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獎勵適得其反,自我暗示和外部讚賞對孩子更有效

年紀較小的孩子自我意識尚處於發展階段,自我意識不豐富的他們需要聽過外界的看法來了解自己,因此孩子們對外界的反饋是有需求的,當然正面的反饋能讓孩子收穫積極的力量,這也是為什麼一直提倡家長們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表揚,獎勵行為的原因。

孩子渴望認可和讚賞,於是在教育中我們也會把這些方法運用其中,一些教師會採用鼓勵教育的方式,通過外界的刺激塑造孩子的信心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外在力和內在力並非隔絕,很多時候人的內在動力都是靠外部激發的,因此合理、客觀的讚賞有助於孩子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但是也有家長反應,長期使用獎勵教育的方式適得其反,孩子變得愈發難以滿足甚至蠻橫無理,這和當初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因為錯誤的讚賞教育反而讓孩子變得物質、如果不加以糾正甚至可能出現人格、觀念上的問題。其實過多的讚賞教育就和寵溺一樣會讓孩子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因此家長在選擇讚賞教育的時候,要注意不要一味地用物質去滿足,精神上的讚賞和“自我暗示式”更有效。

物質獎勵適得其反,自我暗示和外部讚賞對孩子更有效

物質獎勵為何效果越來越差

一些家長在給孩子餵飯的時候為了省事會用平板電腦、手機等等作為“交換條件”讓孩子乖乖吃飯,確實看著動畫孩子吃飯會乖很多,但是基本上一旦有了第一次,後面孩子吃飯都會嚷著要看手機,這種情況下父母是否後悔過當初的草率舉動呢?孩子對這類誘惑的抵抗能力很弱容易產生依賴,因此家長在給孩子物質獎勵的時候要加以甄別,不是所有的激勵條件都是良藥。

獎勵機制是基於一個激發週期存在的環節,一旦對獎勵產生了負面效果那麼這樣的獎勵就應該立即停止,所謂的負面效果,包括以上提到的依賴,此外還有積極性下降,滿足效用遞減。

所謂的積極性下降就是獎勵的激勵作用缺乏穩定性,一位心理學家做過一項關於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在白鼠籠子裡安裝一個操縱桿,只要小白鼠去觸碰操縱桿就能得到食物,但是白鼠去觸碰操縱桿的行為並不會一直持續,一旦它感到疲憊這一動作就會停止,一直到很長時間後才會重複這一動作。

此外滿足效用遞減也是類似的情形,當獎勵的激勵作用減弱,下次要獲得相同作用的激勵需要更多的物質獎勵來滿足,效用遞減的情況加重後甚至這項激勵會變得無效化。因此在生活中家長給到讚賞的時候也要注意適度原則,或者在效用遞減後選擇新的方式。

當然不管如何,物質獎勵終究會面對同樣的問題,即便是換一種方式也無法長久,說到底,物質獎勵不能作為長期的激勵手段,相比之下自我暗示式的讚賞比外界的讚賞更有效果。

因為自我暗示是激發內在感官的方式,實現自我刺激形成的內動力能更長久,作為一個良性循環,內在的情緒激發會讓人迸發出持久而綿延的源動力。

物質獎勵適得其反,自我暗示和外部讚賞對孩子更有效

自我暗示的兩大特性

自我暗示以本我為主體,重視的是轉化的積極化,由於自我暗示存在積極和消極面,因此要善於理由積極的自我暗示來提高潛力和動力,另外對於消極的自我暗示要能夠及時消化,避免消極暗示對情緒帶來的影響。

自我暗示的另一個特點,在於自我暗示的期望受限於機體的可能性,由於人的行為和力量是憑藉物理條件,也就是外在的人體驅動的,因此自我暗示激發存在上限,要想突破這一上限需要外在的因素影響,換句話說自我暗示的能量並非無窮無盡,機體的行動能力會設置一個上限,即便內心的想法再多,在行為上也要受限於物理機制。

物質獎勵適得其反,自我暗示和外部讚賞對孩子更有效

避免過度壓力適得其反

有利有弊的自我暗示需要辯證地去看待,合理利用積極一面激發行為動力。對於家長而言,在給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不能操之過急,儘管壓力和動力並存,但是孩子內心所能承受的力量有限,超過了就會形成反作用,父母在進行心理暗示的時候一方面要給孩子灌輸“我能行

”這樣積極樂觀的理念,也要教會孩子急流勇退,如果因為壓力太大而產生逃避心理,前期所付出的努力都會功虧一簣。

壓力之下適當給孩子降低標準,積極的教育是鬆弛有度不過度強求。很多家長受到當下快節奏生活的壓力也希望孩子能趕上學習的進度,因此各種課外補習班,才藝班的給孩子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樣的教育不應該成為廣泛教育形式,顯然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承受高強度的連續學習,一旦內心崩潰,很可能因此對學習產生牴觸。

物質獎勵適得其反,自我暗示和外部讚賞對孩子更有效

內外結合,自我暗示和外部讚賞的合力機制

自我暗示讚賞和外部讚賞並不是不相容的分隔體,自我暗示的讚賞起到的作用是有限度的,但是這一讚賞在持續性更好,而外部讚賞的激勵作用短期有效而顯著。

因此完全可以將二者結合應用。首先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暗示式,具體的行為其實就是用言語的鼓勵來激發孩子內心對自己,對所做事的肯定,催生出內在的信心,以此來形成長久而持續的動力。

不管是單獨的一件事還是漫長的成長階段都會遇到困難,這時候光靠自我暗示讚賞是不夠的,為此適當地結合物質讚賞可以實現難關的突破。如此二者分工明確,自我暗示式讚賞作為長期學習和發展的內在動力,適當的物質激勵作為攻破難關的手段,二者在動力激發上都能起到作用。

孩子渴望的認可不光是來自父母、社會,還有內心對自己的肯定,因此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表揚和獎勵的時候不光要滿足物質上的需求,更要注重孩子內心世界的滿足以及自信心和信念的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