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墓地實拍:一個破敗荒涼,一個背山面海綠草如茵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墓地實拍:一個破敗荒涼,一個背山面海綠草如茵

照片中就是“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早期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來投身綠林,隨著勢力的不斷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只得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土匪勢力,維護國家統一。張作霖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他是最有骨氣的大軍閥,勇敢機敏,逐漸在亂世中站住了腳跟,成為了奉軍首領,號稱''東北王'',更是中國近代史史上響噹噹的人物!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墓地實拍:一個破敗荒涼,一個背山面海綠草如茵

張作霖做事圓滑,日俄戰爭時期,他左右幫忙、打擊。導致沙俄與日本都不敢得罪他,面對日本軍方的挑釁張作霖一點不畏怯。據說,日本人將事先準備的五項要求(允許日本人在東三省和東蒙地區享有居住與經商權利,將間島地區的行政權讓給日本人)讓張作霖簽字。張作霖知道以後破口大罵:“日本人心腸黑,全是下圈設套騙人。”並對部下說:“絕對不能同意日本人提出的要求,免得東三省父老罵我是賣國賊。”照片中張作霖重傷被抬走。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墓地實拍:一個破敗荒涼,一個背山面海綠草如茵

照片中是張作霖墓園門口。由於張作霖的不合作導致日本人對其產生了殺心,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當張作霖乘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匯處橋洞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傷,當日逝世,享年53歲。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墓地實拍:一個破敗荒涼,一個背山面海綠草如茵

這張照片中張作霖的墳墓因為年久失修而破損,從照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墳墓的周圍長滿了雜草。一代梟雄的''東北王''張作霖墓在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石山鎮南驛馬坊村西頭的果樹林中,墓園的周圍是由青磚花牆。由園門到墳前有64米長的青磚甬道,兩側砌起馬路邊石。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墓地實拍:一個破敗荒涼,一個背山面海綠草如茵

照片中是張作霖與原配趙氏夫人的墓葬。1937年,張作霖死後九年,在舊部的不斷努力下,日本關東軍才同意將張作霖下葬,而此時的張學良則已被蔣介石幽禁。於是,張作霖的棺槨在妹妹和外甥吳廷奎重孝護靈,由瀋陽用火車運到羊圈子車站,再由人抬到驛馬坊塋地與其妻趙氏合葬。當時張作霖的姐夫吳永恩在驛馬坊主持迎靈安葬儀式。迎靈安葬儀式非常隆重,當時的偽報紙報道了這一移靈事件,此後吳廷奎也給張氏看管墳墓。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墓地實拍:一個破敗荒涼,一個背山面海綠草如茵

照片中是與東北軍將領在一起的“少帥”張學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挑起事端從而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事變當夜,東北軍奉張學良的命令“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次日,張學良在記者談話時中說:“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由於執行張學良不抵抗命令,北大營8000名守軍被只有300左右的日軍擊潰,瀋陽淪陷。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墓地實拍:一個破敗荒涼,一個背山面海綠草如茵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墓地實拍:一個破敗荒涼,一個背山面海綠草如茵

照片中是晚年的張學良。張學良在美國接受採訪時,張學良說:“那個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謂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衝突,他來挑釁,你離開他,躲開他。”當質疑“不抵抗”命令是蔣介石下的時,張學良回答說:“瞎說,瞎說,沒有這事情。我這個人說話,咱得正經說話。這種事情,我不能諉過於他人。這是事實,我要聲明的。最要緊的就是這一點。這個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個兒的事情,是我的責任。”2001年10月15日8時50分,張學良在美國病逝,享年101歲。葬禮結束後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神殿之谷”的墓園,與去世的夫人趙一荻合葬在一起。“神殿之谷”位於檀香山島北,距離市區五六十公里,墓地靠山面海,環境十分優美,被稱為全世界最美的墓地。在給棺木填土前,參加葬禮的人們把帶去的鮮花扔在棺木上。整個活動持續了四個小時。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墓地實拍:一個破敗荒涼,一個背山面海綠草如茵

在給棺木填土前,參加葬禮的人們把帶去的鮮花扔在棺木上。整個活動持續了四個小時。這是張學良自己選定的墓園,坐南朝北,名為“中國海景”整個墓園佔地200平方米,入口處矮牆上橫嵌著一塊褐紅色大理石,正中刻著"以馬內利"四個仿宋漢字。墓園的後方是一個白色的十字架。墓園門口有一個鐵門。外人是不能隨意靠近墓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