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宝宝的“便便”吗?


你认识宝宝的“便便”吗?

宝宝出生后,除了吃奶、睡觉之外,第三大要事就是排泄了。新手妈妈们应了解宝宝排泄的相关问题,才能轻松愉快地带养宝宝。

婴儿出生后在24小时内开始排泄肠道内积攒的第一批粪便,通常叫胎便。开始的胎便是黑色或墨绿色,大约在2-3天排泄完,逐渐转变为黄色或黄绿色。

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一般是淡黄色或金黄色黏稠状,有时夹杂细小颗粒,不臭,有时有酸味。母乳喂养儿的大便非常松软,甚至是稀糊状。奶粉喂养儿的大便一般为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因牛奶中含酪蛋白较多,粪便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有时混有白色凝块。混合喂养儿的粪便与奶粉喂养儿的相似,但较软,黄。婴儿添加各类蔬菜、水果等辅食后,大便外观与成人粪便相似,初加菜泥时,会有少量绿色便排出。

你认识宝宝的“便便”吗?

婴儿粪便的颜色和质地偶尔有变化是正常的。比如婴儿某天吃了特别多的谷物类食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消化过程会减慢,粪便会偏绿色。如果孩子正在服用补铁的药物,粪便可能变成深褐色。如果孩子肛门附近有轻微破损,粪便表层可能会有鲜艳的血迹。但是,如果宝宝的大便中有大量血迹、粘液、脓血或大量水样便,表明宝宝的肠道出现异常情况,应到医院就诊,化验大便并进行身体检查。化验大便应注意,尽量在宝宝排便1小时内送检,避免排便后放置时间太长影响检验结果。

宝宝的大便通畅比较稀软,家长有时难以判断是否有轻微腹泻。宝宝腹泻的主要信号是排便次数突然增加(甚至大便的次数超过吃奶的次数),而且大便中的水分异常增多或者出现粘液、脓血。这种情况可能是孩子出现肠道感染,或者食谱突然改变。应该提醒家长的是,母乳喂养的婴儿会因为母亲的食谱改变而出现腹泻。

婴儿排便的规律个体差异较大,很多婴儿吃奶后就会有大便,这是婴幼儿的胃结肠反射比较活跃造成的。胃结肠反射是指每当胃部有食物进入时,会刺激消化道活动,引起结肠蠕动时,就导致婴儿排便发生。在添加辅食之前,有的母乳喂养婴儿3-4天,甚至一周才大便一次,仍属于正常。因为母乳在婴儿肠道留下的固体残渣很少。因此,排便次数少并不代表婴儿便秘,只要婴儿排出的粪便是软的(稠度小于花生酱),而且婴儿体重增长正常,吃奶睡眠正常,无其他不适,就不用担心宝宝有问题。对于奶粉喂养的婴儿,一般一两天排便一次,如果间隔时间较长,而且有大便干硬、排便吃力,那么宝宝可能出现了便秘,应向医生咨询,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等摄入,或适当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

你认识宝宝的“便便”吗?


正确的宝宝排便后护理对于保持宝宝娇嫩的皮肤是至关重要的。在为宝宝换尿布前,先把所有可能用的物品都放在伸手可以拿到的地方。绝对不可以将婴儿自己留在床上,因为婴儿会扭来扭去,会翻身的宝宝更有可能翻身跌落下来,造成伤害。

为宝宝换尿布需要的物品有:

一块干净的尿布;

装着温水的小盆,毛巾,婴儿湿巾,如果宝宝皮肤对湿巾过敏,可以选择柔软的纸巾或棉球;

护臀霜或凡士林。

操作时取下脏尿布,用湿巾轻轻将婴儿屁股擦干净,女婴要从前往后擦拭。用温水从前往后清洗婴儿尿布区,用毛巾擦干。如果有尿布疹,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油性保护软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