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发病率9.5%的慢性肾脏病更值得我们关注

2020年2月,据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于公布的《1990-2017年全球、区域和国家慢性肾脏病负担: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显示:

截止到2017年,全球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达6.975亿,其中中国肾病人数达1.323亿(肾病发病率9.5%)。换言之,平均每10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人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慢性肾脏病预后差,费用高,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给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带来巨大影响,已成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疫情之下,发病率9.5%的慢性肾脏病更值得我们关注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患者出现肾脏病理学异常或血、尿及影像学相关检查提示有肾损害,或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1.73m2)持续至少3个月的一类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痛风肾、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肾病、隐匿性肾炎等,除了一些急性的肾脏炎症性疾病(如急性肾炎和急性尿路感染)之外,很多种肾脏疾病都属于慢性肾脏病的范围。

疫情之下,发病率9.5%的慢性肾脏病更值得我们关注

慢性肾脏病,病程发展缓慢,若未能及时有效诊治,均可导致病情恶化进展或随病程迁延,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最终形成尿毒症。

疫情之下,发病率9.5%的慢性肾脏病更值得我们关注

常见的病因

1.糖尿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达到了1.2亿,和慢性肾病相当。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在5-10年内发生肾损害。糖尿病有30%左右的患者进展到了糖尿病肾病。


2.感染: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包括呼吸道的感染、消化道的感染及泌尿系统的感染均可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发生。


3.各种代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痛风等。


4.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憋尿、嚼槟榔、喝果汁、喝水少、刷牙少、不洗牙、吃得太咸、喝碳酸饮料、高蛋白饮食等,均可导致慢性肾脏病发生。


5.过量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常见的肾毒性的药物有解热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等)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代头孢、质子泵抑制剂等。部分中草药也具有肾毒性,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遵循医嘱的使用量,避免滥用药物,导致肾损害。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

1.根据肾功能受损的程度划分: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当肾单位受损未超过正常的50%,肌酐清除率50~80ml/min,有储备的肾功能代偿而不出现血尿素氮等代谢产物的增高,血肌酐维持在正常水平,常有夜尿增多外,无任何临床症状。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肌酐清除率20~50ml/min,血肌酐133~442μmol/L(2~5mg/dl),血尿素氮超过7.1mmol/L(20mg/dl)。患者可无力,纳差,轻度贫血等临床表现。


(3)肾衰竭期:肌酐清除率10~20ml/min,血肌酐442~707μmol/L(5~8mg/dl),血尿素氮179~286mmol/L(50~80mg/dl)。患者出现贫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各系统临床表现。


(4)尿毒症期:肌酐清除率10ml/min以下,血肌酐707μmol/L(8mg/dl)以上,血尿素氮超过286mmol/L(80mg/dl)。患者有明显的酸中毒、贫血及严重的全身各系统症状。

2.1999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工作组(KDOQI)的慢性肾脏病分期标准:


(1)1期:已有肾损害,肾小球滤过率 ≥90ml/min。


(2)2期:肾小球滤过率轻度降低 60~89ml/min。


(3)3期:肾小球滤过率中度降低 30~59ml/min。


(4)4期:肾小球滤过率重度降低 15~29ml/min。


(5)5期:终末期肾病(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

疫情之下,发病率9.5%的慢性肾脏病更值得我们关注

尿毒症

尿毒症是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

尿毒症的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尿毒症性酸中毒,钠水潴留,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


(2)心血管病变:近期研究发现,尿毒症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比普通人群约高15-20倍。


(3)肺部病变:纤维素性胸膜炎、肺钙化,甚至引起肺泡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肺充血可引起“尿毒症肺水肿”。


(4)血液系统病变: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


(5)神经系统症状:早期症状可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尿毒症时可有反应淡漠、谵妄、惊厥、幻觉、昏迷、精神异常等。


(6)骨骼病变:肾性骨营养不良及骨质疏松症。

若慢性肾脏病进展至尿毒症期,只能靠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药物治疗不可能治愈。肾移植是尿毒症病人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供体的缺乏,肾移植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治疗作用。


疫情之下,发病率9.5%的慢性肾脏病更值得我们关注

慢性肾脏病的并发症

慢性肾脏病会导致全身各个器官的病变,最常见的有尿毒症性酸中毒,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高钾血症等。

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常见表现。临床研究显示,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纠正贫血,并补充铁剂和叶酸,可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如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疗效不佳不能及时纠正,患者则只能接受输血治疗。

疫情之下,发病率9.5%的慢性肾脏病更值得我们关注

高钾血症

当人体血液中的钾含量高于5.5mmol/L时,被称为高钾血症。高钾血症也是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钾血症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于心脏的影响,严重的高钾血症会导致心跳骤停。所以患有高钾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增加血钾监测频率,从3个月/次增加为至少1-2个月/次。适当增加血钾检测频率可明显提升高钾血症的诊断率,以避免复发。注意诊断界值,及时进行干预或启动药物管理。


高钾血症的长期管理方法包括病因管理(饮食控制及RAASi类药物)及增加钾排出(袢利尿剂或钾结合剂),但从临床实践上来看这些方式的安全性及依从性仍存在不足。

疫情之下,发病率9.5%的慢性肾脏病更值得我们关注

(1)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2-3克(或者酱油10-15毫升),忌用含钠离子的食物,如咸菜、咸蛋、腌肉、海产品等;


(2)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饮食中的蛋白质不超过30-40克,其中优质蛋白应占50%以上,适用于肾功能正常的肾脏病人;


(3)低脂饮食,少食动物油,烹调油以植物油为主;


(4)低磷饮食,少食动物内脏,海产品,奶制品,肉类及坚果类食品;


(5)低嘌呤饮食,限制食用嘌呤含量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脑子,肉汁,火锅汤,啤酒等,主要适用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病人。


疫情之下,发病率9.5%的慢性肾脏病更值得我们关注

报道称,新冠病毒感染,也会攻击肾脏,可使尿蛋白和血肌酐升高。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免疫力低下,相对比于健康人群会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而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更要定期往返医院接受治疗,加大了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及新冠病毒攻击肾脏的风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类慢性肾脏病患者成为了“特困”群体。建议这类患者及时跟医生确定去医院透析的时间,同时,出门要注意防护。

我们国家的人群的慢性肾损害的比率达到了9.5%。所以要特别的重视肾脏健康,提高健康意识、定期体检、养成良好的生活和用药习惯,规避肾病的病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延缓病情的进展,使得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