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我分析不了的人,怎麼挽回冷暴力型迴避人格的戀人?


沒有我分析不了的人,怎麼挽回冷暴力型迴避人格的戀人?


沒有我分析不了的人,怎麼挽回冷暴力型迴避人格的戀人?


其實在面對不同的人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面對不同的思維與思考方式,有沒有挽回餘地,完全取決於你面對的是一個怎樣性格的人,有的人做了決定,十頭牛都拉不回來,而有的人,其實看似絕情但也有迴轉餘地。


1)針對不同的性格,挽回方法其實都是不一樣的


今天呢,我就在這裡講一下其中一類人的挽回應該怎麼樣來做?

有這麼一種人他們都習慣於冷暴力去解決問題,不管是在分手前還是在分手後,他們都習慣於冷暴力通過迴避你,逃避你,不回你信息,來處理你們倆之間的一個情感的問題。

你可能覺得他根本不愛你,對你視而不見,其實有時候並不是這樣子的,有一類人他們就是喜歡用迴避去解決情感問題。

因為這類人的思維模式就是這樣子的,當他們在面對一些難以處理的情況的時候,他們會本能的開啟自己的防禦體系,就像一隻烏龜一樣把自己縮在殼裡,通過迴避的狀態而逃避自己面對一些棘手情況的時候的負面情緒,與其說他們害怕你躲避你,你不如說他們是害怕自己的負面情緒,害怕自己處理不好這件事情。

我把這種人,稱之為冷暴力型迴避人格。

其實,迴避型人格的“保持距離”、“冷漠無情”是有深層次的心理根源的。比如他們成長的環境充斥著父母的絕對控制和逼迫,從小被灌輸了不能對父母、長輩、權威人士說“不”的思想。

在這類環境和氛圍中長大的人,一次次試圖贏得父母的讚賞和認可,卻一次次以失敗告終。他們得不到鼓勵和正面反饋,便有了一種自己使父母失望了、被父母放棄了的錯覺。成年後,他們會在無意識中,將這種失望和被放棄的錯覺帶入各種人際關係中,包括戀愛的親密關係。

於是,“迴避型人格”在談戀愛時,總會顯得冷漠無情、保持距離。他們覺得與其最終讓戀人失望、被戀人放棄,倒不如一開始就留有餘地,不過分親密,也不過分依賴。因為世界上唯一能依賴的只有自己。


沒有我分析不了的人,怎麼挽回冷暴力型迴避人格的戀人?


2 )迴避人格的表現


對他人的批評或拒絕很敏感

恐於構建親密的關係

即使是親密的關係,也不願意袒露自己的內心

過分在意周圍人的目光和他人的評價

自己不可能被他人喜歡

較低的自我評價,覺得自己是毫無長處的人

對實現目標或新的挑戰,抱以消極的態度

只擔心壞事的發生及其可能性

不會主動想要與人打交道

從生活中獲得的快感很稀薄


但還有一種情況 也是在迅速增加的。那就是 「想要從生活的痛苦與麻煩中逃離」 的心理,更直白地說就是,這種「感覺麻煩」是一種心理上的病態。想要從人世間的煩惱中逃離,想要回避現實中的問題,這被稱為「迴避型」。目前對於「自戀型」和「邊緣型」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學者們對於「迴避型」問題的瞭解還不夠充分。雖然說感覺活著十分的麻煩,但是也沒有嚴重到走投無路想要去死的地步,所以就只是一直維持「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特徵,就是缺乏自信、害怕被別人輕視,所以會對於一切與社會有關的事情或者是與別人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等,都採取迴避的態度。


沒有我分析不了的人,怎麼挽回冷暴力型迴避人格的戀人?


