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擅画山水、梅花、竹石,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

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精书法,工诗文。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作品有《渔父图》《双桧平远图》《洞庭渔隐图》《芦花寒雁图》等。

坚持高尚志气,不与众人和同,贯通儒、道、释三教,达生知命。

长住魏塘,深居简出。为人抗简孤洁,一生清贫,高自标青,隐居不仕,与达官贵人很少往来。

曾在村塾中教书,于钱塘等地卖卜。

十八九岁开始学画,年轻时游历杭州,吴兴,饱览太湖风光。

开眼界,长见识,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启迪了他创作灵感。

吴镇于六十八岁侨寓嘉兴春波门外春波客舍,专写墨竹。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工诗文书法,绘画题材多为渔父、古木、竹石之类,善画山水、梅花。草书学巩光,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而又独出机杼,以雄强笔法辅以丰富墨法,自有一种苍茫沉郁、古厚纯朴之气。

精写竹,师李衎,晚年则专写墨竹。

善于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兼工墨花,亦能写真。同以竹掩其画,镇以画掩其竹。

其画虽势不能夺,唯以佳纸笔投之,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

诗词风格简劲奇拔,感情真挚,常以比兴自吐胸臆,接近陶潜诗风,外示平淡而内实郁愤。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书法能结合王羲之和怀素之长而自具面目。

每作画往往题诗文于其上,或行或草,墨沈淋漓,诗、书、画相映成趣,时人号为“三绝”。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吴镇像收录于《画史会要》《清河书画舫》《六研斋笔记》《容台集》《仓螺集》。 墨迹今存世的有《双桧平远图》轴(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渔父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渔父图》卷(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长松图》轴(南京博物院藏)、《草书心经》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其风竹刻石,陈列在嘉兴南湖烟雨楼,其八竹碑及草书《心经》碑陈列于嘉善梅花庵。又有《梅道人遗墨》2卷,系后人辑录的其诗和题跋。

吴镇既不愿做官,也很少从俗卖画,生活困难时,他便经常到嘉兴、武林等地卖卜,以维持生计。

吴镇思想向佛教靠拢,经常去魏塘镇大胜、景德、慈云寺与僧人谈经论佛、吟诗作画,可行、松严和尚、竹叟、古泉讲师均与吴镇私交甚厚。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吴镇的修养是多方面的,他在诗歌、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单绘画方面,他山水、梅竹、人物俱擅,但奠定他在画史上的地位,使他名列“元四大家”之一的乃是他的山水画。

吴镇与黄、倪、王等许多山水画大家均提倡墨戏、士气、逸气,从而创造了极富特色的文人山水画,使元代画坛大放光彩。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董源、巨然并不是文人画家,但由于他们生活在江南,表现江南山川,创造了平淡天真、苍茫浑厚的山水画风,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川之气韵,这种气韵正是宋代以后文人画家所梦寐以求的。

从米芾开始,董巨画风开始受到青睐,延及赵孟頫、元四家,董巨画风大受推崇,整个元代山水画坛大多以董巨为依归,力求韵外之致。

吴镇对董巨是下过很深的功夫的,他自己说:“董源画《寒林重汀图》,笔法苍劲,世所罕见,因观其真迹,摹其万一。”

吴镇也继承了荆浩、李成、范宽一系乃至南宋院体的山水画风。

在元代一流大画家中,吴镇最大的特点是他不仅取法董巨、荆关的画法,而且还吸收了时人一致排斥的马、夏画风。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在吴镇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发现多幅马、夏边角之景或类似边角之景的图式。1338年的《松泉图》、1334年的《秋江渔隐图》,特别是《芦滩钓艇图》为典型的马、夏边角构图。

马、夏无论山石、树木等景物的画法处理,还是构图、布局的经营均以奇险取胜,追求奇险、表现气骨成为马、夏山水的突出特点。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渔父成了清高孤洁、避世脱俗、啸傲江湖的智者、隐士的化身。魏晋时期,渔父多次出现于山水诗中,到唐宋时期渔父形成被固定下来,成了诗人、作家钟爱的对象。

这个阶段,绘画中渔父形象也开始出现,张志和、荆浩、许道宁都绘有渔父图。渔父形象大量出现并形成一种风气是在元代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渔父清高、避世、逍遥的人生为许多隐退文人所仿效,渔父形象成了文人、画家寄托情感的载体。诗、词、曲中渔父形象普遍流行,绘画领域,渔父更成为创作的风气,赵孟頫、管道升、黄公望、王蒙、吴镇、盛子昭均有渔父图传世。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在吴镇传世山水画中,渔父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数量,版式上有条幅、中堂、长卷,手法上有临摹、创作。理解吴镇的渔父形象,一是从图象学意义上,一是从吴镇留下的大量题画诗上。渔父形象在吴镇的渔父图中是吴镇所要表达的核心所在,但吴镇并没有对其主人公做细致刻画,而是尽情的描绘了周边环境。

在吴镇传世几十余幅墨竹中,几乎全是用干墨画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所以吴镇在山水画中多用湿墨,这与吴镇欲借山水画表达的境界有极大的关系。北宋山水画追求一种可游、可居之景,用笔用墨都服从于山水真实体感的表达;而元人则以山水为媒,追求一种有我之景,笔墨除用表现形体外,更是充作了情感流露的媒介。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由于吴镇以董巨起家,其画中山、石、树、水、房屋、小桥都显得格外宁静、平和,但吴镇有时也着意打破这种气氛,使宁静中增几分动荡,那就是近景大树和山石的表现,特别是三两棵树的表现尤其明显。如果说吴画山、石、水、小桥、屋舍、群树的表现乃至整体气息是以董巨面目出现的话,那么其局部的大树则主要是以马夏的面目出现的。结构布局上立于近景,形象表现上夸张变形,树种的选择上以松柏寓人格。这种形象的树出现在平和、宁静的境界里显得格外突出。它们或直立挺拔、俯势向上;或倚斜偃蹇、欲倒还立;或技条倒挂、曲折盘桓。而且吴镇对大树的形象也是情有独钟的,几乎每幅山水画均有此类形象。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苏先生读史|吴镇:擅山水梅花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