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历史人物其实近乎完美却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为什么?

侃聊天下


首先我觉得这个命题就是不对,近乎完美的只有记录的形象,这样的人本身就不存在的。再说这样的历史形象其实绝大多数留名者都是这样,因为中国为尊者讳的传统,基本都是伟光正形象为主。

真正存在民间传说的一定是有污点,有争议的,像现在一样老百姓关系的都是名人八卦,哪个省长、厅长做工作做的很优秀谁知道,但哪个贪官被判刑了,立马上头条。一个道理,历史知名人物往往是那些性格鲜明,优缺点明显的人,不然没有话题性,这么多人,谁记得住


逍遥留名


相比于其他将领,1955年的开国上将陈锡联的存在感不那么高。许世友,洪学智和韩先楚都已经拍了专题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了,陈锡联却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其实这是不太公平的。至少就历史上的贡献来说,陈锡联的贡献完全不在这几位之下,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的表现都是非常突出的。

陈锡联为人比较忠厚,平常话不多,但是打仗的时候胆大心细。到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陈锡联还是四方面军的师长,改编后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的团长,上前线后,一二九师旗开得胜的第一仗就是奇袭阳明堡,而直接负责执行这一仗的具体指挥的就是陈锡联。当时陈锡联才二十二岁,刘帅交代任务的时候说,锡联啊,你已经是大小伙子了。


不久后,陈锡联就升任三八五旅旅长,之后一路晋升。因为当时陈赓的三八六旅实际上是中央直接指挥的,所以陈锡联的三八五旅是刘邓直接指挥承担战斗任务比较多的一个部队。到解放战争中晋冀鲁豫解放军整编后,陈锡联纵队也是整个野战军中战斗力比较强的一个部队,甚至可以说是最强的一个部队,经常被用来充当主攻部队。

而且,陈锡联也是一直跟着刘邓大军从太行山出发,千里跃进大别山,参加淮海战役,到之后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陈锡联都参加了。而到他在解放西南之后出任重庆卫戍司令的时候,才只有三十四岁,还是非常年轻的。解放后,他先奉命担任炮兵司令员,后来又被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时候就又被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他因为话少,为人也比较可靠,所以在军中一向是名声不错的,也比较能打仗。但在延安抗大学习时,他和陈赓住一个窑洞,却被陈赓算计过一次。陈赓和他每天出门干活的时候,去的时候陈赓用独轮车推着陈锡联,回去的时候陈锡联推着陈赓。过了几天陈锡联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因为早上出门的时候还精力旺盛,而等到放工回去的时候,都已经很累了,所以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才又要求和陈赓轮流来。

这些年来宣传他的影视剧很少,只有八十年代拍过一个奇袭阳明堡,但是只要拍八路军抗战初期就都要提到他,因为奇袭阳明堡这个是绕不过去的。但除此之外,他的存在感就很低了,在电视剧刘伯承元帅里,他的出镜率算是高了一点,但是也还是不如陈赓,其实他对刘帅来说,要比陈赓重要很多。因为陈锡联是一直在他指挥之下的,而陈赓经常是中央直接指挥的。


萧武


我今天说这个人,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个牺牲的烈士,两弹一星的成功,他功不可没,但由于过早的牺牲,所以名声不显,很少被人提及。

他出生于清末山东荣城一个普通人家,10岁时开始读书启蒙,虽然读书较晚,但天资聪颖的他仍然在十七岁时毫不费力的考取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十里八乡唯一一个公费中学生,此后他的求学生涯一片坦途,直至1938年他考取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出国留学,先求学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与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

他的科研成果是卓越而又显赫的!他首次提出了“上临届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他又发展了国际公认的PLK方法,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和空气力学家,并以此顺利进入康奈尔大学任教。

美国要求他填一份表,上面有一道问题,问“假如发生战争,你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他在上面很干脆的填上了“NO”,于是上了美国的黑名单。

1958年,他在美国烧掉了所有的研究手稿,毅然回到国内,同年参与创建中国科技大学,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科技大的同学想必已经得知,这个人就是“郭永怀”郭老!

