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将领,一开始不被看好,后来却一鸣惊人?

不才讲史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印象,那就是韩信。韩信?还不被看好?不可能吧?历史上的有名的“兵仙”啊。


是的,韩信在后世是被称为兵仙,可是那是后世。在秦末时期,韩信只不过是个落魄子弟,了解他历史的人,应该清楚他早年的事迹。可以说落魄潦倒,比刘邦还不如,刘邦至少还有一个泗水亭亭长的位置,再加上还有一干兄弟朋友,也不算孤单。反观韩信,家中就他一人,连个生计都没有,还经常去别人家蹭饭吃,说难听,就是个流浪汉。不仅如此,还受过家乡地痞流氓的“胯下之辱”。


那个时候,你能想到他能够成为日后的大将军、人人敬仰的“兵仙”吗?更多人都会以为这个人将来是没有出息的。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被看好的韩信,最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韩信最初是在项羽军中做执戟郎的,不过即使他再有才干,也不会被项羽委以重任的。因为韩信是寒门出身,而项羽是楚国项氏贵族的后人,豪庶之见,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无法避免的,更何况是那个时代。与其碌碌无为,还不如另投他处。

于是他想到了刘邦。刘邦也是寒门出身,而且手下也是寒门,甚至可以说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可是即使这样,刘邦军中的人,包括刘邦,都没把他当回事。只有萧何,说萧何是韩信的伯乐,一点也不过分。

韩信的出头,有一半在萧何手中,没有萧何的举荐,很难发挥韩信的军事才能。可是就算萧何极力推荐,刘邦也很难相信,甚至让他做大将军,也打着一个心思,看韩信是否能够压得住刘邦这些兄弟。直到后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几天的时间,就消灭了章邯等人,平了三秦,占据了关中。从此,韩信的大名世人皆知。



之后的事情,就不用我详述了。刘邦能够灭了项羽、建立汉朝,韩信有一半的功劳。这才是真正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青史回声



一开始不被看好(默默无闻),后来一鸣惊人的将军,我立刻想到的就是战神粟裕。


粟裕是个老革命,1927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同年参加了南昌起义,次年又参加了湘南起义,之后又参加井冈山革命斗争、转战赣南、闽西,以及第一次到第一次反围剿。粟裕是一位经受住考验的优秀将领,也因为战功,相继出任过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


在1935年1月的谭家桥战斗失利后,粟裕仅率500余人突破敌人防线,再在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挺进到敌人实力雄厚的浙南地区坚持打了四年游击。抗战爆发后,才加入到新四军序列。



粟裕在抗战期间沉重打击过日寇,指挥过很多有名的战役,例如“七保三仓”,“五保丰利”,车桥战役,南坎战役,以及抗战胜利后的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但相较于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粟裕在抗战时期的表现不算出彩,与彭德怀、林彪、罗荣桓等元帅级别的将领相比,不管是成绩还是资历都被甩开一大截。


解放战争爆发后,才迎来粟裕时代。内战才拉开序幕,粟裕就纵横驰骋在华东大地,历时45天,消灭了国民党军5万3千人,这个歼敌数字是国民党军在华东地区进攻人数的五分之二。而这一仗不但把敌人打蒙了,也让粟裕开始名扬天下。


在华东这个主战场,粟裕先后指挥过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其中的孟良崮战役更是神来之笔,颇有虎口拔牙的意思,打破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粟裕又先后指挥过沙土集战役、开封战役、睢杞战役、兖州战役和济南战役等,使得山东全境基本解放,为之后顺利进行淮海战役奠定了基础,而淮海战役更是粟裕的神来之笔,歼敌44万,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



淮海战役过后,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可见粟裕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55年授衔时,粟裕凭战功评为了大将军衔。


当然也有人为粟裕评不上元帅叫屈,其实粟裕在土地革命和抗战时期,职位都不算高,贡献也没有其他人大。在红军时期,粟裕也仅仅做到了红七军团参谋长的职务;在抗战期间,粟裕也只是做到了新四军的一师师长而已;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五大野战军中,粟裕也不是主要领导人,即便当时代理华野司令和代理政委,这个“代”字就有千差万别的差距。


