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为什么读书?书又是什么?

为什么读书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愚蠢的问题,但好好想想则不然。把我们为什么读书换一个说法就不会愚蠢了,这个说法是:我们读书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转换之后,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就容易回答了,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除了解决问题,还有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等很多意想不到的作用。

读书是为了进一步探究,探明一个问题的答案,而读书就是这个探究的一个路径,我们通过读书这个路径然后进行选择,从求甚解开始,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读书就是解决问题的入口,而获得答案就是读书之后的出口。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为什么读书?书又是什么?

而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读书就很好地给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从读书的态度开始,再到谈书,给人说出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的一种详明的答案。

读书的态度:

据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读书态度有三。

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第二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就取之,否则就不取;第三种则是一种随随便便的态度,指望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饰自己,以便和朋友之间对话时可以应付自如,不让大家讥笑自己,认为一窍不通。

读书的这三种态度,是我们选择读书的基础,而态度是开始的基础,开始之前需要一份态度,所谓态度改变命运,在立下目标之后,通过这三种态度中的任意一种进行选择。

第一种态度给我们指明了书上写得都对,只要自己看到了,就很容易全盘接受,也就是比较相信书上所说的话。

第二种态度相比第一种要好得多,最基本的有批判的眼光去看书,批判就是有所保留和有所表达的临界点,也就是将从书中看到的方法用自己的生活检验,通过生活实践来反馈到自己大脑中的知识,能够和实践相匹配的时候,就说明你确实是用批判的态度去看书的。

第三种是为了不让别人嘲笑自己而去选择阅读,原因是为了不让其他人认为自己一窍不通,为了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而去阅读,这不是一种的好得态度。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为什么读书?书又是什么?

而好的态度应该是:第二种态度,即用批判的态度去阅读,反过来用生活检验读过的方法,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书是什么:

书是什么?就好像在开头第一句话所说的那样,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书是什么,其实很好回答。

书是人类经验的仓库。人类将自己所遇到的经历,总结成经验,最后由文字记录下来,为的就是不让下一个人同样绊倒在本该能顺利走过去的地方,所以,读书是解决问题,也是学习前人的经验,让自己走得更加顺利的一种学习路径。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为什么读书?书又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所说:历史书,是人类历代生活下来的经验。地理书,是人类对于所居的地球的经验。物理化学书,是人类研究自然原理和物质变化的经验。生物博物书,是人类了解生命现象和动植物的经验。——说不尽许多,不再说下去了。

总结一下,相关领域的书就是记录相关领域的知识,也是记录相关领域的宝贵经验,有时候我们不去学习这些经验,而是埋头前进,不知道将会遇见多少个大坑,不知道会走多少弯路,所以,读书是学习前人的宝贵经验,用他们的经验为自己的行动提供一个大致准则,通过这个准则再去行动。

如果再设想一下没有书,人类的这些经验又该如何保留下来呢?是口口相传还是用什么别的方式保留下来,我们知道口口相传最大的弊端是从你口中说出的原话,到了另一个人的耳朵就会变成另一些你未曾听到的一些话。所以,口口相传看起来不太理想。

那时候还没有录音一说,所以,文字的存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也方便了现在的我们,而互联网的普及又方便了现在的许多年轻人。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为什么读书?书又是什么?


纵观这些变化,我们知道书非常重要,即知此重要,就要知此有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所谓经验,不仅是知识方面的,而是能够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如果与实际生活挂不上钩,则谈不上所谓的经验。

知道书,就要顺着书的脉络走下一步,即把书立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把书中的宝贵经验化作自身的经验,这样才能做到“开卷有益”的极致。

且看且思:知道读书需要一种态度,不管是何种态度,都需要一种批判的态度,一份专注。还要知道书的难能可贵之处,知道书是人类经验传承载体之一,在以前是唯一载体,现在载体发生变化,有书籍,有录音,还有视频等多种方式可以储存和快速传播。


要珍惜读过的书,让文字与你为伴。


也请相信,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