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現形記其五:“彈”出來的汽車金融夢

3月24日,優信1.05億出售了旗下的優信拍相關資產,58同城笑嘻嘻地接盤迴家。


至此,優信旗下兩大支柱業務:金融和優信拍,都被58同城收入囊中。可這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汽車金融不行嗎?也不見得。君不見,彈個車一成首付拉客獲利;君不見,瓜子二手車電視廣告鋪天蓋地;君不見,花生好車遍地開花。


起碼從廣告和店面的角度來看,這些汽車金融公司表現得還不錯。汽車金融公司實際上做了什麼?優信為什麼要變賣家產求生存?在互聯網的輔助下,汽車金融到底結出了怎樣的果實?


大家一起彈個車


說汽車金融可能大部分人會感覺陌生,如果說“彈個車”則是無人不知。這恰恰得益於彈個車鋪天蓋地的的廣告宣傳。以彈個車為例,簡單解釋下汽車金融的怎麼玩的。


互聯網現形記其五:“彈”出來的汽車金融夢

互聯網現形記其五:“彈”出來的汽車金融夢


(彈個車廣告圖)

互聯網現形記其五:“彈”出來的汽車金融夢


(彈個車官網廣告圖)


“一成首付彈個車”這句廣告語甚至可以媲美“收禮就收腦白金”,買不起車怎麼辦?一成首付彈個車啊!


問題來了,什麼是彈個車啊?正常情況下,有錢的直接全款買個車,沒錢的貸款買個車,實在沒錢的,路邊共享單車1.5元也夠騎個短程。彈個車?給車或者導購一個腦瓜崩,就可以0元拿車了?


當然不可能。彈個車最新的廣告圖中也有標註“先租後買”字樣,並表示自己是“汽車融資租賃服務品牌”。


簡單說,現在的彈個車已經明確表態,一成首付“彈”個車是假,租個車是真。這個融資租賃又是啥?“彈個車”咋就變成租車了?這和車貸有啥區別?


打比方來說,現在A看上了一款100萬的車,但是買不起。於是A找到B借了100萬,A用這100萬全款買車。後續,A慢慢向B償還100萬。這就是車貸。


所謂融資租賃,就是B花了100萬買了A喜歡的車,但是自己不開。B的車以每月5.1萬的價格租給A,如果A堅持租滿20個月,車就歸A所有。這就是融資租賃。


車貸和融資租賃的區別在於,車貸是你向別人借錢買車,融資租賃是你花錢租別人的車。欠債不還,自然會有催收上門;沒錢租車,別人把車收回去也是自然。


但是,之前呢?彈個車只是宣傳了“一成首付彈個車”,在廣告中對於租車隻字未提(B站彈個車廣告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W411Y7bA),用戶所知的也僅僅是“彈”個車。


以央廣網《一成首付買來二手車?“彈個車”把車“彈”給了誰http://www.chinanews.com/cj/2019/03-21/8786013.shtml》一文為例:


文中表示,受低首付,低利息的誘惑,不少的消費者都在這個宣稱“一成首付”的“彈個車”平臺買了車。後續記者又臥底發現,彈個車在實際銷售過程中還存在打擦邊球、隱瞞真實利息的情況。


但是,在文章中從未明確表示彈個車購買或是租車合同的具體內容。用戶也只是表示自己也損失了1萬多。


曾女士承認,二月份她的確逾期了十多天,但是已經照要求繳納了滯納金200多元,“這車就停在這個地方,你完全可以打電話下來讓我來協商,你如果尾款不交或者怎樣,你總要知會我吧。”


熊經理告訴曾女士,授權店只負責幫助車主和“彈個車”平臺達成交易,現在出了糾紛只能由曾女士和“彈個車”協商解決,可如今曾女士,再想把車要回來就沒那麼容易了:“要求我把二月份的月供交掉,三月份的月供交掉,另外再交17000塊錢的保證金,另外就是現在就全款買車,把這個車買掉。”


曾女士說,當初她之所以選擇在“彈個車”平臺買車,看中的就是前期投入少,沒想到卻陷入了這般境地,現在“彈個車”給出的這兩個方案她都承受不了,那就只有解約,可如果解約,她之前的花費都將打水漂:“我也損失了將近1萬塊錢,哪裡知道後續會發生這麼多七七八八的費用。”