元帅的考量,基本都是“老总”的级别。而粟裕在当时的资历,还是各个时期各个队伍的职务,粟裕都有所欠缺,但也因为粟裕在解放战争期间的出彩表现,所以才把大将之首的位置安排给了粟裕,也算是实至名归。



对此,你觉得粟裕是一鸣惊人的将军吗?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一个14岁的小孩,偷偷离家跑来参加红军游击队,却被拒绝,最后好说歹说才勉强加入了队伍。而在数年后,正是这个险些与红军无缘的小孩,在抗日战场上率部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名震华夏。他就是开国上将陈锡联将军。

陈锡联是湖北红安人,父亲早亡,自幼随母亲四处乞讨为生,14岁时趁夜里母亲睡熟,偷偷跑到邻村去参加红军游击队,游击队的领导看他年龄太小,个子又矮,就不想要他,但经不住陈锡联软磨硬泡,这才勉强让他留了下来。


这位游击队的领导当时一定不知道,险些被他拒绝的这个穷小子,后来竟成为我军一名战功赫赫的开国上将。

参加红军后,陈锡联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他作战勇敢,善打硬仗,被人称为“小钢炮”,曾多次身负重伤,与死神几次擦肩而过,并逐渐担任了领导职务,抗战前是红4军10师师长。

抗战爆发后,陈锡联被任命为129师769团团长,在师长刘伯承的带领下,作为先遣团首先奔赴抗日前线。到达东冶后,刘伯承要离开部队去参加会议,临行前,他对23岁的陈锡联叮嘱到“这是我们师首次与日军接触,你独自指挥部队,一定要慎重,首战必须要打好打响”。


师长的嘱托,陈锡联牢牢的记在心里。他率领769团在代县临近战场时,低空飞来飞去的日本军机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调查,在附近的阳明堡镇外果真有日军机场,陈锡联亲自带人化妆前往侦查,摸清了机场的情况,他下决心打掉这个日军机场,给日军一个沉重的打击。

回来后,陈锡联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以一个营袭击机场炸毁飞机,另两个营负责组阻援。他满怀信心的对战士们说“这是我们团第一次与鬼子交火,又是打从来没打过的飞机,我们一定要用勇敢加智慧,战胜敌人的飞机大炮”。


入夜后,769团3营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日军机场外,突然向机场发起攻击,战士们猛打猛冲,一边同守敌交火,一边炸掉飞机。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肉搏战,3营指战员歼灭了100多名日军,炸毁24架飞机,顺利撤出战斗,但23岁的3营营长赵崇德不幸壮烈牺牲。

24架飞机,这在当时是一支不小的空军力量,陈锡联指挥这次漂亮的夜袭战的胜利,震动了全国,极大的鼓舞了抗日军民的信心。

战后,正在忻口前线指挥作战的国军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诚恳的说“阳明堡打掉敌人24架飞机,是战争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我代表在忻口正面作战的将士对八路军表示感谢,感谢”!

陈锡联没有辜负刘伯承师长的重托,为129师在抗日战场拿下首胜。他从一个被人勉强接受的小兵,逐渐成为我军一名优秀将领,更是凭着阳明堡一战声名鹊起,最终众望所归被授予开国上将,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微点



《特赦1959》中的女护士梁冬芳让人感觉很突兀,很没必要,但是却引出了杜聿明的一段经历。杜聿明在得知梁冬芳的身世后,之后私下对人说,正是他在围剿鄂豫皖苏区时从红军的侧翼穿插迂回,击败了红军,没想到造成了很多梁冬芳这样的孤儿,但他却用这些人的鲜血换来了他自己发迹的开端,从此后收到徐庭瑶的重用,开始飞黄腾达。

