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常見、有效,基於心理學搭建的轉化套路

▶誘餌效應

5種常見、有效,基於心理學搭建的轉化套路

為啥用戶看兩個產品會猶豫不決,這是因為心裡沒有價值衡量器,即關注產品間的相對優勢,不關注實際價值。這就是一種“相對論”,別人說那個商品好,你就會傾向那一種,沒有對產品所謂的滿意,只有相對滿意。

為什麼?因為人類行為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很少不對比就選擇,不但喜歡兩兩比較,還喜歡集中比較。

比如淘寶上有a、b、c三個商品,a是爆款,b和a同價,c是新款且略便宜,和b銷量差不多。

如果仔細分析的話,會選c,但實際人們會選a,因為在c映襯下,更容易選擇爆款,c成了促進者。如果給c一個名字,叫做誘餌,而這樣的現象,則是誘餌效應,就是兩個難選擇的選項,加入誘餌會促進另一個的購買。

誘餌效應有個特徵,就是有多個因素要考慮,而且各有優劣,難以取捨,而最常見的誘餌效應,叫做非對稱壓倒劣勢。

簡單來說就是c在各方面都比a差,但和b不相上下,通過這種非對稱性的比較,在a和b的抉擇中a會勝出。比如給課程定價,線上課100,社群課500,社群+線上課500,多數人就會選擇第三種課程。

當然,在設置誘餌時要注意一個前提,一定要基於某種產品或性價比優勢,否則就把用戶當傻子了。


▶錨定效應

5種常見、有效,基於心理學搭建的轉化套路

為什麼你看見很久之前就放在購物車裡的東西忽然打了半價,一點不猶豫就買了?這是因為錨定效應。

什麼是錨定效應?價格高於參照物,就覺得貴不想買,價格低於參照物,覺得很划算就會購買,而參照物的價格,就是“錨”。

其實,“錨”的真實含義逼著要複雜,比如你對某個事物做定量估測時,會把某些特定值當起始值,這就是錨,而它限制了估測值。

說白了,就是你對事物的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會影響你對該事物的後續判斷,像錨一樣固定在哪裡。

錨定效應很容易用在價格策略上,所以也叫做價格錨定。比如要買電腦,一臺原價6000,促銷4999,另一臺原價5900,促銷4998,顯然第一臺更划算。

所以,簡單分析的話可以發現,打很低折扣、放高價品推低價品,都是價格錨定的應用手段。


▶羊群效應

5種常見、有效,基於心理學搭建的轉化套路

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推動高價品的銷量?辦法是羊群效應,也叫從眾效應,就是基於對他人行為來判斷事物好壞,然後再效仿,並決定養成長期習慣。

這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也是理性決策方式,但卻非常容易被商家利用的。比如一個煎餅鋪子前排著長隊,就可能利用的羊群效應來製造火爆的假象,以此吸引路人排隊購買。

線下場景很容易用到羊群效應,線上怎麼搞?

有一個很討巧的方式,就是在文案裡告訴用戶你的產品很受歡迎即可。

比如增加用戶的曬單推薦,這會增加產品的可信度和文案轉化效果,再比如直接寫最暢銷等字樣,或者用暗示的方式,比如香飄飄的“繞地球三圈”。

當然,還有一個方式,就是如實展示數字,比如“已有12345人參加了某某活動,你咋還不來”。其實對於從眾來說,一定要理解這個“眾”字,它不是指人超級多,而是指同類人群。

只要你能準確告訴你要影響的那個人,聽了你的指示,就能成為他希望加入的群體的一員,你就能很好施加影響。

5種常見、有效,基於心理學搭建的轉化套路

奧巴馬選舉時就利用了這個套路,他邀請註冊選民查詢多少和他們同名的人投了票。

這個例子深刻揭示了從眾的本質:跟從一個自己認同的群體。

那這個本質的背後是什麼?尋找身份,創造標籤

利用人們尋找身份和標籤,是標題黨們的慣用手段,這樣的大神就太多了,比如已經被封的咪蒙。

當然,羊群效應也有另一個啟示,那就是一定要把老用戶和新用戶區分開,避免劣幣驅逐良幣。所以,掌握了羊群效應這個套路,會讓營銷事半功倍,也會讓自己少上當。


▶規避效應


5種常見、有效,基於心理學搭建的轉化套路


什麼是損失厭惡?指人們面對同樣收益和損失時,後者更令人難以接受,即對損失很敏感。

比如,你丟了100元和撿到100元相比,前者更容易讓你產生“刻骨銘心”的感受,耿耿於懷。

因為對損失敏感,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辦法去提高消費者的支付意願,就可以省掉打折的錢,定高價。具體來說,利用這個心理來進行營銷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激起損失厭惡,一種是規避損失厭惡。

比如,強調“最後一天”能激起用戶擔心錯失報名的損失厭惡,強調“考不過退費”會規避用戶擔心學費打水漂的損失厭惡。

所以,無論是激起還是規避,都會促進消費者的支付意願。

這讓我想起了前兩年刷爆營銷人圈子的新世相營銷課,他們設定每報名超過一定人數就漲一定價格,我的很多朋友都因為這種設定而報了名,雖然大多都是交了智商稅。這就是規避效應的威力。


▶免費效應

5種常見、有效,基於心理學搭建的轉化套路


為什麼免費效應有這樣的效果?有一個心理學實驗可以說明。

找來一些志願者,給他們免費巧克力,找來另一些消費者,給他們打折巧克力,最後發現,大部分人都去拿免費的巧克力。這個實驗證明了免費比打折有更大的吸引力,並且更能引起消費者的情緒反應。

免費是什麼反應?賺到的感覺。打折呢?關注是否有更低的折扣。

當然,總免費不就虧了嗎?這裡面是有設計的,即把免費產品和促銷品捆綁銷售,這樣消費者就會買更多商品,而免費還可能刺激他們願意花高價,甚至做口碑宣傳。

其實,免費效應不僅體現在捆綁銷售這一種,而是有五個類型:

1)體驗型:免費領小樣試用,體驗不錯就下單,試聽課就是這個道理。

2)平臺型:平臺提供免費服務,但在平臺購買第三方要付費,比如appstore,視頻網站。

3)組合型:免費產品與付費產品組合,免費產品為誘餌;跨行業互贈產品;按產品線設計免費、高級、定製等多版本。

4)人群型:一部分人免費,另一部分人收費,比如轉介紹送自己免費資格,送好友一定面額優惠券。

5)時間型:特殊時間免費,常規時間收費,比如會員日或生日當天免費購物,上午觀影免費等。

總之,免費給人的感覺很爽,是非理性興奮的來源,這是因為我們會重視失去,不重視得到。

這是人性的弱點,但卻是營銷的起點。

相信通過以上的介紹,你已經瞭解營銷心理學的重要,而這些營銷套路,每一個都可以好好琢磨使用,至於效果,就看各自的理解了。總之,實踐出真知,只有試過才知道效果,

不要怕用戶疲倦,也不要怕毫無反應。

關注我不迷路!!!

營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