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電影劇照

由70後導演張猛執導的電影《鋼的琴》,在2011年上映後,得到了眾多影迷的好評。影片入圍第28屆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片中的主演王千源,更是獲得了個人首個影帝——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這也是近10年來內地唯一華語影帝。面對好評如潮的口碑與僅有662萬元的尷尬票房,時至今日,關於這部電影的討論與爭執依然充斥著各大媒體平臺。

影片講述了在我國上個世紀90年代的經濟轉型中,一座國有鑄鋼廠面臨著被拆除的命運。廠裡的下崗工人陳桂林生活窘迫,他在和富裕的前妻爭奪女兒撫養權的過程中,為留住女兒和實現其音樂夢想,在情人淑嫻的幫助下,與曾經的工友們在廢棄的車間中一起製造一架鋼琴的故事。電影帶有法國新浪潮影片的一些風格特點,用歌舞片題材和黑色喜劇的表現形式,生動更鮮活地呈現出大時代變革下,小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譜寫了一曲歲月變遷的動人輓歌。表現出時光川流不息、生活終將繼續、理想永遠不死的作品主題。

一、黑色喜劇形式、歌舞片題材、魔幻現實主義手法。

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1、用黑色喜劇的方法描繪出現實的灰暗與悲涼

片中男主陳桂林的狀況,在現實層面帶有明顯的悲劇色彩。他所工作的工廠停工已久面臨拆除,做為下崗工人,陳桂林只能靠組建一支小樂隊承接一些婚喪嫁娶的活動維持著生計。他內心最大的理想是把女兒培養成鋼琴家,卻面臨著經濟上的困境難以為繼;妻子小菊因嚮往更好的生活,跟了一個賣假藥發財的人離他而去。數年後,又回來與他爭奪女兒的撫養權。面對女兒所說,誰給她鋼琴她就跟誰的態度,陳桂林只能死皮賴臉、連哄帶騙地發動自己的工友們組建成一個集體,在工廠的廢舊車間中動手製造一架鋼琴以留住女兒。儘管陳桂林巧舌如簧、妙語連珠,臺詞和對話經常讓觀眾們捧腹大笑。但在笑聲過後,我們感受到更深的,還是一個生活失意的中年男人,面對生活的心酸、無奈,還有抗爭。

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2、歌舞片題材與魔幻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是內地電影作品的一次勇敢嘗試與重大突破。

在我國內地的眾多電影作品中,提起歌舞片題材的知名作品,除了陳可辛的《如果.愛》,大多數影迷可能再也講不出其它的名字。在本部電影中,“三套車”、“天鵝湖”、“張三的歌”、“冰山上的來客”、“瑪奇朵漂浮”等眾多的中外經典音樂與舞蹈元素運用,稱本片是一部歌舞劇毫不為過。而眾多下崗工友們都拋開各自現實生活的羈絆,組建成一個充滿活力的集體,來製造一架有著八千多個零件的鋼琴。這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不禁讓我們想到大衛.芬奇的經典作品《搏擊俱樂部》,兩者在創意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在內地的電影作品中同樣是鳳毛麟角。而影片所採用的大量推軌平移鏡頭、無處不在的黑色幽默與開放性的結局,又明顯帶有一些法國新浪潮影片的風格特性。

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3、層次感分明、寓意清晰、富有想象力的鏡頭語言。

本片的鏡頭語言同樣是一大亮點,在電影開頭部分表現陳桂林與妻子對話的場景中。陳桂林一側的廠房大棚沒有天花板,景色也是破舊不堪的廠房與荒蕪的場地;而妻子小菊一邊則是完整的棚頂與整齊的廠房。對比強烈的畫面已經生動地反映出兩人在物質層面的巨大差異。在兩人對話過程中,彼此的眼神在平視中望向截然不同地兩個方向,也代表著兩人分道揚鑣的婚姻結局,觀眾從心理上已感受到了他們的心理距離,他們的生活空間將永不相交。

