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乌兹别克人是什么人的后代?

张僮珀


【精选问答】@杂谈会客室


不管是说乌兹别克人是蒙古后代,还是说是突厥人后代,表述都不对!

探究乌兹别克人是什么人的后代之前,小编先带大家深度认识下这个国家。

一、乌兹别克斯坦国旗

乌兹别克斯坦的国旗以蓝、白、绿三种主色调组成。蓝色是突厥人的颜色,也是帖木儿旗帜的颜色:蓝色也象征永恒的天空、纯净的水。白色象征和平、出门平安的祈愿,象征思想与行动的净化斗争。绿色是伊斯兰的颜色,代表着自然、新生命。

二、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构成

据了解,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由130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中,乌兹别克族占80%,俄罗斯族占5.5%,塔吉克族占4%,哈萨克族占3%,卡拉卡尔帕克族占2.5%,鞑靼族占1.5%,吉尔吉斯族占1%,朝鲜族占0.7%。此外,还有土库曼、乌克兰、维吾尔、亚美尼亚、土耳其、白俄罗斯族等。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带有明显的伊朗(伊斯兰文明),以及突厥、蒙古等历史印记。那到底乌兹别克人是不是蒙古人的后代呢??

几年前英国剑桥大学对乌兹别克人进行的一项基因研究结果,乌兹别克人的基因中伊朗语族各民族和阿尔泰民族的基因比例都比较高,反映出多数乌兹别克人很大可能是粟特人和蒙古的人混血,但其基因构成也非常复杂,也反映出了大量其它民族共同整合的情况。

历史上你不知道的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是世上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另一个为列支敦士登)。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

据考古发现,最早进入中亚并定居的是早期伊朗游牧民族,他们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草原南下,到达河流地带定居,逐渐形成了村落、城市。

到春秋战国时期,波斯帝国控制着中亚。随着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的繁华,当时的 粟特人开始利用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河中省份,以及延伸至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些城市与聚居地网络,很快成为这些伊朗商人中最富有的一群。

河中地区的富裕,经常引起来自北方欧亚大草原以及中国的侵略。许多地区性的战争在粟特与其他河中地区国家之间展开,而波斯与中国也经常在此地区发生冲突。公元前328年,亚历山大大帝将此地纳入他的马其顿帝国管辖之内。

公元7世纪初到公元8世纪(唐朝时期),穆斯林阿拉伯人和东突厥人为了争夺中亚统治权,先后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战争。最后穆斯林阿拉伯人占领此地,据记载阿拉伯人向东最远抵达今天新疆的喀什地区。在此之后,穆斯林阿拉伯人开始强力推行伊斯兰教。

公元9世纪,奉行波斯文化的东伊朗人以河中地区为中心建立了强大波斯萨曼帝国,他们将传统的波斯文化与伊斯兰教加以结合。

公元9世纪到11世纪,突厥王朝取代了波斯王朝,主要是伽色尼王朝,喀喇汗王朝,以及塞尔柱帝国等统治,这些王朝继承了萨曼王朝的军事、制度、文化以及版图。

12世纪、13世纪,中亚河中地区先后由西辽监督下的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王朝统治。

蒙古人征服中亚

花剌子模王朝招惹了成吉思汗后,蒙古铁骑一路横扫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大陆。公元1219年河中地区被蒙古帝国征服并彻底屠杀和摧毁,后土地被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瓜分。

在察合台汗国统治该地时,当地原有的不同民族和蒙古人之间发生了广泛的民族融合,同时也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语言,即察合台突厥语。而在后来西察合台汗国的驸马帖木儿崛起并建立帖木儿汗国之后,察合台语成为了帖木儿汗国的主要语言,同时在统一语言的整合作用下,一个统一的民族也开始形成。


而在帖木儿汗国末期,不同势力彼此攻伐。在混战中,当时生活在咸海以北的一些游牧乌兹别克部落开始壮大起来。在公元1501年,乌兹别克人开始大举入侵河中地区,在其首领,有蒙古黄金家庭血统的昔班尼的带领下先后攻占河中地区的重镇撒马儿汗和赫拉特,在公元1506年建立了第一个乌兹别克人的王朝布哈拉汗国,同时这些部落在建国之后也开始在河中地区定居下来,从游牧民族转变成了定居民族,与当地原来的定居民族进一步整合。至此,乌兹别克民族也基本成型了。

昔班尼 画像

所以总体上,乌兹别克人是中亚历史上各个不同民族的融合体,其中即包括早期的粟特人,也包括后来的突厥人和蒙古人,可能也包括少量的汉人的契丹人以及其它历史上在中亚留下过痕迹的民族。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小小的 点赞,是对我大大的 鼓舞~~@杂谈会客室


大家觉得,秦汉时期称霸北方的匈奴人去哪了??





