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蟬共鳴,禪語釋情,晚唐詩人李商隱成“禪詩”,一生未能成禪道

導讀:

與蟬共鳴,禪語釋情,晚唐詩人李商隱成“禪詩”,一生未能成禪道

盛唐經濟的發展造就了文學藝術的空前鼎盛,從初唐四傑到詩仙、詩聖,再到晚唐詩人李商隱,幾百年都在演繹一場古今詩歌文化的盛宴,成為幾千年以後的文壇美味佳餚,聞之撲鼻,品之有味,讓人回味無窮.......

晩唐詩人李商隱為廣大詩歌愛好者所喜愛和推崇。在唐代群星璀璨的大詩人行列中,他仍然有一席之地。在今天的文學史中,凡是談詩,他也擁有眾多的粉絲《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他二十二首詩歌,僅次於杜甫、王維、李白,位居第四,今天就和網友們一起與蟬共鳴,禪語釋情,淺談晚唐李商隱 “禪詩”和人生。

與蟬共鳴,禪語釋情,晚唐詩人李商隱成“禪詩”,一生未能成禪道

一、李商隱的“禪詩”含而不露,是藝術與文學融洽的時代交響曲。

李商隱“蘊藉含蓄,典雅瑰麗”的詩風為大眾所喜愛,如果說晚唐詩歌因為浮華豔俗而呈下滑趨勢的話,是李商隱將唐詩推向了又一個高潮。如果說李杜是初唐詩歌領軍人物的話,李商隱則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與杜牧並稱“小李杜”。他的不少名句膾炙人口,流傳甚廣。

李商隱不僅是因為……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身無綵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些千古名句而讓時代所記憶,還有令人難忘的——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那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詩《蟬》,即抓住了蟬的特點,又賦予了作者的清高廉潔的禪意。

與蟬共鳴,禪語釋情,晚唐詩人李商隱成“禪詩”,一生未能成禪道

木以高難保,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 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 我亦舉家清。

我們常說“言為心聲”,其實詩歌同樣如此。這首詩分為兩段,前半段四句完全是詠蟬,意思是蟬是清高之物而風餐露飲、難求一飽的空勞作,不平之嗚不過是徒費聲響而己。下半段則是直抒己意,在它鄉作個小官,等於木梗漂浮,故鄉已經荒蕪。陶潛就有一句詩為:“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正和李商隱此情此景密切相關,結句因為聞蟬聲而對自己敲響警鐘,自己與蟬同病相憐,但要與蟬共操行,結句的“清”與首句的“高”相呼應,一絲不漏,章法嚴密。

與蟬共鳴,禪語釋情,晚唐詩人李商隱成“禪詩”,一生未能成禪道

二、李商隱的的人生處境和生活經歷讓他更加“禪意”,躊躇滿志,飄搖不定。

李商隱是一位名揚千古的詩人,但他的人生卻是有著很大的悲情,李商隱十歲左右失去父親,與母親和妹妹不得己回到河南故鄉,全家生活困窘,全靠親戚接濟度日,身為長子的他,早早就擔負起養家的責任,李商隱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時就曾“傭書販舂”,即幫人抄書、販賣米糧,維持全家生活。

早年的貧困生活對他性格和觀念的造成了很大影響。尤其是唐代注重門弟的社會背景下,他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科舉考試改變人生,當然,這種性格也養成他猶豫、敏感、清高、獨立的性格,著就是他日後的仕途變得曲折坎坷。

十六歲的時候,李商隱以兩篇優秀的文章《才論》和《聖論》獲得士大夫們的讚賞,時任天平軍節度使的令狐楚尤其看重他的才華,令狐楚是一位儒將,他的駢體文非常有名,於是教授李商隱駢體文寫作,而且資助他的家庭生活費用,並且舉薦他與自己的子弟令狐綯等人交往,在令狐楚的指點下,李商隱的駢體文寫作水平很快就提高,這對李商隱來說,信心滿滿,他要在仕途上奮力一博。

後來李商隱寫了一首詩表達了對令狐楚的感謝之情和躊躇滿志的心情。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夜半傳書後,不羨王祥有佩刀。”

與蟬共鳴,禪語釋情,晚唐詩人李商隱成“禪詩”,一生未能成禪道

三、李商隱的仕途坎坷,成“禪詩”,未能成禪道。

大唐學子們要是想走入仕途,有兩種方式進入:

科舉和幕府。前者為進入官場的資格,是官方對能力的認可;後者則是一些勢力的官僚團隊自己培養的政治團隊,表現出色者,同樣可以“出將入相”。

簡單的說就是一人昇天,仙及雞犬,從神話中的玉皇大帝昇天,後有門客三千的呂不韋成相,這種門客成為仕途之人的事屢見不鮮,多多益善。直到滿清未年都十分盛行,如曾國藩的幕僚團隊就出了李鴻章等高官。

然而李商隱因為受到令狐楚的栽培和提攜,很快就成了令狐楚幕僚,這就讓他的人生和前途慢慢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中,令狐楚傾向“牛黨”,在他幫助下,李商隱進入了政壇,並且於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元837)中了進士,但在令狐楚去世後,李商隱被傾向於李黨的涇源節度使王茂元的幕僚青睞,娶其女兒為妻。

與蟬共鳴,禪語釋情,晚唐詩人李商隱成“禪詩”,一生未能成禪道

李商隱這位才華橫溢,純潔高貴,追求獨立人格的詩人,就此成為“牛李黨”之爭的無辜犧牲品,他們被恩師的弟子們視為“李黨”中人,但李商隱從內心來說卻是置身“牛李黨爭”之外,自己憑才能立身處世,而不是“黨同伐異”去實現理想。然而要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想要保持獨立只是“一廂情願“,結果是受到對立雙方的攻擊和孤立,尤其是令狐綯的厭惡,認為他是“師門叛徒““賣身投靠李黨”,忘恩負義,從此他的仕途之路就此止步。

其實用今天人們的觀念來說,李商隱只要傾向“牛黨”,令狐家族一定會使他穩居高位,然而“李黨”領䄂李德裕又是自己心中偶像,他不能昧著良心任令狐綯團隊攻擊李德裕,如果作一個“騎牆派”,對“牛李黨”暗送秋波,左右逢源,長袖善舞,但是,錦心繡口的李商隱怎麼能做這種人呢,李商隱能成“禪詩”,未能成禪道,中立在政派鬥爭中實在是很難與蟬共鳴;禪語釋情。

與蟬共鳴,禪語釋情,晚唐詩人李商隱成“禪詩”,一生未能成禪道

總結:

理想主義的詩人始終應該為理想而生存,李商隱最終還是選擇了一條獨立的,自我負責的與蟬共鳴;禪語釋情的道路,卻是一條充滿荊棘的坎坷之路。李商隱一生的生活猶如杜甫,是十分艱難和困苦的,其困境只有兩百多年後的蘇東坡也與之“媲美”。但畢竟蘇東坡吃遍了大江南北,李商隱未能走出黨羽之爭。

“空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李商隱沒有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卻給後代留下許多動人心絃,感人肺腑的優美詩篇,其高潔的清廉品質,通過《蟬》詩給後世恰如蟬鳴一樣警鐘長鳴……

(作者:良人持戟2,校稿:澤淵,本文經作者授權獨家首發頭條號,未經允許一律不得轉發,歡迎關注頭條號:黑白文章澤淵詩,一起品鑑文學,感悟人生,徜徉在文學的海洋中,看蔚藍的天空,輕輕摘下雲中的露珠,寫滿密密麻麻的文章,又一次下在你的心田,滋潤你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