作为黄埔一期生,杜聿明在学校期间并不起眼,和同期的胡宗南,黄维等人相比,他并不受重视,就更不用说像陈赓这种风云人物了。所以,陈赓到功德林看望他们的时候,杜聿明坦陈他和陈赓虽然是同期的黄埔同学,但是并不熟悉。

到抗战开始的时候,杜聿明级别在黄埔一期的同学中并不算很高。当时胡宗南已经是坐镇西北的西北王了,黄维也已经是十八军军长,成为土木系大将,就连陈赓在红军中,改编后也是旅长,王耀武是师长,宋希濂是师长,孙元良是师长,桂永清已经是教导总队总队长,实际上相当于军长,而杜聿明还只是装甲兵团团长。


到率军入缅作战时,原定的远征军总指挥为宋希濂,同样是杜聿明的黄埔一期同学。然而后来临时变化,改为罗卓英担任总指挥,杜聿明只是副总指挥兼第五军军长。不过,这之后杜聿明的晋升就比较快了,到抗战结束时,杜聿明和宋希濂的职务级别已经相当了,虽然和王耀武这种三期学弟相比有差距,但是也已经是中将了,也能够独当方面了。

但是杜聿明的资历仍然在国军中显得太浅了,所以他在东北的时候,只担任保安司令长官,而在他头上另外放了一个熊式辉当婆婆。而且,在他生病期间,因为他抗命,国军统帅部一度有过换将的意图,而这个接替的人就是后来在锦州被俘的范汉杰。杜聿明另外举荐郑洞国代替他指挥,范汉杰才没去东北。

杜聿明从东北被撤换下来后,陈诚去接替他,但陈诚一到东北,就改组了机构,改为东北行营,党政军都由陈诚完全负责,这和杜聿明在东北时的待遇就差得远了。一直到陈诚在东北大败,死乞白赖的请辞,才派了卫立煌,到何应钦上台后,杜聿明才又被派到了淮海战场辅佐刘峙的仍然不是他自己独当方面。


到淮海战役的时候,他实际负责军事筹划和指挥,但是却不是完全负责,在他头上又是安排了一个刘峙,发布命令也是用刘峙的名义。不过,这时候杜聿明和宋希濂的地位终于相当了,国军统帅部确定由刘峙坐镇徐州后,准备给他找个实际负责军事指挥的副手,两个主要人选,一个是杜聿明,另一个就是宋希濂。

在被俘后到功德林聚会时,如果以被俘时的职务来算,杜聿明也不能全是最高的,而是王耀武。因为王耀武是独立负责一个战区,在山东基本上就是他说了算,而杜聿明的角色始终只是救火队员。如果以剿总副总司令来说,那么被俘的国军将领中,宋希濂,黄维和廖耀湘被俘时都带着剿总副总司令的兼职。以指挥两个兵团以上的部队来说,范汉杰在锦州的权限就在第六兵团之上,所以他才敢和卫立煌叫板抗衡。

但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常公觉得信得过的具备大兵团作战指挥能力的人,其实又只有杜聿明一个人。比如宋希濂,考虑再三,最后还是放弃了,而且宋希濂解放战争时期基本上没有参加,缺乏对解放军作战的经验,其他人似乎也没有表现出比杜聿明更强的大兵团作战指挥能力,加上何应钦和顾祝同加持,杜聿明就成了三大战役时期国军唯一的救火队员。


萧武


黄埔军校校长在早年有个习惯,就是通过与学员个别谈话的方式,发现“人才”和培养政治亲信。这种谈话的方式是:蒋介石坐在办公室里,命令学员们站在门外候着,然后一个个进去问话,而且是边问边盯着看,时而很注意回答,时而又漫不经心,弄得学员们搞不清楚他的真实想法。



这一天轮到了山西籍的黄埔一期生徐向前,一进门就发现校长大人戎装佩剑,一脸严肃地端坐桌后,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徐向前不免有些紧张。蒋介石用浓浓的奉化口音问:“你是什么地方人啦”?徐向前对答一口山西五台话:“山西人”,浙江土话对山西方言,蒋介石不免皱起了眉头。

