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塞尔维亚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首席铲史官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塞尔维亚是个斯拉夫国家,历史上因为基督教 罗马分裂它长期在东正教阵营里。塞尔维亚人能征善战,欧洲重要的力量。一战 2战后两度主导组建南斯拉夫。2战后克罗地亚人铁托逐步分裂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人口比例从起初占南斯拉夫的百分之70到前南解体剩下百分之30多。现在失去了黑山的塞尔维亚彻底变成了内陆国,曾经的强大不堪一目。当前南其他地区都加入北约后,只有他孤独的跟在宿敌俄罗斯后面。谁和俄罗斯结盟一定是饮鸩止渴。塞尔维亚前途一片迷茫。


一夫壹历史


塞尔维亚在六千年前已有村落,也许是当时欧洲比较大型的村落。公元6~7世纪,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尔维亚人定居于巴尔干半岛萨瓦河中下游迤南至亚得里亚海沿岸一带。

东正教。最早以“塞尔维亚”为名的国家是10世纪中叶由察斯拉夫‧卡罗尼米洛维奇(塞尔维亚语:Кнез Часлав Клонимировић,拉丁化:Časlav Klonimirović)所建立。12世纪时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纪中叶的沙皇斯特凡‧杜尚在位期间更是把塞尔维亚国家的发展推向巅峰。

兴起于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奥斯曼帝国于此时开始征服巴尔干半岛,并于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击溃塞尔维亚人(该战役的结果如今尚有争议),到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已完全征服了塞尔维亚,开始了长达5个世纪的亚洲式伊斯兰教的封建军事统治。

塞尔维亚在1804年和1815年两次革命当中获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尔维亚在俄国的协助下获得完全的独立,1882年成立王国,其国土仅包括今塞尔维亚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当中,塞尔维亚的国土向南扩展,兼并了包括科索沃、今马其顿共和国等地区,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区当时为奥匈帝国所管辖,不在塞尔维亚国土范围之内。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用伯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连开七枪,刺杀了正在对萨拉热窝进行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7月28日,奥匈帝国因此事向塞尔维亚宣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塞尔维亚于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奥匈帝国三次进攻,1915年,同盟国(包括奥匈帝国、德国、保加利亚)共同向塞尔维亚发动攻势,占领了全境。

1918年,同盟国战败,塞尔维亚得以复国,该年12月,塞尔维亚、邻国黑山以及由原奥匈帝国所管辖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即南斯拉夫王国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南斯拉夫三面受敌,除希腊外所有邻国都是轴心国成员。1941年4月,轴心国侵入南斯拉夫,并将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体被匈牙利兼并,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其余部分则由德军占领。此时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在铁托的领导下开始反抗德国的占领。

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南斯拉夫,铁托在其帮助下成为国家最高领袖,建立了共产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联邦),但在1948年南联邦与苏联决裂。1961年铁托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共同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铁托的领导下,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着重各民族团结以及国家的统一。南斯拉夫在这个时期成为了东欧共产主义国家当中较富裕的国家。

铁托于1980年逝世后,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最终导致了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初期解体。南斯拉夫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中的四个先后宣布独立。1992年之后,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重组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1999年,塞尔维亚共和国在科索沃战争中遭到北约的轰炸,战争以国际社会接管科索沃告终。

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重新组建,将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通过公民投票决定正式独立,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塞黑联邦因而解散。10月28日,塞尔维亚就是否接受新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显示草案获得通过。

2007年1月21日,塞尔维亚共和国举行独立后的首次议会选举。塞尔维亚激进党在议会250个席位中获得81席,民主党64席,塞尔维亚民主党-新塞尔维亚党联盟47席,塞尔维亚名人党19席,塞尔维亚社会党16席,塞尔维亚自由民主党为首的竞选联盟15席,另外8个议席由5个少数民族政党和竞选联盟分享。

另外,塞尔维亚共和国南部的科索沃地区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就脱离了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实际管辖,并且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地,由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临时管治。各方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独立。


