。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


主要战绩:

公元前228年,李信出兵太原、云中与王翦一举攻破赵国。

公元前225年,李信率军于易水击破燕国太子丹军队。

公元前225年,丙子年李信率军攻打楚国平舆为楚将项燕所败。

公元前222年,李信与王贲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

公元前221年,李信与王贲攻灭齐国。

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将领,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主要战绩:


战功赫赫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派遣王贲率领军队攻打楚国。 王贲大败楚军 ,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率军攻打魏国,引黄河之水灌淹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同年三月,大梁城毁垣塌,魏国国君魏王假请求投降,秦军杀死魏王假,灭亡魏国 ,取得魏国的全部土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王政大举兴兵,派王贲与李信率军攻打燕国的辽东,王贲与李信夺取辽东,俘获燕王喜 ,灭亡燕国。 同年,王贲回军攻打代地,俘虏赵国残余势力的领导者代王赵嘉 ,彻底消灭赵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齐国国君齐王建派兵守卫齐国西部边界,不与秦国通使往来。于是,秦王政派王贲与李信率军从燕国的南面攻打齐国,齐王建听从国相后胜的计策,不与秦军抵抗,带着军队投降秦国,秦军俘虏齐王建 ,灭亡齐国 ,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

海议功德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王政兼并天下后,建立皇帝名号,称为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为安抚东方百姓,于是东巡到琅邪(今山东胶南),当时王贲在随行之中,与丞相王绾、卿士李斯等人在海上参与评议秦始皇的功德。

主要成就: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魏都大梁,降杀魏王假,灭亡魏国。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贲与李信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灭亡燕国;王贲俘虏代王赵嘉,消灭赵国残余势力。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与李信攻灭齐国,使秦国统一六国。

章邯(?―公元前205年),《赵正书》作张邯,秦朝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


主要战绩:

打垮周文

在陈胜发难于野,诸侯并起,几十万大军逼近函谷关时,章邯临危受命,靠临时组织起骊山囚徒,一败周文之数十万大军,再破齐楚之联军,先败后胜,击破楚军统帅项梁,杀之定陶。

屡战屡胜

荥阳将军田臧派李归等守荥阳城,自己带精兵往西迎战秦军,在熬仓与秦军大战,田臧战死。章邯继续进兵荥阳城,攻城,城破,李归等战死。

接着,章邯又连续破邓说、败伍徐、斩蔡赐、降宋留,迫陈胜遁走至城父。陈胜命张贺出城西迎战章邯,自己亲自在城楼监战。城西一战,张贺战死。自此陈胜不敢再战,闭关死守。在章邯围城的强大攻势下,腊月,陈胜被自己贴身的车夫庄贾杀死,开城降秦。章邯又进击陈县,攻破吕臣。

章邯出战,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二世胡亥又增派长史司马欣、董翳协助章邯进攻义军。军队向栗县进发,到达栗县,项梁派别将朱鸡石、余樊君和他交战。余樊君战死,朱鸡石军败,逃到胡陵。

章邯包围魏王魏咎于临济,楚将项它、齐将田巴率军救援。章邯击败联军,杀死了魏相周市和齐王田儋,魏王魏咎自杀,魏豹逃跑,章邯又追围田荣。

项梁率军救援田荣,在东阿下击败章邯,章邯向西撤退。楚军在濮阳东再次与章邯交战,又打败了章邯,秦朝发动全部兵力增援章邯,章邯军势复振,守濮阳、环水。刘邦、项羽不与之战,绕过进攻定陶。

攻打楚军

项梁自东阿出发,向西进军,到达定陶。章邯在夜间让兵马口中衔枚,攻打楚军,大破楚军于定陶,项梁战死。

章邯打垮了项梁的军队后,楚地有名将领都已经死了, 章邯以为楚地的余众不用担心了,就渡过黄河,北进攻打赵地,大破赵军。 这个时候,赵歇为赵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都跑进了巨鹿城。 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围攻巨鹿, 章邯驻扎在巨鹿的南面,修筑甬道输送粮食。陈余作为赵军将领,统率士卒数万人驻扎在巨鹿城的北面。

结语

说起秦国时期的这些名将,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赫赫战功,他们的故事传诵两千年之久,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或功德无量,或名誉满载,或未能善终,但是他们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上,他们是不可多得、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战神。可以说,秦国的一统天下,名将们功不可没,值得世人永远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