于是再问:“在家都干过什么”?回答就四个字:“当过教员”,一问一答非常机械,校长没有得到惯常的吹捧抬高,学员也没有受到校长的嘉勉,就这么冷了场。蒋介石隔了会很无奈地挥手将徐向前打发了出去,因此对徐向前的最初印象是非常木讷,感觉是个“没出息”的学员,在校期间完全没有重用。



而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没出息”的学生,短短七年之后,会成为三大红军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在我人民解放军开国十大元帅中,由于历史原因,有九位来自南方,而徐向前是唯一籍贯在北方的元帅,其奋斗历程更是艰苦卓绝。

徐向前黄埔毕业后留任学兵排长,后又任武汉分校学生队长,1927年3月秘密入党,由于已任张发奎第二方面军司令部上尉参谋,无法脱身,所以未及参加南昌起义。但是起义爆发的当晚,徐向前就离开九江去寻找组织,并终于参加了广州起义,1929年奉命来到鄂豫皖苏区。



当时的鄂豫皖苏区红军力量还并不强大,徐向前首先就任红31师副师长,次年担任第一军副军长兼红1师师长。1931年担任整编后的红4军参谋长,协助军长旷继勋指挥部队挫败了敌人的两次“围剿”。当年11月,擢升新组建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红4军军长,而正是在这个重要军职上,徐向前的军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实现了“一鸣惊人”。

1933年10月到1934年8月,徐向前指挥撤出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进军川陕,首先击破老同学胡宗南的围追堵截,之后完败20万川军的“六路围攻”,毙伤俘大批敌人,缴获武器装备无算,极大充实了红四方面军的实力,部队发展到五个军11个师50000余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次年3月,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徐帅又指挥四方面军10万人马(含地方干部)强渡嘉陵江,一举占领嘉陵江以西大片地区,消灭川军12个团10000余人,成都震动,刘湘大恐,整个四川军阀系统人心惶惶,不得不请求蒋介石派中央军增援。这个时候,黄埔校长的心理阴影面积非常之大,难道这就是当年那个自己没看好的黄埔一期学生吗?

其后的事情军事爱好者大多了解了,1937年徐帅出任四方面军改编的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1939年赶赴山东军区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在对日寇的作战中又建立了卓越功勋。日本投降后,徐向前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来的第18兵团)司令员。



第一兵团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击山西方向上的阎锡山部队,在徐向前所部的进攻下,阎锡山被自己的“小同乡”打得七荤八素。晋中战役,阎军10万人被徐向前指挥的6万解放军全歼,徐帅的大兵团指挥能力名不虚传。1949年初,太原解放,阎锡山只身逃跑,结束了其在山西38年的军阀统治。

1949年10月,徐向前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一生戎马,悲情艰苦,称其为“伟大的将军”毫不为过。


度度狼gg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

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行业—军事战争领域中,从无到有脱颖而出,已属艰难,何况还要达到一鸣惊人,举世皆惊,纵观历史,也是极为罕见,实属凤毛麟角。

何为一鸣惊人?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按现在的白话讲,大家都不认为你能考上清北,就不是那块料,最终你考上了。

下面这些都不算真正的一鸣惊人

韩信:开始在项羽郁郁不得志,得不到重用,后来经过萧何的举荐,转投刘邦,最终为刘邦打下巍峨的大汉江山。这算一鸣惊人吗?当然不算,刘邦刘老板既然把大将军的位置当面给了你,那是对韩信怀有极大的期许的,你韩信作成成绩是应该,做不出是你无能。

卫青:卫大将军虽然出身不高,但汉武大帝对他的才能是绝对信任的。

李靖:李靖贵为一代军神,是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家,但他发迹其实很晚,到了40多岁,还是一个小小的公务员。如果不是李世民慧眼识才,很可能一代军神还未功成名就,就要被李渊一刀咔嚓了,那么哪吒也就没有爹了。