花开水不流


关于塞尔维亚国家起源问题,犹如克罗地亚等前南其他民族的国家起源问题一样,在当代民族主义狂热中曾经变得很敏感。1990年代为了动员塞尔维亚人争夺科索沃,米洛舍维奇曾经把科索沃说成是塞尔维亚文明的发源地,那时我们的一些出版物也宣传这种说法。但前南时代的主流史学并不是这么说的。1999年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根据铁托时代的史学著作归纳道:

作为南迁斯拉夫人一支的塞尔维亚部落是于公元7世纪前期经拜占廷皇帝许可移居今希腊萨洛尼卡地区的,该地因而得名斯尔比加(srbijia,即塞尔维亚serbia的希腊语读法),这是塞族见载于史之始。然而塞族先民不喜欢该地,于是北返渡过多瑙河,又改向拜占廷皇帝求新居地,最后定居在利姆河与皮瓦河之间。后来就在这里发展为雏形国家“受洗礼的塞尔维亚”。

该地位于今塞尔维亚、黑山、波黑交界处,与科索沃无关。以后“受洗礼的塞尔维亚”在东部的拉什卡(今科索沃以北的塞尔维亚本部境内)形成新的中心,出现了第一个塞族王朝奈马尼亚王朝。到1180年,奈马尼亚利用拜占廷皇帝曼努伊尔一世去世向南扩地,占领了科索沃—梅托希亚,这是塞人入主科省之始。但此后王朝的中心仍在拉斯(即拉什卡)、克鲁舍瓦茨等地,而不在科索沃。

到14世纪中叶,杜尚大帝把王朝扩大到空前规模 ——从多瑙河到爱琴海,今阿尔巴尼亚、希腊的大部均包括在内。但据博日奇等前揭书,“新的国家中心在希腊境内,(杜尚)皇帝本人经常坐镇马其顿的城市斯科普里与塞尔,统治全境”。塞本部则由其子代管,他驻克鲁舍瓦茨等地,也不在科索沃。

杜尚死后帝国解体,后继的塞尔维亚诸王公各据一方,而以克鲁舍瓦茨的拉札尔大公为最强,统治科索沃的是拉札尔的女婿布兰科维奇,直到土耳其基人全部灭亡塞尔维亚国家。

 

现在看来这个说法还是站得住的。当然,后来的科索沃原野大战和佩奇大总主教带领塞族“大迁徙”确实是塞族深刻的民族记忆,而在13-16世纪这个时期塞族也确实曾经是科索沃的主要居民。不过那已经是塞族国家盛时扩大的地盘,而不是它的创业之地。

还有一种说法在惋惜南斯拉夫失败的人们中很流行,即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乃至黑山和马其顿本是同一民族,只是近现代列强地缘政治和宗教歧异,加上铁托时代“制造民族”的失误,使得东正教徒、天主教徒和穆斯林分别被划成了塞、克、波等不同民族。我们过去也有类似说法。

这个说法的确持之有故。因为近代以来这三族的语言几乎一样,主要就是宗教不同。而在前南时期无神论的官方意识形态下,宗教的不同又隐而不显,这样的背景下还把他们弄成三个“民族”并分别建立“共和国”,同时却又对每个“民族”内部的左右之别和政见、经济诉求之别刻意打压,造成“民族”之间壁垒明晰分庭抗礼、而每个“民族”内部却高度一元难以分化的状况,这确实有点莫名其妙。

笔者前面说过,如果南斯拉夫不是那么刻意制造“平等民族”而又忽视平等人权,而是实行印度式的多民族宪政国家治理方式,让各族群内部都自然形成左右竞争,以跨族的左右多元冲淡族群认同的多元,以民主的跨族政党轮替取代“组织安排”的八族轮流坐庄,南斯拉夫国家不是没有可能像多民族的瑞士、印度那样巩固下来的。