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在塑造影片氣氛方面,導演通過別具匠心的設計。對廢舊的車間、空曠的荒地、鏽跡斑斑的鋼鐵機械採用了為數不少的空鏡頭展現。這些不包括人物,只有自然景物的鏡頭畫面,很少使用近景或者特寫,全景與遠景成為了主要的鏡頭語言。這些靜態的散發著油畫般美感的空鏡頭,加上充滿懷舊意境的渲染,帶給觀眾們一種沉浸感,在一種寧靜中,透過畫框去審視和緬懷那個即將逝去的時代。這種鏡頭風格緊密地與影片主題契合,即在肅穆、厚重的大時代下,呈現那些“小人物”們的悲歡離合與生活際遇。

二、通過現實與理想的衝突,製造出戲虐而荒誕的舞臺效果,進而表現出“生活不止、理想不滅”的作品主題。

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1、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衝突、碰撞,所營造出的藝術張力。

願景與生活之間的反差、美好理想與客觀現實之間的衝突,是眾多藝術作品的感染力所在,但在具體的表現形式上卻方法各異。在本片中,導演多采用喜劇、詼諧的方式表現現實主義元素;用激情昂揚的音樂與舞蹈呈現理想主義元素。再讓這兩種相互矛盾、衝突的元素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荒誕、戲謔的戲劇效果。比如,陳桂林與淑嫻和工友們坐在一輛殺豬送肉用的冷凍車上動情地演唱徐小鳳的經典愛情歌曲《心戀》,車廂中懸掛著的來回搖晃的豬腿成為了麥克風;陳桂林因為無錢購買鋼琴給女兒練琴,只能在酒後去學校偷琴,但在無法將沉重的鋼琴搬走的狀況下,他在自己的想象中,坐在滿天飛雪的夜色中忘我地用鋼琴彈奏《致愛麗絲》……

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在影片所描述的大時代變革背景下。陳桂林和他的工友們,作為國企工人這一身份,在經濟大環境的轉型過程中,曾經的輝煌與榮光已經蕩然無存。他們的生活現狀是陰鬱而灰暗的,但內心中被壓迫的美好理想卻一直存在著。現實的窘迫與寒酸,與理想主義下精神世界中所湧動的激情、憧憬交集在一起。兩者之間的衝突所營造出的喜劇效果與藝術張力,在視覺和聽覺上使群眾們本能的忍俊不禁。但笑聲過後,沁入我們心菲的,卻是生活那充滿悲涼的底色。這種悲涼,與廢棄的工廠、空曠的場景等空鏡頭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首關於逝去、關於生活、關於理想的動人旋律,刻畫出大時代變革下,小人物們的生活現狀與內心願境。

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2、在“大時代”背景下,從這些“小人物”為理想的努力和堅守,表現出“生活不止、理想不滅”的影片主題。

無論在任何年代、任何地域、任何階層,總會有些理想的信仰與內心無法放下的執念,使人們去努力追求和堅守一些物質以外的東西。儘管時代變革下的蕭條和悲涼是本片主要的背景氛圍。但在幾個主要角色身上,卻依然有著努力向上的動力與奮勇抗爭的生命激情。

陳桂林為了父女親情,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中打造出一架對技術要求極為精密的鋼琴,在這個過程中他所迸發出的能量與韌性讓我們在心底為之動容;淑嫻的理想是她的浪漫愛情,為此她可以不計代價地幫助男友陳桂林實現他的內心願境。真正讓她傷心和感受到沮喪的,並非生活的平凡與艱辛,而是陳桂林對她愛情動機的懷疑與中傷。

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在影片中,真正代表著理想主義元素本身的,是出場時間不多的那位曾經留蘇的工程師汪工。他的首次出現是在淑嫻和陳桂林對話內容中。淑嫻的原話是:那時候我們那些女工,就喜歡在廠門口看他下班,他穿衣服都跟你們不一樣,喜歡穿一個米色的風衣,還戴一個前進帽,雖然那皮鞋吧老擦不乾淨,但是走起路來特別儒雅,我就喜歡這樣的知識分子。聽說他為了一個俄羅斯女孩一輩子沒有結婚,後來我每次見到他的時候,總覺得他的身上有一股酸酸的,看著讓人特別傷心的那種感覺。