1963年,郭老开始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他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唯一一位为中国原子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8年12月初4日,郭老在青海基地发现重要数据,急于回京汇报,因此搭乘了夜航飞机。12月5日凌晨,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时离地面还有四百米的时候发生故障坠毁,郭老不幸罹难,年仅59岁。

下面这一幕应当写入教科书被后代铭记!

现场惨不忍睹,十三具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其中有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体格外引人注目,这正是郭老与警卫员牟方东的遗体,两具已烧焦的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里面的数据竟完好无损,这正是热核导弹的实验数据。

现场救援人员全部潸然泪下!郭老外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花费了无数人无数心血的实验数据。

郭老最后用生命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奉献,什么叫忠诚,什么叫热爱!郭老牺牲后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获得成功!

1999年,郭老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勋章”,他也是唯一一个被以“烈士”身份授予此殊荣的科学家。

每每提及郭老事迹,总是忍不住内心震撼以致热泪盈眶!烈士肝肠名士胆,我辈岂可负年华?同志们,我们也需努力啊!


望风瑟瑟


近乎完美的国军名将廖耀湘,歼灭日军20000,为何少有人知道?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百战名将,不少人为国而战,英勇杀敌。就19世纪来说,国共两党的众多将军,用自己的勇猛和热血,谱写了中华民族的勇猛无敌的战歌。

在国军将领中,有一个名叫廖耀湘的将军,他在为人处世上近乎完美。不少与他交往的人,都给他很高的评价。

我国第一位女兵作家谢冰莹评价廖耀湘,她说"廖将军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君子,他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近女色,他是一个以国家民族为生命的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

也许谢冰莹是为了讨好国民党获得逃亡台湾的船票,可是国民党内首席军事理论家,对廖耀湘的评价可能就很有说服力了。

"廖耀湘为蔡松坡以后湖南军人之第一人,诚非过誉也。为国家报恩,为国家效命,不下忠烈之士;宅心仁厚,廉洁自守,不失君子风范。若仅以为将之道而论,则智、信、勇、严之武德,无一德不具,更无一德可责。"

蒋百里是保定军校的校长,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后来不少成了黄埔军校的教官,而廖耀湘是黄埔六期的学员。所以,从辈分上看,蒋百里可以说是廖耀湘的师父的师父了。蒋百里1938年去世时,廖耀湘虽然已经30岁,却刚刚从中校营长升为少将副师长。蒋百里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廖耀湘有这样高的评价?

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蒋百里对廖耀湘,是一波商业互吹的彩虹屁,就是为了让国军高层对他刮目相看,从而为廖耀湘获得进身之阶。另一种可能是,蒋百里这句话,本来就是编出来的。

相对而言,我认为第一种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廖耀湘升官太快了!1926年黄埔六期毕业后,1930年才考入法国圣西尔军校。1936年从圣西尔军校毕业,当了连长,第二年当营长,第三年直接就当了少将参谋长,给第一个机械化师200师师长杜聿明当参谋长。

一个军校生,短短2年时间就成为将军,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能够与廖耀湘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汤恩伯了。汤恩伯1926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只当了一个中校副团长,1年后就成了少将。从本质来说,是因为举荐汤恩伯的陈仪和张治中比较有分量。

廖耀湘的才能,也确实没有辜负委座对他火箭式的提拔。昆仑关战役,是第五军的成名之战,廖耀湘作为新22师副师长,在这一战中表现优异。远征缅甸是,廖耀湘和孙立人一样,都带着残兵到了印度,而大部队则在杜聿明带领下几乎全军覆没。第二次滇缅战役,廖耀湘的新22师和孙立人的新38师名为一个师,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军,携手二进野人山,占领了胡康河谷,攻克于邦、下孟关、攻占瓦鲁班。

其中,在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中,廖耀湘所部表现突出。1944年 8月,国民政府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一枚,新编第二十二师及其第六十五团各获虎旗一面。在历时两年的缅北会战中,新编第二十二师屡建功勋,先后歼灭日军20000余人,其中包括日军精锐第十八师团。新编第六军则以装备精良、素质高超成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廖耀湘成为著名抗战将领。

