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的武功什么水平?

HYD知


作为蜀汉后期的全军统帅,大将军姜维的武艺到底如何呢?很多三国迷朋友彼此也争执不休,始终没有达成一个共识。姜维的武艺是不是能与蜀汉五虎旗鼓相当呢?

归根结底,要推断一个武将的武力值,还得从他的战斗表现来进行判定,这是最直接的依据。当然,也要与其他武将之间进行参考和对比,才能够更加准确。

姜维初次出场是在诸葛亮北伐攻打天水关的战役中。诸葛亮设下“调虎离山”之计,派赵云率兵准备乘虚拿下天水。没想到被姜维识破,来了“将计就计”,提前在天水城外设下埋伏,张网以待。赵云来到城下,正欲攻打,伏兵四起,姜维“挺枪跃马”杀出来了。

原著中说,赵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精神倍长”是不是说明姜维有优势呢?未必。大家记得,在虎牢关之战中,吕布追击公孙瓒,被张飞拦下,张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但张飞并没有占上风;襄樊之战时,关羽和庞德打斗“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也没有说谁占了上风。这说明“精神倍长”只是进入了亢奋状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因为遇到了强大的敌人,必须要集中精力将自己的武力发挥到极致。

在与姜维的打斗中,赵云非常震惊,书中描绘了赵云的心理活动:“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这样的描写能说明赵云落在下风吗?当然也不是。赵云随诸葛亮北伐以来,根本就没遇到个象样点的敌将,西凉韩德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四个儿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但被赵云在凤鸣山一战灭了满门。随后赵云又力敌八将,打得众魏将“陆续奔走”。此时的赵云是蜀汉五虎仅存的硕果,虽“寿已七旬”,仍威名赫赫,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猛将,在疆场上全无敌手。

赵云从来不怕埋伏,他非常擅长打突围战,按照他的战斗风格,必须是“斩将破围”。而在天水关遇伏,赵云仍然是这个想法,要干掉最嚣张的敌将,破围而出。但突然遇到了姜维这样一个强手,短时间内不可能拿下来,而敌人的包围圈可是越收越紧。诸葛亮安排的战斗计划已经破灭,任务失败,赵云的必须首先保障部队安全撤离才是上策,因此赵云没有与姜维纠缠不休,而是迅速撤退了。

所以说,赵云并非被姜维击败,而是主动撤退。而姜维的武艺也得到了赵云的认可,“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赵云性情忠厚诚实,即使是敌人,也愿意认可对方的优点。

那么姜维的武艺能达到什么水准呢?咱们再看下一场战斗。姜维为了母亲的安全,率兵去守冀城,在期间他率部出城去劫夺蜀军粮队,遇到蜀将张翼,两人交锋,“战不数合”,王平又率领一支人马赶到,“两下夹攻,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

这场战斗可以看出,在一挑二的状态下,姜维打不过张翼和王平的联手夹击。王平和张翼只能算是二流水平的武将,但姜维仍然是“力穷抵敌不住”,这样的战斗力怎么可能与赵云相提并论呢?米仓山赵云发威,张郃和徐晃两员曹魏一流猛将都不敢往前凑,所以结论很清楚,姜维的武艺比起赵云来还差着一个很大的层次。

诸葛亮数次北伐,曹魏猛将张郃都屡屡为难,给诸葛亮造成了很大困扰。而诸葛亮为了抗衡张郃,首先选择的并非姜维,而是大将魏延。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安排马谡和王平去守街亭,又派高翔去驻扎在列柳城,支擒马谡。诸葛亮仍然不放心,张郃太厉害,“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然后派出了魏延。这个安排也说明,在诸葛亮的心目中,蜀汉军中的第一猛将仍是魏延。

诸葛亮死后,魏延作乱,率部到南郑关堵截蜀军主力的退路,姜维与杨仪商议:“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姜维仍然如此忌惮魏延,可见在姜维本人的心目中,也承认自己武艺不及魏延。

魏延作乱,烧绝栈道,上表朝廷,后主刘禅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可见在刘禅心目中,也认为蜀军中无人能敌魏延,当然包括姜维也不行。

通过以上诸葛亮、姜维、刘禅的观点来看,姜维的武艺应逊于魏延。

姜维的作战风格比较独特,属于兴奋型的战将,遇强不弱,遇弱不强。打了鸡血兴奋起来,敢和赵云恶斗;状态不好的时候连邓忠这样的毛头小子也搞不定。越是危急时刻,越能超水平发挥――玩的就是心跳。

