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毛起,快遞發全國!義烏再燃快遞屠殺戰

任何行業,都有一個類似於“風向標”的存在,因為它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甚至左右整個行業行情走勢。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很多時候,他們的市場嗅覺和反應往往也最靈敏和迅速。

8毛錢,快遞發全國

在一個義烏的快遞黃牛群裡,突然出現一條消息。“快遞8毛起,歡迎聯繫。”

8毛起,快遞發全國!義烏再燃快遞屠殺戰

8毛起,快遞發全國!義烏再燃快遞屠殺戰

快遞黃牛,是義烏的特產,跟其他行業的黃牛不太一樣,從業者們通常以區塊“承包商”的身份拿到較為優惠的快遞單價,加上差價後給到大大小小的電商們。


因為規模原因,哪怕是加了差價,這個價格也比普通電商拿到的快遞價格要低,所以,黃牛經久不衰。而他們的動向,也成了義烏快遞行業變動的風向標。


8毛,指的是單件快遞0.8元發全國。這個價格,不要說利潤,甚至不能覆蓋成本,算得上做一件虧一件。

8毛起,快遞發全國!義烏再燃快遞屠殺戰

開門做生意不賺錢,圖什麼?

外人百思不得其解之時,義烏人已見慣不怪。過去的7年時間中,快遞價格戰在義烏屢次上演,或者說——戰爭早就開始了,偶爾暫歇,卻從未終結。


作為全國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也是最早有電商雲集的城市,做電商,就得依賴快遞。於是,義烏作為一個縣級市,居然成了中國快遞業務量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廣州。


“價格戰”,這種易於操作,卻又簡單有效的戰術,從來就跟義烏快遞業的發展如影隨形。

據行業媒體報道,2013年6月,義烏快遞的單均價還是6元。但此後,每年以0.6-0.8元的價格下跌。2016年,義烏天天快遞的價格已經壓縮到2.3到2.8元,2018年,圓通快遞的價格已經進入2.3-2.5元時代。


剛剛過去的2019年,迎來了義烏快遞業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價格戰,這一年,快遞單價平均價格被壓到了1.9元,最低時,甚至才1.2元。

8毛起,快遞發全國!義烏再燃快遞屠殺戰

幾乎所有快遞公司都在這場大戰中精疲力竭,幾乎無法收場。7月底,包括四通一達在內的大小快遞公司老闆先後來到義烏談判,才算暫時停戰。


快遞江湖,價格屠夫

這場價格戰雖然是從天而降,但也不算突然。早在2013年,義烏快遞業就開始了降價大戰。當年,百世匯通在義烏開啟了“均價銷售”的策略,攪動了當地快遞江湖的平衡。

8毛起,快遞發全國!義烏再燃快遞屠殺戰

說白了,就是在四通一達面前存在感微弱的百世匯通,用低價策略打開市場。

這一招非常有效,此後,百世匯通的市場份額節節攀升,逼得四通一達不得不跟進。


那一次攪動了義烏快遞業的池水,之後,義烏快遞業還將迎來兩次大戰。


2016年圓通快遞借殼大楊創世實現上市,成為中國快遞業第一股。緊隨其後,申通、順豐、韻達、中通等企業相繼實現上市。資本推動下,各家快遞公司對於業務量的需求愈加龐大。


如果仔細分析,你會發現快遞業仍然是一個追求規模化的行業。每家企業所提供的服務是同質化的,幾乎沒有太大差別。因此,在資本市場上辨別企業前景的重要指標,就是看其能佔領多少市場,具備多大規模——快遞量越多,規模越大,就能講出一個更有想象力的故事。

8毛起,快遞發全國!義烏再燃快遞屠殺戰

拼多多上6.9包郵的商品,打破了淘寶曾經的9.9包郵的底線,這樣的商品顯然需要較低的快遞價格支撐,才能造出繁榮的電商產業。


在拼多多爆火的時間裡,義烏迎來了此前快遞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價格戰,這一年,快遞單價平均價格被壓到了1.9元,最低時甚至才1.2元,所有快遞公司都捲入其中。直到7月底,幾家快遞企業才坐不住了,包括四通一達在內的大小快遞公司老闆先後來到義烏談判,價格戰暫時休戰。

8毛起,快遞發全國!義烏再燃快遞屠殺戰

義烏商家以小商品為主,小到針線、紐扣,可能每件商品的利潤最低只有幾毛錢。如果快遞價格差1毛錢,就可能造成一年幾十萬元的利潤差。因此,價格始終是他們考慮選擇何種快遞的第一要素,其次才是網絡覆蓋範圍、服務水平、時效性等。這意味著,價格優勢在這裡被放大,成了快遞佔有市場的最強競爭手段。


擊穿成本,競爭不可取

競爭是永遠存在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和氣生財”只是美好想象,但價格戰,遠遠稱不上是競爭的“最優解”。

8毛起,快遞發全國!義烏再燃快遞屠殺戰

從本質上來說,價格戰是巨頭通過低價策略阻止新的商家進入並且使得實力不濟的商家退出的手段,目的是壟斷,勝利者永遠屬於耗得起的一方,但勝利者往往也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獅子搏兔”,容易讓勝利者產生對商業規則和世界的簡單化理解,當真正的對手入局時,先期的勝利者往往會吃大虧,“你靠資本取勝,但總有更有錢的玩家。”


2020年,競爭的核心是什麼?

本次疫情讓許多商家損失慘重,但也讓很多從業者趨於冷靜,思考在後疫情時代,到底該如何競爭。

8毛起,快遞發全國!義烏再燃快遞屠殺戰

能活下去的企業,除了佔據先機不動如山的行業巨頭,只有能夠真正解決社會需求的企業,資本將更加謹慎,而泡沫將灰飛煙滅。


當然,社會需求是不斷變化中的,單純的價格低,已經不是當今中國最需要的因素,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疫情也讓中國人更加理性。


可以斷言,在2020年這個不管是商業還是生活都在洗牌的特殊年份,價值鏈將被重構,產品質量、服務質量會超越價格成為第一影響因子。


如何通過產品和服務讓自己從強敵環伺的環境中突圍,是中國的大中小商家都應該學會的。


所有行業都將受到這樣的影響。

再回頭看看義烏,上個世紀80年代,精明的義烏人曾經通過雞毛換糖,搶佔了改革開放的先機。在21世紀初,又藉助電商崛起的時機,極大擴展了自己的規模,但當21世紀第三個10年到來時,躺在過去故步自封是不可取的,放任快遞戰爭繼續同樣不可取。


時代已經變了,想要發展,一切過往,皆是序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