抗日战争中的国军,是有灵魂的军队。到了解放战争中,这只军队迅速腐化堕落,原本有"完美道德"的百战名将廖耀湘,在东北战场上丑态百出,令人作呕。

黑山阻击战中,廖耀湘命令91师对我军阵地进行集团冲锋,91师多次败绩军心动摇,廖耀湘派出督战队胁迫91师师长戴海荣作战,戴海荣不得已出战,结果还是失败了。于是,廖耀湘直接派督战队去把戴海荣就地正法。没想到,廖耀湘的宪兵,居然被戴海荣给就地正法了。

戴海荣一路金条开路,在国军那里免了罪,逃到香港过上了寓公的生活。而廖耀湘,被我军民兵俘虏后,居然拿金条贿赂民兵队长,民兵队长收了金条还不放他,廖耀湘以为给的少了。却没想到民兵队长说"我这是保存你的行贿证据!"

廖耀湘名校毕业、抗战名将,却在解放战争中丑态百出,这大概是他不为人所知的主要原因吧!


历史知事


窦建德可算个。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只有一妻,妻还为士兵补衣。与士兵同吃住。曾抓了李渊手下多将与士,还有公主,都放了。得了民心,却未得天下。只因偏偏撞上李世民,被俘,后被杀。


江汉刘伟


哪些历史人物其实近乎完美却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为什么?

何为完美人物,就是集立功、立言、立德于一身的三不朽的人物。

在人类历史上有三个完美的人物、即千古良臣亮、世间完人来、十全老人奇。他们不光是三不朽的完人,而且本身还是当时的美男子。但他们的名声响彻天下,不存在存在感不高的问题,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下面就是那些历史上几近完美,但在历史上存在感不高,或者说存在感匹配不上他们的功劳和品德的人。

卫青:帝国大将军

  • 立功:大将军卫青,一生功勋卓著,作为汉军统帅,率领汉军主力,出击匈奴,七站七捷,在汉匈战争中当立首功;

  • 立言:卫青谨言慎行,为人低调,恪守本分,严于利己,洗尽铅华、荣辱不惊 、奉法遵职;

  • 立德:卫青谨言慎行,为人低调,不以功劳大和欺凌他人,也不因为他人的不敬而报复他人,比如李敢挟私报复。

但后世之人,却对卫青多加污蔑,名声远远比不上霍去病,也比不上比他差很多的李广。如今霍去病墓宏伟大气,隔壁卫青墓坟头长草,破败不堪,令人唏嘘。

李靖:帝国军神

  • 立功:荡平江南半壁江山、灭东*勒、灭吐浑谷,大唐的半壁江山是他带人打下来的,功高盖世;

  • 立言:著有《李卫公问对》等传世兵法;

  • 立德:谨言慎行,为人低调,恪守本分,严于利己,洗尽铅华、荣辱不惊 、奉法遵职。

哪个李靖,是哪吒他爹吗?他不是商朝陈塘关总兵吗?怎么跑到唐朝了呢?历史上有这个人吗?这是现在看到听到的评论或者最多留言。可见李靖的存在是多么的不高。

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秦叔宝、尉迟恭才是大唐的军事统帅吧。世间出将入相,最完美的军神又有几人知晓?


李光弼:中兴第一将

  • 立功:太原之战,李光弼以少胜多,是平安之乱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和重要转折点,为收复两京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史称其“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李光弼传》);

  • 立言:著有《将律》、《李临淮武记》等;

  • 立德:家国为重,与郭子仪尽释前嫌,后事安排,散尽财帛。

后世有几人知道李光弼?光芒已经完全被郭子仪吸收了。

谷盈:

伟人曾经评价他“论功、论历、论才、论德”都是第一等的。

同事评价他军中最优秀的将领。

但他化名谷盈出现在世人的眼中,深藏功与名。

他是谁?


除了上面,还有哪些近乎完美却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的人物?


