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脆弱,家長要引導孩子將“不可能”變成“可以”


導語

每個孩子都需要安慰鼓勵,當一個孩子長期接收不到別人的肯定時,很容易崩潰自閉。我們應該多關注他們,引導他們的心態放鬆,性格走向正道。

案例解析

小黃現在已經開始讀一年級了,但是回到家之後媽媽發現她經常哭鼻子。小黃感覺到傷心的理由千奇百怪,有時候是因為老師的幾句批評,有時候是因為同學之間玩耍時說的話有點過分。

孩子太脆弱,家長要引導孩子將“不可能”變成“可以”


媽媽覺得小黃或許是還不太適應學校裡的生活,但是漸漸地媽媽卻覺得小黃的性格或許過於脆弱,小黃總是因為一些些小事就難過很久,也因為這個事情讓媽媽十分擔心,孩子內心太脆弱,步入社會該怎麼辦呢?

一、為什麼我們的孩子都是很脆弱

1、缺乏信心

鄰居家的張阿姨有一個孫子,孩子的讀書成績非常好,也是鄰居之間的榜樣,每當鄰居今天提到張阿姨家的孫子,總會告訴孩子要向張阿姨的孫子學習。

一次期末成績公佈之後,有人去到張阿姨家發現這次自己的孩子有一門功課,考得比張毅家的孫子要好,於是隨口一提,沒想到自己只是隨便的嘮了一下磕卻讓張阿姨家的孫子耿耿於懷。

孩子太脆弱,家長要引導孩子將“不可能”變成“可以”


好幾天都悶悶不樂,廢寢忘食的學習。按照正常思路來說,別人來到張阿姨家問成績只是單純的嘮家常,而在平時周圍的鄰居都將張阿姨的孫子當成是一個學習很好的學霸。可是張阿姨的孫子卻覺得鄰居是在看不起他,於是更加奮發地進行學習。

孩子的內心過分脆弱,或許我們的身邊就有像張阿姨孫子一樣的人,成績優異,但是卻經不起人家的任何批評與比較,這樣的孩子從心底來說是因為沒有信心,儘管得到了外界一致的肯定,但是他們對自我的要求依舊非常高。

但凡得到他人一點不滿意的評價,就會從心底喪失信心,進行一種自我否定。

居里夫人說:“自信心是人們成長與成才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 自信心是學生健康發展的動力。它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困難,自強不息,逐步地自我完善,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成為生活的強者。他的這番話也告訴了我們培養孩子的信心是多麼重要。

孩子太脆弱,家長要引導孩子將“不可能”變成“可以”


2、缺少磨練機會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女,父母有時候會對孩子過於溺愛。因此孩子缺少許多的磨練機會,在家裡的時候,孩子們總是呼風喚雨,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但是步入社會的反差會讓孩子接受不了。

也因為缺少了太多磨練機會,讓孩子接受不了失敗,也接受不了他人的那些批評。

3、缺少社交與他人接觸

有些孩子總是過於玻璃心,一些些小事就會無限放大,在心裡去想非常多的事情。這樣子的孩子性格多半是比較安靜甚至自閉的,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比較玻璃心內心脆弱的話,不妨嘗試讓孩子多去進行社交活動,多與他人接觸。

在與朋友的交往過程中,會讓孩子逐漸的學習到如何與其他人打交道。

孩子太脆弱,家長要引導孩子將“不可能”變成“可以”


二、怎麼幫孩子消除內心的“不可能”

1、鼓勵孩子

小張原先是一個性格內向在人群中並不起眼的孩子,後來老師漸漸地注意到了,小張發現他是一個對自己十分沒有信心的人,她發現小張不愛進行集體活動,因為她總是害怕自己會沒有朋友,也不愛去那些舞臺上展示自己,因為他很害怕出醜。

後來老師頻繁的對小張進行鼓勵,讓小張首先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在老師不懈的努力下,小張慢慢的從一個自卑的孩子變成了自信的孩子,也因為他的自信小張漸漸的沒有了那些想法,性格也逐漸開朗起來。

鼓勵一個性格內向且脆弱的孩子可以幫孩子填補那顆不自信的心,也會讓孩子的內心從脆弱逐漸走向堅強。

孩子太脆弱,家長要引導孩子將“不可能”變成“可以”


2、多帶孩子走到人多的場合

孩子越怕什麼,家長就越應該帶孩子去突破這些不可能。比如說內心比較脆弱的孩子,通常不願意去主動和他人接觸,也不願意去交許多的好朋友。

家長就應該多帶孩子走到那些人多的場合,主動讓孩子與他人進行交往,在孩子去和別人交朋友的過程當中,讓孩子明白他可以。

孩子太脆弱,家長要引導孩子將“不可能”變成“可以”


3、改變孩子心態

內心脆弱的孩子心裡想的內容基本是過於悲觀的,家長應該去及時的調整孩子的心態,讓孩子的內心每天都處於積極向上當中,家長應該每天都去跟孩子溝通了解到孩子內心在想什麼,然後再根據孩子的內心想法進行一種調整。

千萬不能讓孩子每天都沉浸在自我否定與悲觀情緒當中,家長要想盡辦法讓孩子積極面對任何事情,改變好孩子的心態。

孩子太脆弱,家長要引導孩子將“不可能”變成“可以”


總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做到去鼓勵自己的孩子,如果發現孩子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那就應該讓孩子多嘗試去他人接觸,多進行社交活動。


育兒問題非兒戲,讓孩子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