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不允許孩子慢,是什麼心態


在我還是高中生的時候,讀龍應臺的人生三書,我只覺得龍應臺文字細膩樸實。

當我為人母,再讀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它會觸碰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我才能理解龍應臺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旁,靜靜的看著華安用五歲的小手,慢慢去把一個蝴蝶結紮好。

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不允許孩子慢,是什麼心態


我們因為這個幼小的生命,醉心於做一位媽媽,當然作為一位媽媽,也因孩子和生存之間無法平衡而煩惱。就如我也曾糾結,在996的今天,如何做到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生活基礎的情況下,也不耽誤照顧孩子。

34歲的龍應臺初為人母,也有過這樣的困惑,因此她以一位母親的親身經驗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女性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

然而龍應臺以自己的智慧走出女性在個人事業和母親角色的衝突,甚至他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以跟讀者絮叨、聊天的方式給無數讀者帶來感動和啟迪。

我有時候在想,龍應臺那麼智慧的女人也有跟我們同樣的困惑,突然那種育兒的焦慮也就少了。

《孩子你慢慢來》和魯迅的《我們如何做父親》被稱之為姊妹篇。

不過那個這輩子罵人無數,文字犀利,一針見血的鬥士魯迅談育兒,讓人不禁心生好奇。魯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沒有自己的孩子,他都開始思考如何更好的為人父,處於舊時代,新思想新文化的衝擊下,魯迅對舊時代父親的專制是不滿的,而他本人也是專制家庭文化的受害者,同時也是衝破舊封建家庭牢籠的人。他在文中無不透露著要改造家庭,就要改造父母的思想。

而龍應臺的文字卻更是透著溫情,她用樸實無華的語言,用一個媽媽的身份傳遞著那份長情:“愛的藝術在於細微,用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的人’”。


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不允許孩子慢,是什麼心態


無論是言語犀利的魯迅,還是溫情脈脈的龍應臺,他們都表達了同一個觀點:愛的實質就是對幼小生命的尊重。

01

尊重生命,靜待花開

有人說: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耐心,讓她生一個孩子養養吧。

有了孩子後,你面臨著如何在孩子和事業之間平衡:你的宏大抱負;你的滿腹經綸;你的興趣愛好;你的任性自尊。需要統統收起來,你現在只需要一個最可貴的品質就是耐心。

我也時常享受和孩子在一起時的緩慢時光。有時也怕時代步伐的快速,自己成為脫離社會節奏的媽媽。在照顧孩子和平衡工作間,也曾抱怨有了孩子失去了自由。

雖然母與子在出生的那一刻已經分離成兩個獨立的個體,但顯然孩子在沒有自理能力之前,對母親還有著吃、喝、拉、撒、愛、教育的依賴。在碰到養育孩子的問題時,再去解決問題。有時因為孩子的調皮嚇出一身冷汗。難免心生恐慌。

如《請回答1988》中的父親說:“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我也是頭一次做爸爸,我的女兒,稍微體諒一下吧。”

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不允許孩子慢,是什麼心態


這其中有一個道理:父母和孩子是互相讓對方長大了。孩子在成長,需要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同樣父母也需要學習怎麼做一位好父母,怎麼教育孩子。孩子在對抗和叛逆中成長,父母在反對抗反叛逆中適應孩子的成長。

有太多的教育叢書,教育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然而面對孩子時,父母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大打折扣。

如,我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後;用我們的思維去衡量他的節奏,希望他快一點,不要總是比別人慢半拍;總是用自己的思考高度去衡量孩子的思考高度······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個程序,他在某個年齡特徵段該領悟什麼樣的問題,其實是固定的,你沒辦法強求,過份人為地加以干涉只會毀了他。”

而我們總忍不住在潛意識裡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強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秀。卻忘記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不允許孩子慢,是什麼心態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有一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意思是花兒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給它提供充足的陽光、水分,總有開放的時候,這期間需要的是時間和耐心的等待。

孩子慢慢成長,如鮮花盛開,同樣需要耐心和等待。

正如龍應臺看著華安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02

享受生命孕育和成長的過程

最近抽空看了電影《母語》,影片講述了女強人方韻和丈夫張馨兩人事業小有成就,生活優渥,但是始終膝下無子。此事不僅令雙方父母焦急,也令這對夫妻憂心忡忡。

方韻為了事業一直不同意生子,最後在好友的介紹下,夫妻倆決定代孕生子。

方韻終於可以不用放棄事業,忍受生子的疼痛,消耗時間養胎,同時還可以當媽媽,看上去多麼完美。

當得知代孕者李妍成功受孕後,方韻和張馨欣喜若狂,他們終於要完成為人父母的願望了。

方韻的公婆得知李妍懷孕的消息後,也開心趕來。他們開心的拉著李妍聊這聊那。李妍要去做飯,他們連忙呵護:“哎呦,她是孕婦,千萬不能累著。”