但其实从小李靖就表现除了非凡的才能,很多牛人都是很看好他的。

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所以,即使李靖后来取得那么伟大的成就,杨素,李世民,韩擒虎等都是可以预见的。

他才是真正的一鸣惊人,他就是新中国的战神粟裕

请看他一鸣惊人前的处境及表现:

  • 非科班,放在人堆里领导都看不见

在井冈山上,有太多的青年才俊,黄公略、彭德怀、林彪、伍中豪、寻淮洲……等 等,各个都是年轻有为,而且都是名校毕业。粟裕,一个师范生,竞争力就先天 不足。也就只能在中下层里磨炼了。

  • 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粟裕还因为经常负伤,时不时的请假治疗,不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长期坚持。也就升迁艰难,只能长期在各个部队以及教导连里来回客串。
  • 革命艰难,需要有人为集体作出牺牲,在领导的记忆里,他是一名烈士
北上抗日先遣队,一支注定要为大局牺牲的哀军

为了掩护红军主力转移,长征前3个月,这只约6000人的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

而这只部队的领导也经过精挑细选,最后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后与方志敏的部队会合。最终结局也很悲壮,全军将士几乎壮烈牺牲。

而延安也给粟裕开了追悼会。

一鸣惊人

1944年,因为指挥了《车桥战役》,被毛主席高度称赞

“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这是一个历史顶级名将才能拥有的评价。这真是一鸣惊人,直接进入历史顶级名将行列!


  • 开挂的解放战争

对粟裕将军来说,解放战争才是他的舞台,经过无数年生与死的考验,已经足够让他成长到战神的级别,以前的舞台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小了。一场又一城永载史册的战役,一个又一个震惊世人的战果由他自导自演……

我是弹史遇见你,感谢你的阅读,如有指教,请留言。

最后,愿祖国强大,远离战争


弹史遇见你


优秀的将领,在解放军中就像裤袋里的锥子,只要你有能力,很快就能露出来。典型例子是粟裕、韩先楚、丁伟等将领,因为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在军中有很好任用,发挥了最大潜能,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提前几年实现了。

那么,我们在国民党军队中,能不能找到一个优秀却不被重用的将领呢?

还真能!这个人,就是黄百韬。

现在的人,一说起黄百韬,就能说他是淮海战役中第一个被围歼的国军兵团司令,却很少人知道,黄百韬在国军中从备受歧视排挤,到平步青云众星拱月。

抛开党派成见,黄百韬真的最好的军人,没有之一。

黄百韬是军阀中的老油条了。黄百韬一开始参加军队,就当了直系军阀江苏督军李纯的传令兵。黄百韬获得李纯青睐赏识,还娶了李纯的贴身婢女当老婆。李纯失败后,黄百韬投入了奉系军阀张宗昌的怀抱。到第二次北伐时,黄百韬随徐源泉投靠蒋军,当了师长。

按理说,中原大战前当师长,将来应该前途不错的。但是,黄百韬不行,因为黄埔毕业、浙江人、亲戚中有大官,这些条件黄百韬一个都没有。很快,黄百韬就进入陆军大学第三期学习,成了光杆司令。

国民党的陆军大学,其实是培养嫡系的地方,从这里毕业的人,最差也能在军政部等部门当一个高参,黄百韬的陆大同学郭汝瑰就是这样。可是,黄百韬不行,黄百韬想要亲自带兵,想要成为一方诸侯。

在何应钦的推荐下,黄百韬成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参谋长,到这里,黄百韬总算是有自己的后台了。也是在第三战区参谋长的位置上,黄百韬参与策划并组织了围剿新四军军部的“皖南事变”,与共产党结下了血海深仇。新四军的血,染红了黄百韬的顶戴。

按理说,战区参谋长,凌驾在战区内各个集团军之上,如果下放部队,最起码能做一个集团军司令,可是黄百韬不行,黄百韬下部队,只能做一个军长,而且是第三战区最差的一个军25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黄百韬的仕途有多么不顺遂,黄百韬这样的杂牌,在国军中被排挤多严重。

