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來,王女士每到行經之時,痛經都會來騷擾她。開始她並沒有當回事,認為痛經並不是什麼大病,忍一忍就能過去,實在痛得忍不住了,她就用熱水袋熱敷一會兒,讓疼痛得到暫時減緩。可最近的一次痛經不但疼痛加重,而且月經量明顯比以前增加,經期也延長了,還不時感覺頭暈眼花、心慌氣短。去醫院看醫生,醫生詢問了她的情況後,體檢發現子宮增大,局部有結節隆起,質硬有壓痛,婦科B超顯示肌層中有不規則回聲。醫生告訴她是得了子宮腺肌症。
痛經是指女性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者痛及腰骶,嚴重者可伴噁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很多女性都不把痛經當回事。誠然,痛經是婦科臨床中一種常見疾病,但這並非是經期的正常現象,還往往是婦科病的報警信號。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引發痛經的重要原因之一,佔病理性痛經的60%左右。子宮腔內有一層膜叫子宮內膜,由於某些因素的影響,子宮內膜跑到子宮以外的其他地方,並受卵巢激素的影響產生週期性出血,就叫子宮內膜異位症。但是這些出血沒有通道排出體外,就在局部瘀積,形成囊腫,越來越大;局部的炎症反應可以刺激局部神經,引起疼痛。其特點是疼痛一個月比一個月加重,持續痛、撕裂樣痛。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多發年齡為25~49歲,長期遷延不治,有20%~66%的患者會導致不孕,故應引起女性的高度重視,普通B超檢查加上抽血查CA125(卵巢上皮抗原)即可明確診斷。
子宮腺肌病 子宮內膜出現在子宮肌層稱為子宮腺肌症。子宮腺肌症與女性內分泌激素特別是雌激素有關,婦女育齡期是子宮腺肌症的高發期。但發生機制目前尚不明確,難以預防,一般表現為痛經和月經失調,多數會引起不孕不育。疼痛的特點和性質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相似,但更加嚴重。B超或盆腔CT檢查可以發現子宮增大,肌層增厚,回聲不均勻。婦科檢查可以發現子宮均勻增大,質地較硬,表面可有結節感。抽血檢測CA125,絕大多數子宮腺肌症患者會有明顯升高。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症引起的疼痛約佔病理性痛經的30%。導致盆腔炎症的常見因素有產後或人工流產後、宮腔放環或取環手術、輸卵管通液術、輸卵管造影術、子宮內膜息肉摘除術等。如果消毒不嚴或原有生殖系統慢性炎症,即可能引起術後感染。有的患者手術後不注意個人衛生或不遵守醫囑,有性生活,同樣可以使細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女性月經期不注意衛生,如使用不清潔的衛生巾或衛生紙,或有性生活,也可能誘發盆腔炎症。患有慢性盆腔炎症的女性在非月經期也會有小腹隱痛感,但這種痛感在月經期會加重,往往還伴有發燒。盆腔炎症也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一般來說,常規B超或血液檢查即可診斷。
盆腔靜脈瘀血綜合徵 在病理性痛經中有10%是由盆腔瘀血綜合徵引起。盆腔瘀血綜合徵是由於慢性盆腔靜脈血液流通不暢,盆腔靜脈充盈、瘀血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其臨床特點為“三痛兩多一少”,即盆腔墜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經多、白帶多,婦科檢查陽性體徵少。本症嚴重程度與疼痛性質呈正相關。臨床做分辨率較高的B超及血管造影來診斷,也可抽血檢查CA125來進行鑑別診斷。
生殖道畸形 在胚胎髮育中一側副中腎管可以發育良好,形成發育較好的單角子宮;而另一側副中腎管發育不好形成殘角或始基子宮,與對側不貫通,也不通向體外。始基子宮一般無宮腔,或有宮腔也缺乏子宮內膜。如果始基子宮有功能反應,表現為週期性出血,則可因宮腔積血而引起痛經。患者多為少女。
宮內節育器 痛經亦可見於宮內安置節育器的婦女。此類痛經可能是子宮內膜產生的前列腺素增加引起的;也可能是節育器刺激子宮肌肉的排異性收縮,導致下腹部痙攣性疼痛。患者常有下腹部或腰骰部不適,經期症狀加重。節育器的放置位置不當或過大,也易引起子宮收縮,導致下腹疼痛及痛經。
子宮肌瘤 痛經不是子宮肌瘤的主要症狀,但黏膜下肌瘤在月經期可因刺激子宮收縮而發生痙攣性疼痛。患者多伴有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陰道流血。盆腔檢查可發現子宮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或有結節狀突起。
閱讀更多 家庭醫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