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商視點]乘用車市場大洗牌:正在發生!


[展商視點]乘用車市場大洗牌:正在發生!

2019年,我國狹義乘用車年銷售總量為2070萬輛,對比上年負增長7.4%。這是繼2018年負增長3%後,我國乘用車市場銷量連續第二年下滑。


[展商視點]乘用車市場大洗牌:正在發生!

(圖表1)

在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相關車型銷量排行總榜中可以看到,在2019年205個品牌的轎車銷售排行榜(見圖1)中,排首位的大眾朗逸年銷量達52萬輛,排前10名的品牌轎車銷量均超20萬輛。

[展商視點]乘用車市場大洗牌:正在發生!

(圖表2)

而排前10名的車型仍以歐美日合資車型為主,其中大眾品牌佔據四個席位,總銷量達142.25萬輛。而排在銷量最後一名的年銷量僅23臺,倒數後十名的品牌車型(見圖2)年銷量均未過千。

[展商視點]乘用車市場大洗牌:正在發生!

(圖表3)

在218個品牌的SUV年度銷量排行總榜(見圖3)中,拔得頭籌的哈弗H6年銷量達到38.64萬輛,前10名均超15萬輛。與轎車不同,在SUV銷量前十名中,國產車已與合資車平分秋色,在銷量上甚至比合資車略勝一籌。

[展商視點]乘用車市場大洗牌:正在發生!

(圖表4)

五大國產品牌車型的總銷量為112.68萬輛,而合資車的大眾、日產和本田三個品牌合計銷量為99.79萬輛。而排在總榜銷量最後一名的,年銷量僅6臺,後十名(見圖4)均未過300臺。

[展商視點]乘用車市場大洗牌:正在發生!

(插圖來自網絡)

在MPV市場,素有“中國神車”、“世界神車”之稱的“五菱宏光”仍然一枝獨秀,以年銷量37.48萬輛的優異成績,輕鬆拿下該市場銷售“狀元”,是排名第2的別克銷量(14.81萬輛)的2.53倍。但是,“五菱宏光”的年銷量對比去年卻下降了20.6%!在45個MPV車型中,排名最後兩名的,當年銷量也均未過300臺。(注:前述數據均不含進口車輛)

而據公安部統計,2019年我國新註冊登記機動車3214萬輛,機動車保有量達3.48億輛。小型載客汽車保有量已達2.2億輛,比2018年增加1926萬輛。其中,私家車保有量已達2.07億輛,首次突破2億輛。2019年全國已有66個城市汽車保有量過百萬輛,30個城市超200萬輛,其中,北京、成都、重慶、蘇州、上海、鄭州、深圳、西安、武漢、東莞、天津等11個城市超300萬輛。

但是,在傳統動力乘用車銷量一片下滑聲中,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反倒比2018年增加了120萬輛,總保有量達381萬輛,增幅高達46.05%。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達310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19%。我國新能源汽車增量已連續兩年超100萬輛,呈現單兵獨進、快速增長趨勢。

上述數據和分析,至少反映和傳遞出以下幾5個重要信號和信息:

1、我國乘用車已達階段性飽和。從狹義乘用車年銷量一側分析,已表現為連續兩年下滑;而從汽車過百萬輛城市一側分析,已超66個,佔全國城市總量的10%強。

2、相當部分車型和品牌將面臨殘酷洗牌。由乘用車銷量結構分析可知,一些車型和品牌由於年度銷量過低,已完全失去市場應有的規模效應,未來生存形勢極其嚴峻。

3、新能源車輛異軍突起。近年來,除傳統車企紛紛轉型、介入新能源車生產外,其他一些行業大V如房地產行業、白色家電業等巨擎也紛紛跨界加入這一“新型”市場,與傳統車企搶分“一杯羹”。

4、國產車製造技術及品牌“粘性”已可與合資車同臺競技。經過二十餘年發展,我國國產車頭部企業通過艱辛努力,終於走出自己的“一片天”。長城、吉利、比亞迪尤其是五菱這樣的車企和品牌,已深深贏得中國小康階級的信任和擁戴。

5、國人汽車消費漸趨理性。一是在價位方面消費趨於理性,二是對車型消費趨於理性,三是對品牌消費也日漸理性。

進入2020年,由於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得我國汽車銷量在去年已連續兩年下滑的基礎上,雪上加霜,持續下滑。其中1月同比下滑21.5%,2月同比下滑78.5%(數據來源於行業協會公開發布信息)。部分尾部車企,1-2月甚至顆粒無收。