杂谈会客室


现如今乌兹别克人大多都分布在中亚地区,乌兹别克斯坦占有1600万人、阿富汗160万人、塔吉克斯坦150万人、吉尔吉斯斯坦60万人。那么这些乌兹别克人的祖先究竟是哪个民族?他们的祖先真的是蒙古人吗?

(乌兹别克人)

中亚地区作为“文明的十字路口”,自然是有着不同种族进入,并且在不同时期迎来不同的族群,其中主要包括

6世纪入侵的突厥人,突厥汗国横跨了整个欧亚大陆,在整个境内推行突厥语;

7世纪进入的阿拉伯人,他们的进入,使得整个中亚地区伊斯兰化;’

13世纪入侵的蒙古人,而蒙古人的后裔则成为了如今乌兹别克人的主要族群之源;

(乌兹别克斯坦(红色区域))

要知道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国家,乌兹别克种族人群占了80%,为什么说乌兹别克人的族源大多是蒙古人?

主要是因为13世纪时,蒙古帝国的创立,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他的封地就是在如今的哈萨克斯坦和西西伯利亚地区,术赤的儿子昔班分封到了乌拉尔至额尔齐斯等广阔的土地。

(孛儿只斤·术赤)

14世纪初,昔班的后人开始南侵帖木儿帝国,攻占了锡尔河流域以及花剌子模,再后来术赤的后裔从汗国分离出来,与乌兹别克人进行了一场大战。

1500年,乌兹别克人在昔班尼的带领下占领了河中地区、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从此建立了强大的乌兹别克汗国。

所以很多书上写的乌兹别克人的祖先大多是蒙古人。

其实乌兹别克人的族源比较复杂,并不是只有蒙古人,其中还有伊朗语民族、突厥语民族。而伊朗语民族更接近塔吉克人;突厥游牧部落大多包含了钦察人、葛逻禄人、撒马尔罕的突厥人。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猫眼观史


历史上的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的汗族,都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他们的身世最早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

有些朋友可能都听说过乌兹别克汗国。

这是起源于15世纪20年代,领土以锡尔河为中心,边境北达托波尔河,东北再到额尔齐斯河的汗国,因其领袖被称作乌兹别克汗(Öz-Beg)而得名。

乌兹别克,就是Öz-Beg,这两者都不是蒙古语。Öz是自己的意思,Beg是官人、首领的意思。

乌兹别克汗都是术赤第五子昔班的后裔。这点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都知道,乌兹别克汗国和哈萨克汗国具有同源的关系。

根据15-16世纪的史书《成为胜利之书的选史》(Tawārīkh-i guzīda-i nuṣrat-nāma)的记载——

哈萨克的君主都被视作术赤的后人,他的其中一位后人克列汗(Kiray)正是哈萨克汗国的开创者。

同理,乌兹别克汗国的源头也是非常清楚的。

事实上,就是到现在也有一些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自认为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这点已经有许多人都研究过了。


HuiNanHistory


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国家的建立,还要追溯到十四世纪,当年的蒙古帝国可谓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疆域非常之大,横跨亚欧大陆。

而蒙古帝国中除了元,还包括四大汗国,其中有一个汗国,名为金帐汗国,他们的大汗被称为之位“乌兹别克汗”,正因如此,金帐汗国也被称之为“乌兹别克汗国”,这就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前身了。和蒙古人不同的是,这个汗国的老百姓普遍信奉伊斯兰教,在当年还具备相当高的国际地位。

从民族组成上来看,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非常多,足足有129个,是我国的两倍多,其中乌兹别克族人占八成以上,俄罗斯族、塔里克族、哈萨克族、卡拉卡尔帕克、鞑靼族、朝鲜族都是人数比较多的民族,其他的民族人数就非常少了。

那么,乌兹别克斯坦为什么会成为这么多民族的聚居地呢?