接著,在陳桂林的製造鋼琴的隊伍中,技術上的核心人物也是這們在機械方面專業能力極強的汪工。陳桂林在向他請教後,在汪工的幫助和指導下開始了造琴行動。在製造鋼琴的實施過程中,從每一個零件的技術標準、加工方法,也是這位汪工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電影在營造大時代變革這樣的故事背景中,把鑄鋼廠那兩根即將被拆除的大煙囪,當作了即將逝去的那個時代的主要代表元素。它不僅是鑄鋼廠輝煌過去的符號,同時也是蘇工、陳桂林這些共同經歷過那個時代人物內心中無法釋懷的青春記憶,更象徵著我們的回憶中,那些曾經以為神聖的,不願意放下的回憶與信仰。而當這些我們在乎的、習慣的、不願意割捨的東西將要離開我們時,為了自己內心信仰和執念而站出來振臂高呼,並帶領大家為之行動的,還是這位汪工。他給兩根菸囪設計了多種不同的建築造型,帶領老職工們一起四處遊走,企圖留住他們的精神世界中這個無法忘卻時代的記憶。

電影雖然多數鏡頭是用充滿陳舊感的畫面表現著現實世界的鏽跡斑斑,但卻不吝用最為鮮豔的色彩、最為激情的旋律來謳歌人們為追求內心理想而勇敢行動與堅守的意義。當陳桂林向淑嫻說出可以娶她的時候。象徵著愛情的勝利凱歌,在旋律歡快的西班牙鬥牛士音樂中,伴隨著歌舞,身著鮮豔長裙的淑嫻與那些工友一起載歌載舞。在這一刻,與之前大量灰色系的色調相反,導演採用了最為鮮豔的紅色來突出角色個人內心理想勝利的意義。伴隨著理想的激情,在近乎浪漫主義的情懷下,他們完成了這架鋼琴的製作。

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鋼琴雖然被成功造出,但陳桂林有大概率的可能無法得到女兒的撫養權。影片結尾處,陳桂林的女兒小元坐在這架鋼的琴上開始演奏,悅耳的樂曲聲從這架彙集了大家心血與汗水的鋼琴中傳出。這架特殊的鋼琴或許無法留住女兒小元與陳桂林一起生活,但這動人心絃的旋律,卻必定會長留在小元的記憶中。她這一生將會銘記那個平凡、落魄的父親為了她,在這個不可逆轉的時代面前,所迸發出的鬥志與熱血。

無論是陳桂林、還是那位一生堅守著內心理想的蘇工,都無法抗拒一個時代。但無論是他,還是生活中的我們,擁有對生活抗爭的勇氣與行動,卻是我們生命的重要意義。為了理想和信念所做的努力與抗爭,也許並不能迎來那鮮花錦簇的成功,卻是生命的最大意義所在——生活不止、理想不滅。

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尾聲:

浪漫的愛情、輝煌的事業、符合內心期待的生活方式,曾經是無數人年輕時的理想。但又有多少人在緊湊、忙碌的996職場工作中;在現實的物質需要與自己有限的創造利潤能力的矛盾中;在不契合自己內心目標的現實困難中,慢慢地開始向生活妥協,與自己的理想漸行漸遠。

許多人的生命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從滿懷理想、對未來充滿憧憬,到被現實揍得頭破血流,感受到生活殘酷而嚴肅的另一面。但在這種情境下,你是會象二姐夫那樣隨波逐流;還是如陳桂林、淑嫻一樣,還能夠為了自己內心中的理想與信念而迸發出最大的潛力與激情。你是否還能勇氣與這個現實的生活抗爭,還有執念去堅守內心中的理想而不被同化。只因為你在心底還相信並認為值得,為理想所付出的一切,才是對自己生命最大的負責和敬畏,這或許並不能讓我們抵達成功的彼岸,但卻是對自己平凡人生的最大告慰。

生活不止、理想不滅,《鋼的琴》從題材屬性、藝術價值到作品主題

而面對那些無法留住的歲月和終將逝去的時間在我們內心中的價值和意義,就如同影片中那位一生堅守理想的蘇工所說的那樣:在有的人眼裡,它是成長的記憶;在有些人眼裡,它是回家的座標;在有些人眼裡,它就是兩根菸囪。可是在我的眼裡,他就是一個已遺忘了的老朋友。當有一天聽說他要走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他一直都在我的身邊。我不知道是該竭力地挽留,還是該默默地看著他離去,突然有種莫名的憂傷,似乎覺得有話要說,可又不知道說些什麼。時光荏苒、社會變革,如今為了時代發展的進程要求他離開,我們總要試著做點什麼,如果我們成功,他將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失敗,他將會成為一段美好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