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讽刺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阴霾冬天


最讽刺的历史事件就是胡适的“总统梦”。

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行宪”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宣称要实现“还政于民”。但国大开幕后,蒋介石却出人意料地表示,希望推举胡适为总统候选人。不可思议的是,胡适还动了真,煞有其事做起了总统梦。



胡适,“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中国自由主义的旗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1917年7月10日,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到上海,“看了出版界的孤陋,教育界的沉寂”,“打定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决心,要想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政治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我的歧路》)

胡适作为中国自由主义先驱,一直提倡与崇尚自由,不入党派不做官,坚持自己的知识分子本色。



胡适曾经多次拒绝做官。20世纪30年代初,汪精卫请胡适做教育部长,胡适没有答应。1947年,蒋介石要改组政府,想请胡适出任国民政府委员兼考试院院长,胡适也没有答应。

可是这一次蒋介石推举胡适当总统候选人,胡适居然答应了。

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与胡适有过颇多交往,他在《为胡适说几句话》中写道:

蒋介石是流氓出身,一生也没有脱掉流氓习气。他实际上是玩胡适于股掌之上。可惜胡适对于这一点似乎并不清醒。有一度传言,蒋介石要让胡适当总统。连我这个政治幼儿园的小学生也知道,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这是一场地地道道的骗局。

很多人不理解,胡适,一个自由主义者,时刻标榜自己不当官不谈政治,为何成了蒋介石的马前卒?



胡适自己这样解释,后来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昨天夜里,蒋先生约我到他的官邸谈了很久。他将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里提名我为总统候选人。他说在这部宪法里,国家最高的行政实权在行政院,他这个人不能做没有实权的总统,所以愿将总统让给我,他自己当行政院长,或者由他当总统,要我担任行政院长。蒋先生的态度如此诚恳,我很感动,于是我说,‘让蒋先生决定吧’。”

蒋介石推举胡适当总统候选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为了自己的独裁,一个是给美国人看。

蒋介石是一个独裁者,坚持“一个国家,一个领袖,一个主义”,怎么会轻易让出总统的位置呢?



1946年国民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采取内阁制,规定“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对立法院负责”。至于总统,虽位居“元首”,对外代表国家,但只是“虚位”,对其权力有若干限制。

没有权力的总统,蒋介石根本看不上。蒋介石准备当总参谋长,行政院长,以便掌握实权。让一个无党派的胡适当总统,反而显示自己的民主风范和大度。

蒋介石推举胡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给美国人看。

在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的声望如日中天达到巅峰 ,人们普遍把他视为无可置疑的国家领袖。



可是蒋介石短短几年失去了人民的厚望,政治军事经济全面失败,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人民的呼声此起彼伏。蒋介石已经变成独夫民贼人民公敌。

蒋介石得到情报,美国人对蒋介石严重不满,准备“换马”。

军统上海站的密函报告称:美政府有力人士正酝酿一项希望蒋介石“让位”的运动,其理由为:

1、蒋介石本有三张牌,即孔祥熙、宋子文、张群。现在三张牌均已出尽,但“政府之贪污无能,更有加无已”,“故中国今后如不有改辕易辙、大事更张之办法,实难有改进复兴之望。”

2、蒋介石主政二十年,“思想陈旧、性复固执,且极易受人之包围,不能发挥有效之力量”,“故中国政局不能改善之最大责任,实应由蒋主席负之”。



美国的援助是支撑蒋介石统治和内战的最大本钱,没有美国的援助国民政府早已崩溃,所以美国政府对蒋介石的态度是蒋介石无法逃避的参考依据。

蒋介石必须给美国人看自己的民主决心,胡适不仅是国内知识分子的代表,还有强大的国际声誉。用一个没有权力的总统换取美国的经济援助,蒋介石的算盘打得很精。民主不过是幌子而已。

蒋介石忽悠美国的做法,被司徒雷登一眼看穿了。在国民大会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后,司徒雷登立即看出了这一条款将“给予总统以实际上无限权力”。蒋介石独裁本质不会变。

蒋介石提名胡适参选首届中华民国宪政民主选举总统,可无论是蒋介石的支持者和反对派都不支持总统由这样一个文人来担任,胡适的总统梦也就破碎了。



胡适热衷于美国式的民主宪政和议会政治,一直想通过影响蒋介石来改变中国,“在朝的应该培养鼓励合法的反对,在野的应该努力自己担负起这个责任,为国家做诤臣,为政府做诤友。”