这还要从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乌兹别克族的历史说起,早在八世纪初期时,在这个地方就有了一个叫做萨曼的王朝,是之前波斯人建立起来的,在建立之初也曾经强盛一时,通过战争的方式,强行将周边民族的老百姓俘虏到他们国家之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突厥的牧民,还有很多葛逻禄人、卡拉吉人、阿儿浑人、乌古斯人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成为了萨曼王朝的老百姓,并且和这里的原有的波斯人开始通婚,不仅如此,当年这里本来就有不少塔吉克人,多个民族的老百姓相互融合,让萨曼王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萨尔塔族。


虽然他们的语言受到了突厥人的影响,导致后来萨曼王朝都说突厥语,但是在宗教信仰上却继承了波斯人的传统,信奉伊斯兰教,而这个萨尔塔族就是乌兹别克族的前身了。

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萨曼王朝为没有闲着,不断的征伐,导致国内的民族越来越复杂,已经不再是之前的萨尔塔族那么简单了。

到了14世纪,蒙古帝国崛起,并且屹立于世界之巅,萨曼王朝自然免不了灭国的灾难,整个中亚都被蒙古统治了,成了蒙古的四大汗国之一,“乌兹别克汗”开始全权管辖这里。而当年这些萨尔塔族人也开始被他们的敌人称之为“乌兹别克人”,慢慢的就变成了乌兹别克族。

而通过蒙古的统治,这里也加入了很多蒙古人,当年的这些蒙古人来到这里之后,由于数量比较少,很快就被同化了。


可能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乌兹别克斯坦还有朝鲜族呢?

这就是近代历史了,到了十九世纪,朝鲜人开始向沙俄境内输入,在朝鲜被日本占领之后,出现了大量朝鲜人前往沙俄境内躲避的情况。

二战爆发之后,为了防止这些朝鲜族人中存在日本间谍,苏联政府就将这些朝鲜人整体迁往了中亚地区,当年差不多有二十万朝鲜人被强制送到了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这也使得朝鲜族成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大民族。


夏目历史君


乌兹别克的祖源十分复杂,有斯泰基人、突厥人基因,这还要从中亚的突厥化说起。

其实所谓突厥人的国家很多都是突厥化的国家。下面先看下中亚是如何突厥化的。 突厥和匈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在匈奴被汉朝灭亡后,一只黄皮肤的突厥人征服了当时中亚的操伊朗语的斯泰基人。 这次突厥化可是由内到外的,这些白人们陆续的改说了突厥语,这也就是后来这一带“乌古斯叶护”的前身,突厥语也就是“部落酋长国”的意思,我们可以称之为“西乌古斯”。

而东边的回鹘、葛逻禄等也都成了突厥的小弟,这也就是一般说的“东乌古斯”。

没想到后来突厥被唐朝干掉,这群哥们又重新归附唐朝,唐朝最后又安史之乱了,这一代的游牧民被葛逻禄人统一,建立了个很有名的“喀喇汗王朝”,

而在蒙古高原,失去了唐朝保护的回鹘汗国被北边的游牧民“黠戛斯”干掉,只能逃到天山一带,这样一来新疆地区这哥俩就并立了。

当时伊斯兰化的波斯为了对抗阿拉伯势力,直接接跑到了河中地区建立了个波斯萨曼王朝,喀喇汗王朝也是被这群货伊斯兰化的,

结果喀喇汗的战斗力极强,反过来几乎灭掉了带来真主的波斯们,直接占领了河中区域,所以喀喇汗王朝的葛逻禄人就成了这个地方巨大的势力。后来哈萨克西部的属于西突厥乌古斯的土库曼人异军突起,一路杀到了波斯,建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塞尔柱帝国。

后来契丹人灭了喀喇汗国,甚至打到赛尔住帝国,要知道塞尔柱已经打到欧洲和欧洲人正十字军东征呢,所以这么一下很快塞尔柱就解体了,留在这里的人就是土库曼斯坦的前身。

然而虽然蒙古人入侵,但是葛逻禄人的民族性没有消失,后来这群人在一个叫做月即别汗的哥们的带领下建立汗国,逐渐称霸中亚彻底统治河中,听这个名字大家也感觉到了,这个汗国也就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前身。

当然了,被葛逻禄打残的波斯萨曼王朝一部分就躲到了帕米尔高原,这也就是“塔吉克人”的前身,也是这些斯坦里面唯一不说突厥语而说波斯语的国家。

所以可以出看出,建立了喀喇汗王朝的葛逻禄人就是乌兹别克族的前身,更早的祖源就是斯泰基人。


鹰的家园


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国土面积大体上包括了整个河中地区。这里也是历史上多次对规模民族迁徙的必经之路。乌兹别克人的祖先按照数量来说,大体上就是当年东伊朗土著、斯基泰人、突厥人、蒙古人的后裔。当然,当中也有少量的波斯、希腊、月氏,甚至匈奴人存在。