3)迴避人格的形成原因


當自己的需求被及時給予,這樣的孩子心中才會有安心感,才能形成穩定的依戀關係。反之,有需求時不被給予,或者明明沒有需求卻要被迫給予,這樣的孩子心中將會產生違和感與不安,無法培養出發自內心的信賴。所以,有時父母親拼命想要照顧好孩子,但是孩子卻強烈地感覺到無盡的痛苦與違和感,依戀關係也變得不穩定。如果是動物的話,只需要給予應答性的反饋就足夠了。但是,我們是情感高度發達的人類,所以有更高層面的情感需求。那就是比「單純應答性的反饋」更高級的「共鳴式的反饋」。不單單是給予反饋,還要能夠體諒孩子的心情。當孩子感到悲傷時,必須要給予溫柔的安撫;當孩子感到懊悔時,則要充分理解其心情,告訴他「懊悔嗎?別擔心,繼續努力吧」。對於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孩子,則要準確地體諒其心情,在語言上給予安慰和鼓勵,這樣才能讓孩子感覺自己的心情得到了理解,才會產生安心感。不過,還是有很多家長無法準確地理解孩子的心情。雖然說完全不給予反饋是最糟糕的情況,但如果因為誤解而給予了錯誤的反饋,也會使孩子產生一種不滿足感和違和感。像這樣,孩子一直在情感上有違和感,在錯位的溝通中成長的案例也並不少見。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己的心情從未得到過別人的理解,所以自己對此也不抱以期待。對於這一類人來說,與他人交往就是一件伴隨著無盡的違和感與誤解的事情,因此也就不可能感覺到愉快。而對於不愉快的事情,自然會想要去迴避它。從未有過「自己的心情得到他人理解」這樣的愉快經歷,這也是感覺與人交往很麻煩的原因之一。

究其根源,可以回溯到沒有從像父母親這樣重要的養育者那裡,獲得過被理解、被接受的體驗。


3) 迴避人格的人際關係


首先,迴避人格第一大特徵就是在人際關係中很容易受到傷害,特別是對「被拒絕」「被否定」表現出過度的敏感。由於總是特別在意這一點,所以一旦發現有了苗頭,就會一下子變得很神經質,情緒也會變得低落,整個人都很消沉。即使對方是沒有惡意的,只是開個玩笑,但仍然會覺得自己被對方蔑視了,從而感覺受到了深深的傷害。可以說,「迴避型」的人之所以會想要逃避人際關係和社交場合,其最大的原因就在於這一點。過度敏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可,想要獲得正面評價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害怕從對方口中聽到否定的評價,這兩種矛盾的心態同時作用在一個人的身上。這種狀態表現在男性身上,就是「自尊心很強,卻又沒有自信「迴避型」的人,總是想要避免袒露自己的真心話,或者避免將自己的內心展現出來。只會說一些漂亮話、場面話,而不想繼續深入聊一些麻煩的問題。對於自己的弱點和讓自己困擾的事情也是三緘其口。這種傾向可以看作對他人的批評或拒絕很敏感而導致的。在自己的弱點被他人看到前,趕緊「踩剎車」就此打住。不過,僅僅是「容易受到傷害」,還不足以讓我們做出診斷。實際上,是否迴避社交活動、是否成為一種障礙性的問題,這才是判斷的重點。需要關注的地方,就如診斷基準中所說的那樣,是否主動迴避那些以與人接觸或交涉、與客戶打交道為主的職業。儘可能地迴避接待客戶、接聽電話,抑或迴避以這些業務為主的工作,那麼可以說就是「迴避型人格」了。


沒有我分析不了的人,怎麼挽回冷暴力型迴避人格的戀人?


4 )迴避人格的戀愛


與「迴避型」的人談戀愛,往往都是在分出彼此的勝負上耗費時間,而最終卻很難得到一個結果。雖然這樣一來,少了被對方拋棄所帶來的傷害,但是相應地,成就一段戀情的機會也很有限。也有運氣好的時候,例如「迴避型」的人從說媒的人那裡知道了對方也對自己有意思,這樣的話就會很安心,也會去向其提出交往的想法。還有被之前完全未曾料想過的人表白的情況,雖然一開始會感到很困惑和想要拒絕,但是對方卻明確地表示不怕被拒絕。對方厚著臉皮三番五次地單方面主動接近,這就讓「迴避型」的人原本「想要避免受到傷害而與之保持距離」的戰略失去了意義。 讓「拒絕對方」也變成了一件麻煩的事,不知不覺間反而接受了對方。 面對異性積極的表白,自己就這樣在不知不覺間被捲入其中,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兩個人已經在一起了,這在「迴避型」人群中是很常見的情況。