铁笼山之战,郭淮和羌兵突然袭营,姜维措手不及,慌忙逃跑,武器都没来得及拿,箭也丢了。郭淮穷追不舍,危急时刻,姜维空手接箭,反身射死郭淮。

长城之战,姜维遇到邓艾的儿子邓忠,双方交锋“三四十合,不分胜负”,姜维见邓忠枪法“全无半点放闲”,就诈败而走,暗箭射之,被邓忠早有防备避开,一枪刺向后心,危急时刻,姜维挟住敌人枪头,拔出剑来,惊退邓忠。

疆川口之战,姜维遇魏将杨欣拦截, 一个回合击退杨欣,然后追射之,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姜维发怒折断雕弓,策马再追,却马失前蹄,栽落尘埃,杨欣回马来杀。危急时刻,姜维一跃而起,一枪刺中杨欣坐骑的马头,反败为胜。

通过上面这三场战斗,我们可以看出,姜维的发挥并不稳定,但他的反应速度非常迅捷,总能在危急时刻超水平发挥释放大招,转败为胜。

侯河之战、沓中之战,姜维与魏军主帅邓艾两次单挑厮杀,一次是

“数十回合”不分胜负,一次是“十余合”仍然是平手。

这两场战斗也能看出姜维的武力值和邓艾基本上是在同一层次,属于一流战将中等偏弱的水平。低于张郃、魏延,和乐进、凌统相近,在三国武力排行榜上只能排到二十七八名以外了。


馋嘴肥猫铲史官


三国演义中的姜维武艺应该排第几?这是一个很难弄清的问题。而怎么排的唯一依据就是交手。张飞,马超,许褚,典韦,这四个人之问都曾打得天昏地昏,谁也胜不了谁,应该说都处于同一水平,所以不应该再分了名次,如果吕布排第一的话,他们应该并列第二。并列第二的还有谁呢?赵云?孙策,太史慈?姜维算不算一个?年轻的姜维曾与年老的赵云交过手,受到了赵云的大加赞赏,以赵云的阅历,绝不会对一个比自己武艺低的人赞赏的,一定是英雄相惜,所以维也该列入第二之列。

姜维一生没有碰到超过自己的对手,郭淮曾企图追杀只拿一张空弓的姜维,从背后一箭射去,姜维用手一捞就把射来的箭接住,回射郭淮把他射杀,这个绝招在三国演义中没有出现过第二次。




高高在下哟


先说结论:演义姜维武力大致是一流守门员,三国志标准,吕布100,五虎、颜良、典韦、许褚、庞德、文丑95+,张辽、夏侯惇、张郃、夏侯渊、魏延、徐晃等可以和超一流掰手腕(但最终不敌)的90——94,姜维89正好,与马岱、王平、程普不相上下。

出场平赵云。

分析:粗看似乎不错,但第一只有数合,第二这是已经七十岁,中计时感慨我不服老要死于此地的赵云,对比一下当年长坂坡单骑救主,汉水吓得张郃徐晃不敢交锋的赵子龙,衰退是非常明显的。三国演义不是武侠小说,人物衰老后实力会大幅度下降,这个在黄忠部分多次强调。当然赵云对姜维评价不低,可以加分。

数合平张翼,不明回合负于王平+张翼联手。

分析:封死姜维上限的点。对比一下超一流:

对徐质。

分析:两合击败张翼的徐质绝对是后三国最有希望争一的存在。间接对比是徐质对张翼表现(两合完胜)明显优于姜维(两合平手),直接对比是蜀军退三十里下寨,姜维和夏侯霸商量怎么阴死徐质。还有一个证据是姜维突袭疲劳徐质,也仅仅是刺中坐骑,小兵一拥而上杀的徐质。演义中其他强突袭弱的表现,关羽——颜良,赵云——高览,魏延——王双,都能做到秒杀,则姜维哪怕看突袭表现也不强于徐质。


深拥Kiss


1. 战老赵云数合精神倍长,令赵云大惊

2. 三合击败司马师

3. 刺杀溃败状态下徐质的坐骑,令其倒地后被众军分尸

4. 空手接郭淮暗箭,并反射死郭淮

5. 三四十合平邓忠,诈败箭射邓忠不中,后夹过邓忠枪,邓忠败走

6. 数十余合平邓艾

7. 三合击败天水太守王颀

8. 一合击败金城太守杨欣,连射杨欣三箭不中,自折其弓并追赶杨欣,却马失前蹄。一枪反中杨欣的马头。

感觉状态不太稳定啊,尤其是箭法。他的武艺放到三国前期,估计在蜀汉相当于刘备关平,在曹魏相当于张辽夏侯惇,在东吴相当于孙策太史慈。

放到三国后期(赵云死后),平真本事跟姜维水平相差不远的我认为有以下几人:

