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各朝代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胜郡


对中学历史还有印象的人应该还记得这么一句话:某某王朝末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当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到了某个朝代末年的时候,作为封建农耕经济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往往已经被大量集中到了少数地主阶级手里。大量负责耕种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付出大量劳动却难以填饱肚子,甚至仅靠全部收成的粮食都缴纳不了地租,沦为了被土地拥有者盘剥的人群。如遭遇天灾,大量失地农民就会被迫卖儿卖女、流离失所。土地兼并,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阶级分化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土地兼并问题分析


但是,主要原因并不能等同于根本原因。阶级这个事物并不是只因为土地兼并导致的。每个封建王朝都是由皇室阶级与官僚士大夫阶级和平民阶级构成。这几个主要阶级的存在贯穿王朝始末,和土地兼并与否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皇室阶级和官僚士大夫阶级高高在上,前者世袭罔替接受全民膜拜和供养,后者掌握国家意识形态和言语体系以及行政权力。平民阶层在他们的面前永远只能战战兢兢、苟延残喘。皇室希望本家族能够世袭罔替掌握国家,士大夫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一直高官厚禄,说到底更多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

如果说皇室阶级和士大夫阶级的存在还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那地主阶级的存在就完全是出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以及个人的私心导致的。最开始的一批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人就会不断购买土地以至于形成垄断。而后,所有的定价权都由土地的掌握者说了算,土地使用者也就难以避免仰人鼻息的后果了。封建大地主们不仅能够终身荣华富贵,也能确保儿孙长享富贵。

无论皇室阶级、士大夫阶级、地主阶级,从他们身上存在的共性可以看出来,人类天性中的自私基因就是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无论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提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这个意思。远古时代,为了生物个体能够在丛林法则中生存下来,这个天性的出现是没有问题的。可如果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只有自私而没有良知和公心,不仅自身利益无法长期保障,社会平衡的秩序也会被打破,从而变得混乱不堪。因此,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阶级无法被消灭。只有平衡各方利益,国家和社会方能长治久安。


子夜羌笛


这就要说到哲学方面了: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产生阶级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

生产力的发展使阶级的出现成为可能,而剩余产品的出现成为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时效波先生在2004年7月《齐鲁学刊》中的《人的利己本能与人类社会发展》一文中,这样表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生存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相对于人类需求而言发生了质变,人们创造出的产品除了能满足生存活命这一本能需求外还有剩余。避免强体力劳动,不劳而获成为可能,摆脱繁重乏味劳动也有条件并上升为人类又一主要需求,发展生产力获得消费产品与摆脱繁重乏味劳动成了劳动者自身需求的矛盾统一体。获得消费产品要求发展生产力,而摆脱繁重乏味劳动又是脱离劳动、懈怠生产力的表现。因此,也正是这一矛盾决定了发展生产力过程中人类自身间的矛盾斗争(阶级斗争)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 ”

社会分工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私有制使阶级的出现成为现实。 阶级是以生产资料的占有与否而区分的。历史上已有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和奴隶阶级;旧社会的土地使用权和农民阶级;以及现代社会的企业家和劳动者阶级。这些都是因为在物质生产为主的社会中,财产分配不公平才产生阶级的。在农业社会中,农民在生产第一线,但农民却不占有土地;在工业社会中,工人不占有工厂设备。在知识生产领域中,知识制作,传播的机器都是资本家所有,知识看似是知识生产者所有,但这种知识是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操纵监督下的知识,资本家通过强迫诱惑手段让知识生产者超出必要劳动时间去无偿生产价值,也就是剥削知识劳动者剩余价值,所以在知识生产领域中也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

两极世界理论在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分析指出,阶级的产生原因不是劳动分工,而是农业发明后部落间或国家间以土地为根据的竞争关系。


悬疑日志2


阶级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团.在中国和在西方,古代社会中的“阶级”,就是指社会上存在的身份等级。在中国的古典文献中,“阶级”既指官位俸禄的等级,也指社会伦理制度“礼”规定的等级秩序。


阶级产生的原因:

1、可能性:生产力发展→生活必需品有了剩余→人剥削人成为可能

2、必然性:生产力发展→金属工具使用→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有的人拥有大量生产资料→社会分工出现→人剥削人成为客观需要

3、生产力整体水平仍十分低下。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强制战俘劳动,阶级产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