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祖孙三代历史悲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加油奋斗的少年


李广一家乃是将门之后,其先祖李信是秦朝的名将。对西汉王朝来说,李广祖孙三代忠勇无比,然而他们的结局都比较悲惨,令人唏嘘。

李广

元狩四年,汉武帝决心一举歼灭匈奴。此时的李广已经六十多岁,却是满腔热血,期待一战功成名扬
卫青却命他率军迂回侧翼,李广一听就急了,反复向卫青请求继续担任先锋,遭到了拒绝。

卫青这么做,一是在出征前,汉武帝就暗示他,李广毕竟年迈,而且出了名的爱冒险。二是左军的将军公孙贺和卫青关系很好,卫青想让公孙贺和自己抓住单于立功。

后来李广因为路途遥远,沙海迷路,贻误战机之下选择自杀

李敢

李敢为李广幼子,在霍去病麾下效力。听闻父亲的死讯,认为是卫青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冲动之下打伤了卫青

卫青虽然没有追究,但身为卫青外甥的霍去病为了报仇,竟然在甘泉宫狩猎的时候射杀了李敢,而霍去病丝毫未受到处罚。

李陵

天汉二年,李陵奉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可是汉武帝却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夷其三族,这也彻底断了李陵的后路

汉武帝的性格缺陷:爱而贵其生、憎而致其死

不光是李广祖孙三代,司马迁、主父偃、朱买臣等等,没有几个是善终的,甚至连他最亲近的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都难逃

巫蛊之祸

而且汉承秦制,刑罚非常残酷,朝堂斗争激烈。可以说,武帝时期的文臣武将,简直就是悲剧与冤案的血泪史。

李广祖孙的性格缺陷:心壮怀而血气刚直

李广勇武却没有谋略,说自杀就自杀;李敢鲁莽为父报仇,他的孟浪之举也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李陵明知兵力不足也执意征伐,逞一时之勇这三个人做事都是非常冲动的,不考虑后果的,你情商低,我比你情商还低。


文史小栈


李广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史记•李将军列传》上记载,李广在孝文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就从军击胡,依靠骑射无双的技术,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威震塞外,被称飞将军李广。他的儿子李敢、孙子李陵也是勇士。但李广祖孙三代在历史上却均以悲剧告终。其中原因令人惋惜。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名将军带领人马分头出击。在这场战役中李广虽然脱了险,可他损兵折将,还是被判了死罪。后来交了李广缴了一笔钱,总算赎了罪。李广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击匈奴的事业。他身经大小七十几次战斗,由于他英勇善战,成为匈奴贵族心目中可怕的劲敌。但是李广在他一生的战斗中常常遭到意外的挫折。

李广最小的儿子李敢也是一位少年将军,勇猛非凡。《史记 李将军列传》记载:後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

李敢带着几十名骑兵,冲进匈奴四万骑兵的军阵中,横冲直撞,从匈奴大军左右两翼冲出来,毫发无损,可见李敢的勇猛。

然而李敢以为他父亲李广的死与卫青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气之下,便打伤了卫青。后来,在甘泉宫狩猎时,霍去病用暗箭将李敢射死。让人唏嘘不已,大汉王朝自损一臂,真是可惜。

李广的孙子李陵也是位勇士,但最后的结局也很惨。天汉二年(前99)秋天,在一场战役中,李陵的五千步兵射手被匈奴单于的八万大军包围截击,最后,李陵军在杀伤匈奴兵一万多人后,在缺乏粮食、救兵不到、箭已射光、士兵死伤大半的情况下,选择向匈奴人投降。其实李陵并不是真的投降,他只是假降想瞅机会为汉朝做贡献。可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的消息后做了一件蠢事,将李陵家人满门抄斩。

李广祖孙三代都是勇士,的确令人钦佩;但在他们的个性里,又都有行事鲁莽的一面,从而让他们不为当时的权贵所接受,最终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人间悲剧,既令人惋惜。