胡适对蒋介石寄予厚望,多次表示说:“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我一定与蒋先生站在一起。”

胡适这一次心甘情愿当蒋介石的棋子,胡适后来也自嘲:“我是读书人,不会做官的,我连私人书柜也料理不清,那里还能搞政治。”



胡适不谈主义,不讲政治,最后还是感叹:我不想惹主义,不想搞政治,它们都围着我,压着我,躲不开。

胡适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给蒋介石提了一辈子意见,蒋介石实际上内心对胡适恨之入骨,表面上却不能不维持着对胡的“尊崇”与“礼遇”。

以今日一般政客如胡适等无道义,无人格,只卖其“自由”、“民主”的假名,以提高其地位,期达其私欲,对国家前途与事实概置不顾,令人悲叹。……可耻。(《蒋介石日记》,1958年5月30日)

看看蒋介石的日记,就知道蒋介石对胡适的真实态度。

胡适最大悲剧就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居然寄希望于独裁者。


非常道毕延河


我认为最讽刺的历史事件应该就是“慈禧坐火车”了。

1888年,李鸿章从法国人那里,花了6000两白银(法国人半卖半送,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买了一辆蒸汽车头、六节车厢的小型火车作为慈禧太后的“御用专车”。

这辆小型火车极为精巧,车厢刷成皇室专用的明黄色,远远看上去像一条小金龙。


1888年年底,慈禧终于要坐火车了。

但慈禧不知道火车的运行原理,更不知道火车是怎么发起的,她只知道自己的命很金贵,于是,当火车开启时,那震耳欲聋的汽笛声和排气声把慈禧给吓坏了。

接着,慈禧以大清皇宫有龙脉,火车的轰鸣声太大会破坏风水为由,下令停止燃煤。

可这样一来,火车就没有了动力,但慈禧不愧是慈禧,她的想法异常惊人,而且还开创了“火车史上之最”。


慈禧怎么做的呢?

首先下令撤掉火车的蒸汽机头。

接着令人在火车上绑满黄缎。

最后由一群太监拖着黄缎在铁轨上“龟速”挪动。


此外,在火车的两侧,有一群太监手持幡旗指引;火车前面,有大群太监鸣锣开道;火车后头,也有一群太监跟着小跑,随时等候慈禧的差遣。

慈禧把火车坐成了轿子,也“坐”出了火车史上最大的笑话。


金兔历史


1.元朝时期,日本当时的天皇叫做秀仁,年号叫做四条,也叫四条天皇。 四条天皇两岁登基,当然只是一个傀儡,被养在宫内,就这样平平庸庸的到了12岁。因为是傀儡,没人都自己开心,所以不甘寂寞的四条天皇想搞点事情,好让自己开心。最后想到了一个整蛊宫女的办法,在宫中的一些走廊上倒上滑石粉,就能看到宫女们走过来的时候狼狈滑倒的模样,结果在撒滑石粉的时候不小心自己滑倒了,一头磕到柱子上摔死了。

2.当初罗斯福挂了之后,杜鲁门暂时当总统,还给了蒋介石很多援助,但是蒋介石认为,总统选举的时候杜鲁门不一定能选得上,于是就支持了另一个人当美国总统,我们的蒋公拿着杜鲁门给的钱,支持另一个候选人。还用杜鲁门给的钱给另一个人祈福,最重要的是,这个还让杜鲁门给知道了,至于结果嘛,大家想想就行了,不说了。到了几十年后,差英文又干了一档子这事儿,果然国民党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

3.崇祯征集救国款,满朝文武装疯卖傻,最终征得白银20万两,后李自成军入京城,大肆拷掠,数日内抢得数千万两,达官贵人一个个严刑至死,送尽家财亦不能免。藻德输万金。“贼以为少,酷刑五日夜,脑裂而死。复逮其子追征,诉言:“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贼挥刃斩之。”
读历史就要以历为鉴,前人犯的错要引以为戒,也不要去嘲笑,谁知道自己会不会有一天成为警示后人的反例。


恰小年


给大家讲三个事吧。

一、

我相信大家小的时候都学过一首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绅。李绅在为官后日渐奢靡,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并且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在很多时候,如果小孩子浪费食物,大人们都会用这首诗教育。可是如果让小孩子们知道诗作者的奢侈生活,恐怕要怀疑人生吧。

没想到以悯农广为人知的李绅竟然一点都不节约,真是讽刺!