比禾观史


黑叔叔里的龙傲天——政变

1976年2月13日,西非大国尼日利亚发生了一起政变,陆军上校迪卡把军政府首领莫拉塔给暗杀了。说句实话,那年月在非洲搞政变暗杀一点都不难,黑叔叔的奔放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莫拉塔被暗杀时唯一的有效防卫是随身带了把手枪。

对于这件事儿尼日利亚人是习以为常的,从60年代开始他们就打内战,一伙人地盘里有点石油就找不着北,非得独立,另一伙人则表示你丫敢独立就大嘴巴子抽你。打到1970年才算消停。

之后这几年军队和政府就不停的政变玩,今天你把我赶下台,明天我把他赶下台,折腾的热闹无比,莫拉塔自己也是一年前通过政变上台的。问题在于迪卡这次政变的手艺即使在黑叔叔里也显得粗糙点,他的杀手没能杀掉二号人物奥巴桑乔。

黑叔叔里的龙傲天——反击

奥巴桑乔是尼日利亚的战争英雄,1970年就是他逼迫分离组织比亚夫兰投降的,在国内享有巨大的声望。这哥们一看老领导被人砍了,一个弯道跑出首都,去了西部城市拉各斯。

一路上他见人就问,你还忠于我们的祖国不?你还忠于我们的人民不?如果是肯定答案就跟我走,如果是否定答案嘛....老子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你要不要试一下?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谁还敢不跟他走啊?

所以当奥巴桑乔拖着40米大刀从角落杀出来时,迪卡连个懵逼的表情都没来得及做就被砍成了十八块。然后怒气槽MAX的奥巴桑乔开始大杀特杀,一路把叛军追砍出国境线,总共耗时三个月,为自己赢得了非洲龙傲天的美誉。

黑叔叔里的龙傲天——土地改革

就这样,尼日利亚迎来了他们又一个军政府元首,全体老百姓做好了倒霉的准备。然而万万没想到事情发生了,率先倒霉的是各地酋长和军政府领导,他们迎来了人生最黑暗的时期。

起因是黑傲天叔叔厌倦了战斗生涯,准备刷点政治成就,于是他颁布了《土地使用法》。其核心内容大抵上是全国所有的酋长、军队头子们,你们手里的土地现在全部收归国有啦!你们可以不服,但是必须忍着,因为老子的40米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

这尼玛等于把全国土豪的饭碗都给砸了,按理说这种人起码是个死无全尸的下场,但是黑傲天实在太过凶残,全国楞是没人敢放一个屁,尼日利亚的改革很顺利的就推进下去了。话说这套业务似乎我在其他什么地方见过.....

黑叔叔里的龙傲天——其他改革

折腾完土豪,黑傲天又开始折腾军队,他命令所有带兵的头子一律不许兼职,老实在部队待着,兼职村长什么的一律40米大刀砍死。军队头子纷纷表示你拳头大,我们惹不起,不兼职就不兼职。

黑傲天顺手又解除了党禁,全国上下可以结党了,但是必须按套路结,先到老子这里备案,然后才算合法。如果有好奇宝宝弄出个野生的来,老子的40米大刀不是吃素的。一票尼日利亚大叔终于等到件好事儿,欢欣鼓舞的一起折腾。

说来也巧,黑傲天同志这时候新聘用了一个美国幕僚,一番忽悠之下,这哥们干脆立宪了。他参考美国宪法,鼓捣出了一部尼日利亚宪法,作为军政府的头目去搞宪法,黑傲天也是浪的可以。

黑叔叔里的龙傲天——经济教育

黑傲天的运气当然是逆天的,他刚混上元首尼日利亚就发现大量的石油,70年代又正好石油价格爆炸。这老兄拿着大把石油美元买买买,剁手党当的不亦乐乎。买来了全套灌溉系统、买来了汽车生产线、买来了造船厂。尼日利亚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与日俱增,成了黑叔叔里的体面人。

有工厂没工人也不行,黑傲天又花钱整了8所大学,让尼日利亚的大学数量达到15所。各地兴办中小学,还有技术培训基地,能念大学的好好念书,没读书天赋的就学点技术,以后进厂当工人。

当然,作为军政府头目他的方法依然简单,限时限质完成,否则全部砍死.....

黑叔叔里的龙傲天——不是结局的结局

大伙觉得完成土地、军事、执政、国体、经济、工业、教育改革需要多长时间?是不是怎么也得20年起步?其实黑傲天叔叔只用了三年.....