起初,乌兹别克所在的河中地区,属于伊朗语系的东伊朗分支。这一支的其他分支就包括大夏、伊朗东部、北印度部分人群,以及后来从西面重返的游牧始祖斯基泰人。在斯基泰人占据当地主要地方后,河中地区按照生产模式分为绿洲农业定居点--游牧草场的混合样式。


当波斯帝国征服河中后,乌兹别克人的早期祖先也一分为二。城市居民臣服于波斯人,草原部落则是波斯人的同盟。后来的希腊人进入该地,尤其是占据了撒马尔罕后,也没有改变这个模式。

随着帕提亚部落的南迁,与帕提亚帝国的建立,河中开始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混乱时期。这里有时候从属帕提亚帝国,有时候从属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后来还臣服于北印度的贵霜帝国。


丝绸之路的逐步兴盛,让当地的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一些从中国境内西逃的月氏人,也开始迁徙到当地。但总体上人口还是斯基泰伊朗。这些人的混合与当地经济发展,最终在古典时代后期,催生了一个被称为白匈奴的中亚霸权。

白匈奴与西面的萨珊波斯王朝,多有征战。最后在波斯人与新崛起的突厥人夹攻下败亡。突厥人则利用自己的冶铁技术和贸易位置,开始进入河中地区。这个阶段内,被中国古人称为粟特人的团体开始崭露头角。所谓的昭武九姓,大部分就来自当地。他们垄断丝绸之路贸易,一直到阿拉伯征服者到来。

但最终,从阿拉伯征服中受益的还是更为接近的突厥人。尤其是阿拉伯帝国的阿巴斯王朝,本身就是偏向中亚-伊朗势力的一个王朝。大量突厥人开始进入近卫军与宫廷机构,逐步取代了原本波斯人的位置。阿巴斯王朝虽然还存在了很久,但已经失去了对河中地区的控制。当地成为了波斯-突厥系王朝或突厥人自己建立的地方军事强权的主要争夺目标。

这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成为了中亚与西亚突厥化的原因所在。大量的突厥人占据了军事职位并渗入了商业团队,从而促成了当地人的突厥化。典型的就是喀喇汗国、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这样的中亚突厥王朝。他们的时代在13世纪的蒙古第一次西征后,戛然而止。

在蒙古西征后,乌兹比克人祖先所居住的地方,大体上被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瓜分完毕。蒙古人除了少量在边缘草场活动的部落外,其余的基本上在100年时间里被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波斯-突厥文化同化。今天乌兹别克人的直系祖先,就来自原本属于金帐汗国的那部分地区。他们以金帐汗国历史上的乌兹别克汗为民族始祖,将大汗的名字作为自己这个种群的名称。

但在南方地区,属于察合台一系的帖木儿帝国异军突起。以撒马尔罕为核心的这突厥大帝国,数次北伐金帐汗国,每次都扫过乌兹别克人所在的区域。这迫使他们更加团结一致。在帖木儿本人死后,他们开始对河中南部地区进行反扑。帖木儿各王公的分裂,促成了他们的成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终于杀入河中,占据撒马尔罕。最后,他们甚至追杀了帖木儿王朝的各地方藩属,控制了大半个中亚。

此后,乌兹别克人就为了他们在河中地区的征服成果,与起源自阿塞拜疆的波斯萨法维王朝缠斗。在著名的谋夫战役中,波斯皇帝伊斯迈尔一世击毙了乌兹别克历史上最重要的领袖昔班尼汗。乌兹别克人被迫分裂,形成了后来的布拉哈、希瓦等较小的汗国。

这些乌兹别克人的小国,为了对抗波斯的东扩压力,开始寻求向西方的奥斯曼帝国求援。由于奥斯曼帝国从16世纪开始,由苏丹本人兼任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哈里发。所以,一直支持同样信奉逊尼派的乌兹别克人,在东方牵制什叶派的波斯。一些奥斯曼人掌握的欧洲军事技术,也在这个时候持续输入河中地区。


波斯人始终拿这些地区小强没有办法,这个局面维持到了19世纪。随着俄罗斯人在19世纪从西伯利亚和高加索大举南下,这些汗国在不长的时间里,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中亚领地。又经过了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政治重组,今天的乌兹别克地区才正是成型。