二、

有一个典故叫作凿壁偷光,讲得是一个名叫匡衡的少年,家里穷,晚上点不起灯,于是便把墙凿开一个窟窿,借隔壁的光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大官。

这很励志,对不对。

可是偷光也是偷,读书人的事情也不行。少年时候偷光,等到了晚年,匡衡居然偷到了国家头上,他利用自己的权力,把属于国家的几百顷土地划到了自己名下。

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勃然大怒,下旨剥夺匡衡的一切官职,贬为庶民。

没想到因为偷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匡衡晚年偷到国家头上了,真是讽刺!

三、

1910年,一个革命青年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不幸被捕。他为表自己革命的决心,在狱中赋诗一首,其中一句十分热血,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其实看到这句诗,大家可能就已经猜到他是谁了——大汉奸汪精卫。

没想到汪精卫这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了,真是讽刺!


林杭之


他的惨状吓坏了一旁的介错人,导致介错人连续砍了五刀也没能把三岛杀死,简直惨到不忍直视。

实际上呢,对于日本武士来说,切腹从来都没那么容易。现在一说起日本武士道,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估计是“分分钟切腹自尽”了,作为一种大无畏的武士道精神,切腹自尽被日本人看做是光荣的行为。

日本人认为,人的灵魂居住在腹部之中,如果一个人想证明自己的清白,最好的方式就是切开腹部,让众人看看自己的灵魂。

后来这种方式被延伸到各个方面,比如证明对爱情的忠贞,可以切腹;证明对君主的忠诚,可以切腹;证明自己英勇不屈,可以切腹……这或许就是分分钟切腹的由来。

真正意义上的切腹其实非常残忍,一般切腹者身着盛装,切腹人揭开衣服,首先拿刀从左到右切一刀,然后切第二刀,这种切法叫作十字切。

当然还有其它的一刀或是三刀不同的切法,切完让内脏流出,再让介错人将自己的头颅砍下。

这种清醒着在自己身上划刀子的做法,光是看着就疼,日本武士却乐此不疲,难道他们真不怕疼也不怕死?

当然不是,实际上他们怕的要命,很多武士在切腹的时候会因为疼痛难忍而大声嚎叫,导致最终进行不下去。

因此在切腹过程中还安排了一个介错人,类似于中国的刽子手,有他来终结切腹者的生命。

可能是因为切腹这种方式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实在太难了,因此在江户时代后期,基本很少人采用真正的切腹手段自我了结。而大多是采用了一种叫做扇腹的方式。

所谓的扇腹,就是用木刀、主刀或者扇子在自己的腹部象征性划拉两下,最多就是划破一点点皮,然后就由旁边的介错人出手,将武士的头砍下来,但对外会声称是真的切腹自尽。

到了后来一些武士觉得这样也不好,介错人万一手法不过关,没砍好,那不是疼得要命?这种事情还真发生过,就是前面说的三岛由纪夫,简直悲催到家了。

或许是担心自己会变成三岛那样,有些武士就将扇腹进行改造,后期基本是服毒自杀或者开枪自杀,再由介错人砍下头颅,当然对外还是说是切腹自尽的。

也就是说,历史上真正切腹自尽的日本人并不多,很多都是为了面子说的慌。并且实际上,日本的切腹自尽文化,其实也是中国人淘汰掉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切腹的记录了,《庄子》中记载,周敬王有个大夫叫苌弘,因为遭谗言陷害被流放到蜀地。

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剖腹开膛而死。三年后,他的血都化成了碧玉。而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聂政也是剖腹而死的。

说明当时切腹自尽在中国一度流行,但后来因为这样的方式太过野蛮和残忍,渐渐被中国人抛弃。反而是日本人见了之后很喜欢,学回去当传统文化了。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历史知识和美食话题,请关注菲李哦~


菲李


说个蒋介石政府最丢人的事情,一众高官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韩复榘)

1932年10月,当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向蒋介石汇报了一件事情。说是山东有一名商人,名叫梁作友,家里很有钱,愿意捐出来3000万元给国家。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这事儿不仅国民政府知道了,各路媒体也都震惊了。大家纷纷议论,是怎么一个商人,能一次性拿出3000万元巨款?