能略胜姜维的:文鸯,诸葛尚

能平姜维的:魏延,张郃,王双,邓艾,徐质

略逊于姜维的:关兴,张苞,邓忠





菜鸟电影放映驿站


那么姜维在正史中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呢?我们结合有关姜维的一次战斗记载来看。

斯须,门外倚梯登城,或烧城屋,蚁附乱进,矢下如雨,牙门、郡守各缘屋出,与其卒兵相得。姜维率会左右战,手杀五六人,众既格斩维,争赴杀会。——《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这一次的战斗记录充分展现出来了姜维个人的武力值,在和魏军将佐以及他们手下士兵的战斗中,仅仅姜维一个人就杀掉了五、六个人,战斗力可以说是非常强的。在《三国志》里面之间记载的有关名将的个人杀敌记录,姜维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且我们要知道,当时的姜维已经不是个小青年了。在魏国灭蜀国的时候,姜维已经是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头子了,如果几十年之前,想必姜维肯定要更加的厉害。


浮沉的历史


如果我没记错,书里关于姜赵相斗的情况是这样的:“战不三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想‘谁知此地有这般人物?!’”

然后很多人据此认为姜维枪法就足以匹敌赵云。

我曾经翻过某些单挑的战例,发现其中有几条是这样的,“黄,关对刀,过百合,精神倍长”又有“关,庞对刀,百余合不分胜负,二将精神倍长。”从中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精神倍长”的状态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一般都是发生在高手交手很久达到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候爆发出来的一种极投入的状态。就好比两人交手,刚开始无非是枪来剑往,打到一定程度,比如说五十合以后,你我相持不下,这时候呼吸也粗了,汗也下来了,眼睛瞪的倍儿大,浑身仿佛每根寒毛都起了感应……



娱乐视频至上


姜维是蜀国上将军,得到诸葛亮真传和诸诸葛亮后是兵马大元帅。

诸葛亮统一国家的宏愿没有实现,姜维六出祁山的基础上八阀中原。

从历史的横截面看,姜维的才能很高,武艺很强。但结果姜维象诸葛亮一样,一切付出东逝水,只能浪花滔尽英雄。

三国重头戏在诸葛亮而不在姜维,故对姜维影响不大,很多时候一略带目,烟云过去。

姜维能杀能战,有勇欠些谋略。






白云3498


姜维在武将中应该智商最高没疑问吧。比他聪明的不如他能打,能打的不如他聪明。文武双全的存在。姜维后期虽有北伐雄心,但是国内政治根本不能允许,而且他每次北伐兵力不过万人,而且他的敌人动辄数万甚至十万,从其战绩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可以说就蜀汉的国力而言,基本上对的起诸葛武侯的器重了。





独行者yyl


对将领最好的评价应该是“出将入相”,其中能做到出将入相的又非儒将不行。近代则有曾国藩、李鸿章算得上出将入相的人才。按这个标准,姜维只能算是一流将才,谋略则稍逊一筹,我选取三国时期几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来和姜维做对比便一目了然。

演义中智谋第一的当推诸葛亮,然而他遇到了平生最大的对手司马懿,这两人旗鼓相当,对阵中互有胜负。诸葛亮虽率军出征,但不披挂上阵,严格来说属于帅才不是将才,司马懿披挂出征运筹帷幄,客观上说算得上“出将入相”。

影视剧中诸葛亮中老年后全是坐小推车,司马懿全程骑马,为此扮演司马懿的魏宗万老师特别羡慕唐国强不用骑马可以做小推车,这是题外话。抛开小说“尊刘贬曹”既定思想来说,这二人算得上当时顶配智库。

其次是诸葛亮早期合作伙伴周瑜,孙策临终托孤“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周瑜绝非浪得虚名,周瑜做大都督首次点兵时,程普称病不出,起初轻视周瑜是书生,后来又拜服周瑜点将“极有法度”,可惜英年早逝,综合周瑜战绩来说,只能说潜力很大。

姜维师承诸葛亮,对阵邓艾钟会只能胶着,无法取胜,双方互有胜败,最后险些被宦官黄皓夺了兵权,后来在郤正建议下屯田沓中避祸。显然很被动了。

所以说姜维谋略远逊诸葛亮司马懿,却又高于蜀汉集团的五虎上将,说他是将才的天花板,是帅才的地平线,料无差错!






维摩诘de花雨满天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姜维的武功很厉害 《三国演义》里的记载,姜维与赵云交战。数回合,仍精力充沛,诸葛亮慎爱之, 姜维武功高强,又足智多谋,被诸葛亮委以接班人。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姜维是个文武双全的人,他能和赵云打平手,和魏延交战未分胜负,赵云这么好的武功都说他武功高,诸葛亮非常喜爱姜维故收他为徒传授兵法谋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