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从新娘到奶奶,再回到新娘,赵氏的起伏人生都因儿子

《儒林外史》里赵氏的故事十分精彩,她由一个小妾被扶上正妻的位置,获得荣华富贵后又根基不稳,从云端跌下,而这大起大落的原因,看似赵氏的手段和难以预料的命运在操纵,实际上却受一个婴孩生与死的影响。

男主严监生是个地主乡绅,发妻王氏不能生育,小妾赵氏生了儿子。

小妾地位低,但赵氏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处处以儿子示人。比如,正妻王氏的哥哥们来家串门,赵氏都是让奶妈先抱着孩子出来叫舅舅,然后再自己出来拜见,自己便有分量多了。

儒林外史:从新娘到奶奶,再回到新娘,赵氏的起伏人生都因儿子

后来王氏重病不起,有心机的赵氏看到了机会。

还是利用儿子。

在王氏病榻前,“生儿子的妾”赵氏抱了孩子在床脚头坐著哭泣,哭了几回。

若问哭什么,为什么口口声声要替自己死,赵氏说到孩子:“他爷四十多岁,只得这点骨血;再娶个大娘来,各养的各疼。自古说:‘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这孩子料想不能长大,我也是个死数。不如早些替了大娘去,还保得这孩子一命。

尽管王氏不相信赵氏真会为自己而死,也识破赵氏想当正妻的真实目的,还是看在孩子份上,说出了赵氏想要的话:“何不向你爷说明白,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个填房?”对来询问自己意见的两个哥哥,已经说不出来话的王氏“把手指著孩子,点了一点头”。

赵氏利用孩子,在王氏这儿博得同情,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对王氏的提议“把赵氏扶正”,男主严监生是连三答应,本来可以再迎新人,却比赵氏还急切定下这件事,叫人极早去请了舅爷来商议。这是为什么?

上文提到了严监生的年龄:他爷四十多岁。四十多岁再娶妻生子,再怎么快,到孩子成人也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得济否?并且谁知道那孩子是男孩女孩?设若正妻没留下个一男半女再把现成的儿子陨了,岂不亏大发了!就如同王氏哥哥所言:你若另娶一人,磨害死了我的外甥,老伯、老伯母在天不安,就是先父母也不安了。

古人十分讲究后代香火,严监生对老来得子唯一的儿子十分爱护。这个吝惜的有钱人尽管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但是小儿子要吃的时候,还是给买来独吃,养得白白胖胖;小儿子穿戴也很“地主”,带著银项圈,穿著红衣服。还有严监生病重的时候,不放心儿子,托付两个大舅哥照顾:“我死之后,二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著进个学......”也体现出严监生的爱子之情。

王氏死后严监生念着她的好,不久思念成疾也死了,说明严监生对糟糠之妻王氏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之所以急于给赵氏名分大约就是为儿子,不叫儿子受折磨,给儿子嫡子名分罢了。

儒林外史:从新娘到奶奶,再回到新娘,赵氏的起伏人生都因儿子

所以说,赵氏想当正妻的野心在严监生那里得到支持,也全是因为儿子。

严监生死后,没有了男主人的家里,赵氏还是过了把富人的瘾: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奴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度日。

男人死了赵氏还有荣华富贵,儿子死了会怎样?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久赵氏儿子又出起天花来,几日不能灌浆,到七日上,把个白白胖胖的孩子跑掉了。

本来大伯子严贡生早已分家另过,赵氏自己家的事自己做主,没了儿子可以领养过继,即使想过继大伯子的儿子,也有选择权,爱要老几要老几,可是严贡生是个无赖,不仅不把赵氏想要的五儿子过继给她,就是赵氏不想要的二儿子,大伯子把他派过去后,也不是以过继的身份,而是以新主人的身份入住。

严贡生在自己弟弟死时还承认赵氏正妻的身份,他说,“二奶奶,人生各禀的寿数;我老二已是归天去了,你现今有这个好儿子,慢慢的带著他过活,焦虑什么?”

可这次严贡生却改口,说赵氏是新娘(小妾),他说:“赵新娘是没有儿女的,二相公只认得他是父妾......二相公称呼他新娘,他叫二相公二娘是二爷二奶奶。再过几日,二娘来了,是赵新娘先过来拜见,然后二相公过去作揖。

严贡生是个食亲财黑的,早就对弟弟的家产虎视眈眈了,之前严监生死时之所以没来霸占,追其原因,是顾虑到人家还有儿子。这点从他的这两次话语中就能体现出来,比如在严监生死时承认赵氏是“二奶奶”,说她“你现今有这个好儿子”;这儿子死时便不承认赵氏是“奶奶”而是“新娘”,因为“没有儿女”。

儿子再小,那也是户主,所以严监生死时,赵氏对大伯子还有的卖惨,哭著说道:“我们苦命,他爷半路里丢下了我们,全靠大爷替我们做主!”而那时严贡生还能说几句好听的,可这时候儿子也死了,严贡生再也无所顾忌了,翻脸无情,心安理得地霸占本属于赵氏的产业。

儒林外史:从新娘到奶奶,再回到新娘,赵氏的起伏人生都因儿子

儿子再小,也能胜无赖;赵氏再能算计,也难敌强盗

赵氏的身份由“新娘”到“奶奶”,再由“奶奶”回到“新娘”这个过程,说到底也是符着赵氏从没儿子到有儿子,再从有儿子到没儿子这个轨迹来的。

故事的结局还没完,严贡生有没有霸占得了弟弟留下的家产还有待研究,有的说根据后文严贡生霸占了大部分财产,我觉得不准确,后面再写,希望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