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导读

每当别人问:有什么芬兰特色食物推荐时,我会纠结半天,有一堆黑暗料理从脑中闪过,比如像塑料板一样硬的黑麦面包,外表黑的像烤焦了的血香肠,还有令人闻风丧胆的甘草糖。

自从去过这家北欧特色的餐厅后,刷新了我对北欧的菜系的认识。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土豆泥面包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甘草糖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血香肠

昏暗的室内设计

一进餐厅,我们坐在一个靠着墙的位子,墙边上有个书架,里面放着我看不懂的书。

灯光是昏暗的,设计人员应该是想控制在正好能让客人看清盘子里的菜是否吃完的亮度。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我唯一担心的是,这菜里要是粘了根头发或是汤里浮着只苍蝇,以我近视250的视力也不能敏锐地觉察啊。

服务人员很快送来菜单,我们点了最贵的一个套餐,包含8个courses(不止八道菜)。正式的西餐一般分为前菜(starters)、主菜(main courses)和甜点(desserts)。

在等菜的时候,有点小小的激动,毕竟是第一次吃正式的西餐。

前菜上来啦

服务员端来三个碟子。

第一个是洋葱柠檬腌制小鱼(我不清楚叫什么名字),口感咸酸,很适合开胃。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腌制小鱼搭配洋葱

第二个我以为是巧克力酱,上面浇一层黑色的果酱一样的东西,然后装饰一块烘制脆饼。尝了一口,没吃出是什么来,但有一股怪怪的感觉。第二口吃出了腥味儿,仔细一想,像极了鹅肝。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像鹅肝酱的东西

第三道菜是煮白萝卜,上面点缀着土豆泥和奶油混合的沙拉酱,甜甜的。说实话,这可能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白萝卜。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最好吃的白萝卜

第四个是白面白和焦糖面包。那团白色的球状物是稀释的黄油。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面包和黄油

北欧的面包因其又柴又硬,已经进入了我的菜谱黑名单,但由于这家餐厅贵的缘故,我象征性地拿起面包咬了两口。

第五道菜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和调料瓶一样大小的玻璃瓶中装了半满的颗粒状的东西,上面插着三片折成不规则形状的薄饼。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一罐子小麦

我拿了一片薄饼,脆脆的,然后顺手用挖了一勺颗粒物,在朋友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送进了嘴里。

朋友在一片惊讶中看着我嘎嘣嘎嘣地嚼着这些颗粒物,或者确切地说,嚼着小麦。

我连忙一口吐出,原来这么一大罐的瓶子,能吃的就是这仨加起来不到巴掌大的薄片子。估计不会有野蛮到像我一样,拿一勺麦子磨牙的人的。

主菜登场

缓解了一下尴尬,服务员送来了几盘主菜,并端走了前菜的盘子。我担心被她看到嚼过的麦子,故意用一半没吃完的面包盖在上面。

第一个是像蛋糕一样黑色的东西,点缀着粉色的奶油,酸果和青葱。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没有吃出是什么,但是搭配着酸果一口咬下的时候,意外地感到一种奇妙的味道,妙到我会想,这样的搭配绝不是偶然,一定是经过很多次试验才烹制出来。

第二菜是红菜和天津麻花的搭配,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第三道菜摆成一个笑脸的形状,由两个泡芙一样的糕点作眼睛,一根一面烤焦的白色香肠作嘴巴,不仅造型可爱,味道也是棒极了。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第四道菜乍一看以为是菜叶裹着肉,但实际上都是素食。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旁边是蔬菜沙拉,白色的白菜,绿色的迷你包菜,黑色的炸焦了的迷你包菜。这样的焦感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厨师做菜的时候顾着玩手机了。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菜吃到这里,我开始疑惑了,到现在还没有东北人所谓的“硬菜”出现。除了开胃的小鱼和疑似鹅肝的这两道菜外,没有一道菜是荤菜。

我们可不是吃素的,不能就这么被打发。

终于等来“硬菜”

当服务员端着两个和我外婆家的搪瓷脸盆一样大的盘子过来的时候,我知道真正的主菜终于来了。可以说前面的这么多道菜都是为这一道做准备。

就像是电影的高潮部分,前面的一个小时可能只为这十分钟做铺垫。

我有些兴奋,主菜究竟是什么呢?

实际上服务员每上一道菜,都会有一段介绍。可能是太熟练了,服务员说话的感觉像是以三倍速度在“播放”的点读机,我们只能尽力假装听懂的样子,然后又不失礼貌地微笑并致谢。

服务员刚走,我们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她刚才说啥了?你好像听懂了”———“我没有,我以为你听懂了”

我听到一个单词“舌头”,难道这就是从圣诞老人的座驾——驯鹿嘴里割下的舌头吗?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芬兰的驯鹿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鹿舌头

天啊,我觉得我受到的惊吓不比外国人看到中国的凤爪、猪手、鱼头等所谓的黑暗料理受到的惊吓小。

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了因诬陷甄嬛和温太医有奸情而被割掉舌头的静白师太。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割掉舌头的静白师太

镇定几秒之后,我决定动刀叉。

舌头大约八成熟,外表煎的焦脆,里面娇嫩,可见厨师对火候的把握非常精准。味道是极好的,我觉得模仿这道菜,我可能也能煎出外焦里嫩的猪舌头。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不知道是什么”的菜

最后一个就是甜点了。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整个装盘非常精致,在一个大到空旷的磨砂面的盘子上,直径七分之三的位置,放一颗和山核桃形似的冰淇淋。

冰淇淋的外围三等分处分别点缀一个橘色的果子,然后再随意撒几个枸杞大小的酸果和一些巧克力粉。最后浇一层橘色果酱,整道菜才算完工。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看到这么精致的冰淇淋,竟一时舍不得动勺。

享受的用餐体验

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享受的用餐体验,如果不是我的朋友带我来这里,我肯定不会想到要花450块吃一顿我不确定好吃不好吃的菜。毕竟这个价格可以去一般的中餐馆点一个酸菜鱼和蒜爆羊肉。

饭店的名字叫Juuri。

外国人不吃“野味”,但对这个却情有独钟

往期精彩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