当时的国民政府财政紧张,真能拿到这么一笔巨款,绝对是雪中送炭。

所以,当梁作友拿着山东政府开的介绍信来到南京,立刻引起了极度重视。当时的财政部次长李傥接见了他,并且安排梁作友入住了当时最豪华的中央饭店301号。

得到消息的各路记者迅速涌了过来,纷纷要求采访这个神秘富商。

梁作友穿着朴素,其貌不扬,而且腿稍微有一些瘸。32岁的梁作友谈吐也比较豁达,自称是山东黄县梁家村人,是当地的大族。他曾祖父是前清的秀才,祖上一直做生意,东三省、俄国海参崴、西伯利亚,都有他们的商号。

梁作友本人从17岁开始继承祖业,经过努力,家族产业剧增,财产约有七八千万元。

而且,梁作友告诉记者,自己这次只为了救国,不为做官。

不仅如此,梁作友还非常简朴,虽然政府要求中央饭店,只要梁作友需要的饮食,都要供应。但是,梁作友每餐只吃一菜一汤,荤菜也不过是炒肉丝而已。


所有人都相信,这个梁作友就是个隐藏富豪。

(宋子文)

财政部长宋子文在家中见了梁作友,商谈了捐款的原则。梁作友说,两个月就可以汇出3000万元。

谈完之后,宋子文还亲自陪同他游览了中山陵,合影留念。

紧接着,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实业部长陈公博,以及蒋介石心腹陈果夫等人,都会见了梁作友。

东北义勇军后援会还专门设宴款待梁作友,送给了他刻有“毁家纾难”四个字的银盾一枚。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他的捐款,就连蒋介石,都专门见了梁作友一面,希望他能先拿出1000万元,救济灾民。梁作友承诺,7天时间,就能汇钱。

但是,一直没人见到梁作友的钱。

很多人开始怀疑,蒋介石特命汉口特别市公安局局长陈希曾调查,结果发现,这个梁作友就是个大骗子,他家中只有几亩薄田而已。

但是,梁作友居然辩解说:“我建议国民政府下一个命令,全国每人都准备一个存钱罐。每年每人最少放进去5角,全部捐给国家。这样的话,一年之内就是2万万元。”


国民政府蒙圈了……

(蒋介石)

这么大张旗鼓的闹了一通,就这么被骗了,很尴尬啊!最关键的是,没办法处理梁作友,真要是再继续闹下去,更丢人了。

于是,只能低调处理,当时的汉口市公安局发布了一个简单的公告:“关于梁作友冒充巨富行骗一案,本应重惩,姑念乡愚,不予深究,着即驱逐出境。”

但是,梁作友居然主动投案自首了……他难道不想回家吗?原来是他没钱了,路费都没了……

于是,政府给了路费,把他赶回家了。

回到山东之后,梁作友不但没有消停,还专门跑去见韩复榘,又提出了一个“十年节约救国计划”,同样是全国存钱,捐赠国家这一套。

韩复榘居然没有赶走他,还设宴合影,赞赏他。

难道韩复榘不知道梁作友是在瞎闹?他当然知道,只不过他想借着梁作友的事情,打打蒋介石的脸。原因很简单,之前韩复榘找蒋介石要军饷,蒋介石不给,让他自己筹集。

于是,弄出个梁作友,恶心一把蒋介石。


七追风


1789年7月14日*上午,法国国王前往凡尔赛宫附近的树林进行例行的皇家狩猎。凡尔赛宫是欧洲最雄伟的宫殿。狩猎结束后,国王回到自己的房间,又累又饿,于是便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了:

“Rien”

当然,国王的本意是想说他没有力气再去打猎了。之后他就和平常一样去吃饭了。他吃了这辈子最丰盛的一顿大餐。但突然之间,各路信使纷纷涌向凡尔赛宫,告诉他巴黎发生了一件非比寻常的大事。国王这时才知道,当他在外潇洒打猎写日记时,几千名愤怒的农民冲破了法国专制君主政权的象征巴士底狱。之后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法国人民最终将国王送上了断头台。因此,法国国王写的这篇一字日记可能是历史上最讽刺的一件事了。就在他写这篇日记的当下,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注:Rien翻译成英文是“没有”的意思。


