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侣还俗:搞定了凡人,唐武宗又跟神仙较上了劲

僧侣还俗:搞定了凡人,唐武宗又跟神仙较上了劲

僧侣还俗:搞定了凡人,唐武宗又跟神仙较上了劲


唐武宗李炎,原名李瀍,是临死前十二天更名为李炎的。唐武宗即位的过程,颇具千古传奇色彩:唐文宗驾崩后,由大宦官仇士良等伪造诏书,阴差阳错地使颍王李瀍以皇太弟之名,于文宗灵柩前即位,颖王就成了唐武宗。他身材高大,性情豪爽,这一年,他二十七岁。与唐文宗不喜欢声色犬马不同,唐武宗喜欢骑马游乐,还经常带着那位邯郸歌舞伎出身的宠妃王才人到教坊饮酒,与乐人谐戏,就像老百姓家的宴席一般;但又和唐敬宗无节制地游乐不同,唐武宗并没有沉湎其中,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因此耽误国家大事。他读书虽不如唐文宗多,却知人善任,使他能在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沉着应付,渡过难关。

唐武宗即位之初,在大宦官仇士良等人的劝说下,将唐文宗的宠妃杨氏、陈王李成美、安王李溶等潜在的政治对手均赐死。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八月,在为唐文宗举行的葬礼上,仇士良又把宦官枢密使刘弘逸等杀死,解除了对其权势所造成的威胁。仇士良因为对皇帝有拥立之功,所以在朝廷上很是跋扈。

就在仇士良沾沾自喜的时候,唐武宗已经开始行动了。他独具慧眼,把文宗时被贬出中央的原宰相李德裕招回身边,重新委以相位,让其大展宏图。李德裕很有能力,大是大非搞得很清楚,是唐朝的十大贤相之一。君臣二人同心协力,一时间大唐王朝活力四射。这让大宦官仇士良很不爽,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仇士良以老病为由提出退职,唐武宗也就顺水推舟,解除了仇士良的军权。仇士良退职不久,就在自己的府邸死去。老大一死,屁股后面的小喽罗们自然也没了脾气,都乖乖地又做回奴才了。

搞定了宦官,唐武宗又开始搞军阀了。当时除了中央的大唐皇帝,地方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俗称为藩镇的土皇帝。这些人把自己的属地变成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官员自己任命,税收自己使用,军队自己掌握,接班人自己指定。自打盛唐末期的唐代宗开始,皇帝们就想着怎么摆平这些地头蛇,虽然宪宗皇帝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宪宗死后,又死灰复燃了。一直拖到武宗这里,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李瀍完全对得起自己庙号里的那个“武”字,他在李德裕的全力配合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会昌四年,刘缜不经中央批准,擅自接任泽潞节度使,武宗立即下令平叛。结果,泽、涟等五州一举平定。大大小小的土皇帝们一见这阵仗,都彻底老实了。唐武宗马不停蹄,又对北方的回纥用兵,把周边的几个小国吓得再也不敢滋事了。

搞定了凡人,唐武宗又跟神仙较上了劲儿。这事还得从他的一个业余爱好说起。唐朝皇帝大多有个特点,就是都喜欢炼丹求药,梦想着龙精虎猛,长生不老。包括最最英明的唐太宗,都是因为过于痴迷此术,不幸中了丹毒而提早升天的。出于同样的爱好,唐武宗也喜欢吃丹药。早在他还是王爷的时候,身边就聚集了一帮道士,整天拿着各种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如硫磺),炼制所谓的长生不老壮阳药。别看唐武宗在国家大事上不含糊,但在这件事上却糊涂到死。