黄百韬1944年才当上25军军长,可是通过短短一两年的时间,25军就从最烂最差的杂牌军,成了华东国军中战斗力较强的军队。传统的国军,最怕夜战和近战,可是黄百韬的25军,却最擅长夜战近战,长途奔袭也毫无问题。日本投降后,黄百韬所部换上了一水的日式装备,战斗力再次大大提升。

换装日式装备,代表黄百韬的25军已经成了半嫡系,装备水平在国军中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利用美国援助,国军建立了39个美械师,就是13个美械军,同时另一部分军队也建立了半美械装备,大约是四个半军。戴笠留下的18个总队的交通警察部队也是美械装备。最悲催的国军,连日本装备都配不齐,只能继续使用别的部队淘汰下来的中正式或者老套筒。

黄百韬深知,想要混出头,必须拿实打实的军功出来。可是,解放战争第一仗就吃了一点小亏。这点小亏比起王铁汉整编49军(东北军)和李天霞整编83军,已经算是大胜了。从此,国军中开始流传着“黄百韬是粟裕克星”的说法。

黄百韬25师在华东战场,没机会当张灵甫那样的急先锋,自然也不会被优先歼灭。不过,黄百韬因为善于长途奔袭,成了国军中难得的不坑队友的部队。张灵甫临死前告黑状,差点要了黄百韬的命,从此黄百韬打仗更加卖力了。

孟良崮战役后不久,华野七月分兵,进入了低谷期。黄百韬在南麻临朐两次战役中先后救了李弥第八师和胡琏第11师,逐渐成了山东战场的绝对主力。蒋介石发现,这个差点被枪毙的杂牌军军长,居然这么能打。当华野主力离开山东战场后,黄百韬的25师和黄国梁的64军在胶东发动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大扫荡,内线作战的华野山东兵团差点被他们连根拔起。

此时的中原战场,爆发了豫东战役,胡琏、欧寿年、邱清泉等兵团驰援开封,欧寿年被围困。当时的国军兵团,还大都只是两个整编师的小兵团,解放军胃口越来越好,国军打算成立三个甚至四个整编师的大兵团。当时国军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谁能救了欧寿年兵团,欧寿年兵团的72师和75师就并入谁的兵团!

胡琏背后有陈诚、邱清泉背后有何应钦、黄百韬背后有顾祝同,黄百韬背景最差,打仗也最卖力。距离睢县杞县最远的黄百韬25师只是加入了一个快速纵队就敢往华野的包围圈里面冲,一块都被包围了。

可就是这次,注定了黄百韬能一鸣惊人,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战斗中,黄百韬亲自登上坦克,对解放军发起反击,多次夺回阵地。解放军原本最擅长的夜战和近战,在黄百韬身上又施展不开。随着胡琏和邱清泉在外围越来越近,华野只好撤围而走。

黄百韬就这样救下了整编72师,以日械三流部队的实力,打出了五大主力的战绩。后来72师也如约加入黄百韬兵团。

因为黄百韬在豫东战役中的特殊贡献,蒋介石不仅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还给了一个17号觐见令牌。在国军将领中,从备受排挤到众星捧月,黄百韬是蝎子尾巴——独一份!

树大招风,黄百韬也因为豫东战役成了华野战将台上的第一号人物。

令人郁闷的是,黄百韬战死后,蒋政府十分贴心的送上了巨额抚恤金——10万金圆券,可以买到半斤粮食,不够家里一顿饭吃的。

黄百韬是最好的将领,只是这死的太不值了!


