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怀哲:放弃管风琴的音乐天才,30年援助非洲的人道主义者。

在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的“芳邻”一节中,初次看到史怀哲这个名字。经了解,发现史怀哲真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物。

史怀哲,全名阿尔贝特·施韦泽,他是二十世纪著名学者、人道主义者。


史怀哲:放弃管风琴的音乐天才,30年援助非洲的人道主义者。

阿尔贝特·施韦泽

史怀哲是一个通才,同时具备哲学、医学、神学、音乐四种不同领域的才华,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思想,他是一个成就卓越的世纪伟人。

  • 1952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称为“非洲之子”。
  • 1957年,他的传奇经历曾被拍成电影。

01 与众不同

史怀哲出生在德国一个小镇的牧师家庭,家里的生活条件相对宽裕。他从小就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在道德理念上十分的敏感。小学阶段的两件小事,突显他的与众不同。

史怀哲:放弃管风琴的音乐天才,30年援助非洲的人道主义者。

阿尔贝特·施韦泽

村子里有个犹太人叫毛瑟,总是被人欺负,可是毛瑟却总是在遭受欺辱的时候,仍然保持沉默的微笑。这让史怀哲深感触动,像这般糟糕的处境,毛瑟竟然还能用这样的方式去面对。

有一次史怀哲跟村里的一个顽童打架,顽童输了,心里不服,愤怒地对史怀哲说:“如果我也像你每周可以吃到两次有肉的汤,我才不会输给你!”

回家的路上,史怀哲反复回想顽童的话,忽然意识到,他原以为村子里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其实他们从骨子里却对他另眼相看。从此,史怀哲不喝肉汤,也不再穿漂亮衣服。史怀哲不愿意自己与村子里的其他男孩显得不同,父母对他的这种举动很难理解。为此,他吃了不少的苦头。

史怀哲:放弃管风琴的音乐天才,30年援助非洲的人道主义者。

阿尔贝特·施韦泽的钢琴演奏

02 音乐天赋

史怀哲从小在音乐方面极有天赋。

  • 5岁跟外祖父学钢琴
  • 7岁时便写了一首赞美诗
  • 8岁还踏不到踏板,就开始弹奏根斯巴赫教会的管风琴。
  • 9岁时曾在一次礼拜中代替正式的风琴师演奏,并独当一面地开始在教堂礼拜中担任司琴的工作。
  • 15岁拜改革宗圣司提反教堂风琴名师尤金·孟许学管风琴,这是施韦泽生命中第一次与巴赫的邂逅。
  • 16岁被准许在礼拜中接替尤金·孟许的司琴工作,并在圣威廉教堂担任巴赫清唱剧与受难剧的管风琴合唱伴奏。
  • 25岁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享有声望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研究家,同时又是神学博士、哲学博士。


史怀哲:放弃管风琴的音乐天才,30年援助非洲的人道主义者。

阿尔贝特·施韦泽潜心苦读医学

03 医学之路

大学期间,他常常思考自己的人生。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牧师,帮助年轻人树立美好的信仰。后来,又成为大学的神学讲师及神学研究所的所长。

30岁的他,一天早晨读到巴黎传教士杂志上一篇标题为《刚果传教团迫切需要什么》的文章,加深了他对生活在非洲被殖民统治的受尽欺凌迫虐的不幸民族的了解,他便立下重誓,要去非洲,并且以一个医生的身份去。

当时的他完全不懂医学,为了求学,他放弃了管风琴。他申请医学院遭拒,后来阐明原因后,感动校方被破格免学费入学。他在医学院潜心苦读了7年,通过了全部医学考试,毕业并获得医师资格。两年后,又以《耶稣的精神心理分析》论文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史怀哲:放弃管风琴的音乐天才,30年援助非洲的人道主义者。

阿尔贝特·施韦泽和心爱的猫

04 遇见爱情

医学院求学期间,史怀哲遇见了美丽的女孩海伦·布勒斯,她是斯特拉斯堡大学的一位历史学教授的女儿。

史怀哲与妻子海伦·布勒斯,有着深挚的爱情和信任,一生默默陪伴和支持的爱人给了他许许多多来自内心的力量和勇气。

史怀哲数十年生活在艰苦的非洲大地,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从容淡定,并活到了90岁的高龄,两人相爱相伴,度过了45年的美满人生。

史怀哲:放弃管风琴的音乐天才,30年援助非洲的人道主义者。

阿尔贝特·施韦泽在非洲

05 远赴非洲

1913年,史怀哲与妻子一同历时50天,来到非洲加蓬。建立了丛林诊所,从事医疗援助工作。

当地有错综复杂的原始森林、沙洲和湖沼,有各个部落的土人,还有食人族。气候和环境都非常恶劣,史怀哲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医治工作,医治当地人的身体,更关怀他们的灵魂。

史怀哲:放弃管风琴的音乐天才,30年援助非洲的人道主义者。

阿尔贝特·施韦泽在加蓬

直至1965年,史怀哲逝世后,与妻子海伦一起,葬在加蓬共和国兰巴伦医院旁。

史怀哲:放弃管风琴的音乐天才,30年援助非洲的人道主义者。

阿尔贝特·施韦泽逝世,享年90岁。

-END-

-----------

我是橙木,热爱生活,积极客观,乐于分享我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悟的人生道理。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你关注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