最後還有一點,也是在各種診斷基準中並未提到的,在常年與「迴避型」人群接觸的過程中,我感覺到的一個特徵,那就是對於這類人來說,如果沒有可供逃避的餘地,往往就會感受到非常大的壓力。在人生中總是想著有沒有可供逃避的餘地。比如說,即使找到了工作,對於這類人來說,目前的這份工作只是一個臨時的狀態而已,實際上還有其他想要去做的事情,但是為了生活只能從事現在的工作。不過,這種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想法,也不過是內心逃避的一個藉口而已,是支撐著自己的一種念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狀況,比起快樂的感覺來,還是認為現實是痛苦且過於殘酷的。為了保持情緒的平衡,為了不失去希望,所以需要一個不同於現實的理想狀態。


「迴避型人格」大多是「恐懼·迴避型依戀」,往往表現出進退兩難的狀態。想要被關愛,但是又無法坦率地表達出自己的這種心情,即使對方表現出了好意,但是又不太敢相信。所以,為了不讓自己受傷,會選擇獨自離去。


「迴避型」的人對自己沒有信心,總是覺得他人都會厭煩自己。因此,即使遇到對方也抱有好感的場合,也無法主動表露出自己的愛慕之情。很容易就這樣白白錯過了一個大好的機會,最終一無所獲。而對方也會因為這種含含糊糊、讓人著急的態度而大感失望,甚至會在心裡懷疑「他是不是真的喜歡我」,最後不辭而別。要想讓「迴避型」的人與某人建立起戀愛的關係,必須先由對方明確地表示出好感、告白或邀請才行。只有在瞭解到對方接受自己以後,「迴避型」的人才會願意去表白或求愛,但受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有時仍會表現得特別慎重。此時如果雙方都沒有人願意拿出一些勇氣,將兩人的關係向前再推進一步的話,很可能就會一直這樣保持朋友的關係。如果不巧雙方都是「迴避型」的話,這個過程就會變得極為困難,不過好在「年輕就是偉大」,因為「性」可以成為驅動雙方的力量。


在「迴避型」的人看來,雙方的接觸越來越親密,也就意味著身上的責任越來越重,這會增加他內心的負擔感。平時聊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時,「迴避型」的人尚能談笑風生,可是一說到關鍵的問題,就總是想要逃避。久而久之,對方也會漸漸摸不清楚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麼。雖然也可以採取強行突破的方法,但是這樣做的話,也存在讓「迴避型」的人更加恐懼,最後落荒而逃的風險。讓「迴避型」的戀人接受現實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點點地「將生米煮成熟飯」,面對既成事實不得不接受兩人的關係。無論是結婚也好,還是生孩子也好,只有採取不讓對方感受到較大責任的方式才行。不是突然就要結婚,而是懼感,都會在不知不覺間被化解掉。而且一旦日常化以後,還會想要繼續維持這種狀態,因為對於「迴避型」的人來說這樣才是最安心的。當然,也會有怎麼也越不過最後一道防線的情況,不過當對方想要放棄時,「迴避型」的人也會主動去挽留。在生孩子這件事上,也是同樣的。如果一直等著「迴避型」的人主動提出想要個孩子的話,那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了。雖然嘴上可能說著不想要孩子,但是實際上,真的有了孩子以後,他的態度往往也會發生 180 度大轉彎。可能一開始還會感到困惑或彆扭,但是當自己已經沒有逃避的餘地時,也就在這種無可奈何的狀況中,慢慢接受了這個現實。而且一旦接受了,也會開始朝著維持這一現狀的方向發展。


沒有我分析不了的人,怎麼挽回冷暴力型迴避人格的戀人?



我再講下如何應對這種迴避依戀人格


1、首先呢,在面對這樣的一類人的時候,你要學會理解他們

因為他們的思維慣性決定了,他們會去這樣做。

你可能要清醒的認識,他們究竟是真的因為生氣不想去理你,還是進入了一個本能的迴避狀態,如果單純的是因為一些情緒他自己還沒有處理好,那麼這個時間段應該幫助他的就是給他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自己去消化負面情緒,你不需要再去一味的求複合,也不需要非常強勢的挽回他,你只需要在他恢復好狀態之後呢,善加引導TA的情緒就可以。

