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小孩的神祕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俗話說:一歲兩歲是心肝,三歲四歲有點煩,五歲六歲老搗蛋,七歲八歲狗都嫌。

養育孩子,很多父母都是一把辛酸淚,覺得孩子是看起來乖,養起來累。其實是因為我們不懂孩子的世界。

最近騰訊製作了一檔兒童行為心理解密節目《小孩的神秘生活》,通過在一所幼兒園,設置各類心理測試活動,透過鏡頭觀察幼兒的表現,育兒專家在觀察室解釋孩子的行為動機與行為後果。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第1期“覺醒吧,熊孩子”3月12日播出,備受好評。

這一期的主題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因為孩子在4歲左右開始發展自我意識,所以節目組選了10個4歲左右的孩子組成一個班。

下面我將從5個角度解讀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希望能給父母們一些現實的育兒啟示。

1.關於友情:幫助別人也成就了自己

在同理心測試環節,一諾小朋友通過遊戲得到了一個任務:她得到了一杯苦瓜汁,需要邀請小朋友同她一起分享。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小朋友基本都是不吃苦瓜的,我記得自己大學畢業都不吃苦瓜。直到遇到孩子爸爸,跟著他慢慢嘗試才開始愛上了苦瓜。

看到這杯濃綠的苦瓜汁,小朋友們有的皺起了眉頭,有的張大了嘴巴,有的縮緊了身體。

可是當一諾走向美心,邀請她的時候,她還是勇敢的站起來,和一諾一起來到了老師身邊,分享這邊苦瓜汁。

美心好不容易喝下了一諾分給她的半杯,可是一諾仍然不敢喝自己杯中剩下的那一半。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大家給她加油,鼓勵她,一諾的眼淚卻吧嗒吧嗒流了下來,她邊擦著眼淚邊哽咽著:我媽媽不讓我吃苦藥,吃苦藥就會感冒。

4歲的孩子還經常搞不清事情的因果關係,但是這苦瓜汁確實勾起了一諾痛苦的回憶,讓她更加不敢向前邁步了。

這時,曼可鼓起勇氣走上臺,幫助一諾喝完那半杯苦瓜汁。曼可也是非常怕苦的,可是她不忍心看到一諾痛苦,願意去幫助她。其他小朋友看到曼可走上臺,都開始加油鼓勵,曼可捏著鼻子,將苦瓜汁一飲而盡。

小朋友們歡欣鼓舞。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一直躲在觀察室的育兒專家,這樣說: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有助於幫助孩子理解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幫助孩子實現自我價值。

是的,美心、曼可看起來是在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

他們雖然害怕,但是渴望成長,孩子們就是通過這樣的不斷嘗試,去擴展自己的能力邊界。

而那些旁觀的孩子,似乎看到了一面鏡子,鏡子中的美心、曼可就是自己。

雖然害怕,但是跟著鏡子中的自己體驗了一次攻克難關。我相信這樣的體驗,一定在孩子們心中燃起了勇敢的火苗。讓孩子們下次遇見苦瓜,會多一份勇氣,少一份害怕。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所以,在孩子們幫助朋友的時候,不要害怕孩子們吃虧,他是在幫助自己。

吃虧是福。

2.關於叛逆:不是為了惹我們生氣

昂米諾是這個班中年齡偏小的孩子。

一個小朋友吃東西時不小心掉了口水到地上,大家都覺得破壞了教室的環境,應該擦乾淨。可是昂米諾看著地上的口水,覺得很好玩,在那坨口水前仔細觀察,轉來轉去,哈哈大笑。

小朋友拿來紙擦掉地上的口水,昂米諾又往地上吐了兩次。這不得了,群情激憤了,小朋友們開始責怪昂米諾,並嚇唬她晚上只有她一個人不能回家。可是昂米諾好像一點都不害怕,還是發出她那銀鈴般的笑聲。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昂米諾似乎總是和其他孩子不一樣。

在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昂米諾也總會和父母反著來。

躲在觀察室的育兒專家,這樣說:

孩子需要通過與別人表現不同來進行自我認知,適當的挑戰和反抗是尋找自我的過程。

孩子們很多時候的叛逆,並不是為了惹我們生氣,他們愛我們比我們愛他們更多。

昂米諾故意吐口水,就是為了反抗而反抗。孩子自我意識覺醒了,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和別人是不一樣的。

也在反抗的過程中開始認識自己,瞭解這種行為是不討好的。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除此之外,我還認為,孩子看似的叛逆,也可能是因為和我們處在不同的頻道。意大利著名的兒童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提出:0-5歲是孩子的細節敏感期。

昂米諾第一次走到口水邊,觀察口水的形狀,她的注意力主要在這裡,所以忽視了環境這件事。

3.關於魔法:分不清現實與童話

節目中設置了一個魔法電話亭,大家可以拿起電話許願。10個孩子,都相信魔法的存在,都許下了自己的願望。

有人許願要成為英雄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有人想變成奧特曼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有人想當飛行員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有人想要看星星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昂米諾許願得到一個生日蛋糕,她跟大家說今天是她的生日。後來在節目中,看到一個糖果機,她想得到糖,也一直在說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其他小朋友都告訴她,今天不是她的生日。在一群小朋友的轟炸下,她很傷心,她獨自離開糖果機,帶著兩行梨花淚,仍然唸叨“今天是我的生日”。