折腾这么一大圈之后黑傲天表示太没意思,有点不想玩下去了。于是这哥们开始组织选举,并表示老子自己定的法律自己必须遵守,我是军人当然没法兼职总统,你们自己选着玩吧。

1979年10月1日,黑傲天把所有权力移交给选举出的平民总统沙加里,回老家当农场主过舒服日子去了,非洲龙傲天连结局都非常的网络小说......


然而其实这不是结局,当农场主的黑傲天依然关心时事,并且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喷子。1993年他狂喷当时的总统出卖主权,用词极其下流,然后黑傲天同志就被抓捕,判了30年。我擦!老子提40米大刀砍人的时候你丫还是蝌蚪状态呢吧?太TM伤自尊了!

所以黑傲天叔叔被营救出狱后,依然重返政坛,老老实实的继续做总统。今天他虽然不再是总统,但依然活跃在尼日利亚政坛。

说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我只想告诉大家,当喷子很危险,从业一定要谨慎,龙傲天除外......


历史吐槽机


一百年前人尽皆知,一百年后鲜有人知。

举例出历史上那么多近乎完美的人,其实那些历史人物存在感一点也不低,翻书看报上网经常可以见到那些名字。但真正完美又存在感不高的历史名人,笔者首推近代史的萨镇冰,也可以说萨镇冰就是一部近代史。一百年前萨镇冰人尽皆知,时至今日又有几人知晓?

▲萨镇冰戎装像

雁门人杰,出身名门

萨镇冰,色目人,中国近代海军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一生苦苦探寻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萨镇冰始祖萨拉布哈为元初名将,深受忽必烈信任,皇帝赐姓萨,其子为元朝著名诗人雁门才子萨都剌、自此后萨氏家族人杰倍出,例如明朝礼部侍郎萨都琦,抗日战争中阵亡最高军衔海军军官中山舰舰长萨师俊以及近代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萨本栋等。

年幼入船政学堂,青年出国深造

萨镇冰一生戎马三十年,并未打过一次功炳千秋的胜仗,却在各党派以及民间有着极高的评价。左宗棠在调任陕甘总督前力荐萨镇冰父亲的好友沈葆桢主政福建船政,十岁的萨镇冰依托这层关系获得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的机会。

光绪二年萨镇冰与刘步蟾、严复等官费留学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光绪六年,萨镇冰学成回国。光绪八年中法马江海战,福建水师惨败,在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习的萨镇冰深受影响,不甘于此,一心上前线报国恩,屡次主动请缨。光绪十年,萨镇冰调任威远舰管带。

海军解散,回乡教书度日

光绪二十年,日岛保卫战爆发,奉命驻守日岛炮台的萨镇冰率部顽强的抵抗日军,在日军18艘舰艇的围攻下,萨镇冰率部抵抗11天,最终在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命令下才撤回刘公岛。

▲甲午海战

没有能参加黄海海战这让萨镇冰满怀遗憾,在甲午战争后期也没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不久后,中日甲午战争已日方胜利告终,背锅侠丁汝昌殉国。清政府遣散海军官兵,萨镇冰重新回到老家福州。这时的萨镇冰父母双亡,妻子早逝,独留一对子女,身亡他长的萨镇冰只得去私塾中担任教师糊口度日。

▲中间戴新式军帽者为萨镇冰

心怀壮哉,卷土重来

光绪二十二年,两江总督香帅张之洞聘请萨镇冰担任吴淞炮台总台官、自强军帮统。光绪二十四年,清朝海军重建,北京海军水师统领叶祖珪举荐萨镇冰任水师统领,萨镇冰拒绝,于是清廷便授予萨镇冰担任帮统兼任海圻号管带。

▲海圻号

清末海军第一人,科学管理军队

光绪二十八年萨镇冰统领所有北洋海军军舰,萨镇冰奉命重新组建海军学校,在甲午战争中萨镇冰深知烟、威水手在海中英勇善战,便就地取材以烟台威海为中心招收学员。萨镇冰亲抓亲问,大胆革新,受到了朝内外的一致认可,烟台海校在萨镇冰的主持下成为各海校之首。