但如果他並不是因為生氣,因為一些情緒問題,然後去逃避你,那這個時候你就要注意了,他進入了一個思維的慣性,也就是一個逃避的模式。而這個時候如果說你順應著他的本性,給他時間和空間去逃避的話,那麼他會按照幾十年的一個情感的經驗選擇越逃越遠,越逃避越久,當你反應過來,可能你們倆之間再沒有其他可能性的時候,你去挽回TA的時候,就會發現TA已經挽回不了了,因為他的思維模式是當我逃離了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就不會再去回頭。

所以針對這樣的一個情況,這樣的一個心理的話,當TA逃避的時候你一定要非常強勢的,並且有技巧的把他從一個逃避的一個狀態下拉回來,如果你拉不回來他可能他就會越逃越遠。


2、 那針對這樣的一個思維,你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呢,你要知道這類人他在逃避你的時候,最害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你的一個非常負面的,甚至會讓他痛苦的一個回應,也就是說他對你的行為是未知的,他並不知道他的回應能否讓你的狀況或者是你們倆之間的狀況變得更糟。所以說他會本能的害怕去解決這個麻煩,或者是這個矛盾,

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不是說去逼迫他,也不是要給他更多的情緒壓力。而是去弱化你們的矛盾,讓他感覺這個矛盾在你心裡,或者是在你們倆之間根本造不成太大的影響,你表現的一個狀態首先就要是覺得你們倆之間的事情無足輕重,幫他去解壓。

而不是在這個時候去強詞奪理,去否定你的錯誤,這個時候你越否定他會越覺得你可能在他的回應之後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不管你這個時候再怎麼去努力的去迴避自己的錯誤,去合理化自己的錯誤,你再怎麼表現得有理有據,他其實都會本能的覺得你是在強詞奪理,你是為後面一個更大的情緒反饋做鋪墊,TA這個時候心裡還是恐懼的,所以說最好的做法就是說對話,深思熟慮你的說辭,讓這個挽回有一個好的開始。

你可以這麼說 :

“即使分手或者是我們倆之間的一些爭吵也好,你是不是都覺得我會一鬧到底,但是說實話我這個人心大,我並沒有覺得什麼,你也不用如此的去躲避我,因為我並沒有想幹嘛呀,我只是非常單純的想跟你聊一聊,畢竟我們倆相處那麼久了,基本的慣性還是在的。你不用去害怕我會怎樣,我會去糾纏你啊什麼的,我不會的,我只是覺得這件事情沒必要那麼在意。”


3、剛才我講了,因為原生家庭當中他接收到的疏離的感覺以及冷漠程度可能都比其他人的原生家庭要更大,所以他父母在他的人生當中扮演的角色,其實和你現在的角色是一樣的。TA越渴望逃避的,其實恰恰就是TA最熟悉的 ,最習慣的,最能接受的。如果你想讓他不去逃避你,那麼你此時此刻的做法,就要回歸到和他父母一樣的一個情感狀態裡面。

在原生家庭裡面,他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或者是不被重視的,不被認可的。所以說他才會本能的選擇逃避很多事情,這個時候你不應該表現得像一個小女生小男生一樣,應該是如同他父母一樣承擔起責任,支撐他,帶領TA。儘管TA可能並不喜歡這樣的一個感覺,但是幾十年的親密關係培養出的慣性,還是會本能的把他帶回老路。並且可能 這樣做的一個作用是讓他在面對你的時候是熟悉感,而不是疏離的。

這個時期的你應該表現的足夠有主見,足夠有引導性,讓他覺得你就像他的父母一樣,即使TA再怎麼逃避可能也逃避不了,即使他再不喜歡這種在親密關係裡面的感覺,但是這也是他最熟悉的最習慣的一種感覺。


4、那應該怎麼樣讓他順著你的思維去走呢?