不过这也只是“可能”,尽管我认为可能性很大,但我历来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决定论。这种事后的设想也不能说的太绝对。实际上这些民族当然也不能说只是铁托完全凭空“制造”而全无任何历史源流。就以塞、克、波三族而言,细究起来,这“三族共语”、“三族异教”与“三族仇杀”一样,主要还是中世纪晚期至近代,宏观地缘政治格局造成民族交往频繁以后逐渐形成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恩怨情仇”相交织,民族融合与民族斗争都平行加剧。建立跨民族国家认同的机会不能说没有。但如今分道扬镳也不能说纯属偶然、只怪某个人的一念之差。

我们现在知道,早在土耳其与奥匈形成近代巴尔干地缘政治格局之前很久,在中世纪前、中期,这三个族群就已经见于记载,到中世纪中后期,三个族群都已经形成过各自的政治共同体。而那时三族的宗教状况不同于近代,三族的交往远没有近代密切,语言更不像近代那么相似,但是却也没有近代那么严重的仇杀。

在很长一个时期,他们主要是在与三族之外的势力交往中形成自己的认同的:克罗地亚人主要与意大利人、日耳曼人、保加利亚和匈牙利人打交道,波斯尼亚人主要与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人打交道,而塞尔维亚人主要面对拜占庭和保加利亚人。

相对于如今各方的“民族主义史学”都喜欢夸张本族昔日辉煌而言,如今客观的学界更重视“旁观者清”。十世纪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给他的继承人罗曼努斯写的治国指南《论帝国治理》(De Administrando Imperio,拜占庭学界通称为DAI,写于950年左右)就是被看重的旁观者言。这本书写于东西教会大分裂之前一个世纪,其中就有好几处叙述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





易述浮生


塞尔维亚原本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临海国家,随着南斯拉夫在上世纪90年代的解体和2006年黑山及2008年科索沃的独立而变成了一个内陆国。这个看似陌生的国家,其实是与中国最亲密的欧洲国家之一。塞尔维亚,欧洲一颗低调且隐藏光芒的珍珠,被誉为“东方与西方的十字路口”!

塞尔维亚被认为是欧洲生态保护最完整的地方,境内除了拥有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还有5个国家公园、30多个自然公园和特殊大自然保护区。以及19世纪代表建筑,诸如全世界最大的东正教堂、世界十大教堂之一的圣萨瓦教堂等。

塞尔维亚是欧洲自然生态保护最完整的地方,所以它的自然风光异常丰富,果园、树林、草场、山峰、峡谷、湖泊等遍布各处,污染极少,空气清新。塞尔维亚虽然不是很发达,但是到处都给人淳朴清新的感觉,非常惬意~漫步在贝尔格莱德的街道,就像走进了欧洲的城市电影的剧场,四处弥漫着复古怀旧的味道,还有明艳透亮的色彩。塞尔维亚是一个慢生活、低物价的地方,所以这里也是适合穷游的地方。


成功始于勤奋9


提起塞尔维亚,你可能立马想起的是叱咤风云的网坛名将德约科维奇,也许回忆起了 1999 年北约对贝尔格莱德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轰炸,现在就全方位说一下塞尔维亚。

如果你是历史控

……那么塞尔维亚厚重多元的历史遗迹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翻开塞尔维亚的历史,你会发现:塞尔维亚曾多次成为欧洲甚至世界重大事件的焦点,几乎每一次都与战争有关——巴尔干半岛被人们称作“欧洲的火药桶”,而塞尔维亚占据了巴尔干半岛的中心位置,被认为处在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十字路口,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古罗马帝国开始,居住在此的人每一代都经历过至少一次战争;欧洲大地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帝国和强权政治都曾在这里一决雌雄。

塞尔维亚上一次经历的战争距今只 20 年:1999 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这片土地遭受了长达 78 天的大规模空袭,在 20 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可以找到这场空袭留下的痕迹。

在贝尔格莱德,当时被轰炸的一些建筑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其中南斯拉夫的国防部大楼、内政部大楼保留原样而且还在继续作为办公室使用。而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遗址处,竖立了一座写有中文和塞尔维亚语的纪念碑。