笑话精选


汉武帝时期将星闪耀,他们用功业让自己的名字彪炳史册,也让汉这个国号永世流传。然而,在这个将星云集时代里,李广祖孙三代无疑是个悲剧。

祖孙三代中以李广的名气最大,却也是最倒霉的一个。李广的勇猛是世所公认的,镇守边关数十年,匈奴人不敢正面撄其锋,可见他确实有一套。

客观来说,李广擅守,并不擅长进攻。而且,每次大战之时,他总是莫名其妙的掉链子,漠北决战是他最后的机会,却再一次尴尬的迷路了。

漠北决战不能建功固然有汉武帝不肯重用他的因素在内,但李广自身肯定也有问题的。俗话说,坏运气每次都降临到你身上,也从侧面证明了你的不足。

也是在漠北决战,李广的小儿子李敢跟随霍去病一战成名,被封为关内侯,这是李广一辈子都没达到的目标。

李敢是个血性男儿,当他得知父亲的自杀卫青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时,竟然暗地里刺杀卫青。刺杀并没有成功,卫青却也因此负伤。

卫青是个宽厚之人,没有伸张此事,不然以汉武帝的火爆脾气肯定饶不了李敢。卫青能忍,不代表血气方刚的霍去病也能忍。

开什么玩笑,我的舅舅,堂堂大司马大将军你也敢动手?看我不削你。趁着一次打猎的机会,霍去病将李敢射杀。

此时的霍去病是汉武帝最为宠信的人,虽然怒火冲天,却还是将他保了下来,并宣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李家人吃了个哑巴亏亏,敢怒不敢言。

若干年后,李家又出了一个人物,他就是李广的孙子李陵(并非李敢之子)。李陵颇有乃祖之风,打起仗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然而,李家的悲剧还在继续,李陵的命运比祖辈、父辈还要惨。因为一次孤军深入,他被匈奴大军围困,最后不得已而投降,妻子、儿女被汉武帝满门抄斩。

为什么悲剧一直伴随着李家人呢?简而言之,四个字,有勇无谋。

李广的有勇无谋体现在他不重视情报工作,只喜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于匈奴这种来去如风的战法来说,情报至关重要,没了情报等于瞎子。

《史记》中记载了很多关于李广的英勇事迹,但无外乎这几类:误闯敌军,机智脱险;兵败被俘,惊险逃生;身陷重围,力战不止。

他一次次的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然后凭借勇猛打出生天,如果这样的将军还能称之为善战,那还要谋略干什么?战争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并不是一味的硬拼。

李敢的作战经历没有明确记载,他只是作为霍去病的部将才获得成功。从他私自刺杀卫青就可以看出,这个人也是个愣头青,冲锋陷阵还可以,运筹帷幄就抓瞎。

评价李陵有勇无谋或许有很多人不服气,你看人家只有5000兵马,却和匈奴八万人鏖战了那么久,没有谋略做得到吗?

但不要忘了李陵之前的言行,当汉武帝让李陵作为李广利的辎重部队出征时,李陵自恃其能,不肯做李广利的部将,非要单干;当汉武帝说我没有马给你时,李陵更是牛气冲天,扬言自己只用步兵就可以。

结果,李陵带着5000步兵就上战场了,勇气固然可嘉,但未免有些自信过头了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如此的自命不凡,失败是早晚的事儿。

可怜李氏祖孙三代,空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有临机应变之能,唯独缺了一点更高层次的谋。走钢丝看着惊险刺激,也随时有失足的可能啊


经典影视播放器


现在来看,李广祖孙三代都是不幸的。飞将军李广的一生都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并且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后世怀才不遇者多托名于他。李敢替父报仇,充满血性却死在了替舅出气的霍去病手中。李陵以五千人对抗八万匈奴骑兵,刀剑不可用之时尚且用木车辐作战,最终力竭而降。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我们不禁对他们子孙三人的不幸而叹息。

但是,我们不能以现在的三观去评价古人。如果我们生在他们的年代,也许会觉得他们罪有应得。李广喜欢逞个人英雄,身为大将而轻入敌军大营,如果你是他的上级,你怎么看?他多次率兵出征却没立大功还经常损失惨重,最后一战不听指挥还贻误军期,如果你是皇帝,你怎么看?李敢感觉对于父亲之死,大将军卫青应该负责,便意气用事,击伤国家军队最高领导人,如果你是皇帝,你怎么看?且不提李陵以寡击众时有多么英勇,但是他最终在战争最激烈的时期向汉朝的敌国投降,后来不仅成为匈奴的高级将领还劝降有气节的苏武等人,如果你是当时的普通士兵乃至百姓,你怎么看?

