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社区现无症状感染者,一线医生表示防控仍不能松懈

武汉社区现无症状感染者,一线医生表示防控仍不能松懈

3月18~20日,湖北省连续三日新冠肺炎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均为零,但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给疫情带来了一定挑战。

无症状感染者,一般指没有发烧、咳嗽等临床症状,但是标本检测又呈阳性的患者。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曾提到,无症状感染者不在每日报告范围,但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在集中隔离期间出现症状则应将其归为确诊病例,予以报告。同时,无症状感染者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无症状感染者是防控难点

3月20日,一张落款为韩家墩街综合社区的通知在网上流传。该通知提及,3月19日晚,丽水康城小区新增一例确诊患者。


武汉社区现无症状感染者,一线医生表示防控仍不能松懈

随后,武汉市硚口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发布情况声明称,该患者为62岁男性,此前曾因淋巴结肿块去医院就诊,体温正常,无发热咳嗽等症状。新冠肺炎筛查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第二次为阳性,3月20日再次检测为阴性。

韩家墩街综合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慈善家》,该患者属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已在隔离点隔离,家人也已去医院进行核酸检测。社区主任陶正称,目前该患者不作为疑似或确诊病例上报给街道,“只把这个情况跟街道说明。”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应进一步做CT检测,观察肺部感染情况。若该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患者,肺部也有感染表现,则需立即前往定点医院治疗。

此前,新冠肺炎是以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阳性来作为确诊依据。2月3日,张笑春在朋友圈发布信息,强烈推荐将CT影像作为2019nCoV肺炎诊断的主要依据。她是首个公开质疑当时的核酸检测的可靠性并提出上述建议的人。2月4日,国家卫健委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经历了近60天的防控救治工作,武汉疫情接近尾声,对于偶发的无症状感染者,张笑春并不意外。在她看来,无症状感染患者的存在是传染病发作、救治过程中的必然,无症状患者隐匿在人群中是防控的一大难点。

“无症状感染者不等于永远不会发病,潜伏期的长短也因人而异。”张笑春表示。

警惕患者“复阳”

3月19日开始,武汉市允许无疫情小区居民分批、分时段、分楼栋,在小区内进行非聚集性个人活动。

这天,张笑春第一次开通了微博,写下了10条防控建议,提醒市民要防止病毒“死灰复燃”。她说,形势虽然控制住了,但是不等于每个老百姓都是安全的。

在张笑春接触的病人中,有一些患者出现了“复阳”的情况,即治愈的患者出现病情反复。

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标准是:临床症状缓解、体温正常、两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这样才能确保出院没有传染性。张笑春称,现阶段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仍没有特效药,目前的治疗在于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消除因病毒带来的并发症和炎症。

这意味着,尽管患者符合了出院标准,但体内仍可能有病毒残存,患者出院后出现免疫力低下或其他情况导致病毒发作,继而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

“‘复阳’与此前确诊新冠肺炎时的病情轻重程度无关,主要是看患者肌体在后续有无给病毒提供了生长环境。”张笑春解释,这需要患者在出院后,注意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加强病毒防控。

“紧急事态已经过去,成果由个人来巩固。”她建议大家在未来的两个月内仍要戴口罩、勤洗手,做好消毒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