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劍文殊(鑑賞)

銅胎景泰藍掐絲 舉劍文殊

尺寸:27×14×33 2947克

在寺廟裡,我們看到文殊菩薩手持寶劍的造型。寶劍即是寶見。修行人最貴見地。見地若正,直達彼岸;見地若不正,迂曲曲折,難達涅槃城。

正確的見地是寶,也最為重要。見地,在八正道中排在第一,所以在造像的象徵表達中,文殊菩薩被說為七佛之師,諸菩薩之首。

行為及感受,往往由見地發起,是我們的心智對見地的反應和反映。如果你有這樣的見地,就有這樣的行為和感受;如果你有那樣的見地,你就有那樣的行為和感受。見地,是行為和感受的首因。

錯誤的見地必須由正確的見地來切斷。在到達彼岸的過程中,正確的見地像一膄方向正確的舟,它將駛往目的地,這是文殊菩薩手握寶劍造像所要表達的含義。

佛教中的造像,是一種傳達佛法的手段。每一尊造像,每一種形式、姿態或傍依的法器等,都有非常深刻的象徵或隱喻。

舉劍文殊(鑑賞)


舉劍文殊(鑑賞)


舉劍文殊(鑑賞)


舉劍文殊(鑑賞)


舉劍文殊(鑑賞)


舉劍文殊(鑑賞)


舉劍文殊(鑑賞)


舉劍文殊(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