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納稅的銀子 宣差銀鋌 心痛 按戶納稅 也是元朝滅忙的物證

展示一枚元朝的銀錠。外型和工藝上,元朝銀錠和南宋銀錠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南宋銀錠涉及人名不多,一般就刻銀匠即可。而元代銀錠把有關責任人名字,職位(官名)都刻在銀錠上。這枚銀錠銘文為戳(chuo)記,戳印有:太原路 宣科官 宣差銀 五十兩 庫副使 劉覃(qin)劉硅(gui) 庫子 楊進中 銀匠 陳茂戶 。查閱元史 食貨志,宣科官 是宣科提舉司的官員,主管稅務,宣差是給朝廷辦差,庫副使 是管理庫房的官員,庫子 是銀庫管理員。科差制度是元朝 元太宗八年(1263年)開始實行的戶稅,以戶為單位科徵稅銀。早期向中原漢人每戶徵收六兩。因徵收困難,後改成每戶四兩,到元末,改成每戶二兩。後明教興起,農民起義,連每戶二兩也難於徵收到。其間,也有以物代銀納稅的記載。糧食,布料等管控物資也常代銀納稅。宣差銀錠 正好記載了元朝這一段歷史。

戳記還有一個重要信息:天曆年月。這是元文宗 圖貼木爾 的年號。天曆元年是1328年。這一年,大明朝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 出生。這樣聯繫在一起,這枚稅銀就更有意思啦。

銀鋌底有 太原 兩字。這是元代銀鋌特有得印記。

元朝納稅的銀子  宣差銀鋌 心痛 按戶納稅 也是元朝滅忙的物證


元朝納稅的銀子  宣差銀鋌 心痛 按戶納稅 也是元朝滅忙的物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