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和解剂(二)

方剂学各论——和解剂(二)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18道)

1.方剂对比分析与鉴别应用——调和肝脾


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理脾伸阳之功,主治阳气内郁,而致四肢厥逆,手足寒,或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等证。

逍遥散养血疏肝,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脾不健运,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食少神疲,以及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诸证。痛泻要方主治脾受肝邪,大便泻泄,泻后腹痛,泻后痛犹不解之证。


2.具体方剂

四逆散


【方歌】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组成】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用法】白饮和,服方寸匕。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①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②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方义】


①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


②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


③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原方用白饮(米汤)和服,取中气和则阴阳之气自相顺接之意。


④由于本方有疏肝理脾之功,所以后世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胁肋脘腹疼痛诸症。


【加减应用】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除下重;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注意事项】


热盛厥甚的热厥和阳微阴盛的寒厥者,忌用本方。

【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和解剂(二)

逍遥散


【方歌】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组成】炙甘草、当归、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烧生姜、薄荷。


【用法】原方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方义】


①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


②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柴胡同用,补开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


③木郁不达致脾虚不运,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加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柴胡为肝经引经药,两者兼为使药。


④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立法周全,组方严谨,故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加减应用】


若以血虚为主者,君以当归、白芍,臣佐健脾、疏肝之品;脾气虚为著者,君以白术,臣以茯苓,佐以疏肝、养血之品;脾虚湿盛者,君以茯苓,臣以白术,佐以疏肝、养血之品。临证执此一方,圆机活法,乃窥“方之精,变也”之一斑。


【注意事项】


阴虚阳亢者慎用。


【附方】


①加味逍遥散(丹栀逍遥散)


【组成】:逍遥散加牡丹皮、栀子。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肝郁血虚内热证。见潮热晡热,烦躁易怒,或自汗盜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或小便赤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


②黑逍遥


【组成】:散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


【功用】: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主治】:肝脾血虚证。见临经腹痛,脉弦虚。

痛泻要方


【方歌】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组成】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方义】痛泻之证特点是泻必腹痛。治宜补脾抑肝,祛湿止泻。


①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


②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


③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


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当归芍药散


【方歌】当归芍药用川芎,白术苓泽六味同;妊娠腹中绵绵痛,调肝理脾可为功。


【组成】当归、芍药、川芎、茯苓、泽泻、白术。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血调肝,健脾利湿。


【主治】肝脾不和证。妇人妊娠或经期,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头晕心悸,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弦。


【配伍特点】


方用芍药泻肝木、安脾土,配以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化湿。此方有补有泻,兼具调和肝脾、舒畅气血、化湿行水、升清降浊、活血定痛之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