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調經篇(系列一)——痛經

《皇帝內經》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在這裡,“月事”即是我們說的“月經”;“地道不通”既是指絕經。也就是說,14歲左右的女孩開始發育並來月經,一直到49歲左右絕經,這期間約35年時間,每月經歷1次為期3-7天的月經。因此,減少及避免各種月經伴隨諸多症狀導致的困擾,每個月順利舒服度過經期,提高生活質量,應是每個女性朋友期待需要的。因此,女性如何關愛自己、瞭解自己(的身體)併合理進行自我調理尤為重要。

每個月的幾天“特殊日子”,對很多女性朋友非常“痛苦難過”,甚至嚴重影響工作及學習生活,是因為“痛經”!怎麼平順度過每月的幾天“特殊日子”,成功避免“痛經”呢?以下我將一一告訴大家如何預防處理。

凡在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者,稱為“痛經”,亦稱“經行腹痛”。

西醫學把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前者又稱功能性痛經,係指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者,後者多繼發於生殖器官某些器質性病變,如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慢性盆腔炎等。功能性痛經容易痊癒,器質性病變導致的痛經病程較長,纏綿難愈。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常見的分型有五個:腎氣虧損、氣血虛弱、氣滯血瘀、寒凝血瘀和溼熱蘊結。

一、腎氣虧損型

腎氣本虛,精血不足,經期或經後,精血更虛,胞宮、胞脈失於濡養,故小腹隱隱作痛,喜按;腎虛沖任不足,陰血虧虛,且一身之陰血經任脈聚於胞宮,任脈欠暢,胞宮洩溢經血不足,故

月經量少,色淡質稀;腎精不足,不能上養清竅,故頭暈耳鳴;腎虧則腰腿失養,故腰痠腿軟;腎氣虛膀胱氣化失常,故小便清長;腎虛則腎水之色上泛,故面色晦黯或有黯斑

處方:調肝湯。

方藥組成:當歸、白芍、山茱萸、巴戟、甘草、山藥、阿膠(可以做成膏方,味道酸甜香,方便)

方中巴戟、山茱萸補腎氣,填腎精;當歸、白芍、阿膠養血緩急止痛;山藥、甘草補脾腎、生精血。全方共奏補腎填精養血,緩急止痛之功。

若經量少者,酌加鹿角膠、熟地、枸杞;腰骶痠痛劇者,酌加桑寄生、杜仲、狗脊。

二、氣血虛弱型

氣血本虛,經血外洩,氣血更虛,胞宮、胞脈失於濡養,故經期或經後小腹隱痛喜按

;氣血虛沖任不足,血海滿溢不多,故月經量少,色淡質稀;氣虛中陽不振,故神疲乏力;血虛不養心神,故心悸,失眠多夢;氣血虛不榮頭面,故頭暈,面色蒼白

處方:黃芪建中湯加當歸、黨參。

方藥組成:黃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當歸、黨參、飴糖(可以做成膏方)

方中黃芪、黨參、桂枝補氣溫中,通絡止痛:當歸、白芍、飴糖養血和中,緩急止痛;炙甘草、生薑、大棗健脾胃以生氣血,欲補氣血先建中州。本方共奏補氣養血,和中止痛之效。

三、氣滯血瘀型

長期壓力大等原因導致肝鬱氣滯,瘀滯衝任,氣血運行不暢,行經時,氣血下注衝任,胞脈氣血更加壅滯,“不通則痛”,故經行小腹脹痛拒按;肝氣鬱滯,故胸脅、乳房脹痛

;衝任氣滯血瘀,故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瘀塊血塊排出後,胞宮氣血運行稍暢,故腹痛減輕。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澀有力,也為氣滯血瘀之徵。