在萨镇的建议下,清政府扩大海军学校规模,光绪三十三年烟台海军学堂成立。光绪三十四年清政府准许萨镇冰的建议,每年派军舰抚慰南洋各地侨胞,开创了近代中国政府要员联络华侨感情的始端,为日后东南亚华侨支援抗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宣统元年,清政府委任萨镇冰委为筹备海军提督,萨镇冰统一之前分裂的南北水师,萨镇冰深知甲午海战中失败的缘由,对海军进行科学化管理,统一官制、军服、旗式和号令,这在中国海军史上为头一次。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萨镇冰担任角色十分重要,手心手背都是肉,秉承一生不打内战的原则,萨镇冰在深思熟虑后选择了离开是非之地,临走前默许了海军官兵起义。

再次出山,白首不失赤子之心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萨镇冰重新出山任海军临时总司令。后来,大总统徐世昌请海军总长萨镇冰暂代国务总理一职。

直皖战争爆发后,为保军舰不受损害的萨镇冰辞去兼职,只任海军总长。1922年,萨镇冰辞任海军总长,北洋政府任命萨镇冰为福建省长。

1926年,年近古稀的萨镇冰辞去职位以三山野老的身份召集福州商甲,集资救济战乱中受害的灾民,事必躬亲,年老的他睡祠堂,住公所,日以继夜的在赈灾前线忙碌,自此萨镇冰又多了一个“萨菩萨”的美誉,民间自发建立“萨公长寿亭”来纪念萨镇冰的功德。

▲萨公长寿亭

修路、筑堤、赈灾、建桥,或许这时候的萨镇冰是他这一辈子最累的时候,又是最开心的时候。

▲七七事变

1933年以十九路军为主的军队发动抗日反蒋,老骥伏枥的萨镇冰不畏强权,当仁不让的加入其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年近杖朝的萨镇冰拖着年迈的身子辗转于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陕西、甘肃等地宣传抗日救亡。1949年8月,一生坚决不打内战的萨镇冰拒绝了代表下野的蒋介石前来邀请他去台湾的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选择支持我军。

老将壮志未酬

建国后,萨镇冰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1年,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后打进了汉城,这是清末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占领他国首都,对手还是当年欺凌中国的列强。想到57年前的甲午海战萨镇冰老泪纵横当即提笔作诗“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1952年4月10日,萨镇冰在福州与世长辞。享年94岁,国家最高领导人等均发来唁电并为其举行公祭。

结语

萨镇冰能获两党同尊自然不乏有怹的智慧,纵观萨镇冰的一生都在为国为民操劳。上可陪天子同博弈,下可与农夫论古今形容萨镇冰再合适不过。或许时至今日萨镇冰的大名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淡去,但怹对海军精神的影响,和对百姓无私的奉献的品格永远照亮着世人。

萨镇冰先生不应该是现在这样的,怹应该被人广为熟知。


明月清风阁


黄克诚。看得准,敢说话。

打成反党集团。


赵教授备用


1、穷人家的盛宴

母亲湛氏把头发卖了,换来了几尾鲤鱼、一些牛肉,莼(chun)菜,麦饭和馄饨.....

母亲一匹黑缎似的头发,现在却只拿一块灰白色的斜纹布盖起了断发的部分。

一个时辰前,儿子陶侃幼时的好友路过陶家,好友带来了不少仆人和马匹,依旧是当年吴国鄱阳世家的派头儿,陶侃父亲去世后,陶家家境已大不如从前,再加上积雪连日的,家里像口干净的锅底儿,空空如也,拿什么出来待客?