义薄云间


钱玄同曾愤言:“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这话说的太早了,后来他自己大概忘了,盆友们没有忘记。

1927年9月12日,钱玄同40岁生日。出于对钱玄同昔日说下海口大话的戏弄,胡适纠集了周作人等一大帮知名文人,欲在《语丝》杂志上编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为此,他们煞有介事地写讣告、撰挽联、赋悼词。后来,由于张作霖进京自称大元帅,白色恐怖笼罩,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个专号没有刊行。钱玄同侥幸躲过一劫。谁知,一年后胡适再次旧事重提。



1928年9月12日,钱玄同41周岁寿辰,胡适特意作了一首言辞幽默的打油诗《亡友钱玄同先生周年纪念歌》寄给他,全诗如下:

该死的钱玄同,“怎会至今未死”!一生专杀古人,去年轮着自己。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耻,这样那样迟疑,过了九月十二。可惜我不在场,不曾来监斩你。今年忽然来信,要作“成仁纪念”。这个倒也不难,请先读《封神传》;回家去挖一坑,好好睡在里面,用草盖在身上,脚前点灯一盏,草上再撒把米,——瞒得阎王鬼判,瞒得四方学者,哀悼成仁大典,年年九月十二,到处念经拜签,度你早早升天,免在地狱捣乱。



钱玄同过了四十岁,可是他并没有死。非但没有死,相反还活得很滋润。为了不让别人说他食言,此后钱玄同废“钱”姓而以“疑古玄同”为名。


历史伶俜者


卡扎菲兵政变成功,兵不血刃的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是最讽刺的。政变预谋已久。1969年9月1日,27岁的卡扎菲命令助手米海什,乘飞机前往首都的黎波里接管军营。助手到达班加西机场时,发现飞机已满员。走后门上了飞机到的黎波里机场,拦出租车去往军营下车时,居然把武器和子弹忘在了出租车上。在班加西,27岁的卡扎菲亲自出马,把一辆吉普车装满子弹,一马当先的率领军队去占领电台,当他走到半路时,回头一看,却发现再在前往班加西的路上只有他一个光杆司令。原来,在前一个岔路口,随行的车队走错了方向。更为可笑的是,负责占领电台的军官开车绕城一周,没有找到电台,只好原路返回。一番周折,找到电台以后,卡扎菲自己在电台上宣布发动政变接管国家。负责接管的黎波里城外防空部队的领队,带着600名士兵到行动时,才发现只有1050发子弹,平均每人才一发半,好在一路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政变,发生时,留守国内的王储兼首相哈桑·里达王子在王宫中喝得酩酊大醉。就是这样一场仓促上阵、漏洞百出的政变,居然还成功了。


怀旧经典剧场


李敖打脸龙应台算吗?龙应台在自己的《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一书中如是写道: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九日,日军进逼南京,我宪兵动员官兵六千四百五十二人捍卫南京,由副司令萧山令中将指挥所属部队,与日军血战四昼夜,最后因弹尽援绝,壮烈殉国者一千两百一十人,受伤五十六人,生死不明两千五百八十四人。(本段叙述取第一人称,由龙应台之父龙槐生讲述,龙应台引用。)

在其他一些场合,她也宣称其父在雨花台与日军血战四昼夜,此举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结果被李敖啪啪打脸,李敖在访谈录里这样说:雨花台失陷、紫金山五分之三失守,你宪兵才几个人,龙爸爸说“我宪兵动员官兵六千四百五十二人捍卫南京,与日军血战四昼夜”云云,太威武了吧,中国守军“数十万大军”都抵不上你们六千多宪兵吗?战史可以这样吹牛吗?实际真相是:日本鬼子在十二月九日打雨花台,十一日就守不住了,是七十二军守的,朱赤旅长、高致嵩旅长都战死了,大军在前,轮不到宪兵邀功了。龙爸爸更不可能在雨花台失守后,还“与日军血战四昼夜”,除非是鬼打架吧?


相比龙应台,我更愿意相信李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