悲剧大多源自自身。


一杯紫米露


李广祖孙三代悲剧应该指的是李广,李敢,和李陵。每每读到此处真是让人扼腕叹息。无政治头脑是李广和李敢悲剧的重要根源,性格决定命运。

李广名声甚大,个人武功出众,李广的地盘匈奴很少来骚扰,虽然兵败被捉,但匈奴人敬重英雄没有加害,李广从而逃走活命。其实军事才能和武功仅仅是李广人生一个方面的展现,性格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李广是一个自傲,缺乏政治头脑又有强烈功名心的人。七国之乱李广立下大功,头脑发热竟然接受淮南王的封赏,这让景帝怎么想?看到卫青年纪轻轻做到大将军心中不忿,随军出征却因自负迷路贻误军情,自杀而死之后给儿子埋下祸根。李敢因军功封侯超越李广,却念念不忘为父报仇。卫青是谁,汉武帝大舅哥,心腹重臣,杀匈奴最锋利的刀,最信任的人!霍去病是谁?卫青的外甥,汉武帝眼里的未来之星,未来军方第一人,李敢如何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侯爵难得,可在汉武帝眼里真啥也不是,刺杀卫青反被霍去病射杀,换不来汉武帝一丝同情。报杀父之仇孝心可嘉,其义可赞,不过仇人未死却自身丧命,惹人叹息,李敢人虽勇敢,却看不透帝王的心,看不透背后的政治。

李陵相比李广和李敢更是彻底的悲剧。为了国家付出所有,却背负终身的骂名。李陵以寡敌众兵败诈降,却被武帝因李绪李陵分不清楚而杀了全家,再也回不到汉朝。李陵的悲剧更多是皇帝昏庸造成的。李广祖孙三人的悲剧是那时代的缩影,背后有千万类似的家庭和叹息!


转瞬即忘的历史小角落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这个问题让我来!

李广作为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其一生也是征战四方,战绩无数,但其死因却是因为迷路,没能参战,最后竟愤愧难当,自杀了。然后儿子李敢替父报仇,却死在了自己舅舅霍去病手上。李陵以五千兵马对抗八万骑兵,最后力竭,死在了匈奴手上。如此人才济济的三代人,却都不幸惨死在了战场上。

征战了一生,却到死都未能封侯的李广在北漠之战中,因为绕道而走的军中又缺少向导,所以导致了他们走不出去迷路了,而这北漠之战是汉武帝一手策划的。在这一战中李光拔剑自杀了,因为他不愿忍受这等耻辱。

李广死的同时他的长子和次子也都死了,只有他最小的儿子李敢是活着的,李敢是效力于霍去病的。李敢听到父亲的死讯以后,以为李广是被卫青故意调离的,因此卫青被李敢打伤了,而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要给卫青报仇,所以李广在甘泉狩猎之中被霍去病射杀了。

李陵是李广的长孙,他出生于将门世家,所以他从小擅长骑马射箭。在天汉二年他出征匈奴,最后却失败了。十一月的时候李利战败投降于匈奴。由于汉武帝误听了谣言,李陵被汉武帝误会,导致他的母弟还有妻子都被杀了,这也是李陵与汉朝断绝关系的原因。

司马迁和李陵是比较要好的朋友,他为李陵求情,而汉武帝却认为司马迁是要诋毁将军为李陵说情,导致被汉武帝施以腐刑。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登了位,汉朝与匈奴和亲,李陵少年时的玩伴霍光派人去劝李陵想让他回来,可李陵拒绝了他,坚决不再回大汉,最后李陵老死于匈奴。

导致三代悲剧的原因:

一,有着最高权力的汉武帝有性格缺陷:爱而贵其生,憎恨的必将处死。不是只有李广祖孙三代有这样的悲剧。在汉武帝主宰时期,朝中的文臣武将无一能幸免,可以说是悲剧与冤案的悲惨历史。 摊上这样的皇帝他们也无能为力,甚至汉武帝的儿子和妻子都没能有个好结局。

二,是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而刑法惨不忍睹,朝堂的斗争也是非常的激烈。所以,出一点点风头就有被杀头的危险。因为汉武帝的突然到来导致了河东的太守被吓得自杀了,张汤因为给史按摩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颜异因腹诽被定罪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还有很多的诸侯王,动辄族灭,稍微有一点点的动静就有上万人被流放处死的危险。在这种激烈悲惨的情况下李广祖孙三代的悲剧也就不算什么了。

三,秦汉丈夫都是争心壮怀而精力旺盛直性子。李敢不怕权力高之人,李广也是直性子说来就来,说自杀就自杀,而霍去病更厉害了说射死就给射死了。这些人做事从来都不考虑后果,情商一个比一个低。


仰望历史长河,寻觅一份纯净。喜欢就点个关注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