简单讲完这段历史,相信大家也就对乌兹别克人的祖先来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斯基泰伊朗、突厥和蒙古,无疑是他们最主要的血统和文化来源。


米南德王问道


从蒙古史及金帐汗国史相关记载,乌兹别克人确实是以昔班汗为公认的先祖。昔班与拔都、斡耳达、别儿哥等一样,都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儿子,因为在随同拔都西征的过程中,昔班曾屡立战功,故而在拔都回军罗斯、建立金帐汗国后,特地册封了哥哥斡耳达为白帐汗、弟弟昔班为蓝帐汗。昔班的蓝帐汗国的主要封地在乌拉尔山脉东南、伊列克河、萨雷河和伊尔吉兹河之间。与金帐汗国类似,蓝帐汗国内真正的蒙古族人并不多,其国中诸部中绝大多数都是突厥人,但是汗国统治者则都是出自昔班的后裔。


到了十四世纪中期,蓝帐汗国内效忠于昔班后裔诸汗的众多部落,已经开始以乌兹别克人(Uzbek)的称呼行于世间,这个名称的具体起源,由于史料中没有说法,学界至今莫衷一是。有一种说法是,这些部落倾慕当时强大的金帐汗月即别汗,故而以他的名号来称呼自己群落,(月即别汗也可称为乌兹别克汗),但毕竟缺乏证据,仅可作为一种假说。


1428年在南西伯利亚的图拉河畔被拥立为首领的阿布海尔汗,是乌兹别克人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他凭借着强悍的个人能力,将当时已近乎分裂、瓦解的蓝帐诸部组合成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夺取了从西起里海东岸、东到阿尔泰山的大片领土,虽然在其晚年遭遇到了惨败于卫拉特、部众叛离等失败,这种“启发”式的悲剧英雄,鼓舞着乌兹别克人建立自己民族政权的雄心。


穆罕默德 昔班尼汗正是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枭雄,他虽然贵为阿布海尔汗的孙子,但其幼年却历经劫难,颠沛流离于中亚各个政治首领之间,逐渐收拢、聚集起了其祖父时代的各部落势力。当帖木儿的各个子孙自相残杀、大为削弱,而蒙兀儿可汗们也昏庸贪暴地相互敌对时,昔班尼汗打出了复兴乌兹别克汗国的旗号,连续的军事出击、连续的胜利凯旋,富庶的河中地区几乎全部落入昔班尼汗的手中,在帖木儿帝国的废墟上,乌兹别克汗国应运而生,尽管昔班尼汗在此后与同样正崛起于波斯的伊斯玛仪沙赫的决战中惨遭失败、身亡,连头骨都被残酷的对手作为饮器。但乌兹别克汗国最终击退了萨法维波斯和帖木儿后裔巴布尔的联合进攻,在速云赤汗、奥贝杜拉汗等后继统治者的努力下,乌兹别克人的政权成为了河中地区长期的统治力量。



史海悠游闾春晖


在14世纪,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四大汗国有个金帐汗国,大汗叫乌兹别克汗,他所统辖的汗国信奉伊斯兰教,国势强盛,声名远播,由此,金帐汗国也被称为“乌兹别克国”,而居民被称为“乌兹别克汗人”,这是乌兹别克人称谓的来源!




不过要追述乌兹别克族的来源,则要从8世纪说起,在当时的中亚,有个萨曼王朝,是由波斯人在中亚地区建立的封建帝国,萨曼帝国在当时也是强盛一时,通过战争裹挟了大批突厥游牧民,还有大量说突厥语的游牧民南下,这些人是葛逻禄人、卡拉吉人、阿儿浑人、乌古斯人等,他们同当地的波斯人、塔吉克人混居,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叫萨尔塔人。他们操突厥语,信奉伊斯兰教,是乌兹别克族基本框架。



随着蒙古帝国的崛起与征服,中亚被一个称为“乌兹别克汗”的蒙古人统治了,而他的敌对哈萨哈克人就把他们都喊为“乌兹别克人”。此后乌兹别克人也加入了蒙古族的成分,只不过很少,蒙古人虽然统治了这个地区,但不代表这个地区的人种就成了蒙古人的后裔,反而是占少数的蒙古人被同化了。

综上所述,乌兹别克人既不是蒙古人,也不是突厥人,而是混合了几个民族的新族群,也可以说是波斯人、东伊朗人、突厥人的混合!


