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子如此重視道德?老子的道德和今天的道德有什麼不同?

來源丨喜馬拉雅APP精品課《曾仕強講中華文化·大合集》

《道德經》講的是“道”與“德”,對於中國人而言,道德才是我們的信仰。自古以來,凝聚中國力量的不是宗教信仰,而是道德。那“道”和“德”是什麼關係?如果說“道”是大自然變化的規律,存在於天地之間,那麼“德”是什麼?

為什麼老子如此重視道德?老子的道德和今天的道德有什麼不同?

全世界只有一個道,這個道,儒家講,諸子百家也講,其實都在講《易經》的道,叫做易道。一般人說《易經》有兩個大的領域,一個叫義理,一個叫術數。其實,它有三大領域,除了義理、術數以外,還有一個叫道德。這個道德是以老子領軍的,《道德經》是老子的專著,從頭到尾講兩個字:道德。

為什麼老子如此重視道德?

其實我們所認為的道德,跟老子當初所講的道德是有一段距離的。那麼,老子所講的道德是什麼?假設宇宙有一個本體,它是永恆存在的,在地球沒有形成以前它就存在了,這是老子給我們最大的啟發。道,它是在宇宙當中永恆存在。植物會、動物會死掉,但是宇宙的道是永恆不變的。

為什麼老子如此重視道德?老子的道德和今天的道德有什麼不同?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道,離開道就無法存活。萬物都生於道,它一輩子陪著你,不離開你。“道”有個很可貴且可愛的性質,就是不主宰你,讓你成長,養活你。道很寬廣,它給你自由。道雖然給了你自由,但你不要去破壞它。人要覺悟,在地球上你是客人而已,不是主人。要尊重主人的環境,不要去破壞它。

什麼是“有德”與“失德”?

如果你表現的合乎道,那麼你就叫上德;如果你表現的不合乎道的要求,那就叫失德。德就是看你有沒有按照身上原有的道去發揮,其實佛家一再講,做人要明心見性,那個性就是人性。

人性是道給我們的,那個道給狗有狗性,給貓有貓性,給豬有豬性,給植物有植物性,給人有人性。你表現得合乎人性,合乎自然規律,有德。有德就是得道高人。如果你沒有這樣做,那你就很顯然是失德。

為什麼老子如此重視道德?老子的道德和今天的道德有什麼不同?

人一定要替自己的言行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人生的定義,就是自作自受。可是偏偏我們要把責任推給別人,把好處攬給自己,這就不對了。

所以,老子提出跟一般人不同的看法。老子這麼做不是否認有是非,不是否認要講仁義,只是說這些是非判斷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合不合乎道?

現在我們不是沒有是非,而是是非的標準它已經失靈了,已經違道了,所以我們要反者道之動。現在開始走回頭路,及時地返璞歸真。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關於主播和課程:

曾仕強 ,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講解《易經》,在函谷關現場講解《 道德經》,吸引了2000多名國學愛好者。

在《曾仕強講中華文化·大合集》中,他從家庭和睦到企業發展,以《道德經》、《易經》為基礎,用中國式管理的智慧,深挖國人為人處世背後的道理,助你走出一條樂天知命的人生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