如果你爱打卡世界遗产

……那么千万不要错过了塞尔维亚南部的中世纪修道院。

塞尔维亚拥有5处遗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最重要的是南部山区的多处中世纪修道院。回溯塞尔维亚的历史根源,追忆那段真正属于塞尔维亚的荣光,可以说,这些修道院群是最能代表塞尔维亚的地方。

古代塞尔维亚人扎根于今天的塞尔维亚南部及科索沃地区,并于中世纪时期国力、领土、宗教和艺术一度达到鼎盛,在公元10-14世纪期间建造了众多别树一格且具备珍贵历史价值的中世纪修道院,是塞尔维亚乃至东欧地区的中世纪建筑以及艺术上的瑰宝。它们或精致、或宏伟,在视觉上能给人足够大的震撼,也能很好地代表了属于塞尔维亚的历史、宗教和文化。

斯图代尼察修道院(Studenica Monastery)是塞尔维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价值的修道院之一。这里一度是塞尔维亚中世纪时期的文化、宗教和精神中心,在塞尔维亚一众宗教建筑中的地位无可撼动。

索泼查尼修道院(Sopoćani Monastery)位于古代塞尔维亚首都拉斯(Ras,今新帕扎尔南部)旁,如今与拉斯遗址一同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修道院教堂的湿壁画被认为是 13 世纪时期的艺术顶峰。

格拉查尼察修道院(Gračanica Monastery)连同其余几处在科索沃地区的中世纪修道院一并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你是派对动物

……那千万不要错过如今欧洲最热门的派对之都和跻身全球五大音乐节之一的「EXIT音乐节」。

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这座饱经创伤的城市如今成了欧洲年轻人最向往的新兴夜生活之城。无论是市中心的酒吧街、河岸边、甚至是居民区的深处,都不难找到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酒吧、夜店。最有特色的也许就是河边酒吧了,夏天来到贝尔格莱德,躺在伸向河面的巨大“渔网”内,城堡美景无死角展现在眼前,简直太惬意。

每年 7 月,全球五大音乐节之一的 EXIT 音乐节成了全欧洲年轻人共同的目的地,约 20 万音乐发烧友从全世界齐聚塞尔维亚北部城市诺维萨德,共赴一场为期 4 天的音乐狂欢。音乐节期间,诺维萨德及周边住宿供不应求,专门的露营场地应运而生,许多西欧北欧甚至澳大利亚的年轻人在音乐节开幕前的两三天就陆续到达安营扎寨,在这里尽情享受东南欧炙热的夏天。

如果你是建筑迷

……那么塞尔维亚不同风格的建筑可能就是你的打卡圣地。

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多次易主为塞尔维亚留下了形形色色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它们就仿如一扇扇随意门,能够带你自由穿梭于历史之中。

作为前南斯拉夫联盟国家,塞尔维亚留存了为数众多 20 世纪中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建筑。这些建筑的风格名字可以很主旋律——「社会主义式现代主义风格」(Socialist Modernism),也可以很粗暴——「野蛮主义」(Brutalism)。

大型的野蛮主义建筑的特征非常明显,通常都由不断重复的元素(直线、曲线、形状)拼凑组合而成;材料方面,很多都直接使用混凝土,也会使用砖块、木材等,追求的是不加任何修饰和特殊加工,因而建筑整体常常生发出一股特殊的冷冰冰的沉重感。

贝尔格莱德居民区 Blokovi,区内无数整齐划一的对称阶梯状的建筑却处处展现着野蛮主义建筑风格,整体给人冷冰冰的感觉,又让人仿佛身处外太空中的怪异星球。

除了野蛮主义,在塞尔维亚,也不缺华丽和优雅:紧挨邻国匈牙利的北部小城苏博蒂察,城市风格相当接近匈牙利,保留了诸多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风格的美丽建筑。