草堂有春色


答:主要是以粟特人(等东伊朗民族)、波斯人为核心,外加一部分突厥语民族混合而成,简而言之,便是伊朗-突厥混合。

以下我们来具体说明:

首先,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国家,我们可以发现,此国处于中亚地区,为连接东西的交通要道,这就决定了此地的基本民族文化特征:在某一种主流强势文化、强势民族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文化、其他民族。


乌兹别克先民的早期历史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南部(中亚南部的农耕区与中亚北部的游牧区尚有区别),属于大陆性的绿洲农耕地区,有可靠文字档案记载以来,该地的土著居民便是:东伊朗人,确切的说,是包括粟特人(河中地区)、大夏人(巴尔赫地区)、花拉子模人(阿姆河下游花拉子模地区)在内的各种东伊朗族群。


早期的东伊朗族群,远不如自己的伊朗亲戚(波斯人)强盛。他们没有发展出成熟稳定的大帝国,故而,除了斯基泰王国、贵霜帝国、厌哒等少数本民族的强权外,他们经常为其他强权所控制,如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的继业者(巴克特里亚王国)、阿拉伯帝国、西突厥汗国等,而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当属各个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阿什康尼王朝(帕提亚)、波斯萨珊王朝、波斯塔希尔王朝、波斯萨法尔王朝、波斯萨曼王朝,等等。

波斯萨珊王朝军队


当今乌兹别克斯坦,就是昔日波斯帝国在东方的重心之一。具体而言,当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河中地区(布哈拉、撒马尔罕),是昔日波斯帝国在东方的战略重心,与前哨基地。波斯人概念中,河中地区与伊朗东北的呼罗珊往往被统称,名曰“大呼罗珊”。

波斯人统治时间长,统治稳定性较强,同时他们与中亚本地的伊朗土著存在“同为伊朗人”的亲善关系,故而,波斯文化开始大肆输入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当然,波斯文化的输入也存在阶段性,在早一些的时候,波斯的影响力还没有那么强大:

1.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前550~前330年),波斯自身的文化程度尚不甚高,对周边地区的文化辐射力度自然有限。

2.在阿什康尼王朝时期(前247~224年),国家实行松散的分封制,中央对地方持放任态度,国内的部落、部族、城邦都可以保留自己的宗教文化,甚至还有阿狄亚贝尼这样的犹太教邦国。

3.在萨珊王朝时期(224~651年),此时的波斯,以伊朗雅利安认同为核心,吸收埃兰、希腊、巴比伦、叙利亚等古典文明的精髓,提高了波斯文化的成熟度,波斯文化也逐步东渐,中亚东伊朗农耕区开始和波斯趋于接近。


不过,波斯文化真正走向完善,要到皈依伊斯兰教以后;而乌兹别克斯坦真正成为波斯文化圈的一员,也是在皈依伊斯兰教以后。


乌兹别克人形成的第一阶段——波斯人与中亚东伊朗人的融合

公元651年,波斯萨珊王朝被阿拉伯灭亡。但是,其国虽亡,其天下却没有覆灭。在被阿拉伯征服之后,波斯文明仍然顽强存续下来,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将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给“同化了”:

在被阿拉伯占领前,波斯和中亚伊朗人的宗教是拜火教,这种宗教较为落后,已难以适应时局。被阿拉伯占领后,伊斯兰教开始传入波斯,波斯人虽然厌恶阿拉伯人,却也发现伊斯兰教可以成为其复国的“工具”。于是波斯开始信仰被包装后的伊斯兰教(夹杂着波斯色彩的伊斯兰教)。

此后,波斯长期积累的底蕴和实力,实现了复国:公元820年,波斯塔希尔王朝建立,宣告波斯开始复兴;公元874年,波斯萨曼王朝建立,宣告波斯完全复兴。

在公元651年萨珊王朝灭亡,到公元874年萨曼王朝复兴的这段时间里,来自西部的波斯人移民大批迁往中亚地区,他们带来了波斯人的语言、波斯人的文化,与当地的粟特人等东伊朗土著大规模混合。

公元874年建立的波斯萨曼王朝

波斯人携带着波斯语、波斯文化与波斯化的伊斯兰教而来,对粟特人、大夏人等各个东伊朗土著民族实施了“大改造”:在波斯人的影响下,许多中亚东伊朗人的邦国、族际界限消失了,波斯语,波斯文化、伊斯兰教,成为了维系他们之间统一的纽带,他们不再是原本的粟特人、大夏人、塞种人等,他们现在与迁居中亚的波斯人融为了一体,并有了新名字——塔吉克人(平原)。

