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疫情衝擊,中國外貿穩得住

3月7日海關總署發佈最新統計數據,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4.12萬億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節假期延長等因素的疊加影響,外貿進出口數據有所下降。但是從2月份情況來看,進出口值在逐旬提升,企業申報報關單量逐旬遞增,進出境貨運量也在增長。

利好政策及時出臺,助攻外貿基本盤趨穩。今年前兩個月外貿進出口數據有所下降,但是全國外貿進出口出現恢復勢頭。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內對外貿進出口造成一定衝擊,但是中國外貿發展韌性強、企業的適應力和市場開拓能力隨之增強,外貿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連日來,商務部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指導各地協調解決外資企業在投資、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影響;海關總署接連推出穩外貿舉措,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降低外貿企業成本。利好政策多措並舉,有助穩住人流、物流、資金流和市場預期基本盤,讓今年全國進出口和吸收外資進一步保持穩定。

國內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外貿內生動力增強。海關總署對超過2500家外貿樣本企業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已有超過80%企業復工。民營企業在外貿進出口中相對更具活力,前兩個月進出口佔總值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有力印證國內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是我國外貿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的重要表現。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發展,國家的各項政策措施在各地逐步落實,交通物流受阻、人力資源緊張、上下游復工不同步、防護用品緊缺、經營成本增加等困難得以解決,減負前行的外貿企業紛紛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外貿市場信心得以穩步恢復。

疫情帶來的暫時階段性的波動,不會影響中國外貿經濟的長遠穩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同世界各國一起面對遭遇到的外貿困難,政府、生產企業、採購商等供需各方共同發力,積極應對保訂單、保市場、保履約等方面挑戰。中國多地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將“面對面”改為“屏對屏”,2月25日,21個外資重點項目簽約落戶上海,總投資額超過17億美元;2月27日,華晨寶馬第300萬輛國產BMW汽車在新大東工廠下線;在廣東,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全面復工,達能、安利、嘉吉等世界500強和產業“龍頭”早已復工復產……在堅持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中國吸引外資的勢頭不減。儘管疫情在短期內對外貿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是中國在全球供應鏈地位不可替代,外資長期看好中國經濟和市場、在中國投資和發展戰略不會改變。中國外貿經濟韌性強、競爭力強,長期向好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