历史知事


朱文正。成就洪都奇迹。

朱文正,朱元璋的侄子,此人一个纨绔子弟。从到洪都之后,便开始流连于烟花之地,整日饮酒做了,还谱曲,让侍女们日夜排练,而军事布防却让手下的将军们去做。自己并不打理。

他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花花公子,败家子,浪荡子弟等不良形象的经典特征。每次他的属下看到他喝得摇摇欲醉,不省人事的时候只能摇头叹气,什么也指望不上。

当收到陈友谅向洪都进攻的那天开始,朱文正便开始收起了他的纨绔子弟形象,开始向陈友谅露出了他狰狞面目。

他的手下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他根据这些将领的特点做出了最合适的调配。于是洪都成就了陈友谅的噩梦。在经过六十万人经过85天的攻打下,朱文正仅靠两万人马,最终成功的守住了洪都,成就了洪都的奇迹。


历史原来这么有趣


其实这些人有很多,就说一个大家都了解的人吧。

林彪:林彪作为黄埔四期生,因为外形瘦弱,性格腼腆,沉默寡言而不被蒋介石等高层重用。

长征期间:1932年3月任红1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文家市、长沙、吉安、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金溪资溪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曾多次指挥所部担任战役战斗的主攻任务,成为红一方面军能征善战的高级指挥员之一。

连战连捷的林彪开始引起蒋介石的注意,蒋介石对部下说:“黄埔四期的捣蛋鬼最多!我要特别提醒在座的诸位,要重视那个林彪,不要以为他在黄埔不显山,不露水的。此人胸有丘壑,是当代韩信,这几年交战,更让我有这样的感觉。”
抗日战争:1937年9月25日与聂荣臻指挥所部设伏平型关,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各种枪1000余支(挺)、军马50余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取得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击作战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当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到南京时,蒋介石悻悻的说:“可惜,国家正在用人之际,却折了一员大将。” 明确为林彪不能为自己所用感到惋

解放战争:1949年9月指挥辽西会战,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并使东北部队由出关时的13万余人发展到100余万人;同年11月,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行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同时在解放南方大片区域中同样战果辉煌。

辽沈战役后,蒋介石对那些主张固守沈阳、长春的将领们这样说; “还有一个人未到,花名册里是没有这个人的,但这些年来却又分明同大家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林彪。我要表扬他,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因为他把他的学长和教官都打败了。我这个校长失职啊,在黄埔对他关心不够,以致他投奔了共产党。我对在座诸位很关心,但是你们却让我非常失望,我很痛心。”

可见蒋介石对林彪的评价多高了。


邪哥


在古代历史上,一开始不被看好,后来一鸣惊人的名将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位。一位是曾受胯下之辱,长期不被项羽和刘邦这两位枭雄重视的韩信,后经萧何极力担保推荐方才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面的事历史给了答案,“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另一位在汉武帝时期,大将军卫青北征匈奴时,他的外甥霍去病随军出征,一开始对他这位十八岁的外甥并未在意,给了他几百骑兵让他自个儿带着玩儿去,结果霍去病打出了漂亮的骑兵集团长途奔袭。之后五年,霍去病战力爆棚,其创造的远程大迂回奔袭距离至今保持世界纪录。

在我军的成长历史中,一开始并未担任重要职位,未被赋予重任,然而凭借超强的能力脱颖而出的将领中,比较有名的是粟裕大将。不过,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另一位,他就是后来在红四方面军诸位将领中成就最高者,他就是曾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

红军时期的李先念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李家大屋。9岁读私塾。12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11月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资历看,虽然与老一辈的革命家有差距,但是也属于相当老的老革命了。在红军时期,历任团政委、师政委和红三十军政委。1935年6月,李先念率领红三十军与翻越雪山的中央红军会师。在我军中,政委的职位是高于同级军事主官,而且我军的很多政委都是军政双优。比如与中央红军会师的红三十军88师政委叶成焕,后任红三十一军93师政委,师长是王进山,改编八路军时叶任772团团长,王任副团长。

在西路军宣布失败的石窝会议上,剩余的三千名红军整编为三个支队,李先念被授予在军事上负责。这时候,既不是由职位比他高的王树声、李特负责,也不是由三十军军长程世才、九军军长孙玉清负责,说明李先念的军事能力是得到大家的认可的。最后三支队伍分散行动,也只有李先念率领的一支保存下来420余人来到新疆,另一支以后勤为主的支队保存下来十几人,而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率领的则被打散,只身回到了延安。