(当然,还有许多东伊朗族群没有参与这一过程,例如塔吉克斯坦巴达赫尚的雅阁诺比人、什克南人等,他们保留了较为原始的东伊朗风俗,尽管他们也被称为“高山塔吉克”,但与真正的平原塔吉克人有着明显的区别。)

这便是乌兹别克人的主体形成时期。

乌兹别克人形成的第二阶段——突厥语民族的迁入,与“突厥化”现象

萨曼王朝(874~999年)时期,中亚北方草原生活着许多突厥语民族,正如波斯史诗《列王纪》(Shahnameh)中提到的那样,波斯人通常称呼他们为“突厥人”、“土兰人”。

萨曼王朝实行了一种名为“古拉姆”(ghulam)的奴隶兵制度,其奴隶兵源,便是北方草原的这些突厥语民族。为了获取充足的奴隶来源,萨曼王朝军队经常大举北进,向北方发动数次大规模军事远征,俘获了数量可观的突厥奴隶。

与此同时,为了抵御其他敌对突厥语部落的进攻,萨曼王朝经常强制性将一些较为和平的突厥语部落迁入国内。这些突厥语部落通常皈依了伊斯兰教,波斯化程度较高,他们被称为“休战的突厥人”。后世塞尔柱人等,都属于此。

然而,随着突厥语族人数量的不断增多,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1.不少突厥奴隶兵凭借战功高升,逐渐掌握了兵马大权,从而凭借手中兵权,频频干涉政务,甚至废立统治者,自立政权。

2.在一夫多妻制情况下,一名伊朗男子通常有多名突厥妻妾。新生儿在多数时候,都是由母亲抚养。这样以来,越来越多的儿童只会突厥语,而淡忘了母语。

一名盛装的古拉姆奴隶兵

于是在公元999年,由萨曼王朝奴隶兵建立的加兹尼王朝,曾为波斯萨曼王朝附属的黑汗国(鉴于这句话容易产生歧义,所以换一个说法:曾深受萨曼王朝影响的黑汗王朝),这两个突厥语政权一道,瓜分了萨曼王朝的疆域。中亚的突厥化进程由此开始。

其实,所谓“突厥化”,仅仅体现在语言上。而在文化、习惯等方面,突厥语族人仍然深受波斯人、塔吉克人等伊朗人的影响。

乌兹别克人形成的第三阶段——“乌兹别克”这一名字的传入

公元15世纪,历经蒙古入侵,又从蒙古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中亚-南俄罗斯草原地区,出现了一个名为“乌兹别克”(月即别)的部落。

“乌兹别克”这一名字是怎么来的?众说纷纭:

1.有的人认为,来源于金帐汗国的大汗——乌兹别克汗;

2.有的人认为,是来自于11世纪的一支中亚游牧民族——乌兹人;

3.有的人认为,是来自于“乌古斯”和“别克”这两个词的组合;

……

但不管怎么说,乌兹别克这一词肯定与蒙古语无关。因为就拿“别克”(beg)这一词讲,这个词语早在塞种人时期、贵霜帝国时期就出现了,后来的突厥语也是借用了这个词,更遑论严重受外来影响的蒙古语。

而“乌兹别克”这一族群的来源,就更加复杂,其中,有:

钦察人、保加尔人、阿兰人、马扎尔人、葛洛禄人、阿拉伯人、蒙古乞颜人,等等,已经无法将其归类于哪个族,除了他们的统治者和蒙古有着语焉不详的联系。

公元1500年,这些被称为“乌兹别克”的族群,在其领袖昔班尼的率领下,南下河中地区,推翻了当地的帖木儿后王统治。“乌兹别克”人与早已来此的伊朗人、突厥语族进一步混合,他们带来了“乌兹别克”这一概念。

乌兹别克人形成的第四阶段——苏联的缔造与识别

“乌兹别克”人虽然带来了“乌兹别克”这个称呼,但是此时这个称呼尚不是民族的名字。

在近代以前的乌兹别克斯坦地区,河中地区的定居居民被称为“萨尔塔人”、“布哈拉人”、“塔吉克人”,而“塔吉克人”则是主要称呼。游牧居民则各自有自己的部族称呼。当时中亚南部存在着三大封建王朝——布哈拉埃米尔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