儘管2020年開初的汽車市場行情繫受春節和疫情兩大疊加因素的影響,但從前述近兩年汽車市場的表現、分析情況來看,即使沒有新冠疫情因素的影響,我國今年的汽車市場尤其是乘用車市場銷售狀況也不會有明顯好轉,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由“增量市場”轉入“存量市場”的趨勢已不可逆轉,這與當年白色家電市場、啤酒市場等消費市場發展的軌跡和路線如出一轍。

當此時也,我國汽車業界應對這一形勢及其未來發展給予清醒、全面、正確的認識,相當部分車企應儘早分析、把握自身狀況和實際,儘快制定並實施相關轉型、調整發展的戰略和計劃,切忌後知後覺、覺而不動,甚至視而不見,坐失大好良機轉瞬即逝,重蹈當年白色家電業和啤酒行業重組整合中許多企業的慘劇和悲劇。

當前,對於我國大部分車企而言,未來的重組、調整戰略和方向至少可有包括但不限於以下5個路徑:

1、與頭部企業“聯姻”。耐用消費品市場格局一旦形成,在市場上、在客戶心目中就會有一個相當長的穩定期和“粘性”度,短期內很難扭轉和改變。已處於市場後部的企業,此時最佳的方式和途徑就是和頭部企業聯合,成為頭部企業的一部分,在保留自身地位的同時,讓渡部分利益,以求得自身未來的生存和發展。

2、國有車企控股方可儘早考慮將自己的後部企業免費“送”給國內的國有頭部企業,乃至民營頭部企業。就象當年一些開拓、明智的地方政府,將自己的啤酒廠、白酒廠免費“送”給國內酒類“巨無霸”企業一樣,“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這樣庶幾還可保留已經存在的企業和資產,繼續發揮原有製造產能,並能繼續為當地創造GDP、解決就業。否則,企業未來一旦倒閉,債務纏身,就鮮有企業願意接手。

3、加快由“紅海”轉向“藍海”,轉型其他特種車、專用車製造或進入“後汽車市場”。既然在乘用車市場已沒有前途,就要“認賭服輸”,立馬掉轉船頭,由“紅海”轉向“藍海”。[展商視點]曾赴日本參觀考察農業,對日本農民使用的各種得心應手、各種用途的小型農業機械、車輛豔羨不已。而這些機械和車輛在我國還都是空白。

而且,上述車企也可以轉戰“後汽車時代”。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現已達3.48億輛,“後汽車時代”軟硬件配套市場是一個浩如煙海的“藍海”。如果轉型成功,一樣可以大有作為,企業未來的規模、效益可能會反超原有規模和體量,且前景更為廣闊。

4、新能源車企應儘快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新能源汽車市場看似增長速度較快,但也只是一段時期的特殊情況而已,未來的發展趨勢肯定會與傳統汽車發展趨勢並軌。當前,許多跨界企業因急於搶佔市份額,其在發展初期,技術、人才、配件等都採取“拿來主義”,基本或完全來自於其他企業配套,沒有或少有自身特殊優勢。

該類企業在市場站穩腳跟後,即應以自己原有的、也是唯一的優勢——充足的資金,通過投資、併購快速向產業鏈的上下游進行延伸,做全產業鏈,做大企業規模,包括收購目前正處困境的後部車企,從而在原已成熟的“紅海”市場把自己做成“艨艟鉅艦”,否則,日後也必將重蹈今日尾部車企的覆轍。

5、對於生產能力既未成規模、品牌也未形成市場效應、後期投資捉襟見肘的後部車企,應儘早下馬,關停並轉。市場經濟是殘酷的。失敗了就必須正面現實,繼續死撐活捱,到頭來“體無完膚”尚屬幸運,怕只怕煙消雲散、“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該類企業應壯士斷腕,儘早出清。

[展商視點]乘用車市場大洗牌:正在發生!

我國乘用車市場洗牌大幕已經拉開。一場波及全球的洶洶疫情必將進一步加速這一市場進程。

未來的汽車市場,必將是強者恆強者的天下,一大批車企將倒在“腥風血雨”之中……

[展商視點]專業發佈財經商業類前沿分析研究報告。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