第一步,深入理解;

你需要告訴他的是你理解他的逃避。與此同時,你需要鼓勵他,告訴他這種逃避並不是他不願意去承擔責任的行為,你理解他這種逃避是為關係更負責的一種行為,不管你心裡是否是怎麼想的,你的這番說辭還有理解會讓對方心裡感覺到很舒適,會幫他卸下警惕和防備,只要他不對你產生一定的芥蒂,他就不會去帶著刺拼命的想要遠離你。


第二步,承擔責任,給予安全感

這種觀點其實是你個人對於這段感情的一個認知,這個認知,你一定要給TA足夠的安全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不能把你們這段關係的結果導向的責任歸咎於他,你要幫他去承擔一部分這樣的責任,你可以跟他說,就是在你的心裡面,雖然可能你們倆之間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不止是他的責任,你也有責任,不卑不亢的去道歉,不卑不亢的去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這個時候你的這樣的一個態度其實是會讓對方感覺到非常心安的。

要知道這類人的一個點就是他因為原生家庭的原因,他非常害怕去承擔責任,他認為承擔責任就等於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而你在這個時候把你的態度和底線亮出來,讓他覺得透明以及心安,他知道你下一步會幹嘛了,這個時候他就不會去過多的去思考之後要承擔的一些後果或者代價是怎樣的。


第三步,適當保持疏離,增加舒適感;

其實愛逃避的人他本能上本身本質上其實是不願意去和人過多過深入的親密交流的,每個人對親密關係的需求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能需要三分,有的人可能需要5分,而有的人可能需要10分,這就像一個人的飯量一樣有大有小,所以說你要理解他這種狀態,並且,去呼應他這種狀態,他如果只需要三分熱度的親密關係,那麼你表現出十分的渴求可能就會給他造成一定的壓力。

買賣要在一個均衡的線上才能達成一筆交易,所以你想讓你們倆之間恢復到一個舒適的狀態裡。那麼。你表現出來的對這份關係,對他的一個需求感可能只能有5分,如果超過了5分可能就會給他增加一定的負擔,會讓他有很多的顧慮。


第四步,幫助TA形成“意見”;

其實這類人是希望自己不斷的被帶領的,TA希望有一個人可以說服他,幫助他承擔責任,引領TA往前走,不管是在感情上還是事業上都是如此,也就是說其實他很多時候尤其是在面對壓力的時候,並不是那麼有主見,如果這個時候你對他死纏爛打也好,苦苦哀求也好,你的表現也是非常的不穩定,你的情緒也是不可控的,那麼他自然就會認為這個結果也不可控,你就是一個定時炸彈,誰會把定時炸彈安心放身邊呢?你首先要情緒穩定,並且告訴他,不斷的告訴他,你認為他做的對,以此為基礎給他提一些“見意” 。 讓他也覺得你說的也對,有些話確實應該聽你的。

這個時候其實你應該成為一個像他父母一樣的一個帶領者,即使說你可能對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打壓的狀態,沒有關係,這個時候你可以表現的強勢一點,去幫助他,形成他自己的意見,去引導他形成他自己的想法,你這個時候的引導與體恤。看起來是在幫助他,是在讓他舒服,是在帶領他,其實這無異於也給對方紮了一個心錨,讓他在之後,哪怕是逃避的狀態消失之後,他還是習慣性的去依賴你,習慣接受你的一個帶領,去依靠你。


第五步, 告訴TA,你愛他不是負擔。

最後我們迴歸到一個很感性的話題就是我們不要讓這一份愛成為一種壓力。人之所以需要談戀愛是因為人類嚮往快樂。那麼戀愛的終極目的除了繁衍,我想的可能就是互相之間解決需求,互相之間能給彼此帶來幸福,帶來快樂。不管是在分手之前還有分手之後,如果你過於去看重一些繁瑣的小事情,過於看重一些不重要的小情緒,可能就會因小失大,就會讓這份愛增加更多的重量,最後導致兩個人都承擔不起。你需要告訴他的是,在此時此刻你已經成熟了,長大了你對TA的愛僅僅是出於欣賞,出於尊重,出於對TA邊界感的維護,而不是捆綁,不是壓迫,不是道德綁架。

請你記住一句話,當一個人在面對一個能給他帶來快樂的人的喜歡的時候,他的內心自然也會生成更多的喜悅。當一個人面對的是帶給他痛苦或者壓力的這麼一個人的喜歡的時候,他的內心自然也會生出很多的恐懼與逃避。

愛是耐心,是自我檢討,是給予,這才是彼此都需要的愛。


我是雨宸 ,一枚婚戀情感諮詢師,專注於解決你的情感難題。諮詢可以直接在文章底部留言,我會一一解答。


沒有我分析不了的人,怎麼挽回冷暴力型迴避人格的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