布哈拉的塔吉克人

1920年,布哈拉埃米尔国等被推翻,布哈拉苏维埃政权等建立,它们随后便加入了苏联。当时,苏联为了进一步识别中亚各族,同时为了在中亚缔造一个“苏联式的样板民族”,便在套用“乌兹别克”这一词汇的基础上,将大部分塔吉克人(主要是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部分哈萨克人、部分土库曼人等相互整合,由此,最终形成了现代的乌兹别克族人。

所以总的来说:

乌兹别克人与塔吉克人有着共性,两者的核心,都是波斯化的中亚东伊朗人。

而乌兹别克人与塔吉克人又有着不同,乌兹别克人是在波斯人、东伊朗人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部分突厥语族人而形成。


“乌兹别克人”虽带来了名称,但其重要性却并不高。

正如加富罗夫在《中亚塔吉克史》中所言:“‘乌兹别克’人只是这一庞大民族的最后到来部分,而且论其贡献,论其影响力,也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同时,当今各地的乌兹别克人,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我们以地图来看:

黑色:费尔干纳地区,这里居于东方,突厥语族人成分较多。

红色:河中地区,这里位于中南部,以塔吉克人成分为主,受波斯影响程度深。

绿色:花拉子模地区,这里位于西北,也保留着自身的特色。


刘纪尧


导读:乌兹别克是中亚五国之一,历史上这片富庶的河中之地曾经被多种文明覆盖。由于中亚处于东西方通道的十字路口,所以中原文明、突厥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蒙古都曾触达这片区域。虽然建立乌兹别克的昔班尼确实是金帐汗国实际创建人拔都的弟弟昔班后裔,但是从拔都到昔班尼已经过去了数百年时光族源必然夹杂了突厥、蒙古的混合体。甚至已经严重伊斯兰化,这点从穆罕默德·昔班尼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下面我们简单表述一下源于蒙古语的乌兹别克的来龙去脉。


乌兹别克的起源

乌兹别克是中亚五国之一,古代也因处于河中地区所以繁华富庶。加之处于东西交通的要冲,所以汉文明、伊斯兰文明、突厥文化、蒙古文化等在此交融。如果乌兹别克从创建者穆罕默德·昔班尼来看,确实出自蒙古四大分支的术赤家族。祖先出自术赤的儿子昔班,也就是拔都建立金帐汗国的分支青帐汗国(蓝帐汗国)的大汗。

加上除了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的伊斯兰化,所以出自金帐汗国的乌兹别克同样有突厥、蒙古和伊斯兰的基因。所以最早昔班家族都是出自蒙古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逐渐在伊斯兰还的过程中别穆罕默德代替。即使现在的乌兹别克的主要宗教也是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


乌兹别克(月即别)国家的形成

乌兹别克部落(也译做月即别)在穆罕默德·昔班尼的带领下,于15世纪末南下河中地区。也就是在没有青帐汗国(蓝帐),逐渐在中亚富庶的河中地区出现一个以昔班家族统治的月即别国度(乌兹别克)。月即别旁边是曾经打遍金帐汗国、伊尔汗国的帖木儿帝国,曾经强横的奥斯曼帝国的皇帝都被帖木儿击败。此时源于西察合台汗国的帖木儿帝国已经度过最风光的鼎盛时期,1507年昔班尼击败了帖木儿的后代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


月即别(乌兹别克)建立后对中亚政治势力的影响

帖木儿帝国末代大汗巴布尔兵败逃先逃到阿富汗,最后逃到印度并在那里开创了莫卧儿王朝。所以乌兹别克的崛起,直接导致了中亚政治势力的变盘。帖木儿势力被驱逐出中亚后乌兹别克族为主体民族逐渐行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昔班尼王朝。

该政权一改游牧部族的传统加强农业、建立都城,逐渐向半游牧半农耕政权发展。同时依托处于东西方通道的机会,积极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乌兹别克不但赋税充足,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祖先蒙古人的身份逐渐模糊,独立的乌兹别克民族逐渐行成。

同时帖木儿帝国的末代代汉巴布尔畏惧崛起的乌兹别克逐渐南迁,先到阿富汗地区收容帖木儿以及其他蒙古势力的部族然后进一步向南部的印度进发。在印度巴布尔和后裔建立起延续几百年的卧莫尔帝国,这个差点统一印度大陆的卧莫尔帝国居然是被乌兹别克打跑的。如果不是英国殖民者到来,也许卧莫尔王朝能够延续至今形成以君主立宪制为政体的国度。


小结:

综上所述,乌兹别克确实源于术赤一系的孛儿只斤氏。不过在族源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色。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