位于苏博蒂察的莱切利宫,这座颇有高迪风格的建筑是匈牙利建筑师费伦茨·莱切利(Ferenc Raichle)为自己设计的住宅和工作室,建成于1904年。建筑使用了昂贵的材料,用不同寻常的色彩和线条装饰外部,内部更是如宫殿一般充满夸张的形状和繁复的细节。这是新艺术风格建筑非常突出的代表。

如果你爱森林和自然

……那么兹拉蒂博尔山区、塔拉国家公园是夏日避暑、冬季滑雪的绝佳去处。

靠近波黑边境的小村庄「木头城」,是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一手为自己打造的「乌托邦」,寓意远离城市、喧嚣和战乱。导演曾在这里取景拍摄了电影《生命是个奇迹》(Zivot je cudo),村里所有房屋都是木制的,由导演从塞尔维亚各地收集而来。木头城距塔拉国家公园不远,四面环山,风景绝美。如果想要感受一下城市之外的塞尔维亚传统乡村生活,不妨来木头城小住几天。

你还可以坐上复古的蒸汽机小火车,饱览兹拉蒂博尔山区的美景。萨尔干 8 号铁路曾经是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窄轨铁路最险峻的一段,火车需要在 5 公里的直线距离内攀升 400 多米的高度。如今,这段经典的 8 字线路作为观光列车向游客开放,蒸汽机车、全木制车厢,火车慢悠悠地在山林和隧道间穿行,时间都慢了下来。

如果你想看点儿不一样的

……那就去塞尔维亚寻找那些独特的纪念碑吧,这是城市探险爱好者最爱的目的地之一。

在前南斯拉夫地区有大量造型大胆前卫、充满未来主义风格的独特纪念碑,这是对过去逝者的追忆,也是对往昔战斗辉煌的纪念。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很多纪念碑如今被荒草包围,被人们遗忘。

荒草中的纪念碑,作为那样辉煌又落寞的存在,散发的矛盾美令人伤感。它们本体上的造型美学价值独立于历史概念符号之外,美得夺目又恒久。

抛开所有历史文化符号,那些雄性的、力量感的建筑随着时间渐渐衰退、被人遗忘,英雄末路的衰败产生的反差美令人动容。在不同环境和时间下,建筑物主体散发出来的不朽气息无比迷人,诉说着它们的「永恒」誓言。











周朝文DMU


你听说过塞尔维亚吗?

提到塞尔维亚,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

是塞尔维亚的网球明星吗?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Novak okovi)

世界级网球冠军

还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决赛中1:3负于中国女排获得银牌的塞尔维亚女排?

很多人知道塞尔维亚是一个运动强国。

但更多人记得的应该是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事件吧。

尔维亚是什么?在哪?

塞尔维亚是前南斯拉夫的主体国,“巴尔干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都与其有关,是个历经苦难的国家,并且仍在忍受苦难。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成为独立国家。塞尔维亚的首都是贝尔格莱德(Beograd),贝尔格莱德也曾是南斯拉夫的首都。北约轰炸,克罗地亚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多次解体,让这片土地面目全非。并且都发生近三十年,战争留下的创伤仍无法抹去。

塞尔维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的内陆国。

塞尔维亚的宗教,历史,文化,民族,国际形势,语言等。

在塞尔维亚,正统派基督教是塞尔维亚人信仰的主要宗教。

位于贝尔格莱德的Sveti Sava教堂

塞尔维亚曾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过几个世纪,所以塞尔维亚人讨厌土耳其。但是塞尔维亚还是受到了土耳其文化深深的影响。比如塞尔维亚的传统音乐,就像是罗马尼亚音乐与土耳其音乐还有阿拉伯音乐的混合体。塞尔维亚的居民主要为斯拉夫人,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也是斯拉夫人,历史上塞尔维亚一直是俄罗斯最忠诚的伙伴。

位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叫莫斯科酒店。由此可以看出塞尔维亚于俄罗斯的关系。(这里的甜点很便宜).但在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地区,主要居民是阿尔巴尼亚人,信伊斯兰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