我在彈幕上看到有不少人在批評昂米諾。

觀察室的專家,這樣說:

四歲的孩子還無法分清虛擬與現實的關係,想象力對他們自我認知有促進作用。

是的,孩子不是在撒謊,很多事情他只是搞不懂,很多時候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我們鼓勵孩子的想象力,但不能被孩子的想象力支配。

對於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來說,成人是萬能的,總能滿足孩子的各種願望。但成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孩子的想象力卻是無限的。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需求時,我們就要拒絕,否則我們就會被孩子無限的慾望控制。

4.關於療愈:接納孩子的低落情緒

在協同測試中,老師讓每兩個孩子一組,用紙做的手環將兩個孩子的手捆在一起。測試時間結束後,手環沒斷的組獲得成功。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曼可和嘉禾一組,他們很想去玩滑梯。看到前面一組玩滑梯也沒有出事,他們也學著前面一組的方法,兩個人緊緊挨在一起,並排坐在滑梯上。沒想到,下來時,手環斷了。

老師給成功的組頒發了獎品,獲得獎品的同學開開心心的拆獎品、玩獎品。

曼可很沮喪,躲得遠遠的,躺在地上玩樹葉,並叫了聲在附近玩的嘉禾,嘉禾走了過來。

曼可:我只想在這裡掰樹葉。

嘉禾:這是我們的禮物。

曼可:什麼禮物?

嘉禾:葉子禮物,這是葉子船。給你,這是葉子汽艇。

曼可:不用了。翹起二郎腿,躺在這兒看星星也不錯。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曼可躲在一邊,自我安慰,其實是在進行自我療愈。她非常聰明,把同樣受傷的嘉禾也拉過來,加入自己的隊伍,抱團取暖。嘉禾看似在安慰曼可,實則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安慰。

孩子們經常會有各種低落情緒,我們要接納孩子的低落情緒,允許他們進行自我療愈,擁有繼續出發的力量。

所以,我們最好不要對孩子說:

「這點小事算什麼」

「這有什麼好傷心的」

「這麼大了還哭,你羞不羞」

心理學有個定理叫“心理能量守恆”,總能量=正能量+負能量。負能量太多,正能量就會變少,反之,亦然。

如果一味阻止孩子的低落情緒,這種情緒會儲蓄在孩子身體裡,一旦裝不下了,孩子們就會借一些小事將之前儲藏的情緒爆發出來。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5.關於責任:喜歡責任勝過糖果

老師抱進來一個大大的糖果機,請三個小朋友保管好,千萬不能讓裡面的糖果灑落出來。五顏六色的糖果非常具有誘惑力,小朋友們蹲下來看它,湊上去聞它,想想它的美味。

可是沒有一個小朋友去旋轉糖果機上唯一的開關。

我相信孩子們天生具有責任心,他們希望自己得到認可,得到成長。這種願望遠遠勝過他們對糖果的熱愛。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童年的秘密》中,作者蒙臺梭利用清單列出了孩子們喜歡的東西和抵制的東西。

喜歡的東西:

重複練習

自由選擇

控制錯誤

分解運動

社交中良好的行為規範;

個人整潔

感官訓練

與閱讀分離的書寫

不用書寫的閱讀

自由活動中的紀律

抵制的東西:

獎勵和懲罰

單詞拼寫課本

共同的課程

教學大綱和考試

玩具和糖果

教師的講臺

但是,孩子明明很喜歡糖果呀。

我認為,這只是對孩子的外部刺激,孩子在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下做出的選擇,而那些有利於成長的東西才是孩子們更喜歡的,例如責任感。

就像我們喜歡整夜追劇,刷手機到凌晨,但我們更喜歡每天有人約我們去健身。

昂米諾來到教室,看到糖果機很興奮。老師把幾個大孩子都喊出去了,就剩下嘉禾和昂米諾在教室裡。出於好奇,昂米諾旋轉了糖果機上的開關,糖果像水瀉一樣全部掉落了下來。

昂米諾很擔心,雖然她認為今天是她的生日,生日就會有糖吃,但是她沒有去撿糖吃。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幾個大孩子回來後,看到散落一地的糖果,開始想辦法,然後大家齊心協力把糖果撿起來裝在杯子裡。

看到這裡,想起自己家裡也經常被孩子搞得亂七八糟,有孩子的家庭應該都會有這樣的經歷。

有的父母會衝出來對孩子一陣吼叫,有的會出來和孩子一起收拾殘局。我曾經以為和孩子一起收拾殘局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看了這個片段之後,我發現,躲起來讓孩子自己解決才是最好的方法,等到孩子需要幫助時才出來。

讓孩子們獨立解決麻煩,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提高獨立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5個角度解讀幼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瑞士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了兒童的“自我中心論”。

大多數孩子在3~6歲間,都處於“自我中心期”,不要責備他們自私、叛逆、撒謊,接納他們的低落情緒,相信他們是有責任感的。

孩子天生是向上向善的,他們在磕磕絆絆中尋找最好的成長方向,只要我們給與保護和正確的指導,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成為天使。


我是 ,陪孩子閱讀的80後媽媽,專注家庭教育的高校教師。我會持續更新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及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