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在朝鮮十二年,其權勢地位,如同“太上皇”

談到袁世凱,我們大多數人對他的認知可能都是“袁世凱是個竊國大盜”,因為他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迫使孫中山退位,旋即自己當上了大總統。一直到現在,袁世凱死了一百多年還揹負著一身罵名。

但是鮮有人知,袁世凱曾經是個年輕有為的好小夥,他代表清政府在朝鮮待了十二年,為維持中朝關係,抵禦日本和俄國對朝鮮的滲透等做了很多貢獻。

袁世凱在朝鮮十二年,其權勢地位,如同“太上皇”

19世紀70年代,日本逼迫朝鮮簽訂了《江華條約》,從這時開始,日本就加緊了對朝鮮的經濟和政治滲透,肆無忌憚的掠奪朝鮮的糧食和原材料,與此同時,又屢屢干涉朝鮮的內政,培植親日勢力。

日本是想要讓整個朝鮮脫離清政府的控制,廢除中朝的宗藩關係,使朝鮮半島成為日本的殖民勢力,在控制朝鮮之後,下一步再把它打造成侵略中國的前沿基地。

袁世凱在朝鮮十二年,其權勢地位,如同“太上皇”

江華島事件

毫無疑問,日本在朝鮮的所作所為嚴重挑戰了大清帝國——這個朝鮮宗主國的安全和利益。尤其是在“壬申兵變”事件發生之後,清政府內部更加感到朝鮮局勢的緊張和惡化,事情的發展越來越不利於中國。

鑑於朝鮮國內某些政治勢力已經漸漸有親日離華的傾向,再加上日本吞併琉球、侵略臺灣,清政府已經意識到日本人是隻餓狼,胃口和野心都大的很,若是再不主動出手,恐怕事態對自己會越來越不利,而且朝鮮這個最重要的屬國也會有被日本吃掉的危險。假若如此,滿清的老家東北和京津重地就會直接暴露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了。

袁世凱在朝鮮十二年,其權勢地位,如同“太上皇”

壬申兵變

正是認識到了這一局勢的險惡,所以在1882年壬申兵變發生之後,清政府當機立斷,迅速派兵入朝控制了朝鮮的局勢。這些派遣入朝的官兵,當中有一個人就是後來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的袁世凱。

初入朝鮮時,袁世凱還只是一個普通的中級軍官,在他的結拜叔父吳長慶手下當差。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後,吳長慶被調到中越前線對抗法軍,袁世凱便因為其在鎮壓兵變期間展露的軍事才華和出色表現,被提升為留朝清軍三大營之一的“慶”字營的統帥,受命“總理親慶等營營務處,會辦朝鮮防務”。

袁世凱頓時成了在朝鮮獨當一面的實力派人物,頗受朝鮮國王和清政府的器重。

袁世凱在朝鮮十二年,其權勢地位,如同“太上皇”

在朝鮮期間,袁世凱一直對朝鮮的事務表現得很是積極。

他在鎮壓兵變後不久就建議朝鮮編練新兵,用以防備日本。不久之後,朝鮮政府便正式委任袁世凱代為訓練朝鮮新軍。接到委任後,他便立即著手實施,“草創章制,編選壯丁”都是他一手抓的,可見袁世凱很是上心。

兩個月後,朝鮮國王到現場觀摩新軍操練,見兵士“步伐頗整,放搶亦熟”,稱讚袁世凱練兵很有一套。因此在朝鮮,袁世凱得了一個“知兵”的好名聲。再加上之前在鎮壓兵變中的功績,袁世凱在朝鮮朝野上下廣受好評,頗得人心。

袁世凱在朝鮮十二年,其權勢地位,如同“太上皇”

但也正是因為袁世凱的這般春風得意,有些人看在眼裡,心裡覺得十分不爽,對袁世凱很是嫉妒。

跟他一起在朝鮮的同僚吳兆友便攻擊他,“妄開邊釁,挪用軍款”。袁世凱為了躲避攻擊,遂於1885年回到國內,賦閒在家。

但是不久之後,李鴻章便又對他委以重任,命他護送大院君回朝鮮。一個月後又封他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務大臣”,位同三品道員,擁有了左右朝鮮政局的權力,儼然成了朝鮮的太上皇。

這時袁世凱才26歲,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年輕有為啊!

袁世凱在朝鮮十二年,其權勢地位,如同“太上皇”

李鴻章給袁世凱的任務是強化中朝之間的宗藩關係,防止朝鮮的獨立自主傾向和日俄的滲透,所以這不可避免地袁世凱會干涉朝鮮內政,因此這也就引起了朝鮮國內的不滿,清廷中也有不斷有人彈劾他。

但是李鴻章卻不為所動,還給他寫了幾個評語,說他才能出眾,識大體,顧大局,在朝鮮非他不可。為他加油打氣,以示對他的支持。

甲午戰爭爆發前夕,袁世凱狼狽地逃回國內,他在朝鮮前後共待了12年,雖因年輕氣盛做了不少過激的事,但他對抵禦日俄兩國對朝鮮的窺伺和滲透,強化中朝之間的宗藩關係,確實是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是“一讀歷史”,喜歡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