与以往不同的是,唐武宗身边的这几个假真人真骗子如赵归真等人,不仅造药,还造谣。他们编了个顺口溜在坊间传唱:“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人,登位理国。”他们还煞有介事地向武宗解释说:“十八子”合起来是“李”字,代表李唐王朝,也表示李氏十八代后便运尽了;“黑衣”呢,指的就是和尚,表示和尚要代替李氏登位理国了。武宗对这话正琢磨着,赵归真等人又生出了一个幺蛾子,对武宗说:“陛下,你知道望仙台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道士成仙吗?”武宗摇摇头,他们接着说,“是因为信佛的那帮秃驴妖气太重,阻挡了成仙之路。”武宗一想,这还了得!于是,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开始了,因为事情发生在会昌年间,故史称“会昌法难”。民间流传:为了防止黑气上升,以防止“黑衣天子”出世,武宗还禁止民间豢养黑猪、黑狗、黑驴、黑牛等。

从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十月起,唐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并陆续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侣人数,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侣蓄养奴婢的数量。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二月,唐武宗降旨:“不许供养佛牙”,同时规定:代州的五台山、泗州的普光寺、终南山的五台寺、凤翔府的法门寺等有佛指骨之处,严禁供养和瞻仰,若有一人送一钱者,背杖二十;若僧尼在此受一钱施舍者,背杖二十。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灭佛。诏令僧侣四十岁以下者全部还俗,不久又规定为五十岁以下,很快连五十岁以上无礼部度牒者也要还俗,就连天竺和日本来求法的僧人也被强迫还俗。日本圆仁和尚在他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详细记录了这次“法难”的情况。

根据唐武宗的旨意,这年秋七月裁并天下佛寺。天下各地上州留寺一所,若寺院破落不堪,便一律废毁,下州寺院全部拆废。长安和洛阳开始允许保留十寺,每寺僧十人。后来又规定各留两寺,每寺留僧三十人。京师左街留慈恩寺和荐福寺,右街留西明寺和庄严寺。天下各地拆废寺院的铜像、钟磬,所得金、银、铜一律交付盐铁使铸钱,铁则交付本州铸为农器,还俗僧侣各自放归本籍充作国家的纳税户。如是外国人,送还本处收管。

唐武宗这次灭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庙四千六百余所,招提、兰若四万余所;僧尼二十六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另外还强迫景教、摩尼教、祆教三千余人还俗。

当然,唐武宗的这次灭佛运动起因,并不简单只是因为赵归真等人的口水歌。佛教自身的不检点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唐武宗在废佛诏书里说:“僧徒日广,佛寺日增,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愈此道!”这还要追溯到武则天当政时对佛教的浓厚兴趣。当时,全国各地大兴佛寺,僧尼们的待遇也一高再高。这些人渐渐拥有了大片土地良田,到了后来,僧侣们还成了霸占民产、危害一方的恶势力。因此唐武宗灭佛,既有增加财政收入,也有劫富济贫和谐社会的目的。

唐武宗虽然灭了佛,但自己成仙的愿望却没能实现。他急切地想要得到道士们炼制的仙丹妙药,赵归真告诉他,有一种仙药只有在吐蕃才能得到,请求前往采制。实际上这是赵归真在找机会脱身,唐武宗没有放他走,答应派其他人去,还问他求仙到底用什么药,要他开具细目。赵归真无计可施,就给唐武宗开出了一个几乎是永远无法备齐的药单,武宗居然下令各地求购。

唐武宗初服用丹药时,精神陡增,阳兴甚浓,一夜御数女,自觉畅快无比。那知元气日耗,身体受到极大损伤。他渐渐变得容颜消瘦、性情乖张,赵归真告诉他这是在脱胎换骨。所以,身边的人,包括他最宠爱的王才人都劝他少服丹药,他也不听。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他收到了太上老君发来的病危通知书,连新年朝会也没有举行。赵归真不愧是赵归真,这个时候还敢胡编:什么生病是您名字中的“瀍”属“水”,与本朝尊崇的土德不合。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土克水,“瀍”被土所克,因此破解的办法就是更名为“炎”。因为“炎”属火,与土比较和谐。重病中的李瀍居然相信了,真的更名为李炎。然而,更名并没有延长他的生命。三月二十三日,即更名后的第十二天,在位六年,三十三岁的唐武宗驾崩了。

被唐武宗深深宠爱着的那位王才人,也因为爱他过深,竟然在他的幄帐旁自缢殉情了。有如此真心爱人,唐武宗今生无憾也。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