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作者是清代的小说家吴敬梓。这部书把我国古代的讽刺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我国的讽刺小说得以与世界讽刺名著并列,这是吴敬梓对我国小说史的伟大贡献。

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的评价极高,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它是:“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足称讽刺之书”。

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小学到初中,要说教科书里印象最深的课文,对我来说,除去《半夜鸡叫》,应该就是《范进中举》了。后来读完全本的《儒林外史》,方才知道在“范进中举”的前后还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

其实范进不仅中了举,后来还中了进士,而且进京做了大官。范进从二十岁应考,直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人,总共考了二十余次。为何那么多次没中,单这最后一次就得中了呢?以及他后来怎么中的进士,这其中都是有些缘由的,我们不妨根据原文内容细细分解。

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范进中秀才的真相

周进初次到地方组织科考,心里便想着自己在功名方面吃苦久了,如今当权,必要细细看那试卷文章,不可屈了真才。

正因为周进这样的发心,才有了范进的进学机会。范进首次出场,就是在考场交卷的一幕。书中对周进眼中的范进,有详细描写:

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范进)还穿著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

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见了他的样子,周进心生恻隐,问些状况后便让他去了。于是将范进的卷子用心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什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这是书中原话。好在那时段来交卷的考生较少,周进又将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多遍,方才回味过来,不觉叹息道:

“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如此可见,范进是有真才实学的。之所以这么多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实在是被那些糊涂试官所埋没了。同理,折射出周进本人的不幸遭遇,也是这个原因。所以,吴敬梓写这样人物,就是在批评和讽刺科举考试中这种不合理状况对知识分子的戕害。

百变金刚胡屠户

胡屠户是范进的岳父,以杀猪卖猪肉为生。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文化,言语粗俗,斤斤计较,唯利是图。作者通过对他的语言的细节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非常市侩的小人物形象。

比如,胡屠户嫌弃女婿不善营生,家里日子过得一塌糊涂,打心眼儿里瞧不起他,每次见到女婿,都会教训他,因为胡屠户是卖肉的,所以他说话是“三句话不离老本行”。范进进了学,胡屠户拿了些猪大肠、一瓶酒来到范进家里,劈头盖脸先把姑爷训斥一顿:

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到了秋天,范进想去参加秋闱大考,没有盘缠,去找胡屠户,胡屠户不舍得给他,又骂范进:

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而范进中举以后,胡屠户对他态度大变,一口一个“贤婿老爷”,前倨后恭的样子,只教人恶心。作者通过几处语言上的细节描写就把胡屠户势力、吝啬、嫌贫爱富的市侩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给了读者。

范进对待胡屠户的态度在中举前后也有不同,作者同样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比如中举前他称呼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就叫“老爹”。这和他中举前,唯唯诺诺,只敢对胡屠户说“岳父家见教的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胡屠户壮着胆子打了范进一巴掌

借助动作上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范进中了举,胡屠户拿了五千钱来贺喜。

前后对比,从称范进是“现世宝穷鬼”、“没用的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到“贤婿老爷”、“天上的星宿”、“文曲星下凡”。吴敬梓真是把一个前倨后恭,嫌贫爱富、卑微势利的市井小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细细读来,忽又感到不寒而栗。即便今日,就在你我身边,仿佛也并不少见如胡屠户这般人物。

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高尔基说,创作就是把许许多多的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或大或小的整体。这个“细小的东西”指的就是细节,一个眼神儿、一句话都可以作为一个细节。看似简单的细节,如果被放在特定的语境、特定的场景当中,就会产生特别的效果。

《儒林外传》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除了《范进中举》书中还有许多辛辣、讽刺的故事。而细节描写的作用也不止本文所列举的这几点,更多的精彩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发掘、体会。

鲁迅先生称《儒林外史》为我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并给予了“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这样的评价,可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胡适先生也因此一书对其作者吴敬梓甚是推崇,曾断言认为吴敬梓是安徽第一大文豪,他笔下《儒林外史》更是“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而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书中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以妖怪和人相爱的故事为基础。这其实就是作者想要表达他的那种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以及急切地想摆脱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可能其中很多故事在别人看来是比较荒谬的,但是实际上这都是作者想借用夸张的手法,来揭露当时统治时期的黑暗以及制度的腐朽。不得不说这本文学著作用的手法和方式是极为鲜明的,这也使得当代很多文学作家对其赞叹不已​。

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两本书看完,人情世故起码半通;看懂,可以小小纵横于世俗社会。

无论是儒林轶事,还是古代奇幻,每一部,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一遍遍品味研读。不管时代发生什么变化,历史呈现在每一个小人物的命运上,却总是会惊人的相似。

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古人言:读史使人明智。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历史会给我们答案。

不只是我们可以读,老张家的孩子也特别喜欢看《儒林外史》,看完之后语文写作的素材都有了!老师最近还夸孩子作文水平大步提高。两本书,原文加翻译,让你阅读起来畅通!

于细微处见精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那些最真实的历史,往往都保存在文学作品中,这两部书,能为你还原一个鲜活的时代,愿你读来,有一份感悟和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