處方:膈下逐瘀湯。

方藥組成:五靈脂(炒)、當歸、川芎、桃仁、丹皮、赤芍、烏藥、元胡、甘草、香附、紅花、枳殼。

方用紅花、桃仁、五靈脂、赤芍、牡丹皮、延胡索、川芎、當歸活血通經,行瘀止痛;香附、烏藥、枳殼調氣疏肝。

若痛經劇烈伴有噁心嘔吐者,酌加吳茱萸、半夏、莪術;若兼小腹脹墜或痛連肛門者,酌加薑黃、川楝子;兼寒者小腹冷痛,酌加艾葉、小茴香;挾熱者,口渴,舌紅,脈數,宜酌加梔子、連翹、黃柏。

四、寒凝血瘀型

由於著衫不足或洗冷水澡或進食生冷寒涼之品,導致寒客衝任,血為寒凝,瘀滯衝任,氣血運行不暢,經行之際,氣血下注衝任,胞脈氣血壅滯,“不通則痛”,故

痛經發作;寒客衝任,血為寒凝,故經血量少,色黯有塊得熱則寒凝暫通,故腹痛減輕;寒傷陽氣,陽氣不能敷布,故畏寒肢冷,面色青白

處方:溫經湯。

方藥組成:吳茱萸、麥冬、當歸、芍藥、川芎、人參、桂枝、阿膠、牡丹皮、生薑、甘草、半夏。

方中吳茱萸、桂枝溫經散寒,通利血脈,其中吳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長於溫通血脈,共為君藥。當歸、川芎活血祛瘀,養血調經;丹皮既助諸藥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虛熱,共為臣藥。阿膠甘平,養血止血,滋陰潤燥;白芍酸苦微寒,養血斂陰,柔肝止痛;麥冬甘苦微寒,養陰清熱。三藥合用,養血調肝,滋陰潤燥,且清虛熱,並制吳茱萸、桂枝之溫燥。人參、甘草益氣健脾,以資生化之源,陽生陰長,氣旺血充;半夏、生薑辛開散結,通降胃氣,以助祛瘀調經;其中生薑又溫胃氣以助生化,且助吳茱萸、桂枝以溫經散寒,以上均為佐藥。甘草尚能調和諸藥,兼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養血祛瘀之功。

若痛經發作者,酌加延胡、小茴香;小腹冷涼,四肢不溫者,酌加熟附子、巴戟天。

若經行期間,小腹綿綿而痛,喜暖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畏寒肢冷,腰骶冷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脈沉細而遲或細澀,為虛寒所致痛經。治宜溫經養血止痛,方用大營煎加小茴香、補骨脂。

五、溼熱蘊結型

長期居住潮溼之地或溼熱體質或長期進食肥甘厚膩之品導致溼熱內生,溼熱蘊結衝任,氣血運行不暢,經行之際氣血下注衝任,胞脈氣血壅滯,“不通則痛”,故痛經發作;溼熱瘀結胞脈,胞脈繫於腎,故腰骶墜痛,或平時小腹痛,至經前疼痛加劇;溼熱傷於衝任,迫血妄行,故經量多,或經期長;血為熱灼,故經色紫紅,質稠或有血塊;溼熱下注,傷於帶脈,帶脈失約,故帶下量多,黃稠臭穢;溼熱燻蒸,故低熱,小便黃赤

處方:清熱調血湯加紅藤、敗醬草、薏苡仁。

方藥組成:牡丹皮、黃連、生地、當歸、白芍、川芎、紅花、桃仁、莪術、香附、延胡索

方中黃連、薏苡仁清熱除溼;紅藤、敗醬草清熱解毒;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牡丹皮活血祛瘀通經;莪術、香附、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生地、白芍涼血清熱,緩急止痛。全方共奏清熱除溼,化瘀止痛之效。

若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者,酌加槐花、地榆、馬齒莧;帶下量多者,酌加黃柏

根據以上辨證施治,大家看到,不同的痛經伴隨症狀不同,處理用藥不同,但相同的一點是氣血失調、不通則痛。根據我多年自己經驗和自我調養,我喜歡在經前至月經第一天喝一碗甜品,不僅調理自己,全家男女老幼均喜歡來一碗當歸甜酒雞蛋花湯。

月經過後,可適當進補3至7天的阿膠或阿膠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