正发愁呢,母亲大人脚步轻快的回来了。

她容光焕发的唤出陶侃,使唤他去剁下几根屋梁当柴烧,拆了草席子喂马,自己躲进厨房里,许久不见出来。

不一会儿,屋里弥漫起煎炸烧煮的香气,猛烈的香味儿冲进鼻腔里,勾的陶侃丢下客人,跑到厨房里来看热闹。

母亲侧着身,舌头卷过油瓶口儿,旁边是炊具的热气蒸腾。白烟缭绕里头,陶侃眼睛落到了母亲的后脑勺上,那里原本有又黑又直的头发...怎么没了?他定定的看着,突然脸上一轰,差点落下泪来。

这顿饭吃的宾主尽欢,连仆人都有丰盛的大麦饭、肉馄饨和剩下的鲈鱼脍(kuai)莼菜羹,朋友连连拱手,说太破费了。

第二天傍晚,陶侃追送了朋友几百里地,仍不舍得回去,朋友忍不住问:“难道你想入仕”?陶侃点点头。

朋友不负所托,极力向朝廷举荐陶侃,陶侃得以出任安徽枞(zong)阳县县令。

2、不负期望,得到省里唯一一个孝廉名额

陶侃对本职工作极其用心,他珍视这次来之不易的机遇。古人对身体发肤非常重视,如果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母亲怎会去拿头发换取儿子陶侃前程的一点儿可能,这次入仕机会对寒门子弟陶侃实在太珍贵了。

陶侃也对顶头上司太守极力奉迎。太守母亲急病,外面天寒地冻,大雪连日,下属们都不敢冒险涉雪求医,只有陶侃主动说:“主君的母亲也是我们的母亲”,他艰难跋涉数十里,为太守母亲请来名医诊治。

因为德才兼备,能力过人,陶侃得到了郡里的孝廉名额,(20万人口的郡县一年只有一个名额),可以赴洛阳待选了。

命运为这个寒门子弟裂开一道明亮的曙光。3、门阀当政 升迁无望

“前日,一只千年狐狸化成人形来求官,被老夫请来周文王坟前华表木,降服了这个畜生”,西晋宰相以麈(zhu)尾覆面,对众人说道。在座的都是当代清谈领袖,如“洛阳三俊”、“金谷二十四友”,无一不是门阀贵戚、世家子弟。

“这年头,精怪都出来求官,不是什么好兆头啊”有人摇头叹息。庾亮小公子则笑道:“狐狸小人为当官儿,踏破宰相门”,庾亮出身高门大户,他自幼聪明,擅长清谈玄学,被父兄同族寄予厚望,小小年纪就成了权贵们的座上客。

恰巧在此时门人来报:“枞阳县的穷孝廉陶侃又来了”,“说小人小人到”庾亮嘴巴不饶人,满座哄堂大笑。宰相嫌恶地皱起了眉头。“让他郎中待选吧,不用进来了”。

魏晋以来,朝权被世家把持,国家用来选拔人才,晋升官吏的九品中正制形同虚设,政府上层职位基本被世家子弟占据,国家层面已经堵死了寒族子弟的正常晋升途径。

如果不是恰逢战乱,可能陶侃这辈子都不会有出头之日。

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三十年的繁华

匈奴趁乱打进洛阳,俘虏皇帝,毁灭中枢,

世家大族逃亡江南,

陶侃投奔了荆州刺史刘弘,

他“战无不胜,功无不克,使群寇败走”

从荆州诸多长史幕僚中,脱颖而出,

被任命为龙骧将军、荆州刺史。

此时中原“神州陆沉”,

失去保护的华北百姓,

人口从3700多万户,被杀的只剩下300多万人。

匈奴兵疯狂抢夺妇女财货,为躲上峰检查,

将抢来的七八千汉人妇女扔进黄河淹死

羯族魔王石勒,把老人小孩磔碎,

充当军粮,笑称为“两脚羊”。

长江以北,满目疮痍。

而陶侃治下荆州,百姓有田种、有饭吃、有钱拿

每日投奔来的穷苦百姓不计其数。

如曾孙陶渊明描述的一样。

成为乱世中的桃花源。

公元330年,因平叛有功,

陶侃获得“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殊荣,

已是东晋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

寒门子弟陶侃,咬牙上进,忍耻不言

终成国之栋梁。

公元334年,陶侃病重,想葬回父母身边。

亲自交接权柄,封存府库,

后事托付给下属,启程回乡,

去世前,梦见母亲黑缎子样的长发梳成了大髻。

对着他微笑。

母亲,我可曾让您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