抗战时期的李先念

1937年12月26日,经过“西路军”征战的李先念离开新疆回到延安。组织上先安排他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入学不到两个月,抗大第三期结业,李先念又转入马列学院学习。



六届六中全会闭幕后,延安马列学院和抗大的广大学员都陆续安排了工作,走上抗日前线。一天,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谭政找李先念谈话,谈了工作分配问题:“先念同志,组织决定你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当营长,你有什么意见吗?”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一般红军军一级干部都担任旅一级职务,师一级干部担任八路军团一级干部,例如前面说到的长征时李先念的下属叶成焕就是由师政委担任八路军团长。按照李先念在红军中的职务,最起码也应是副旅级。但是李先念没有想这些,此时他想的是只要能上前线,干什么都行。所以他坚定地回答:“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不久,毛泽东把李先念找去,问:“听说安排你到一二九师当营长,有这个事吗?”

李先念作了肯定的回答。

毛泽东说:“这太不公平!”

李先念鼻子一酸,眼中涌出热泪。

很快,李先念的任命下来了,任团参谋长兼营长。不出一个月,新的任命又下来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他带着180人的一个干部队南下,然而,还没等到他去四支队上任,就被刘少奇、朱理治留在鄂豫边。1938年11月,任中共豫鄂边区省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长。参与领导中原地区的抗日斗争。

1939年初,他率领160余人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自河南竹沟南下,进入豫鄂边区,深入敌后,会合和聚集中共领导的零散武装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6月,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他指挥部队同日伪军进行了新街等多次战斗,使支队迅速发展到9000余人。

1939年11月,豫鄂边、鄂豫皖、鄂中的抗日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

李先念和王树声



1941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李先念为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全师共1.5万余人。至抗战胜利,创建了一块地处要冲、孤悬敌后的根据地,建立了拥有5万余人的正规军和30余万人的民兵武装力量,共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解放了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达1300多万,建立了7个专区和38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这是抗战时我党创建的六大抗日根据地之一。

在回延安参加七大时,毛主席亲自到延安城外迎接,这是给予李先念的极高的褒奖。1945年6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先念当选为中央委员。他还是第八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中原解放区与晋察冀、晋绥、太行、山东、华中成为我党创建的六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与其他几大解放区相比,晋察冀是聂荣臻率115师独立团等三千人马创建起来,晋绥根据地是120师创建,太行是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创建,山东是115师创建,华中是新四军创建,而李先念早期只带了一个连的部队(而且还不是红军组成的主力部队)就发展出来那么大一块根据地,充分体现出他高人一筹的水平。

解放后的李先念

1949年5月,李先念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

五十年代陪同主席视察湖北



1954年夏,李先念调到中央工作。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协助周恩来、陈云领导经济建设。他还是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决定的国务院副总理。

1983年6月,他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李先念非常谦虚,他说过:“徐向前是我打仗的老师,陈云、薄一波、李富春是我搞经济的老师,毛主席是我一辈子革命的导师。”他廉洁奉公,对子女要求很严,严禁子女经商。



毛泽东曾经多次给予李先念很高的评价,但是,李先念最认同的是毛主席说他是“好人”。毛主席一生中说过两次李先念是好人,一次是在延安,一次是在‘文革’期间。”李先念一直把“好人”作为评判一个人的特殊标准,并且把这个特殊的标准用在了自已的家里,用它来衡量孩子们的行动。直到他在去世前不久,他还在告诫他的子女们说,一定要做个好人。

李先念逝世后,他的一部分骨灰埋在曾经战斗过的四川大巴山区的通江县空山乡中坝村黄杨沟,一片地势开阔之地立有一块刻有“李先念骨灰撒放区”的石碑。



大理石围起来的矮墙,形成了一个方形面积。在入口处,一块灰白色质地的石头上,镌刻着24个字: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天地同在;念人间之乐而乐,共日月齐光。两句话,表达了崇高的精神内涵,也不着痕迹地嵌入“先”“念”二字,颇有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