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抗疫日记 14 Covid-19抗体还可能对其他疾病产生免疫效果


瑞士抗疫日记 14  Covid-19抗体还可能对其他疾病产生免疫效果


瑞士抗疫日记 14  Covid-19抗体还可能对其他疾病产生免疫效果

3月30日 星期一 多云

一早就有个朋友说,我刚看了新闻,我们肯定还要这样在家待4到6周,或者更长,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是啊,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想到这儿,我打开书柜,拿出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厚厚的两本。重读一遍这部小说,一直是我的阅读计划里的一个选项,只是因为平日里生活太嘈杂,已经很难安下心来读这么长的一个故事了。读书的乐趣,不仅在于学习和猎奇,也在于温故和印证。如果读过托马斯·曼的《魔山》,当你徒步登上Davos的山顶疗养院时,就会有种特别的亲切感。如果去过西班牙,了解了当地人的习俗,你就会明白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为什么要用黑白色。正是因为读了陈丹青的《无知的远游》,才促成了我的伊斯坦布尔之行,让我在老城狭窄的居民区里七拐八弯地找到了那座毫不起眼的小教堂,见识了拜占庭时代金碧辉煌的镶嵌画。有一次我读一个住在耶路撒冷的女记者的笔记,她当时快临产了,那么她是该在耶路撒冷生孩子还是该去20公里外的伯利恒生孩子呢?她花了很大篇幅来写她如何纠结,如何为此跟她先生争论,当时读这一段时我很不明白,直到我自己去了耶路撒冷,去了伯利恒,这才恍然大悟。也正是从耶路撒冷回来后,我才打开了《耶路撒冷三千年》。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是先行路后读书,还是先读书后行路,两者总是不可分割的。没有阅读,我们享受不到旅行的奇妙和乐趣,没有旅行,阅读也就变得枯燥无味了。我想重读《约翰 克里斯多夫》,也是基于同样的想法,用这些年欧洲生活的真实经历,再跟随罗曼罗兰重新去周游欧洲列国,比较一下今日的欧洲,是否依然传承了一百年来的传统。不仅如此,约翰·克里斯多夫所具有的人文主义精神,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辉,且更加弥足珍贵。

昨天的日记里我提到,我没有关注德国的新闻,不能证实德国人是否改造了自己的军用飞机去法国或意大利接收重症病人。很快就有朋友给我发消息来证实了这个新闻,她还特别补充说,德国派去的飞机本来就是军用医院抢救飞机,并配发了一张机舱内的图片。谢谢这位朋友的信息!我今天把这张图片放在题头上。说实话,这张图片真的让我很开眼,看到这个机舱,马上就想起另一个朋友的话: “真正强大的科技才能救人救市。”

今天还有条信息我想要特别记录一下。昨天说到了抗体测试,专家说感染过Covid-19的人就会产生抗体,今天进一步的消息说,这种抗体不光是对Covid-19病毒免疫,还可能对其他一些疾病也免疫。当然,科学家们目前还在研究中。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我这样的科盲而言,真是只能用“神奇”来形容。我觉得,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科学家,都能搞清楚科学原理,但至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尊重科学。

昨晚下了雨,今天天气有些阴沉,气温比较低,还有风,这样的天气里,外面的行人也少了很多。今天,全世界的感染人数已超过70万,瑞士的感染人数超过1.5万,死亡近300。

这是紧急状态生活的第十四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