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赵云,以武力著称,实际上他是谋略大于武功的谋士

说道三国时期的武将,很多人热衷于三国武将的武力值排名,最有名的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给武将们直接做了武力排名。这个在史料中都没有提及,最早是出现在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中,我们对武将赵云的喜爱,也大多来源于故事化的三国。

三国时期的赵云,以武力著称,实际上他是谋略大于武功的谋士

我们知道罗贯中老先生带有强烈的尊刘贬曹意味,但凡是蜀汉集团的人,都是代表着正义,赵云这个人物,在演义中占据了很多笔墨,那么在三国演义中像天神下凡一般的赵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真是我们所认知的武力爆表吗?

三国时期的赵云,以武力著称,实际上他是谋略大于武功的谋士

赵云,字子龙,河北常山郡真定县人。早年受常山郡举荐,率义兵投奔公孙瓒,公孙瓒问:"冀州的人都想投靠袁绍,你怎么来投奔我呢?",赵云答到:"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我们只是追随施仁政的地方,并非是投奔你。",之后便跟随公孙瓒四处征战。刘备当时为别部司马,隶属于公孙瓒,赵云敬佩刘备的仁厚,与他有很深的交情。后来赵云兄长去世,便请辞回乡,刘备握着赵云的手一万个不舍,七年之后,赵云在邺城与刘备重逢,从此追随刘备。

三国时期的赵云,以武力著称,实际上他是谋略大于武功的谋士

真正把赵云树立成万人敌形象的还是七进七出曹军阵营,救出幼主阿斗和甘夫人,这是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桥段之一,描写得很细致,简要概括一下,赵云一人一骑闯进曹军阵营,先找到甘夫人,连杀数人送甘夫人到长坂城,后又返回乱军中找到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投井,赵云怀抱阿斗单骑死战杀出重围,一人便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人,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可能作者觉得有点太扯了,就拿曹操爱惜人才,想活捉赵云这点圆场,事实上,史书记载的就是赵云在乱军中找到甘夫人和阿斗,平安带回刘备身边,之后刘备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三国时期的赵云,以武力著称,实际上他是谋略大于武功的谋士

后来孙权趁刘备不在,派人接孙夫人和阿斗回东吴,赵云与张飞一起去拦截,成功夺回阿斗,这就是两次救阿斗的情况。之后在定军山之战里,黄忠去抢曹军粮草,赵云没去,久久不见黄忠回来,于是带兵去救,后来曹操大军围寨,赵云下令大开寨门,曹操怀疑有埋伏便退兵,刘备更是说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从赵云最重要的几次事件描述中,其实看不出来他多么骁勇善战。

三国时期的赵云,以武力著称,实际上他是谋略大于武功的谋士

赵云跟随刘备后,一直都不是作为一名武将冲锋陷阵,反倒是定位为一位出谋划策的儒将。刘备替公孙瓒征袁绍时,赵云替他掌管骑兵。平定益州后,有人建议将成都的房舍和田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益州百姓刚经历战祸,应该把房屋田地还给百姓,这样才能得民心。"。刘备称帝后,准备讨伐孙权为关羽报仇,赵云劝阻说:"国贼是曹操,现在曹丕篡位正是攻魏的好机会,消灭曹魏后,东吴也就不长久了,放着曹魏不管,反而先攻打东吴不是上策。"但刘备不听,留赵云都督江州。

三国时期的赵云,以武力著称,实际上他是谋略大于武功的谋士

诸葛亮后来率军北伐,赵云跟随他一起出征,,在街亭失利后,赵云亲自断后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诸葛亮又下令将剩余的物资分给将士,赵云认为将士没有功劳不能赏赐,物资应该留在冬天再用。这都反映出赵云有敏锐判断力和大局观。

其实历史上的赵云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是一位杀敌如探囊取物,勇冠三军的战将,与其说是将军,倒不如说他是位有勇有谋的谋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