這寫得就很給力,用戶只交了滯納金,2月月供不還、3月月供沒有,雖然逾期違約,但是自己就是想要車,雖然自己用了,但之前花錢就是虧。也是難為記者找出了這麼一個例子。


在錢江晚報的《“彈個車”被訴欺詐——究竟“是租還是買”?》一文中則明確表示,用戶和彈個車簽訂了融資租賃合同,並且用戶在網上同意了《天貓開新車服務協議》。


該文中用戶“陳先生”表示,《天貓開新車服務協議》是後臺自行生成的,並未經過他簽字確認,且他的初衷是分期貸款購買涉案車輛,上述協議並不是他真實意思表示。


借用上述兩篇文章可以發現,彈個車在此前的宣傳中存在問題,並且實際操作也可能暗藏貓膩。


可更有趣的是消費者的態度,消費者居然認為自己未能詳細確認合同並沒有問題,相反是彈個車宣傳的問題。查閱其他消費者投訴還可以發現,消費者的投訴很多集中在“彈個車”變租個車、業務員未能及時提示、“彈個車”沒有合同等等一系列問題上。


彈個車居然是這樣的?惡貫滿盈、罄竹難書?其實不然,筆者個人認為這可能是消費者刻意遺忘了一些事情,或是彈個車在銷售過程中話術的問題。


畢竟一成首付,便宜一些的車首付估計有幾千元就能搞定。幾千元“買車”的誘惑就在眼前,什麼合同還是“彈個車”的都可以扔到一邊。退一萬步說,就算被坑了,作為弱勢的消費者自然還有更多的同情牌可打,至於沒有合同就能買車、給了合同自己不看一系列操作……難道消費者就是上帝的道理你不知道嗎?上帝怎麼會有空看合同,有這個時間打麻將不好嗎?


至於銷售話術就更加簡單不過。大部分4S店員表示,如非客戶刻意詢問,一般情況下店員不會告知客戶分期到底是車貸還是融資租賃,只會表示“這輛車可以分期”。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應用在彈個車上,除非用戶仔細詢問,否則銷售和店員都不會說這是融資租賃的方式用車,畢竟說得太清楚,用戶就不一定要了。


什麼?你和我說公司有明確要求必須告訴用戶這是租車?這麼說,執行上完全不現實。除非員工不想賣車,或是嫌錢多咬手。


這就是彈個車或者說汽車金融行業得以快速發展的秘訣。一邊是用戶們刻意裝傻,哪怕沒有合同也要把車弄到手,一邊是公司本身不惜成本的投放廣告、銷售地推。


說得難聽一點,如果不是開車需要有駕照,“彈個車”們提供的汽車數量根本不夠看。如果不是有那麼多用戶刻意或是無意地裝傻,“彈個車”們也很難如此順利地走到現在。


彈飛一個汽車夢

汽車金融不是什麼新東西,說的再多也逃不開買車、賣車。這恰好是制約汽車金融公司發展的最大命門。


其原因在於,在互聯網時代出現的汽車金融公司過分強調了互聯網屬性,卻有意無意地忘記了實際操作的必要性。


新車貸款也好,二手車租賃也罷,用戶都需要自己實際觀察、體驗,才能決定是否要車。這時就是汽車金融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實體店。


如果不開店,用戶看車、驗車的環節就會缺失,用戶認同感和滿意度雙雙下降,用戶數量自然無從談起;如果開店,高昂的經營成本又不符合互聯網公司一貫輕量化經營的調性,畢竟公司預算就在哪裡擺著,只少不多。


從實際情況看,大部分汽車金融公司都選擇了開店。於是,第二個考驗誕生,車從哪裡來?


汽車金融公司不是車商,更不是車廠,想要新車只能自行購買或是依附於二者之上,想要二手車也是一樣。


如果是選擇依附於車商或者車廠上,不好意思,大部分汽車品牌都有自己的金融服務公司或是固定合作銀行;如果選擇放棄新車,從用戶手裡收購二手車,鑑定、審核費用必須要承擔不說,程序走完了,車商轉手加價200搶走客源怎麼辦?


當然,汽車金融公司只要會做PPT,用融資的錢硬挺也不是不行。這個時候就產生了第三個問題,出來混的總是要還,不賺錢怎麼滿足金主爸爸?


來看一組數據:


優信,2018年6月底上市,開盤10.4美元,現在1.71美元。

易鑫,2017年11月底上市,開盤10美元,現在1.35美元。

燦谷,2018年7月底上市,開盤12.03美元,現在5.00美元。

微貸,2018年底上市,開盤10.5美元,現在1.33美元。


說句不客氣的話,投資這玩意別說滿足金主爸爸,不輕易裁員、不給員工欠薪、員工不進派出所,也算是企業盡力。


哪怕是廣告滿天飛的彈個車,背後的公司大搜車不也在2月被曝出裁員70%。資本和媒體在幾年間快速催生了汽車金融行業,然後呢?就沒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