方韻有些不舒服的主動去做飯,她不舒服的是:李妍只是個代孕者啊,我才是你們的兒媳婦。

但是現實就是這樣:李妍肚子裡懷著他們期盼已久的孫子。

飯做好上桌,方韻的公婆給李妍關心夾菜,遞牛奶。方韻再次尷尬。

但是這些對於一個大氣的女人方韻來說,她都有辦法消化掉。

直到這個孩子生下來,孩子始終只認李妍是她的媽媽,誰抱她都哭,只有李妍抱著她不哭。方韻終於開始焦躁不安,手中無措。無論他在職場中是怎樣的優秀,叱吒風雲,在這個孩子面前她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敗感。

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不允許孩子慢,是什麼心態


一個孩子的孕育、出生、成長,都是一個緩慢、痛苦的過程,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正是這個痛苦孕育的過程,讓媽媽和這個孩子建立了一種“過命”的交情。

而方韻為了事業,主動簡化了孕育的過程,她找李妍代孕,自己抽時間給孩子讀故事,強調她就是孩子的媽媽,甚至穿上李妍的衣服抱孩子入睡。但是孩子也不承認她是媽媽,而李妍卻因為這個生命的孕育,深深得迷戀上了這個孩子,這就是生命的神奇之處。

作為媽媽,最大的愛心就是不急不躁的參與到孩子的孕育和成長的過程中來,這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誰能逆轉生命的規律呢?連生命的成長規律,酸甜苦辣都沒有了,那生命還有什麼意義呢?

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不允許孩子慢,是什麼心態


直到方韻去災區採訪,她遇到了一個在災難中失去父母的小女孩,因為方韻長得像她的媽媽,她便一直依戀著方韻,叫方韻媽媽。那一刻方韻眼裡飽含熱淚,她才懂得那種做媽媽的感覺。就是孩子對你需要,你感覺被需要的感覺。

那個小生命會觸及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讓你容易感動,玻璃心,笑點低······

所以龍應臺在初為人母的時候寫下:“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

03

欣賞這個獨一無二的生命

曾讀過一篇故事文《媽媽,只有你欣賞我》,這位媽媽第一次開家長會,老師給她說孩子有多動症,建議她帶到醫院去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問媽媽,老師對媽媽說了什麼,媽媽鼻子一酸,眼淚差點流出來了。因為全班30個孩子只有她孩子表現最差,老師態度很不屑。她拉著孩子的手說:“老師說寶寶原來一分鐘坐不住,現在都能坐三分鐘了。”

那天晚上孩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媽媽喂。

孩子上小學時,全班50個學生,孩子考了班上倒數第十名,老師懷疑孩子智力上有障礙,建議她帶醫院看看,她都悄悄的哭了。她回到家對孩子說:

“老師今天說你不是笨孩子,只要再細心些,就能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同桌排在21名。”

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不允許孩子慢,是什麼心態


從這以後,孩子都起得比平時早了。

孩子上初中時,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孩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名。結果老師出乎意料的沒有點孩子的名字。她跑去問老師,老師說你兒子這種成績,考重點高中有危險。聽完這話她高興得走出教室,她沒想到兒子還有考重點高中的希望。走在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說:“班主任對你很滿意,她說只要你努力,就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從此,孩子更努力了。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去一趟,她就猜到是兒子被第一批重點大學錄取了。當兒子從學校回來,拿著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突然哭著對媽媽說:“我知道我不聰明,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他更需要賦予他生命的這個人,對他生命的尊重。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真諦就是愛,愛的真諦就是給孩子以精神上的溫暖、關懷、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

眾所周知,關曉彤不僅表演好,還是一位小霸。因此有人便羨慕關少曾是怎樣把關曉彤培養得這麼優秀的。

關少曾卻說:“養育孩子,不為傳宗接代,不為養兒防老,只為了付出和欣賞。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爭臉,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遍,讓我有機會和她同行一段。”

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不允許孩子慢,是什麼心態


這不正是龍應臺,坐在臺階上看著孩子去慢慢的把一個蝴蝶結記好的場景嗎?甚至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即便他是一個調皮的孩子。那麼,是欣賞孩子,還是挑剔孩子,關鍵在於父母看待孩子的角度和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